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3 15:0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宋帝国的立国精神:抱残守缺,苟且偷安,过一日算一日,将就一天算一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印象,认为那时的中国社会跟它的宋政府一样,也是堕落的。
其实不然,而且恰恰相反。整个宋帝国时代,起自十一世纪,经过十二世纪,再到十三世纪,二百余年间,它的物质文明,有辉煌成就,不但超过中国过去任何一个时代,并超过同时代的西方世界。最保守的观察,中国至少比欧洲进步一百年。
——柏杨《中国人史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掌握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面貌,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以及经济中心南移和社会变化的情况。
2.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繁荣。(重点)
3.经济重心南移和社会变化。(难点)
课程标准
根据教材64页梳理农业发展概况
基础梳理
发展概况 意义
(一)农业之变
耕作制度: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多
经济结构: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
物的农户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种植:宋朝开始,元朝逐渐
普遍
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下,
边疆农业有显著进步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
(1)耕作制度
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南宋农业分布图
唐宋时期,南方的轮作复种制有了蓬勃的发展,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面积日趋扩大。……江南水田的“绿色革命” ,使我国的传统农业达于成熟。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材 料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一)农业之变
(2)经济结构
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棉花的种植与推广
北宋王居正
《纺车图》



茶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蔗农
(4)边疆开发
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一)农业之变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脚踏三锭纺车),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南宋棉毯
知识拓展
(二)手工业之变
基础梳理
部门 发展概况 意义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根据教材64-65页梳理手工业发展概况
(1)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2)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
花瓷和釉里红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矿冶业在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之变
相关史料
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定窑
瓷器质地坚硬不吸水,敲击响声清脆,比陶器更加美观、耐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瓷器,逐渐形成青瓷、白瓷等不同类型,宋朝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
(1)制瓷业
青花瓷
釉里红
元代新型彩绘瓷器的特征是釉下彩绘。青花瓷的青蓝色来自釉药中的氧化钴,釉里红的红色来自氧化铜。要想获得理想的颜色,就必须严格掌握火焰性质、火候以及釉药配置的准确度,难度很大。
(1)制瓷业
(二)手工业之变
(2)矿冶业
①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宋代采煤示意图
(二)手工业之变
知识拓展:
(1)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来冶铁。但由于开采条件的限制,煤一直没有大规模开采、使用。
(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使炼出的钢铁的硬度和质量大大提高。
(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3)印刷业
北宋: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
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
德国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
(二)手工业之变
(三)商业之变
农业发展
粮食增加
种植经济作物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
手工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
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
——马克思
(三)商业之变
重点探讨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成就 具体表现
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
边境贸易
海外贸易
货币流通
城市兴盛
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城市格局:打破时空限制;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增强
城市管理:放松;重要城市:宋东京、临安;元大都
分析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宋太 宗曾下诏“令两制议致丰盈之术以闻”,让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术。宋神 宗也下达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朝政府取消了汉唐以来的很多禁令,比较重要的有:商品与店铺商号 不再集中于政府指定的官市,居民区与商业区可以混杂,居民被允许自由地 向街开店;取消了宵禁制度,百姓可以在夜间出游、做生意等。
——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相对和平稳定
农业和手工业的显著发展;人口增加
统治者重视经济事务;调整管理政策
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水陆运输的发展
1.环 境:
2.经济、社会:
3.观念、政策:
4.地理、交通:
(四)经济格局之变—经济重心南移
1.背景:
(1)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3)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
(4)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格局之变—经济重心南移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南移过程
“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魏晋南北朝
基础
永嘉之乱
江南开发
唐中叶后
开始
安史之乱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
最终完成
靖康之变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经济: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2.交通贸易:南方沿海城市迅速发展,海上交通运输有较大改善;
3.人口分布: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4.文化教育: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后期对北方考生单独分配名额;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人才集中。
5.城市发展:促进南方工商业城市的增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6.民族关系:促进我国各民族交融,北方人民南迁,促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经济之变
社会之变
在生产、交换、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就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马克思
材料2:宋朝大臣蔡襄在《端明集》中感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只求资财,随其贫富。”
1、门第观念的淡化
(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门第观念仍然流行。
(2)人们的婚姻择偶,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材料1:唐文宗感叹道:“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婚姻不问阀阅
重点探讨
(一)表现
宋朝社会有何新变化?
1、门第观念的淡化
取士不问家世
材料2:据统计,两宋310年间仅正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远远超过了前后各代。太宗还下令:“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编自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等
材料1: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亲撰《励学篇》
(3)宋朝科举制更为完善,更加开放、公平。
(4)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添加了活力。
(一)表现
2.租佃关系的发展(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
到宋朝:
①他们的数量显著减少。宋朝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订立契约,约定时间)。
②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租佃关系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一)表现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材料1:宋代,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凡加盖官印的称为“红契”,表示官府确认,不加官印的称为“白契”。宋代法律规定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成为普遍现象,被法律所承认并形成制度。
——摘编自《宋代的租制和典卖制》
(1)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政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2)官府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更为松弛。
(一)表现
材料2: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不常,或昔富今贫,或贵而今贱。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3)“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一)表现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经济之变
二、社会之变
1、农业之变
2、手工业之变
3、商业之变
4、经济格局之变:经济重心南移
1、门第观念削弱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