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王冬梅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平原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小说情节复习(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涉及《项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走眼》三篇小说,其中《项链》选自鲁教版第二册第四单元“人生百相”课后自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教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四单元“宏富壮阔的章回小说”第二篇,《走眼》是2014年浙江高考题。这三篇小说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都以情节取胜,即使是节选,也让人读起来意味悠长,正所谓尺水兴澜意犹长。
二、学生分析
高三的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小说阅读能力,但是这些知识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此外上高三后,面对大量的练习,学生畏难心理比较严重,尽管有些知识在新授课的时候已经讲授,但是面的新题,缺乏课内知识、技能迁移运用的能力。这节课从课内的两篇文章出发,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技术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把握小说 情节的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的情节,培养整体阅读小说的能力。
2、总结小说情节的作用,掌握小说情节作用的答题方法。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PPT、投影仪、思维导图、评价量规等信息技术手段。
阶段一:课前预习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联网找出2010—2015年高考山东卷和全国卷现代文文学类考试篇目,并制成表格。因为山东卷命题方向是向全国卷靠拢,所以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小说阅读的重视。
2、??熟读《项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走眼》三篇小说,梳理三篇小说的情节。为后面探讨小说情节的作用奠定基础。
技术手段:互联网、word表格、PPT
阶段二:课堂上
(一)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环节:1、小组交流,采用PPT形式向班级展示练习成果: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沧州遇旧知”部分中,有对林冲和李小二相识经历的插叙和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这一情节上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②《项链》最后一段采用“欧亨利式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总结小说情节的作用以及答题模式和思考角度
技术手段:PPT、思维导图
(二)在直击高考环节:1、让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2014年浙江卷《走眼》两个问题①、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②“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做简要分析。两个问题的答案。
2、使用评价量规进行打分。
技术手段:PPT、投影仪、评价量规
?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预习
布置预习任务
1、利用互联网找出2010—2015年高考山东卷和全国卷现代文文学类考试篇目
2、熟读《项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走眼》三篇小说,梳理三篇小说的情节。
1、利用互联网找出2010—2015年高考山东卷和全国卷现代文文学类考试篇目
2、熟读《项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走眼》三篇小说,梳理三篇小说的情节。
?
互联网(百度、搜狗、谷歌等搜索引擎)、word表格
课中导入
展示学生整理的2010—2015高考现代文阅读一览表
?
?
?
学生畅谈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
?
PPT
预习展示
展示学生梳理概括《项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篇小说的情节
总结梳理情节注意要点
PPT
?
?
?
?
交流展示
提出问题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沧州遇旧知”部分中,有对林冲和李小二相识经历的插叙和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这一情节上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②《项链》最后一段采用“欧亨利式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大声朗读相关段落2、小组交流展示答案。根据答案运用思维导读总结小说情节的答题模式和思考角度
PPT、思维导图
巩固提升
当堂检测:2014年浙江卷《走眼》两个问题①、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②“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做简要分析。
①?????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答案
②其余学生运用评价量规进行打分
投影仪、评价量规
课后作业
① 阅读小说情节鉴赏的补充知识,进一步完善小说情节作用的思维导图。
②将小说情节作用的思维导图合并到整个小说鉴赏的思维导图中,并上传到云盘中交流学习。
?
?完成作业,将作业上传至班级云盘中交流学习。
思维导图,云盘
http://yunpan.360.cn/.ne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
?
?
特色一:重视学情。高三的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小说阅读能力,但是这些知识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所以这节课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巩固提升。
特色二:不脱离文本。这节课是小说阅读的复习课,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所以研究小说就要从研究小说的情节入手,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又细分为梳理小说的情节和识记小说情节的作用,掌握小说情节作用的答题方法两个具体的目标。虽然是高三复习课,在整体教学设计上,重视课本,所以设置了“对接教材----高考取材在课外,知识在课内”的环节,由课内延伸到高考,由基础到巩固提升,既不脱离课本又提升小说情节的鉴赏能力。
特色三: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为主。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在课中运用PPT、投影仪展示学生答案,评价量规,让其点评,这样让学生在点评中,总结答题要点;小组讨论,锻炼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建立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促进能力提升。
特色四:技术支持有效。在课前和课中,让学生运用互联网、PPT、word、思维导图、评价量规等信息辅助工具,来支持自己的预习、讨论成果展示、小说相关知识总结,既不“喧宾夺主”,又能支持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件12张PPT。尺水兴澜意犹长 把握小说故事情节 2010—2015高考现代文阅读一览表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的情节
2、识记小说情节的作用,掌握小说情节作用的答题方法考点解读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尺水兴澜意犹长----梳理小说的情节对接教材----高考取材在课外,知识在课内
梳理《项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篇小说的情节。
《项链》:序幕部分——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得知项链是假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2、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冲市场买刀寻仇人
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4、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地点线索人物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尺水兴澜意犹长----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一)对接教材--高考取材在课外,知识在课内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在“沧州遇旧知”部分中,介绍了林冲和李小二相识经历以及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这一情节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项链》
本文最后一段采用“欧亨利式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展示: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在“沧州遇旧知”部分中,介绍了林冲和李小二相识经历以及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这一情节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①补充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发配原因。
②表现林冲有正义感,侠义精神(资助李小二),忍受屈辱、安分、不愿反抗(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的性格特点?
③为后文李小二感恩图报做铺垫。 2、《项链》
本文最后一段采用“欧亨利式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大家都以为项链是真的,结果是假的,让人出乎意料。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当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照应了前文的伏笔,暗示项链是假的,又在情理之中。
②为了一挂“至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女主人公十年艰辛,深化小说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主旨。
③结局陡生波澜,平中见奇,形成高潮。使整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①补充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发配原因。
②表现林冲有正义感,侠义精神(资助李小二),忍受屈辱、善良安分、不愿反
抗(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的性格特点?
③为后文李小二感恩图报做铺垫。
①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出乎意料。照应了前文的伏笔,暗示项链是假的,又在情理之中。
②为了一挂“至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女主人公十年艰辛,深化小说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主旨。
③结局陡生波澜,平中见奇,形成高潮。使整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
(二)知识总结 -----小说情节的作用:?
⑴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⑵指向环境: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⑶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
⑷指向情节(结构)
①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②中间:引出另一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
③结尾:交代故事结局;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照应上文;
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
四维导读展示: 直击高考2014年浙江卷《走眼》
1、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参考答案:第1----4段:赵老板鉴赏古玩从未走过眼
第5----16段,李老板设计赵老板买玉,意欲让其走眼
第17---最后,赵老板技艺高超未走眼
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做简要分析。
①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②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课堂巩固练习评价量规
分数
问题
一等
二等
三等
得分
4分
1、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能根据“走眼”这一线索,清楚的梳理小说的情节,将其分成至少4部分,分层合理,要点完全。4分
能根据“走眼”这一线索,清楚的梳理小说的情节,分层不合理。
(2-3分)
不能根据“走眼”这一线索,清楚的梳理小说的情节,分层不合理。
(0-1分)
6分
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做简要分析。
能紧扣问题“欧亨利笔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答案规范,要点齐全。6分
能紧扣问题“欧亨利笔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要点不全。
(3-5分)
不能紧扣问题“欧亨利笔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要点不全(1-2分)
1分
书写得分
书写认真,字迹美观、大方。1分
书写一般,比较工整。0分
书写潦草。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