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非洲和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地形图的判读,说出非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及其分布特征;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学会运用资料说出并理解非洲人口特点及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了解非洲经济水平低的原因;运用地理和资料,分析并了解尼罗河对埃及古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鼓励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学过的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和知识来探究解决新问题。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非洲高低悬殊的人口经济以及埃及古文明的发展两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并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2学情分析
对于本学期内容,主要为区域地理,学生已经从第七章亚洲,第八章欧洲的学习中,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并能通过地图或数据,合作分析其特点。因此在本节学习中利用了很多形式多样的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通过设置疑问调动学生多种学习兴趣,新旧知识的联系,强化学生区域地理分析的应用,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非洲的气候特点、人口——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非洲人口——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尼罗河对埃及发展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的第七章、第八章我们分别学习亚洲、欧洲。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这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事物。还了解了它们的经济、人口、文化。那么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一个神奇的国度。阳光灼热之地——非洲。去感受一下非洲不同的特点。
活动2【活动】非洲的地理位置
画一画:
【活动一】一笔画非洲:
请三个同学上黑板比赛看谁画得好,并说出非洲周围的大洲和大洋。其它同学在自己座位上完成。
看一看:
【活动二】找位置:
点评同学们的作品,归纳出非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位于东半球的西部,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面与欧洲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面与亚洲隔着苏伊士运河。
活动3【活动】非洲的自然环境
【高原大陆】
找一找:
【活动三】根据非洲地形图,判读非洲的地势特征并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归纳非洲的地形。
地形主要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主要的高原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尼罗河、刚果河。
由于高原面积大,所以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
【东非大裂谷】
想一想:
【活动四】阅读教材P70知识之窗,了解东非大裂谷的概况,思考这条裂谷带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回忆板 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分析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东非大裂谷纵贯非洲大陆东部,南起赞比亚西河口,向北至维多利亚湖。全长6400多千米,谷深可达
2000米,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
形成原因是因为地壳运动,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作用。
【热带大陆】
比一比:
【活动五】读“非洲气候类型图”找出非洲主要的气候类型,说出非洲的气候特征和分布特点。
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带状分布。
【活动六】展示热带沙漠、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的降水量柱状图。比较特征异同。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以热带为主,被称为“热带大陆”。
非洲分布世界上最广的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干湿季分明,所以容易发生旱灾。
论一论:
展示热带草原动物大迁徙的图片再说明原因。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赤道两旁的热带草原的干、湿季是交替出现的,从而造成了东非大草原上每年定期上演的野生动物大迁徙的奇观。
【河流】
欣赏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图片,然后完成活动题。并分析它们的差异。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非洲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大洲,被称为“高原大陆”、“热带大陆”,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世界最大的热带草原等。而且还有非洲大草原上每年野生动物大迁徙的奇观,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但非洲的世界之最还没介绍完呢,还有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背诵第一课时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