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40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40张PPT 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3-16 16:36:04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第一节 压强学习目标认识压力
理解什么是压强
会计算压强
知道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思考:
①你认为压力的方向具备什么特征?
②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一、认识压力FF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子弹对墙面的压力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F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①压力的方向FF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子弹对墙面的压力F ≠ GF与G无关②压力的大小FF = G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物体只有放在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压力才等于物重F③压力的作用点(压力与重力的比较)压力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GFGFG 2.压力的三要素:
大小:物体只有放在水平面上时,
物体对水平面压力才等于物重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在被压物体表面上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3.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4.压力的实质:弹力一、认识压力比比看?1、如图所示,正方体金属块重20N,F恒为10N,则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分别是: Fa=_____, Fb=_____, Fc=_____。20N10N20N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相同时 越大效果越明显明显不明显 压力的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受力面积实验说明: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压力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不明显明显 相同时 越小效果越明显压力受力面积实验说明: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1.作用: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准确描述出力的效果吗?二、压强3.计算公式:4.公式变形:如图: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A5.公式的理解:F---压力而非重力。但水平位置上的压力等于重力适合于任何求压强的情况S---受力面积 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公共面积7.单位:帕斯卡 简称帕(Pa)1Pa=1N/m26.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压强-----P ----帕斯卡(Pa)压力-----F-----牛顿(N)面积-----S-----平方米(m2) 底面积为0.2m2 重为400N的铝块放在面积为2m2的水平桌面上,铝块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为多少?已知:G=400N S=0.2m2求: p 解:F=G=400N答:铝块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为2000Pa例题------必要说明⑴如图,物体重10N,它与竖直墙面的接触面积是0.5dm2,现用24N的水平力把物体按在墙上,墙面受到物体的压力
和压强分别为牛刀小试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同一受力面积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同样压力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小小的蝉怎么能将细细的口器插入厚厚的树皮呢?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笨重的骆驼怎么能背着沉重的货物行走松软的沙漠中?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F不变,减小SS不变,增大F F增大,减小S 2.减小压强 F不变,增大S S不变,减小F F减小,增大S 1.增大压强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拖拉机对泥地压强太大,陷入泥地生活中的压强加上履带!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它们是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呢?压力的作图
(易错点在力的作用点)
压强的计算
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是本节中的三个考点四、小结二、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压力大小,压力的受力面积一、压力的三要素:
大小:物体只有放在水平面上时,
物体对水平面压力等于物重
方向: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
作用点:在被压物体表面上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受力面积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公共面积三、压强四、改变压强:1.冬天河面上结冰,冰层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2X104帕,一个质量是40kg的小孩一只脚的面积是160cm2,他能不能步行通过冰面?五、随堂精品题2.向墙上按图钉,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cm2,图钉尖的的面积是0.05mm2手对图钉帽的压强2×105Pa求图钉尖对墙的压强。1.在封冻的冰面上,如果人每只鞋的底面积都是125cm2,体重为500N的人恰好可以通过,若每只鞋底面积为175cm2,那么体重为500N的人最多可以负重多少通过冰面? 六、能力挑战2.如图是张华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像如果用上述两种物质做成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则根据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
A.P 甲:P乙=8:1
B.P 甲:P乙=4:1
C.P 甲:P乙=2:1
D.P 甲:P乙=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