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PPT模板 http://www./moban/
第一单元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 上
行业PPT模板http://www./hangye/
再造大一统
——汉初的统治
巩固大一统
——西汉的强盛
延续大一统
——东汉的兴衰
千秋大一统
——两汉的文化
目录
壹
再造大一统
——汉初的统治
1. 西汉的建立
朝代卡片 时间
创 建 者
都城
朝代
刘 邦
公元前202年
长安
材料一: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 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饿死)。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田地荒芜,人口锐减。
“真惨,凑不齐颜色一样的马”
西汉
2.汉初统治
(1)思想: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2)经济:汉初采用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景帝
汉文帝
无为≠无所作为
=不妄为
=顺天而为,施行仁政,以民为本
(3)政治
①中央制度: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
②地方制度:郡国并行制
汉承秦制
有所损益
文景之治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汉书·诸侯王表》
思考
汉初为什么实行郡国并行制?
原因:吸取秦孤立而灭亡的教训
周行分封,享年八百;秦以孤立,十五年而亡。
——班固《汉书》
七国之乱
削藩
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思考
郡国并行制后期带来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吴有豫章郡铜山,鼻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史记·吴王瀵列传》
材料二: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
——《史记·孝文本纪》
贰
巩固大一统
——西汉的强盛
汉武帝(刘彻)像 (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
公元前141年,登基
公元前135年,亲政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大帝》
王国问题,威胁中央……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土地兼并,矛盾尖锐……
匈奴犯边,边境不宁……
内忧外患
西汉帝国周边形势图
阅读课本22页“西汉的强盛”,
归纳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上采取的措施。
【合作探究】
政治:
1.颁布推恩令
2.实行“中朝制度”
3.选官制度:察举制
4.设置13州,分设刺史
5.任用酷吏,打击豪强
经济:
1.改革币制
2.盐铁官营
3.均输平准
4.抑制工商业
思想:尊崇儒术
民族关系:
1.反击匈奴
2.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3.设置西域都护府
4.加强管理东南、西南地区
政治上: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1.颁布“推恩令”
嫡长子
继承
所有儿子
共同继承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诸侯国数量变 ,势力变 。
多
小
皇 帝
中 朝
外 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于近臣,常用中朝官来抑制外朝官。
——萨孟武《中国历代中央政治》
2.中朝制度
3.察举制
选官标准:品行、才能
选官过程:由地方郡国长官或有名望的人在辖区内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考核后任命。
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了中央集权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4.刺史制度
5.任用酷吏
张汤
杜周
经济上:
1.改革币制
将铸币权
收归中央
2.盐铁官营
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4.抑制工商业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五铢钱(正、背)
3.均输平准
均输:国家统一征购、运输货物
平准:利用均输所得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在经济方面,经过汉初几十年的恢复,已积累起足够的财富,具备一定实力。这样,主张“无为”的“黄老之学”,显然已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林剑鸣《秦汉史》
思想上:独尊儒术
董仲舒
作用: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大一统
加强君权
稳定统治秩序
加强中央集权
新儒学:
民族关系上:
反击匈奴 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三次平定匈奴,
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
开辟丝绸之路 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管理西域 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加强管理 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如今的“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汉武帝统治下的西汉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家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叁
延续大一统
——东汉的兴衰
1. 西汉灭亡与王莽改制
政治日趋黑暗
赋税徭役沉重
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流离失所
西汉后期,社会动荡不安
企图解决问题的王莽,成为被问题解决的王莽。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王莽篡汉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王莽改制: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2.光武中兴
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
光武中兴
3.东汉的灭亡
序号 皇帝 即位年龄 死亡年龄
…… …… …… ……
4 和帝 10 27
5 殇帝 1 2
6 安帝 13 31
7 顺帝 11 30
8 冲帝 2 3
9 质帝 8 9
10 桓帝 15 36
11 灵帝 12 34
12 少帝 14 14
13 献帝 9 54
平均值 9.5 24
观察右表,东汉后期的皇帝都有何特点?
年幼继位,年寿不长,在位时间短。
3. 东汉的灭亡
政治:“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恶性循环局面
【党锢之祸】
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184年,张角率“黄巾军”历时9个月,以失败告终。
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各地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肆
千秋大一统
——两汉的文化
类别 成就
史学
文学
科技 医学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归纳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成就斐然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
东汉班固的《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九章算术》(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
蔡伦改进造纸术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西汉的建立
西汉的强盛
东汉的兴衰
两汉的文化
西汉初建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郡国并行制
东汉衰亡
光武中兴
史学与文学
西汉衰亡与王莽改制
思想独尊
开疆拓土
政治强化
经济垄断
科技
两汉的文化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
总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延伸性作业---以古论今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
“文景之治”对当今“治国理政”的启示有哪些?
随堂检测
1.(2024·汉口)汉高祖五年《罢兵赐复诏》中指出:战乱中逃往山泽的人,只要回到乡里,成为汉政府编户,就可以恢复旧日占有的土地和爵级。编户必须向政府提供租税、徭役和兵役。这一规定( )
A.从法律上遏制了土地兼并
B.使国家掌握更多赋役人口
C.部分恢复了西周的井田制
D.极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B
[解析] 根据材料“战乱中逃往山泽的人,只要回到乡里,成为汉政府编户,就可以恢复旧日占有的土地和爵级。编户必须向政府提供租税、徭役和兵役”可知,这一规定有利于增加汉朝实际控制的编户,而编户必须向政府提供租税、徭役和兵役,从而使国家掌握更多赋役人口,B项正确;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排除A项;汉朝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编户必须向政府提供租税、徭役和兵役,并不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排除D项。
2.(2024·长沙)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秦朝严禁民间藏书的“挟书律”。此后,汉文帝进一步废除诽谤妖言之罪,大收典籍,广开献书之门,各家学说在社会上并立。汉初这些举措体现了( )
A.社会治理环境的宽松 B.先秦文化格局的恢复
C.儒学主导地位的弱化 D.文化教育的日益普及
A
[解析] 根据材料“废除挟书令”“各家学说在社会上并立”可知,汉初思想学术氛围的自由,得益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社会治理环境的宽松,A项正确;先秦文化格局是百家争鸣,材料只得出各家学说并立,不能得出各派之争鸣,排除B项;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较自由,未涉及文化教育的普及,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强化文化教育,排除D项。
3.(2023·兰州)今甘肃河西地区的沙漠带西沙窝曾是绿洲,在西汉时是防御匈奴、置戍屯田的前线。考古发现该地分布着大量汉代时期的耕地、沟渠遗迹,但没有发现汉代以后的遗物。据此可知,西沙窝遗址( )
A.见证了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兴衰
B.是研究中外经济往来的重要史料
C.为研究边疆开发两面性提供证据
D.是西汉开始经略西北的重要标志
C
[解析] 根据考古中发现可知,该地分布着大量汉代时期的耕地和沟渠遗址,证明了在这个时期汉代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以及边疆地区农业的发展。但没有发现汉代以后的遗物,说明在西汉后该地区环境的逐渐恶化,西沙窝这个地区在汉代以后逐渐衰落。表明在边疆开发时应该注重其环境承载力,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该遗址为研究边疆开发两面性提供了证据,C项正确;材料中的西沙窝虽然地处丝绸之路沿线,但是并不能见证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兴衰,也没有看到中外经济文化往来的相关内容,材料主要强调西沙窝开发的两面性,排除A、B两项;西沙窝遗址是西汉经略西北的一个见证,但不能作为开始经略西北的重要标志,排除D项。
PPT模板 http://www./moban/
谢 谢 聆 听
中外历史纲要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