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读图能说出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能说出台湾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学生利用资料能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学生能通过材料解释为什么台湾被称为宝岛。
能力目标:学生利用地图尝试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和事实材料、分析海峡两岸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台湾位置的重要性,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学情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八年级学生对中国地理已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已接触区域地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迁移到分析问题的具体应用当中,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这方面应注意引导。
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
3重点难点
1、重点:
台湾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宝岛”的美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难点:
分析台湾自然环境特点的成因,以及它们对“宝岛”形成的影响。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看课件上呈现的台湾相关图片,引出所讲主题台湾省
活动2【活动】台湾的概况
活动1:让学生结合图7.87,阅读P72,然后自主解决以下问题:
(1)台湾的位置与范围
(2)台湾海峡是如何形成的?
(3)台湾的地形与地势
(4)台湾有什么河流及其流向特点
(5) 台湾为什么多台风、火山地震?
针对以上四个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1)课件显示:中国政区图
要求学生回答:台湾在祖国的方位
多媒体呈现台湾岛卫星遥感影像图
多媒体呈现台湾省图,让学生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及组成范围
小结台湾省的位置,强调它是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和赤尾屿等诸多小岛组成的,台湾与祖国密不可分,钓鱼岛也是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多媒体呈现台湾海峡的形成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其形成原因
(3)通过图片让学生分析台湾的地形与地势特征
(4)分析图片,让学生回答多媒体上的几个问题,然后总结台湾河流的特点
(5) 看图分析台湾为什么多台风、火山地震?
活动2:结合图7.88,阅读P72,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台湾居民大多来自哪里?
(2) 通用什么语言?都有些什么民族?
(3) 台湾和大陆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你认为台独可行吗?为什么?
对台湾的概况进行归纳总结
活动3【活动】台湾的气候及其“宝岛”美称
活动3:多媒体呈现台湾气温降水图并结合课本图7.90,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P74活动
活动4:思考:为什么说台湾是富饶的宝岛?
多媒体呈现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等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宝岛”台湾美称的由来
活动5:根据活动4内容,让学生完成P75活动,解释为什么台湾被称为宝岛,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连线题
活动6:让学生看图7.92,了解台湾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旅游等资源
提问:台湾省主要的农矿产品及其分布与自然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
小结: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广阔的山地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西部平原气候高温多雨,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是种植业的宝地。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
活动4【讲授】总结
多媒体呈现本节课的小结内容
一、我国神圣的领土
台湾省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台湾岛的地形地势
台湾岛的河流
大陆和台湾的关系
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岛的气候
台湾的美称
台湾的资源
①水力资源②森林资源
③农产丰富---水稻、甘蔗、水果、茶叶
④矿产资源---金、铜、硫磺、煤、石油、天然气 ⑤海洋资源 盐场:布袋盐场。
⑥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
活动5【练习】多媒体呈现课堂练习
1.福建与台湾之间的海峡是( )
A.琼州海峡 B.东海 C.台湾海峡 D.渤海海峡
2.台湾岛地形以( )为主。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丘陵
3.台湾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
A.台湾北部 B.东部 C.南部 D.西部
4.台湾物产丰富,美誉很多,下列称号赞美台湾的是( )
①海上粮仓 ②水果之乡 ③森林宝库④ 天然牧场
A.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5.世代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傣族 C、高山族 D、苗族
活动6【作业】作业
课后完成本章节的练习册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及复习、预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