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3 14:2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示范
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下)
时空坐标
法制
进程
精神
文明
1949
共同纲领
1954
五四宪法
1966
1976
造文革破坏
1980
五讲
四美
三热爱
1990
爱国
主义
教育
1997
依法
治国
八二
宪法
2001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
《公民道德建
设实施纲要》
2004
2010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体系
20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修正案
2020
民法典
社会主义法制:
(一般指社会主义法治)
概念解读
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基础
依法治国:
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
十九大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历程
(3)拓展加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代行宪法(1949—1954),
(2)取得成就: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
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
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
织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政治制度,建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背景:①解放战争即将胜利;②筹建新中国;③百废
待兴,国家建设需要法律制度规范。
(4)历史意义:①为新中国初期各项建设,奠定基础;②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历程开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
2、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目的和意义: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
1950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废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权利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组织和教育工人积极生产、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职能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相关法律
(1)召开背景:①社会主义政权稳固;②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正在进行;③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④时代发展的必然。
(2)内容: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会议听取和通过了刘少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3)成就: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4)意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基础
国家根本大法,各项法律的基础
体现人民主权和宪政原则
(二)重大挫折时期:“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三)、新时期法制建设:重建与完善时期(70年代末—80年代)
(2)成就:
①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设方针,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②198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
③此前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等。
(3)意义:重新树立了法律权威,初步建立新时期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各项事
业发展奠定法律基础,标志着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背景:①吸取文革中践踏民主法制的惨痛教训;②要保障人民民主必须依靠法制;③当时的法律体系不完善;④法制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需要。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四)、全面依法治国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
(1)背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国内国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需要革新法律适应国家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2)成就:
①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1999年4月通过《行政复议法》,1990年10月实施《行政诉讼法》。
③1999年和2004年,《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1.90年代的成就
拓展加深: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治”,一字之改。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
广义“法制”指一国的法律和制度,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在这个意义上,任何国家有法律和制度。“法治”是指一种治国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是相对于“人治”。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和制度,即法制(广义);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国家都实行“法治”。
1.“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比“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更完整、更全面
3.法制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入立法与执法并重阶段
4.二者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2)成就:
①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A、中国新时期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依法治国总目标: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C、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D、宪法宣誓誓词: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草案提出,2018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修订。
2.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成就
(1)背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需求提高,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与时俱进。
3.依法治国重大意义?
(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
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2)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4.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成就新在哪些地方?
(1)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遵循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3)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4)法治信仰浸润人心,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历史小课堂:法治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依靠社会主义法制规范、保障。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2)成就: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1)背景:①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②爱国奉献,为国争光是时代呼声。
(3)结果:在社会上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无私奉献,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帮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激发了全
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2、精神文明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1978——
(2)理论成就:①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②90年代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城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促进社会风气好转;1994年,中共中央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③2001年,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④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1)背景:①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足,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高②国家、社会良性循环发展需要与物质文明配套的精神文明。
(5)十八大提炼、概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
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3)实践成就:时代楷模
3.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1)树立价值观自信 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2)推进文明创建,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3)发展志愿服务 凝聚公益友爱正能量;
(4)高扬道德旗帜 发挥榜样模范。
精 精神文明建设是法制进步和发展的前提 ,精神文明的成果直接为法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可以说 ,法制在某种程度上是精神文明成果的物化与体现。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法制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 ,根本问题是教育人。”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正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