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界限。4、掌握学区域地理的方法。5、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学习基础比较差,需要教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逐步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因此,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到学习的目的:1、讲析。通过讲析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课件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来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以及南北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异。3、联系生活实践来讨论、分析问题。由旧知来联系新知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 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 难点:分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秦岭-----淮河一线
学生朗读本章前言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秦岭-----淮河一线
1、秦岭与淮河
2、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活动3【活动】秦岭-----淮河一线
导入新课→新课讲析→课堂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学生朗读本章前言导入新课
二、讲析:
1、秦岭与淮河
2、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一)教师展示课件1(秦岭——淮河影像资料)
展示课件2(秦岭-淮河示意图)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图能不能顺利完成75页的活动题?
(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秦岭-淮河两段文字。
(三)课件:中国地形图。
(四)课件展示77页活动题。
(五)教师小结。
(六)课件展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地区图》。
(七)指导学生联系以前的知识和平时生活积累南北方还存在哪些差异。
(八)课件展示:1、《中国四大地理分布图》;2、《中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图》。
(九)指导学生读课文。
1、学生观看,留下直观印象;
2、学生独立完成活动题;
3、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了秦岭-淮河的有关内容;
4、学生读图,观察来了解秦岭-淮河在中国的位置和作为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分水岭;
5、学生独立完成76页活动题;
6、分组讨论差异产生的原因;
7、7、学生通过读图、析图,找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差异;
8、学生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用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
初步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初步了解南北差异;
通过讨论促进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