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
秦始皇兵马俑
秦代
课程标准
认识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巩固的意义,了解秦朝崩溃的原因。
重难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一)秦的统一
材料一: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诸子百家 主张
孟子 定于一
韩非子 一匡天下
荀子 一天下,财万物,
长养人民
《吕氏春秋》 一则治,异则乱
1、统一条件
(1)民心所向: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经济需要: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1、统一条件
(3)地理位置: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材料三:“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 ;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纵横分布,利于灌溉,秦、西汉又都曾着力经营关中的水利灌溉工程。郑国渠、白渠、六辅渠的凿即是其表现。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材料四:“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关中四塞
【东】函谷关
【东南】武关
【西】散关
【西北】萧关
(一)秦的统一
1、统一条件
(5)主观因素: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商鞅(卫国)
李斯(楚国)
范雎(魏国)
张仪(魏国)
材料五:“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材料六:“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促使嬴政改变了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摘编自《史记 李斯列传》
(一)秦的统一
小国蓄能而大国崛起
“嬴政的先人与祖国”——小国蓄能
商鞅变法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军功,严禁私斗
废世卿世碌,行县制
秦襄公“位列诸侯”
秦穆公“春秋称霸”
秦孝公“傲视群雄”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横空出世——从“秦王”到“秦皇”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公元前260——因运而生
公元前259——围困邯郸
公元前251——九岁归秦
公元前250——十岁太子
公元前246——14岁国王
时代的气势!特殊的气质!
剪除羁绊,独揽朝纲;
廷揽豪杰,远交近攻;
(先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相继灭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抽烟去)
1、统一条件
(6)战略战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一)秦的统一
材料八:“秦在制度、思想学术、语言文字、宗教意识上与六国存在的这些差异,却表现出了强烈的对抗性。”——何晋《秦称虎狼考》
材料九:“秦与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
材料十:“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犷野矫健的,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张荫麟《中国史纲》
秦与六国的文化差异:
2、统一时间:
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王朝,定都咸阳。
(一)秦的统一
秦王嬴政——十年征战——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一)秦的统一
3、开疆拓土:
(1)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2)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起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材料十一:“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
1、君主专制:指决策方式,与民主政体相对立,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主要矛盾:皇权vs相权。
2、中央集权:指管理方式,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主要矛盾:中央vs地方。
皇帝
丞相
VS
地方
中央
VS
(一)秦的统一
4、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材料二:“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
材料四:“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一)秦的统一
4、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材料五:“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材料六: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 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 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
(一)秦的统一
4、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九卿 奉常 宗庙礼仪教化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卫尉 宫门警卫
太仆 宫廷车马
廷尉 司法、首都警卫
典客 少数民族、外交
宗正 皇室宗族
治粟内史 租税、 财政
少府 皇家财政、官府手工业
(一)秦的统一
4、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但为虚位;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宰相是“百官之长”,是辅佐君主总理全国政务的最高执政官的泛称。
概念辨析:宰相制度
1、秦汉:丞相 2、隋唐:中书令、尚书令、尚书仆射、门下侍郎
3、宋: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4、元:丞相
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皇权和相权之划分,这常是中国政治史上的大题目。……当时皇帝宰相,各有一个“秘书处”,而两边的组织,大小不同。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这真是皇宫里的“秘书”了。……最先尚书只是六尚之一,这是皇帝的秘书处。若说到宰相的秘书处呢?共有十三个部门,即是当时所谓的十三曹,一个曹等于现在一个司。我们且列举此十三曹的名称,便可看出当时宰相秘书处组织之庞大,与其职权之广泛。府史署用、长吏迁除、祭祀农桑、章奏、词讼、邮驿科程、盗贼、兵役、货币盐铁……这十三个机关,合成一个宰相直辖的办公厅。我们只根据这十三曹名称,便可想见当时政务都要汇集到宰相,而并不归属于皇帝。 ——摘编自《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如何管理地方?
材料二:
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秦王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3)地方行政管理:彻底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
①内容:
<1>“郡”直属于中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2>“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为“道”;
<3>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亭”。
(一)秦的统一
4、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初三十六郡
②特点:
<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实行俸禄制。
■贵族政治:分封制体系下,贵族拥有封地、世代享有特权。贵族凭血缘成为统治集团一份子,贵族集团同时又是统治集团。
■官僚政治:郡县制实行后,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只有俸禄,并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官位不能世袭。打破了贵族集团的政治垄断,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材料三: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现代国家”是指一套民主的、非血缘、依法理、权责清晰的理性化官僚体系。
——据弗朗西斯 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
(一)秦的统一
4、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地方行政管理:彻底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
(1)不再是族权和王权的统一,而是形成了唯一绝对的政治权利——皇权。
(2)不再层层分割政治权利,而是讲权利集中在中央,中央权利集中在皇帝。
(3)君主不再依靠家族行使政治权利,而是通过选拔来的官员进行统治,选官的权利原则上归皇帝,各级官员都对皇帝负责。贵族基本被排除在权利核心之外。即使皇亲国戚,也只有进入官僚机构才会有权利。
(4)除了皇位是嫡长子继承制,其他官僚都是任命的,且随时调换和罢免。
官僚制度剖析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 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 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
“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地方推广”,这意味着什么?
服务于皇帝
服务于地方
推广郡县制,意味着早期国家的终结,中央集权国家的到来
海内皆臣
岁登成熟
道无饥人
秦小篆方砖
(4)其他措施: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道路、户籍
(1)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3)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材料一:“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犹秦制也。” ——梁启超
开创统一——开创帝国——开创帝制
(二)秦朝的暴政与灭亡
材料一:秦始皇笃信以刑治国,轻罪重罚。秦律有60多种刑罚,十分残酷,死刑有砍头、腰斩、活埋、水毙、锅煮、车裂、击头顶、抽肋骨、割鼻子剁脚趾后再杖死,等等,还有夷三族、九族的集体屠杀。
1、暴政:
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材料一:秦帝国大约有2000万人口,征发40万人修长城、50万人修岭南驰道、30万人修建阿房宫、30万人修建骊山陵墓,这150多万壮劳力被迫无偿为帝国劳作,全国几乎变成一座大监狱。
材料三:“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
——《汉书 食货志》
焚书坑儒
材料十:“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十一:“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材料十三: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材料十二:“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
秦焚书灰堆遗址.陕西省渭南市.渭河南岸
2、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3)结果:虽失败,但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
材料一:“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二)秦朝的暴政与灭亡
“天下反秦与亡秦必楚”
材料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史记》
材料三:“值得注意的是,以运输为主要劳役形式的服役者多来自战国时六国故地的关东人,承受繁重徭役负担的主要也是关东人。”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六国在军事上的抵抗随着秦统一天下而以失败告终,但东方六国与秦在文化上的这种冲突和对抗,并没有随着秦灭六国而消解。统一天下后的秦在实施各项制度、政策方面,都对原来东方六国的文化施行压制与征服。 ”
——何晋《秦称“虎狼”考》
材料六:“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而此时也无治统一之世的经验,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吕思勉《中国简史》
1、秦统一后关东人民特别是楚地人民要到关中及长城一线输租服役。
2、楚越士人“剽悍、好勇、轻死的风尚”
3、楚文化范围大
(一)秦的统一1、统一条件:(1)民心所向(2)经济需要(3)地理位置(4)商鞅变法(5)主观因素(6)战略战术2、统一时间3、开疆拓土4、巩固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 (3)郡县制 (4)其他5、统一意义(二)秦的暴政与速亡1、暴政2、陈胜、吴广起义3、秦速亡4、楚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