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七上语文期中复习教案
1、 教学目标:
1、 巩固复习语文基础知识。
2、 提高现代文、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明确易错点,巩固提升,学以致用。
2、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复习巩固,不断积累。
2、 难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导入。
师:语文学习在点滴积累之中,明确学习方向,查漏补缺,才能树立信心,迎接考试。
(二)新授:
环节一:课文回顾。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三个单元的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复习回顾前三个单元的课文,分别复习每篇课文的作者和课文主题。
第一单元:
1、《春》
(1)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课文主题:本文紧扣“春”展开描写,从盼春,到绘春,再到赞春,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也传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济南的冬天》
(1)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艺术家。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茶馆》被称为“旧时代的葬歌”。
(2)课文主题:本文主要描写了济南的山、水,描绘了一幅山明、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体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热爱之情,也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雨的四季》
(1)作者:刘湛秋,诗人、翻译家,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主观感觉和情绪。著有诗集《无题抒情诗》《生命的快乐》等。
(2)课文主题:本文展现了雨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与特点,描写了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以及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
师:在这四首诗中我们不仅要会背诵,还要求掌握字形、诗意,以及诗歌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
5、《秋天的怀念》
(1)作者:史铁生,当代作家。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哲理性的思考。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2)课文主题:本文记叙了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悔恨、愧疚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当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时,要勇敢镇定地“好好儿活”。
6、《散步》
(1)作者:莫怀戚,当代作家。著有散文《散步》《家园落日》,小说《诗礼人家》《花样年月》等。
(2)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叙写祖孙三代四口人在田野一起散步的生活小事,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互爱互敬、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
7*、散文诗二首
师: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这两首诗都传达的主题是母爱。
8、《世说新语》二则
师:《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我们不仅要了解主题,还要尝试分析人物形象,以及知道文言实词意思,能够翻译文言文。
教师请学生逐一进行翻译。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试着回顾一下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翻译文言文。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被称为“民族魂”。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散文诗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2)课文主题: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知识的心理及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特点。
10.《往事依依》
(1)作者: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
(2)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少年时期求学生涯中几件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11、《再塑生命的人》
(1)作者:海伦·凯勒,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曾获得“总统自由勋章”,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信仰》等。
(2)课文主题: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体现了“我”好学善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
12、《论语》十二章
请学生“开火车”背诵并翻译。
师:《论语》十二章要求背诵全文,不仅要会背还要会写,结合课本上的实词意思能知道每句话的意思。
环节二:复习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环节三:复习课外古诗词。
请学生分别背诵《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理解诗意。
环节四:复习基础知识。
教师分别请学生读易错字词。可先读再出示拼音。
教师带领学生巩固复习每课中的重点词语。
全班同学一起说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环节五:巩固练习。
请学生先思考,然后核对答案。
(三)课堂总结:今天的复习就到这儿,希望同学们能够查漏补缺,期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2(共81张PPT)
期中复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文回顾
四季恋歌
第一单元
《春》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1)作者:
本文紧扣“春”展开描写,从盼春,到绘春,再到赞春,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也传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课文主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艺术家。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茶馆》被称为“旧时代的葬歌”。
(1)作者:
本文主要描写了济南的山、水,描绘了一幅山明、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体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热爱之情,也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课文主题:
《雨的四季》
刘湛秋,诗人、翻译家,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主观感觉和情绪。著有诗集《无题抒情诗》《生命的快乐》等。
(1)作者:
本文展现了雨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与特点,描写了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以及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课文主题: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他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
(1)作者:
《观沧海》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想要统一全国、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课文主题: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王湾,唐代诗人。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现存诗几首,有《奉使登终南山》《次北固山下》《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1)作者:
《次北固山下》通过诗人乘船途径北固山所见的景象,写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
(2)课文主题: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译文: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大李杜”。著有《行路难》《蜀道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1)作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因好友王昌龄被贬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写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2)课文主题:
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等,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1)作者: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课文主题: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译文:苍老的树上枯藤缠绕,乌鸦黄昏时纷纷归巢。小桥下溪水潺潺,溪边人家炊烟缭绕。在瑟瑟秋风中骑着一匹瘦马,缓慢地走在荒凉的古道。夕阳西下,极度伤感的游子漂泊在天涯海角。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至爱亲情
第二单元
史铁生,当代作家。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哲理性的思考。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1)作者:
本文记叙了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悔恨、愧疚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当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时,要勇敢镇定地“好好儿活”。
(2)课文主题:
《秋天的怀念》
《散步》
莫怀戚,当代作家。著有散文《散步》《家园落日》,小说《诗礼人家》《花样年月》等。
(1)作者:
本文通过叙写祖孙三代四口人在田野一起散步的生活小事,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互爱互敬、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
(2)课文主题: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的诗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主要作品《新月集》《飞鸟集》等。
(1)作者:
按时间顺序叙写了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也表现了美丽、圣洁的母子之爱。
(2)课文主题: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被称为“世纪老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1)作者:
作者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关爱,由此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2)课文主题:
散文诗二首
《荷叶·母亲》
刘义庆
(1)作者:
《咏雪》通过客观叙述谢家儿女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同时也透露出谢家家庭生活的雅趣和轻松愉快、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
(2)课文主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jiǎ)(现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4)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急(速),紧。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咏雪
(9)胡儿:即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谢据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1)未若:比不上。
(12)因:凭借,趁,乘。
(13)即:是。大兄无奕女:谢安的哥哥谢无奕的女儿。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4)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
咏雪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5)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6)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戏:玩耍。
陈太丘与友期行
(8)尊君在不(否)(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9)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0)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1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2)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13)顾:回头看。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
求学之路
第三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被称为“民族魂”。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散文诗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1)作者: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知识的心理及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特点。
(2)课文主题:
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
(1)作者:
本文通过少年时期求学生涯中几件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2)课文主题:
《往事依依》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曾获得“总统自由勋章”,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信仰》等。
(1)作者: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体现了“我”好学善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
(2)课文主题:
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宋代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
《论语》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被尊为“圣人”。
(1)作者:
本文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方面,告诫人们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要掌握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要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节操的思想品行和珍惜时间的观念等。
(2)课文主题: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论语》十二章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贫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论语》十二章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见)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朝花夕拾》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
一、追忆旧时生活
1、童年、少年时期生活经历和片段
2、眷恋旧日美好,批判不良现象
3、夹叙夹议,善用对比、反讽
《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二、怀念师长故人
1、回忆往事,偏重人物刻画
2、表现普通人的朴实、善良
3、真挚深切,生动感人
《朝花夕拾》
《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
三、讽刺丑恶现象
1、议论为主,散文和杂文糅合
2、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3、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李白
本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1)主题: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诗意: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之中。
夜里我从清溪驿出发奔向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这首诗通过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抒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感叹,以及对己、对友现状的悲叹,弥漫着沉郁的人生感和历史感。
(1)主题: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诗意: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
此时正是江南风景绝好之际,没有想到能在这落花的时节与你相逢。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2)诗意:
(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人能送酒来。
我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那些菊花)大概靠近着战场零星地开放了。
本诗通过写诗人对重阳节勉强想去登高又无人送酒的感慨和对故园菊花的思念,流露出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1)主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2)诗意: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本诗通过描写如雪的沙地、如霜的月光、凄凉幽怨的芦笛声等,多角度表现了征人浓烈的哀愁,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1)主题:
字音字形
基础知识整合
1、易错字音
宛(wǎn)转
嗡(wēng)
朗润(rùn)
酝酿 (niàng)
窠(kē)巢
卖弄 (nòng)
应(yìng)和
稀疏(shū)
嘹(liáo)亮
喉(hóu)咙
黄晕(yùn)
抖擞(sǒu)
镶(xiāng)
狭窄(zhǎi)
宽敞(chǎng)
水藻(zǎo)
贮(zhù)蓄
澄(chéng)清
慈(cí)善
地毯(tǎn)
着(zhuó)落
蝉(chán)
花苞(bāo)
绿茵茵(yīn)
娇(jiāo)媚
红#E7BE81 蓝 #372923 绿 #763F08
1、易错字音
莅(lì)临
淅沥(xī lì)
吝啬(lìn sè)
睫(jié)毛
干涩(sè)
草垛(duò)
冷冽(liè)
池畦(qí)
咄咄逼人(duō)
碣( jié)石
沧(cāng)海
澹澹(dàn)
耸峙(sǒng zhì)
萧瑟(xiāo sè)
枯藤(téng)
瘫痪( tān huàn)
暴怒(nù)
沉寂(jì)
憔悴(qiáo cuì)
捶(chuí)打
棱(léng)镜
粗犷(guǎng)
静谧(mì)
铃(líng)铛
高邈(miǎo)
1、易错字音
央(yāng)求
絮叨(xù dāo)
诀(jué)别
侍(shì)弄
翻来覆(fù)去
淡雅(yǎ)
仿膳(shàn)
散(sàn)步
熬(áo)过
分歧(qí)
一霎(shà)
领袖(xù)
桑(sāng)树
蹲(dūn)下
水波粼粼(lín)
匿(nì)笑
祷(dǎo)告
菡萏(hàn dàn)
姊(zǐ)妹
并蒂(dì)
徘徊(pái huái)
攲(qī)斜
心绪(xù)
荫蔽(yīn bì)
梗(gěng)
1、易错字音
罗摩衍(yǎn)那
太傅(fù)
俄(é)而
雪骤(zhòu)
无奕(yì)
差(chā)可拟
友人惭(cán)
窜(cuàn)
确凿(záo)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桑葚(shèn)
油蛉(líng)
攒(cuán)
斑蝥(máo)
脑髓(suǐ)
书塾(shú)
锡箔(xī bó)
珊瑚(shān hú)
觅(mì)食
宿儒(rú)
蝉蜕(tuì)
窦(dòu)
渊(yuān)博
倜傥(tì tǎng)
秕(bǐ)谷
绅(shēn)士
人迹罕(hǎn)至
叵(pǒ)
敛(liǎn)
1、易错字音
稚(zhì)气
搁(gē)置
沁(qìn)凉
阐(chǎn)释
悔(huǐ)恨
人声鼎(dǐng)沸
素(sù)娥
婵(chán)娟
浩渺(miǎo)
慷慨(kǎi)
绚(xuàn)丽
谆谆(zhūn)教诲
雕镂(lòu)
镌(juān)刻
心旷神怡(yí)
徜徉(cháng yáng)
攫(jué)住
衡(héng)量
绽(zhàn)放
吞噬(shì)
不亦说(yuè)乎
愠(yùn)
吾(wú)
逾矩(yú jǔ)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肱(gōng)
笃(dǔ)志
2、易错字形
朗润
酝酿
窠巢
卖弄
嘹亮
黄晕
抖擞
镶上
慈善
宽敞
贮蓄
澄清
地毯
睫毛
花苞
粗犷
静谧
高邈
莅临
吝啬
干涩
池畦
绿茵茵
咄咄逼人
瘫痪
2、易错字形
央求
沉寂
捶打
憔悴
侍弄
诀别
淡雅
絮叨
喜出望外
翻来覆去
熬过
分歧
取决
蹲下
一霎
委屈
水波粼粼
匿笑
淋浴
祷告
姊妹
并蒂
徘徊
遮蔽
流转
2、易错字形
攲斜
花瑞
确凿
轻捷
云霄
恭敬
渊博
倜傥
啄食
和蔼
淋漓
徜徉
浩渺
雕镂
寂寞
气象万千
鸦雀无声
镌刻
眼花缭乱
谆谆教诲
衡量
绽放
吞噬
稚气
搁置
沁凉
阐释
悔恨
茫然无措
无休无止
词语理解
基础知识整合
《春》
1、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2、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3、赶趟儿:时间赶得上,文中形容争先恐后的样子。
4、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5、窠巢:鸟兽昆虫的窝。
6、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7、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文中无贬义。
8、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春》
9、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多写作“婉转”。
10、嘹亮:声音清新响亮。
11、黄晕:昏黄,不明亮。
12、抖擞:振作精神。
13、舒活:舒展活动(手脚等)。
1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计:打算、计划。
15、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济南的冬天》
1、响晴:晴朗无云。
2、温晴:温暖晴朗。
3、设若:假如;假若;如果。
4、安适:安静而舒适。
5、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6、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7、镶:把东西嵌进去或在外围加边。
8、贮蓄:储存、积蓄。
9、澄清:水很清亮。
10、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11、秀气:清秀小巧,文中形容小山的秀美小巧。
《雨的四季》
1、娇媚:(1)形容撒娇献媚的样子。(2)妩媚。
2、粗犷:粗豪;豪放。
3、端庄:端正庄重。
4、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5、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6、倾诉:完全说出心里的话。
7、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8、莅临:来到,来临(用作敬辞)。多用于书面语。莅:到。
9、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语。
10、干涩:(感觉)又干又涩,不润泽。
11、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12、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秋天的怀念》
1、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2、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3、央求:恳求。
4、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5、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6、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7、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
8、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9、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散步》
1、信服:相信并佩服。
2、分歧:(1)(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2)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3、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4、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5、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中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6、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
《散文诗两首》
1、匿笑:偷偷地笑。
2、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3、繁杂:事情多而杂乱。文中形容雨声。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缠络:缠绕在一起。
2、轻捷:轻快敏捷。
3、纳凉:乘凉。纳:享受。
4、机关:文中是秘密的意思。
5、拥肿:文中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现在写作“臃肿”。
6、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7、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8、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宿:长久从事某事的。
9、方正:正派。
10、无从:没有方法或门径。
11、拗:弯曲、弯转。
12、倜傥:洒脱;不拘束。
13、影写:把纸蒙在字帖上照着描。
14、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沸:水开。
《往事依依》
1、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2、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地在眼前出现。
3、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4、浩渺:水面辽阔无边。
5、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6、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或有兴趣的样子。
7、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8、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9、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10、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11、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12、谆谆:形容恳切教导。
《再塑生命的人》
1、傻里傻气:傻乎乎、愚笨糊涂的样子。
2、吞噬:(1)吞食。(2)并吞。
3、茫然无措:没了主意,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4、搁置:停止做某件事。
5、无休无止:指没完没了。
6、沁凉:透出凉意。
7、阐释:阐述并解释。
8、稚气:孩子气。
古今异义词
基础知识整合
古义 今义
东临碣石 到达,登上 靠近
次北固山下 停宿 次序
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专指儿子和女儿
为若柳絮因风起 趁,乘 因为
太丘舍去 丢下 前往
相委而去 丢下 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远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注意;照管
古义 今义
有朋自远方来 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
不亦君子乎 有才德的人 人格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是两个词 表示可能或能够
饭疏食,饮水 粗糙 疏通
饭疏食,饮水 冷水 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三军可夺帅也 改变 强取,抢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锡箔(bó) 蝉蜕(tuì) 棱镜(líng) 粗犷(kuàng)
B.匿笑(nì) 盔甲(kuī) 攲斜(jī) 憔悴(cuì)
C.绽开(zhàn) 着落(zhuó) 确凿(záo) 高邈(miǎo)
D.黄晕(yūn) 收敛(liǎn) 贮蓄(zhù) 搓捻(liǎn)
C
巩固练习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B.爷爷驾驶着一条小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
C.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忍俊不禁地笑容。
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C
巩固练习
3、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寄托对好友的思念与关切的诗句是“ 。”
(3)王湾《次北固山下》“ 。”一句写出了时序交替的匆匆,又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抒发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的句子是“ 。”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山岛竦峙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为政》)
(7)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子罕》)
(8)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
(9)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明自己晚景凄凉、国家由盛转衰的诗句是“ 。”
(10)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菊抒情,寄托对和平渴望的诗句是“ 。”
(1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诗句是“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巩固练习
逝者如斯夫
思而不学则殆
巩固练习
“若”是“好像”的意思,表明诗中描绘的大海吞吐如月星辰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是虚写,借此表现诗人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
4、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中的两个“若”字有什么好处?
写杨花,寓意“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诗人独取这两种景物,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淡、凄楚、感伤,同时兼点时令。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隐悲情于景,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诗人当时对友人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首句写景选择“杨花”“子规”有什么用意?
“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这里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乡念亲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3)《天净沙·秋思》中诗人写道“断肠人在天涯”,请说说“断肠”一词的表达效果。
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天寒雪骤,屋内谈笑风生。
从“公欣然”和“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小辈们之间亲密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4)《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巩固练习
聪明睿智、知书达理、落落大方的人。
(5)《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两句的重点不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的是学过的知识要按时温习来巩固所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在温习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够有自己的理解。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提到温习学过的知识这一问题,两则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 请分析说明。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这一长串短句,有一种鲜明的语言节奏。“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是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草的情态。
(7)“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体会加点字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夏季炎热的程度,以及人们对清凉的夏雨的渴盼。
(8)《雨的四季》中“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试着赏析这句话。【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找
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