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课件 +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课件 +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3-16 18:50:05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找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运用图表,分析秦岭——淮河两侧年降水量、温度带、干湿状况的差异与原因。
3、运用图表,分析秦岭——淮河两侧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差异。
4、运用图表,找出内流区与外流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分析其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通过分析与归纳,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七年级地理概论和世界分区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概况的学习后,对区域和界线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在八上学习中国地理概况是多次学到秦岭——淮河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要素分界线,所以现在学习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一节内容不会有太大障碍。
3重点难点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复习第一节区划有关内容引入我国几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活动2【讲授】重要的地理区域界线
?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活动3【活动】小组活动1
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中国年降水量分布”、“中国温度带”、“中国干湿区”、“中国植被分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等地图和课本P7课文第2自然段,分析归纳: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地理差异。
活动4【活动】小组活动
阅读 “中国耕地分布”、“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甜和甘蔗分布”等地图和课本P8课文。分析归纳:秦岭——淮河一线
南北人文地理差异? (地图略)
活动5【活动】小组活动
阅读“中国内外流河分布”、“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地分布”、“中国植被分区” 、等地图和课本P10课文。分析归纳:贺兰山东西两侧自然、人文地理差异?
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活动7【练习】拓展训练
1.耕地类型:南( )北( )
2.粮食作物:南( )北( )
3.糖料作物:南( )北( )
4.气候灾害:南( )北( )
5.交通运输:南( )北( )
6.饮食习惯:南( )北( )
7.工业结构:南( )北( )
8.武术专长:南( )北( )
9.方言种类:南( )北( )
课件45张PPT。1学 习 目 标1、运用地图,找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分析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图表,找出贺兰山,并分析其地理意义。3行 政区划经济区划自然区划4第二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
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一、重要的区域界线5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返回6第二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
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一、重要的区域界线7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返回8第二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
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重要的区域界线9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小组活动 1阅读课本P7“中国1月平均气温”、 P8“中国年降水量分布”、“中国温度带”、“中国干湿区”、P4“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中国植被分区”等地图和课本P7课文第2自然段。10分析归纳:秦岭——淮河一线
南北自然地理差异?1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地理差异:小于
0℃大于
0℃12秦岭淮河<0℃>0℃1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1313小于
0℃大于
0℃小于
800
毫米大于
800
毫米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地理差异:14秦岭淮河<800毫米>800毫米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一线1515小于
0℃大于
0℃小于
800
毫米大于
800
毫米暖

带亚

带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地理差异:16秦岭淮河暖温带亚热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1717小于
0℃大于
0℃小于
800
毫米大于
800
毫米暖

带亚

带半湿
润区湿

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地理差异:18秦岭淮河半湿润区湿润区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1919小于
0℃大于
0℃小于
800
毫米大于
800
毫米暖

带亚

带半湿
润区湿

区温 带
落 叶
阔叶林亚热带
常 绿
阔叶林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地理差异:20淮河秦岭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2121小于
0℃大于
0℃小于
800
毫米大于
800
毫米暖

带亚

带半湿
润区湿

区温 带
落 叶
阔叶林亚热带
常 绿
阔叶林温 带
季 风
气 候亚热带
季 风
气 候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地理差异:22秦岭淮河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23小于
0℃大于
0℃小于
800
毫米大于
800
毫米暖

带亚

带半湿
润区湿

区温 带
落 叶
阔叶林亚热带
常 绿
阔叶林温 带
季 风
气 候亚热带
季 风
气 候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地理差异:小组活动 2阅读 “中国耕地分布”、“中国小麦、水稻、甜菜和甘蔗分布”等地图和课本P8课文。
24分析归纳:秦岭——淮河一线
南北人文地理差异?25旱田水田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人文地理差异:26秦岭淮河水田和旱田的分界线27旱田水田一年一
熟或两
年三熟一年
两到
三熟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人文地理差异:28旱田水田一年一
熟或两
年三熟一年
两到
三熟小麦水稻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人文地理差异:29秦岭淮河小麦和水稻的分界线30旱田水田一年一
熟或两
年三熟一年
两到
三熟小麦水稻甜菜甘蔗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人文地理差异:31秦岭淮河甜菜和甘蔗的分界线32旱田水田一年一
熟或两
年三熟一年
两到
三熟小麦水稻甜菜甘蔗马船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人文地理差异:33小组活动 3阅读“中国内外流河分布”、“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地分布”、“中国植被分区” 、 等地图和课本P10课文。
分析归纳:贺兰山东西两侧
自然、人文地理差异?贺兰山东西两侧自然、人文地理差异:内流区外流区贺兰山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贺兰山东西两侧自然、人文地理差异:内流区外流区非季风区季风区贺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贺兰山东西两侧自然、人文地理差异:内流区外流区非季风区季风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贺兰山温带荒漠与温带草原的分界线贺兰山东西两侧自然、人文地理差异:内流区外流区非季风区季风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畜牧区半农半牧区4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1月份0℃等温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4、半湿润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7、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
贺兰山的地理意义1、内流区与外流区界线。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3、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1.耕地类型:南( )北( )
2.粮食作物:南( )北( )
3.糖料作物:南( )北( )
4.气候灾害:南( )北( )
5.交通运输:南( )北( )
6.饮食习惯:南( )北( )
7.工业结构:南( )北( )
8.武术专长:南( )北( )
9.方言种类:南( )北( )
多 少拳 腿轻 重甜 咸船 马涝 旱甘蔗 甜菜水稻 小麦水田 旱地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