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3重点难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台湾的外向型经济。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台湾
播放课件有关台湾的图片(101大厦、国父纪念馆、日月潭等)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儿吗?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台湾省“旅游”,看看这美丽富饶的宝岛。(还可以提示:钓鱼岛事件、台湾明星陶喆、蓝心湄等)
活动2【活动】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读图说出台湾位于我国的位置,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及与我国哪个省隔海相望?
活动3【活动】台湾的组成
在台湾省概况图中找出彭湖列岛、钓鱼岛
活动4【讲授】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
经考证,他们认为台胞(包括客家人)的祖宗在唐山—唐山就是指祖国大陆,特别是指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福建与广东。学生阅读材料:
材料一:由于地壳运动,大约一万年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才与大陆分离,形成岛屿。此外,台湾与其北面的东海、南面的南海的地质结构是一致的。台湾考古学家在台南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前的古人类。
材料二:台湾始称于明朝,以前被称为夷洲。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制。1895 年台湾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归祖国。
材料三: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
活动5【活动】台湾之美称
读图思考台湾的美称并简单了解原因。
资料:宝岛的树种达4000种以上,相当于整个亚洲大陆木本植物的2/3,故有“绿岛”“海上植物园”和“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台湾森林面积占全岛面积的55%,为全国森林覆盖率的4.3倍,所以有“木材之乡”“森林宝库”之誉。阿里山盛产红松,故台湾又有“红松之乡”和“神木之乡”的称号。台湾的樟树几乎分布于全岛,樟脑和樟油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樟脑之乡”。台湾以盛产四季花卉特别是兰花而闻名,品种多达100多种。因此,台湾自古有“四季如春的花园”和“兰花之岛”的美称。同时,台湾有400多种蝴蝶,故也有“蝶岛”的美誉。台湾东部海域是珊瑚的主要产地,所以台湾还有“珊瑚岛”之称。台湾地热资源丰富,多火山、温泉,堪称“地热之岛”“温泉之乡”。台湾地处地球上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最频繁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中国地震最多的省份,故有“地震之岛”之说。台湾农作物一年三熟,主要农产品是甘蔗、稻米,因而又有“粮仓”“粮库”和“东方甜岛”之称。
冻顶乌龙茶、稻米、甘蔗、香蕉、菠萝、樟树、樟脑、红松。土地肥沃的平原、湿热的气候、拥有2/3面积的山地、处于环太平洋沿岸地震带上、四面环海。 地热之岛、温泉之乡、东南盐库、水果之乡、东方甜岛、森林之海。
活动6【活动】台湾的经济特点
读图分析台湾外向型的经济特点,了解工业分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活动7【练习】台湾练习
一、填空题
1.台湾有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________列岛、_________岛等许多小岛,面积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
2.我国最大的岛是________,其次是海南岛、________岛。
3.台湾岛东临________,南临________海,西隔________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
4.我国东部最高峰是______,“明珠上的明珠”是指阿里山中的_______。
5.台湾的农产品中,具有世界意义的品种有_______、菠萝、______和________等。
6.台湾“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词是指_________科学园区,在亚洲,它与印度的__________齐名。
7.台湾省北部的著名港口是________,南部最南端名叫________。
8.台湾的省会是__________, 最大的港口城市是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
二、填图题
9.在下图中适当位置按要求填注。
(1)在图上填注:福建、台湾、澎湖列岛、厦门、台北、高雄、玉山、日月潭。
(2)上图中从厦门到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厘米,而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______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