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纲要·上
重要概念: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焚书坑儒、陈胜起义、楚汉战争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1.结合地图从时空顺序描述秦统一的过程以及疆域开拓的史实。
2.认识并理解秦朝统一条件及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
3.能从秦朝速亡的原因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4.认识秦朝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深远影响。
时空坐标
公元前230年
秦发动统一战争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秦灭六国
秦朝的统治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公元前207年
刘邦入咸阳
楚汉之争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统一
学习清单
1、据教材归纳秦统一的原因,描述统一过程
2、据教材概括秦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3、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4、分析秦中央官制的特点
5、分析秦废分封,推行郡县制的原因
01
一、秦的统一
客观: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主观: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商鞅变法,国家日益强盛。
血缘分封 天下共主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变法图强 群雄兼并
公元前1046年(西周)
公元前770年(春秋)
公元前475年(战国)
据下图和教材知识概括出秦朝统一的条件有哪些?
1、条件
2、秦的统一
依据教材,概述秦统一并奠定疆域的过程,并在下面地图中标画出涉及的大致范围。
过程:
①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②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③秦朝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二、秦朝政权的巩固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秦王如何巩固政权?
思考
得天下
守天下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政治
概念解释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决策方式。与民主政体相对立。
中央集权:政权组织形式。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
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主要解决的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主要特征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主要解决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皇帝
权臣
VS
地方
中央
VS
思考点
根据教材P16第二自然段内容,结合提供的关键词,画出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关键词:中央、地方、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
思考
①皇帝制度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特点
②中央:三公九卿制
(虚设)
(行政)
(军事)
特点
①完全服务于皇权;
②分工协作又牵制;
③家国同构色彩;
④官僚政治。
③地方: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秦始皇为何赞成李斯的主张?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加强了中央集权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
思考
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
项目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不同点 盛行时代
建立基础
权力传承
政治体制
与中央的关系
历史影响
相同点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地缘)
世袭,终身
皇帝任免,有任期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诸侯在领地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地方分权)
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集权)
前期巩固统治,后期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
①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
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拓展探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相互牵制,征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
(2)充分体现国与家同治的特点。九卿中的部分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3)金字塔般的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从三公九卿到乡里什伍的一整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机构。
(4)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方面,用中央政府统一任命,取代原有的世官制。
深化拓展
贵
族
政
治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
官
僚
政
治
2、经济文化社会层面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
修直道、驰道
颁行法律、编制户籍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整顿社会风俗
三、秦统一的意义
材料一:“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没有长时间的四分五裂、漫长的战争,我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材料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延续,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
地理疆域奠定:初步奠定祖国疆域
政治制度建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形成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
民族国家认同:促进民族融合、民族发展
1.(2024·河南适应性测试)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之所,其设置几乎贯穿古代中国。东周时期,诸侯国的宗庙多设于国都,由国君亲祭。秦朝统一后,除在都城设宗庙外,还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设置祭祀秦始皇父亲的“太上皇庙”,并由地方官员主持祭祀。该举措表明秦朝( )
A.通过宗庙祭祀强化宗法制 B.人伦秩序服务于国家治理
C.力图践行以孝治国的理念 D.郡县制逐渐取代了分封制
B
随堂巩固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作为皇室祭祀先祖之所,国家宗庙的设置在秦朝逐渐推广到全国县级行政区域,虽然其出发点是“亲亲”的血缘关系,但是其最终目的则是“刑罚中、庶民安”等政治效果,也正是由于皇室宗庙具有血缘和政治上的双重价值,皇室宗庙的设置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故该举措表明人伦秩序服务于国家治理,B项正确;宗法制在战国后期已经瓦解,排除A项;秦朝的主流思想是法家思想,其核心思想并非以孝治国,排除C项;秦完成统一后,就推广了郡县制,与材料主旨“宗庙祭祀”不相符,排除D项。
秦的灭亡
学习清单
1、据教材归纳概括秦的暴政,正确理解“焚书坑儒”
2、阅读学思之窗,思考: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
3、思考秦亡的原因
4、分析楚汉战争胜败的原因
5、探究总结秦朝的历史地位
02
一、秦的暴政
秦始皇
焚书坑儒
修阿房宫
泰山封禅
修建长城
秦陵兵马俑
秦朝肉刑
1.赋役繁重:
建宫殿、陵墓;修筑长城等;求仙访药;巡游;
2.刑罚严苛。
3.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4.秦二世残忍昏庸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秦朝暴政的表现
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焚书坑儒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焚书坑儒”产生的影响?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严重损失。
激化社会矛盾, 不利于社会发展, 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
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
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
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秦朝灭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历时15年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梳理秦朝灭亡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绘制时空坐标图。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秦王朝东部地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六国反秦势力比较强。当时流传“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楚人反秦意识最为强烈。因此陈胜起事时,便把国号定为“张楚”,意为“张大楚国”,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为了增强起义军的凝聚力。
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占领陈后,“数曰,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为王,号为张楚。”
《史记·项羽本纪》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思考
三、刘邦、项羽楚汉战争
性质:项羽、刘邦为争夺统治权力而发动的战争
项羽
项羽,楚名将项燕之孙
与叔叔项梁杀会稽郡守响应陈胜吴广起义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击败消灭秦军主力
进军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收财宝妇女
自立西楚霸王,分封诸侯,抑制刘邦
刘邦
刘邦,出身农家,初任沛县泗水亭长
释放刑徒而亡匿,后起兵投奔项梁
公元前209年,率军进咸阳,秦朝灭亡,与父老“约法三章”,深得民心
退至巴蜀,“暗度陈仓”,重返关中
围项羽于垓下,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
VS
得民心且顺应时代潮流者得天下
顺应了当时的统一形势,运用正确的策略;他善于纳谏,知人善任
缺乏政治远见,刚愎自用,不善用人,残忍暴虐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唐太宗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经过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
——《剑桥中国秦汉史》
我们应如何评价秦始皇?
思考
七律·读《封建论》
毛泽东 1973.8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不过,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中国已由分封制的国家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并一直存在到20世纪。如果说中国的西方名字(China)由秦(Ch’in)而来,那是恰当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
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严刑峻法;赋税繁重;兵役徭役繁重。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功:千古一帝
过:暴君
总评:功大于过。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千秋功过:评说秦始皇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1.依据历史人物主要活动史实,史论结合;
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
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克服英雄史观;
2.(2024·衡阳)秦朝里的典、老在制度上没有文书的资格,在身份的登记、公证,赋役征发与里内治安等领域,民众与县下诸官直接联系,里及其典、老并不具备多少处理问题或管理的能力、资格,而只负责担保、证明信息无误,并协助上级承担具体的事务。这表明秦朝( )
A.官僚政治体制的日渐成熟
B.文书管理制度相对严格
C.基层治理服务于中央集权
D.典老职权范围日趋广泛
B
随堂巩固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典、老在制度上没有文书的资格”“只负责担保、证明信息无误,并协助上级承担具体的事务”可知,以典老为代表的基层治理是国家行政体系的一部分,要服务于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项正确;唐朝时期,官僚政治体系日渐成熟,排除A项;题干主旨不涉及文书管理制度,排除B项;典老只是协助上级承担具体事务,并没有职权,排除D项。
3.(2024·合肥)1975年,湖北睡虎地出土的《法律问答》中记录了秦朝的一个判例:如果丈夫偷钱一千,妻子藏匿三百,妻子应该怎样定罪?答:如果妻子知道丈夫偷钱而藏匿,当以偷钱三百论处,如果不知道,就不予追究。这一判例说明,秦律( )
A.量刑较为宽松 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借鉴儒家思想 D.蕴含一定理性因素
D
随堂巩固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妻子知不知情,判决上有很大不同,这说明秦律有一定理性成分,D项正确;材料只谈了妻子在两种情况下定不定罪,但定罪后处罚多严并未提及,且秦朝的法律按史实相对较为严苛,排除A项;题干中的判决有理性成分,并非形式主义,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和儒家思想的关系,且秦朝指导法律的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
雄才大略一统江山,短命王朝专制滥觞
法家理论
专制根基焚书坑儒思想统一
政治
经济
文化
天下统一专制集权
官僚政治
三公郡县
统一货币度量衡器
交通发达
服务经济
编制户籍整顿风俗赋役沉重
苛政暴行
社会
灭亡原因
15载春秋转瞬即逝
但或许刚刚开始
它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课堂小结
本课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