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1.知道东汉建立和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了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知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导致东汉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知道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的灭亡。(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 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重视民生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家国情怀)
汉昭帝 汉宣帝 汉元帝 汉成帝 汉哀帝 汉平帝 汉孺帝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朝政越来越腐败。
昭宣中兴
王政君
封后
王莽
入中枢
大司马
安汉公
摄皇帝
受禅称帝
不拼爹只拼姑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
皇帝 世系 即位年龄 在位年数
宣帝 武帝曾孙 17岁 25年
元帝 宣帝长子 26岁 16年
成帝 元帝长子 19岁 26年
哀帝 元帝之孙 19岁 6年
平帝 元帝之孙 8岁 6年
孺子婴 宣帝玄孙 1岁 2年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政治上;皇帝依靠外戚,大权旁落,朝政腐败。
1.汉室衰落
(2)经济上:土地兼并,赋役沉重,百姓流离失所
人民奋起反抗,纷纷杀官吏,抢粮库。西汉统治已穷途末路——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2. 王莽篡汉
我不拼爹
只拼姑姑
王莽(前45年-23年)
时 间:
建立者:
国 号:
影 响:
公元9年
王莽
新
西汉灭亡
复古改制
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
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
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结果改制彻底失败了,王莽的施政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
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王莽
将天下田改名‘王田’,恢复井田制;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均不得买;屡次改变币制。
痴迷儒学的“新圣人”
号称改革的“投机者”
王莽改制,每一条令下达后,必有苛刻的惩罚办法相随。而其条令多不便于民,犯令者多。--李光霁《论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和失败原因》
农民起义
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力,后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穿越之子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3.东汉建立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国号:
公元25年
洛阳
刘秀(汉光武帝)
刘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身于河南南阳郡地方豪族。九岁时,父亲病故,由叔父抚养成人,叔父罢官后回乡以耕种为生。曾到都城长安,进入太学求学,高才好学。公元22年,作为汉宗室的刘秀参加绿林起义,在反王莽战争中立下战功。刘秀在河北废除王莽苛政,释放囚徒,恢复汉制,赢得民心。在取得官僚、地主支持后,与农民军决裂,趁机扩张势力。
汉,史称东汉
刘秀称帝后怎样完成统一的?
削平群雄,完成统一
长安
洛阳
西汉
东汉
西
东
光武帝
汉高祖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4.光武中兴
“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汉光武帝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
光武帝
东汉初年,光武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
花费十年时间,
终于削平群雄,天下再归统一!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2)治国思想:以柔道治天下
(1)目的: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面;恢复和发展经济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5.光武中兴的措施:
材料六:东汉政府将羌人、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内迁。——《中国古代史》
措施 作用
经济 释放奴婢,禁止残害 增加了劳动力,
缓和了阶级矛盾
给予土地,减轻田租 减轻刑法,释放囚犯 政治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简化了政务
监督官吏,惩处贪官污吏 民族关系
允许北方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加强了民族团结
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后汉书·明帝纪》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 -----毛泽东
—
东
汉
宅
院
画
像
砖
主客
鹤舞
仆役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6.东汉兴盛:光武中兴
时间 全国户籍人口
西汉末 近6000万
东汉初 1000多万
57年(光武帝去世时) 2100多万
105年 5300多万
东汉彩绘陶
击鼓说唱俑
说唱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说唱俑又称说书俑。这件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光武帝刘秀通过集权加强了中央的统治,通过休养生息使人民安心从事生产,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比较稳定,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的含义:一是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二是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天下出现兴盛局面。
7.东汉的统治
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局部)
东汉的经济继续发展。
东汉青瓷五联罐
①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②王景受命治理黄河,将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①发明水排,利用水排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
农业:
手工业: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②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出现了质量较高的瓷器。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探索
东汉豪强坞堡图
城堡庭院深邃
楼台重叠错落
外有高墙边有角楼
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
刘秀是靠 的支持才当上皇帝的。
中兴下的隐患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肥沃)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珍贵的财物)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
豪强地主经济实力强,拥有私人武装,成为东汉发展的一大政治隐患。
东汉中后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庞大,以及阶级的对立和社会的动荡。
坞堡图从侧面反映出怎样的社会形式?
豪强地主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问题思考:对比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同点分析盛世原因?及其启示?
时间 统治者 背景 措施
西汉初期 汉高祖 刘邦 社会经济凋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让士兵还乡务农;释奴为民;减轻赋税和徭役;鼓励农业生产。
东汉初期 汉光武帝 刘秀 社会经济凋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原因: 1.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注重减轻百姓负担,以民为本。
启示:统治者要重视民生,爱惜民力,发展生产,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皇帝 即位年龄 寿命
和帝 10 27
殇帝 1 2
安帝 13 31
顺帝 11 30
冲帝 2 3
质帝 8 9
桓帝 15 36
灵帝 12 34
少帝 14 14
献帝 9 54
幼主继位
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
渴望亲政
宦官专权
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
皇帝早逝
谁帮管理国家?
皇帝身边有谁能依靠?
东汉政治特征: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幼年即位
1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朝政就由皇帝的母亲皇太后主持。皇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形成外戚专权的局面。
2表现: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材料一:“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后汉书·志·五行一》
材料二: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汉质帝。
——相关史事
材料三:宦官的淫威,使得“中外服从,上下屏气。”顺从他们的,“光宠三族”;背逆他们的,就会“参夷五宗”。
——《中国古代史》
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影响:
(1)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
(2)为了扩大势力,外戚和宦官集团又竭力搜刮民财,导致民生困苦,人民遭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材料一:“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后汉书·仲长统传》)
材料二:史载东汉南阳樊氏:“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
——改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刘秀是南阳豪族宗法势力的代表,这也是东汉这一代地方宗族势力不断发展,以至控制了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造成严重封建割据,形成军阀混战、三国分立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史》
东汉绿袖陶水亭
东汉车马出行壁画
特点:①兼并土地,占有很大的田庄,拥有巨额财富,役使大量农民
特点:②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
特点:③有的长期担任朝廷中的要职,世代为官。
5.影响: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4.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的特点
三、黄巾起义
1.背景:
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时局动荡。
②阶级矛盾尖锐,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③自然灾害频发
天灾人祸一起来,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在哪里跌倒,就要在那里爬起来。
2.黄巾起义的概况
领导人:
时间:
结果:
特点:
张角
公元184年(甲子年)
创立太平道,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三、黄巾起义
历时9个月被镇压下去,失败。
过程:
张角创教,策划起义→起义爆发,头裹黄巾→东汉调军,镇压起义!
知识拓展: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州牧割据局面为三国时期作铺垫
各地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加剧东汉的衰亡西北军阀.董卓火烧洛阳,私自废立皇帝,此后各路诸侯佣兵自立,后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三、黄巾起义
三、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统领地方军政事务。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黄巾起义被镇压,是否标志着东汉政权得以长治久安?
州牧割据: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秦
朝
建
立
西
汉
建
立
新
朝
建
立
东
汉
建
立
文景之治
巩固大一统
光武中兴
黄巾起义
公元前
221年
公元25年
公元9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184年
公元220年
东汉灭亡
秦始皇
汉高祖
汉武帝
王莽
光武帝刘秀
张角
东汉为何会走向兴盛?
又为何由兴盛到衰落?
1、统治者应该顺应民心,以民为本
2、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三、黄巾起义
课堂小结
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兴起
东汉的衰败
建立:
措施:
结果:
公元____年光武帝_____以______为都城建东汉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时间:
原因与表现:
影响:
黄巾起义
影响:
特点:
时间:
原因: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__________的局面。
光武中兴
25
刘秀
洛阳
公元184年
朝政腐败,自然灾害频繁,人民苦难深重
有组织、有准备
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中央政权名存实亡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东汉中期后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走向衰亡。
随堂训练
B
D
C
B
1、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吸取历史教训
③严惩贪官污吏 ④减轻刑法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下列关于东汉中后期政治局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②人民生活贫困
③时局动荡不安 ④农民起义一触即发
A.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农民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 项羽刘邦起义
C.国人暴动 D. 黄巾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