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其间经历了大量生物的出现与灭绝,也经历了地壳演变与海陆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地球出现一系列变化使生物得到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这一演化发生在( )
A. 冥古宙 B. 太古宙 C. 元古宙 D. 显古宙
2. 在新生代时期,地球生物迎来重大飞跃,在这期间( )
A. 出现了人类 B. 生物开始走向陆地 C. 出现了鱼类 D. 出现了鸟类
3. 海陆格局不断变迁,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于( )
A. 古生代早期 B. 古生代晚期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我国的钻探深度不断的加深。2024年3月4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油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度达10000米,创世界陆上第二,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钻井 ( )
A. 深达莫霍面 B. 未穿透地壳 C. 已穿透岩石圈 D. 即将穿透地幔
5.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科学钻探可以( )
A. 直接观测地幔的物质组成 B. 判断地核的物质组成
C. 监测某些地震活动 D. 揭示整个地球内部构造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2024年9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丰县发生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大气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变差,受强沙尘天气的影响,该日平均气温较前日降低了3℃。右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环节。据此完成8—10题。
8.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A.大气逆辐射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反射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大气逆辐射 D.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9.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该日平均气温较前日偏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逆辐射强度明显降低 B.地面辐射丧失的热量偏多
C.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D.大气吸收作用明显在变弱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0℃时,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如下图。霜冻是指作物生长季节里因土壤表面或植株体温降低到0℃以下时,引起作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冻灾害时并不一定会出现霜,水汽含量少而未结霜被称为“黑霜”,如果有足够水汽,凝结出霜就被称为“白霜”。据此完成11~12题。
11.以下哪种天气条件有利于霜的形成( )
A.微风晴朗的秋冬夜晚 B.微风阴雨的冬春清晨
C.大风晴朗的冬春夜晚 D.大风阴雨的秋冬清晨
12.与黑霜相比,白霜对农作物的危害更小,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①黑霜看不见,人们疏于防范,对农作物的危害明显
②白霜在水汽凝华之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于黑霜
③白霜水汽凝华时释放出的潜热多,能减缓气温下降的速度
④黑霜在消融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了气温回升的速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雾”和“霾”是对流层中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悬浮在空中的温小水滴:“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据此完成13-14题。
13.“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大气中的( )
A.杂质 B.氧气 C.氮气 D.水汽
14.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幅图中,气温变化特征最有利于驱散“雾霾”的是( )
A. B.
C. D.
下图示意热力环流,读图完成 15-16题。
15 .图中气温最高的是 ( )
A . 甲 B . 乙 C .丙 D .丁
16 .若该图表示海陆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为白天,则甲为海洋 B .风从丁吹向丙
C .若为夜晚,则乙为陆地 D . 甲地气流上升
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考察了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和政县古生物化石遗迹地。在地理专家指导下,绘制了下图所示的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剖面图。
(1) 简述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动物的进化特征。(4分)
(2) 从气候、植被两方面说明恐龙繁盛时期当地古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4分)
(3) 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该研究小组推断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从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请你给出该小组的推断理由。(4分)
18.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A、B两地中受热的是 ,空气 上升/下沉);冷却的是 ,
空气 (上升/下沉)。
(2)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3)图中热力环流方向为 (顺/逆)时针。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两地中代表城区的是 。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 (白天/夜间)。
(6)若该图为北半球示意图,则近地面风向为 风,高空风向为 风。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全长3500多千米,最后注入里海,流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伏尔加河干流总落差256m,地势落差较小。该河河道弯曲,流速缓慢,多沙洲和浅滩,两岸多牛轭湖和废河道。在伏尔加格勒以下河段,由于流经半荒漠和荒漠区,水分被蒸发,且没有支流汇入,径流量减少。伏尔加河在河口三角洲上分成80条汊河注入里海。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
(1)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可分为Ⅰ______、Ⅱ______、Ⅲ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4分)
(2)假若在伏尔加河上修建水电站,水电站拦截水流,使得水电站上游水面增大,增大了河流水______量;上游水量变大,下渗量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地下径流量随之______(填“增大”或“减少”);水电站和水库可以调节地表径流量,使得河流流量季节差异变______(填“大”或“小”)。(8分)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伏尔加河对该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DBC
6-10BDDBC
11-15AADAB
16A
二.综合题。
17.(1)进化特征:①爬行动物繁盛;②出现了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祖先;③恐龙是当时的主要动物类群。
(2)气候特征:温暖湿润。植被特征:森林茂盛。
(3)推断理由:①发现了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生活在海洋环境,说明此地曾经是海洋环境;②发现了恐龙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动物生活在陆地环境,说明此地后来演变成了陆地环境。
18.(1) B 上升 A 下沉
(2) ④ ⑤
(3)逆
(4)B
(5)白天
(6) 东北 西
19.(1)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4分)
(2)蒸发 增大 增大 小(8分)
(3)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向里海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