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夏津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1第3单元第6课《荷塘月色》课件(23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夏津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1第3单元第6课《荷塘月色》课件(23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6 16:26:37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荷塘月色
朱自清目标:
走近朱自清 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宁。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朱自清(1900——1948) 散文名篇有《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现实现实带门出去走在路上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江南旧俗推门近来塘的四周颇不宁静淡淡喜悦淡淡哀愁淡淡喜悦淡淡哀愁无限慨叹惦记江南无法回避幽雅宁静朦胧
解题:
本文为写景散文,写了什么景物物? 写景集中在哪些段落?画面美:
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
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
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色荷塘田田 出水很高 像婷婷舞女的裙零星 袅娜 明珠
星星 美人缕缕
渺茫的歌声似的凝碧的波痕叶子更见风致静动幽雅宁静月下的( )
( )
( )

( )

(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荷韵 第五段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 (1)以流水作比 ,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2)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 ,雾的轻飘壮。(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 月色( )
( )月光
月影如流水 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实虚实虚朦胧优雅塘上的荷塘的四周( )
( ) ( )
( ) ( )杨柳

远山 蝉声
灯光 蛙声 树梢 树上
树缝 树下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乍看像烟雾般整体的风光3 . 比喻美。全文的比喻很多,且各有贴切而鲜明的个性。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6)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7)塘中的月色……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8)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9)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它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也称之为移觉。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视觉转为感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转为听觉)鉴赏景物描写的语言:
修辞+描写顺序和角度+意境和情感。如何鉴赏散文的理性语言:修辞手法+抓关键词+明确暗示意
(联系主旨)1、“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这句
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2、谈谈你对“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句话的理解。1、作者运用比喻,形象通俗的说明月光朗照,
天地明彻固然好,但荷塘月色素淡朦胧同样让作
者内心愉悦,这句话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眼前景
色的喜爱之情。
2、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我什么也没有”说明作者
虽身处良辰美景却无法排遣内心苦闷,表现了内心
的孤独和落寞。
2011年四川卷
1、怎样理解第13自然段“他是否象那个铁铃铛,尽情的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
这句话运用类比,(1分)说明爸爸就像铁铃铛一样,(1分)尽情的挥洒、勇敢地拼搏,透支了自己的生命。(2分)朱自清描绘的月色下的荷塘,运用比喻、拟人、
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有高有低,
有静有动、层次错落,朦胧优雅柔和宁静的图画,
给人以视觉、嗅觉、听觉的享受归纳概括第四段景物描写的特色常见提问方式:1、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色、妙处?2、这篇文章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3、请从…的角度对本段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答题思路:1、写景顺序、角度,景物特征
2、修辞手法作用3、意境感受
朗读第六段,分析本段景物描写的妙处:作者从高处着眼,以“泻”字赋予月光以动感,
用笼着轻纱的梦这个比喻,写尽了月光的升
腾弥漫之态,又用树影衬托渲染,表现了月
光的淡雅与朦胧,最后一句,运用通感,以
听觉喻视觉,表现了光与影的和谐。背诵课文第四、五段再 见姓名
李燕
电话
18364374690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807100604@qq.com
单位
沂源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荷塘月色》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安排在鲁人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的“走进自然”第三单元“写景状物散文”第二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篇目。这篇文章,朱自清先生通过细腻的描写,把自己的淡淡的愁绪融进了荷塘月色的景致之中,使人读之陶醉。它是一篇独具特色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意蕴深厚,作者通过对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精彩描写,表达了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文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典雅秀丽,让人读后满口余香。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为:1.理解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为:理解通感的修辞手法。
?
二、学生分析
本文学习主体为高一学生,本文是作者在特定年代、特殊时期表达自己独特心情的一篇佳作,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可读出景色,但难以走进作者的心灵。为了解决学生阅读隔靴搔痒的感觉,课前让同学们上网查阅写作年代的相关背景以及朱自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真正走进作者。文中写景多用比喻、通感,很多同学的理解只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面,这既是本科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文章语言优美、音节和谐,富有诗情画意。这一特点会让学生对教学的过程充满了期待,有利教学。
?
三、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利用网络图片、音乐、视频、展台、PPT课件等信息化技术。
1.课前导入利用图片展示美丽朦胧的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让学生感受到荷塘和月色之美,引起学生的兴趣。
2.诵读课文播放视频录音,正音、让学生在美的旋律中得到美的熏陶;再次播放视频录音,让学生诵读,体验课文的优美。
3.PPT课件展示,作者简介和文章写作背景,教学目标、文章脉络图、探讨的问题和布置的作业。利于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图片导入,借助网络图片展示美丽朦胧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畅谈对于荷塘和月色的美感受,注意倾听和记录。
荷塘月色的配乐和图片(见PPT第一页)。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注意倾听读音。
课文录音。有声节目 - 朱自清经典散文集3 荷塘月色.mp3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PPT展示所要探讨的问题:1.作者的游踪,2.划出表明作者情感的句子,3找出文眼。
理清文章脉络,从游踪和情感两方面入手。
PPT展示作者的游踪图和情感变化图(双线圆形结构)。
自主探究,深入探讨
讲解本文的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
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PPT、配乐,图片?
拓展提升
讲授通感这种修辞手法。
鉴赏课文中的通感句。仿写。
PPT荷塘月色 - 副本.ppt、微课(见上)
课下讨论
通过QQ、微信软件等方式交流本节课内容及感悟。
合作交流。
QQ?、微信等软件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在本次课上,我主要通过PPT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首先通过图片展示荷塘和月色的美景,供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其次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文档等介绍作者、作品及文章背景;然后播放课文朗诵音频,纠正学生的读音,并且通过音频向学生教授本节课的异读字,然后通过配乐让学生朗诵。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梳理出文章的脉络,请学生分小组回答,教师补充并展示PPT展示作者的游踪图和情感变化图(双线圆形结构)。及最后的通过QQ软件等方式交流本节课内容及感悟,都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即运用信息化来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