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16 17:0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学习目标】:(齐声朗读)
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了解东北人民和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的抗日斗争;
知识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意义;
认识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学习过程】:
任务一:自主合作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76—77页,根据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划记知识要点: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史实。
●合作交流:
以共同体为单位对学,思考讨论:①九一八事变的影响;②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③为什么北平学生会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
●展示反馈:
师生共同解决合作交流中的问题。(重点突破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和国民政府的态度)
任务二:思维拓展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77—78页的“西安事变”, 根据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划记知识要点:西安事变的过程及和平解决的意义。
●合作交流:
①西安事变是怎么一回事?②张、杨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③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亲美派及中共分别是什么态度?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意义?
●展示反馈:
任务三:情感升华
教师设问:张学良、杨虎诚发动西安事变,中共派周恩来帮助张、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说明了什么?
知识链接: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获得释放。此事件迫使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使中国建立了形式上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12月11日晚,张学良与杨虎城在止园紧急磋商,决定发动对蒋介石的兵谏。 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部下孙铭九,带兵冲进临潼华清池蒋介石住地,蒋已逃走。他就带着队伍搜山,搜到高处,见石头后面躲着一个人,于是就大喊一声,“什么人,出来!”蒋介石战战兢兢的露出头来,接连反问:“你们是什么人,你们是什么部队?”他知道不是红军,而是东北军后,就故意装模作样地不肯出来。孙铭九派两个人去架着他,蒋介石踉踉跄跄地下了山,立即被送到西安城里。被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扣押了起来。
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 及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当堂检测:
1、右图照片是一座造型独特的纪念馆,建筑的外观设计成台历,可以看到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这座建筑应该位于 ( C )
A.北京 B.上海 C.沈阳 D.南京
2、促进民众觉醒, 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是 ( A )
A.一二 九运动 B.西安事变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3、1936年一场震惊世界的“兵谏”在中国爆发,导致“兵谏”的主要外因是 ( B )
A.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中日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C.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感 D.蒋介石主张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凄怆的《松花江上》,所唱出的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是因为 ( A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5、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 C )
A、日本扩大侵华 B、美日争夺激烈 C、抗日高潮出现 D、国共分裂对峙
6、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它的初步建立是在( D )
A、“八一宣言”的发表后 B、抗日义勇军成立后
C、一二 九运动爆发后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