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11月周测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33届夏季奥运会于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1时30分在巴黎的塞纳河上开幕,并于8月11日顺利闭幕。下图为法国轮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居住在温哥华(49°13’N,123°06’W)的人们收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时,当地时间(加拿大施行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为( )
A.7月26日10:30 B.7月26日8:30
C.7月27日10:30 D.7月27日8:30
2.奥运会举办期间,巴黎比马赛( )
A.昼夜长短差值小 B.日落方位更偏北
C.日出的地方时更晚 D.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山东青岛的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 1 米,高 30 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笔直挺拔,排列紧 密,恰似一片密林(图 Ⅰ)。图Ⅱ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地质作用,甲、乙、丙、丁 表示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3-4题。
3.马山石林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Ⅱ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马山石林在地表易受到的地质作用是图Ⅱ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⑥
辐射表是测量各种辐射的工具,测量不同的辐射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和安装方式。下图为某校地理社团研究大气热力作用所采用的辐射表及安装示意图。读图2完成成5~6题。
图2
5.图中四个辐射表的功能各不相同,正确的是
A.①—测量大气辐射 B.②—测量地面反射
C.③—测量太阳辐射 D.④—测量大气逆辐射
6.某日雪后,地表积雪,天气转晴且气温下降,各辐射表测得的辐射量变化情况是
A.①—不变 B.②—减少 C.③—减少 D.④—增加
“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描述的是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下图示意我国雨带移动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风调雨顺”是劳动人民的企盼,此处的“风”主要是指(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龙卷风 D.台风
8.如果7、8月份雨带仍停留在Ⅱ地区,那么我国东部季风区可能(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某年7月21日,北京市经历了一次锋面天气过程,图4示意锋面移动及图示区域内三个气象站测得的部分气象资料,读图回答9~10题。
图4
9. 北京市这一天最可能出现
A. 强降温 B. 沙尘暴 C. 暴雪 D. 暴雨
10. 推测①②③气象站分别为
A. 固安、延庆、海淀 B. 延庆、海淀、固安
C. 固安、海淀、延庆 D. 海淀、固安、延庆
云南中部的哀牢山受西南季风影响,其北段从山麓至山顶可划分为6个山地农业层。该山段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米以下,以上为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通常以最冷月均温0°C左右为其分布临界。如图示意哀牢山北段某剖面山地农业层的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山地2100米以上有亚热带植被分布,却不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的原因是( )
A.保护森林 B.远离水源 C.土壤贫瘠 D.热量不足
12.哀牢山北段的气候特征为( )
A.气温日较差小,气候类型单一
B.气温年较差小,气候复杂多样
C.气候炎热多雨,降水变率较小
D.气候凉爽干燥,降水变率较大
13.影响哀牢山北段东西坡山地农业层分布高度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季风 B.纬度 C.坡度 D.光照
下图为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洋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 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D. 30°N附近海域洋流为寒流
15. 墨西哥湾(甲处)海底石油发生泄漏,下列四地最快受到污染的是()
A. 亚洲东海岸 B. 非洲南部沿海
C欧洲西海岸 D. 南美洲东海岸
白令海是冬季北极海冰变化最明显的区域之一,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位置变化对白令海海冰面积变化有重要影响。白令海海冰面积的变化也对区域水文、大气、生态系统等造成巨大影响。研究表明,近年来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当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时,白令海()
①东部盛行偏西风②南部盛行偏南风③海冰覆盖减少④海冰覆盖增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共3个小题,52分)
17.下图是“从极点上空看到的太阳光照图 ” (图中阴影部 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8 分)
(1)写 出 图 示 所 示 日 期 为 , 其 判 断 依 据 是
、 。 (6 分)
(2) 此 时 太 阳 直 射 点 的 地 理 坐 标 是
。 (2 分)
(3)此时 B 点的地方时为 时,乙地的昼长是 小时。 (4 分)
(4)A、D、E 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_为 ,有一发炮弹从 D 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 D、 乙所在经线的 (填“东 ”或“西 ”)侧。 (6 分)
18.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 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 ____图。(2 分)
(2)学生乙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4 分)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夏季高达 40 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 该数我最艰苦。”学生丙画的两幅图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4 分)
(4)图 D 地貌形成位置为____。(2 分)
(5)根据图 E 中沙丘的形态,缓坡为____风坡,据此可判断该地盛行____风(风向)(4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辐射强迫是指由某种温室气体(或其他因素)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向外红外辐射量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中不同因素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可以通过辐射强迫来衡量。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有:CO2、CH4(主要来自水稻种植等)、N2O(主要来自施肥后的土壤)、卤烃等。气溶胶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的硫酸盐气溶胶浓度与SO2浓度呈正相关,而SO2气体主要来自燃煤。下图示意1750~2005年人为产生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辐射强迫。
(1)在21世纪初,大气中CH4浓度上升几乎停止,N2O浓度在同时期内持续上升。分别说明其可能原因。(5分)
(2)说出气溶胶产生的辐射强迫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5分)
(3)分析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共同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气候效应。(4分)
(4)推测未来硫酸盐气溶胶气候效应减弱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B C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C C C
二.综合题。
17、答案(18分)
(1)12月22日前后。 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即可判断图示极圈为南极圈;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则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6分)
(2)(23°26′S,90°W)(2分)
(3)0 18(4分)
(4)A>D>E D>A>E 东(6分)
18.答案(16分)
(1)B(2分)
(2) C 冰川侵蚀作用(4分)
(3) 风蚀蘑菇 新月型沙丘(4分)
(4) 河口(河流入海口) (2分)
(5) 迎 东北(4分)
19、答案:
(1)CH4浓度停止上升的可能原因是水稻种植面积相对稳定;N2O浓度持续上升的可能原因是农业施肥持续增多。
(2)特点:呈负值。
原因:气溶胶悬浮于大气中,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提高大气的反射率);气溶胶可以起到凝结核作用,增加云量(提高云层的反射率),降低地表温度。
(3)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为正值,增温幅度大;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为负值,降温幅度小;两者共同作用下减缓地表温度的上升。
(4)气溶胶作用时间短;(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未来SO2的排放量减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