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3 15:4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最后一课,分为“造纸术的发明”“医学与数学的成就”“司马迁与《史记》”“道教和佛教”四个子目,共同展现了秦汉时期灿烂的科技与文化。秦汉时期,科技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汉朝开通的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科技的交往,因此本课在教材位置上上承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下一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学习做铺垫,具有良好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学生对于秦汉时期的兴衰历史有了基本的了解,不过对于科技文化领域还缺乏了解,不过大部分学生也都在生活中了解过造纸术、佛教、道教等内容,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科技文化这一领域大多颇具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出示视频、图片等资源调动学生学习活力,帮助学生保持专注力,并且通过秦汉时期文化的学习,体会这一时期的文化在中华民族以及世界上的地位,培育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认识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史料实证) 2.阅读教材,了解司马迁与《史记》、道教产生和佛教传入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事件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阅读教材,了解张仲景、司马迁等人的事迹,学习他们为了理想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努力拼搏的精神,认识到两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医学与数学的成就、道教与佛教。
五、教学难点 通过基本史实的学习,认识到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表格法、视频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材料研读。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导入】西汉时,一个名叫东方朔的人向汉武帝上书。他写的奏本使用了三千片简,需要两个人才能费力抬动,比较笨重。为了便于携带,人们在绢帛上写字,但绢帛又价格昂贵,难以普及。经过反复地试验,人们终于造出了纸张。造纸术是怎么发明的 除造纸术之外,秦汉的科技与文化又有哪些新发展 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聆听故事,思考问题,步入本课学习。 通过讲授古代人们书写的故事,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一纸普四海——惠泽世界
1.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 发起讨论:同学们,想一想在纸问世之前,古人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有什么优缺点? 讨论交流,半坡陶器刻划符号、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利簋及其底部篆刻的铭文、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通过探讨纸发明以前的材料,体会造纸术发明的历史背景。
纸的发明 【讲授】(出示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麻纸)“汉兴,有纸代简”。此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其原料为大麻。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提问】这种麻纸怎么样? 【引导】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测纸上面的内容是什么? 【回答】①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回答】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回答】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通过解读历史遗址,发现历史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3.蔡伦改进造纸术 【提问】(出示视频和蔡伦图片)请大家观看视频,结合课本P73说一说“蔡侯纸”的造纸原材料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纸的改造和普及有什么作用? 【提问】(出示史料和图片)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想一想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引导】(出示纸张制作过程漫画)同学们,从一步步的制纸过程中,你能得出哪 【回答】②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造纸术的改进。 【回答】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通过观看视频,提升学生对造纸术发明的兴趣。
些启示呢? 【回答】纸张制作过程复杂,来之不易,珍惜纸张,节约用纸。 观看漫画,从中看出漫画的深意,培养学生节约的品质。
4.造纸术的传播和影响 【提问】(出示文字材料和历史地图)请大家阅读地图、材料,合作探究归纳中国造纸术传播的特点与意义。 【拓展】造纸术传播时间久,传播范围广,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等。 【回答】①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②便利了典籍的流传;③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④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观察地图,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贰·悬壶济后世——医者仁心
1.中医学的历史 【提问】(出示扁鹊、《黄帝内经》图片)请大家结合预习的内容,尝试介绍中华名医扁鹊和《黄帝内经》。 【回答】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经懂得用针刺、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回答】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通过自主学习和发言汇报的方式,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2.医圣张仲景 【提问】(出示张仲景相关材料)请前两个小组交流,介绍张仲景,包括其生平、代表作等内容。 【回答】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补充】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小组交流,同学们互相学习,相辅相成。
3.神医华佗 【引导】(出示华佗相关材料)请另外两个小组交流,介绍华佗,包括其生平及贡献等。 【引导】(出示课件)思考传统中医对现代社会有何贡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中医?请大家交流。 【回答】华佗(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人。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补充】、发明“麻沸散” 。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讨论交流,得出直至今天,中医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结论。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4.数学成就 【提问】(出示《九章算术·约分》书影)中国古代数学有何特点?代表作是什么? 【回答】中国古代数学注重实际应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成书于什么时期?其内容和地位是什么呢? 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叁·著史通古今——史家绝唱
1.司马迁 【提问】(出示提纲)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大家结合学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司马迁。
2.《史记》 【讲授】(出示史记体裁和记载朝代图示)请学生回答《史记》的体裁和内容。 【引导】(出示文字材料)请阅读材料思考:司马迁的《史记》有何特点。 【回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回答】史学价值:公正记事,秉笔直书,记录保存了大量史料和史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学价值: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 图示法,直观形象看出其体裁和记载内容。
肆·悲苦祈顺遂——道生佛来
1.道教 【提问】(出示提纲)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请大家相互交流,回答道教的兴起背景、起源、教义、创始人和影响。 (出示道教圣地)你们旅游时,去过这些地方吗? 2.佛教 【提问】(出示提纲)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请大家自主学习,找到佛教的地位、起源地、创始人、教义和传播原因。 (出示佛教圣地)你们旅游时,去过这些地方吗? 3.佛教的传播 【提问】(出示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白马寺图片)结合之前的学习,思考佛教是如 【回答】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回答】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回答】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回答】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佛教满足了统治阶级的精神需求,统 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共同完成知识的学习。 出示道教、佛教圣地图片,问问他们是否去过这些地方,调动学生活力。
响是什么? 【提问】请学生合作探究:佛教为什么能在中国兴起 (从统治阶层和人民生活方面思考) 最后引导学生问题探究:回顾两汉科技文化的发展,结合单元导言和10-14课,你认为推动两汉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个人因素等方面思考) 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迫使人民甘心受奴役,服从统治。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佛教所宣扬的灵魂不灭,来世投胎等观点又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回答】(1)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封建经济繁荣;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4)中外交流频繁; (5)人们对前代成果的吸收、继承和发扬,司马迁等杰出人物自身坚持不懈、努力探索等。 通过问题探究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树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课堂小结 中华文明既坚守本质,又与时俱进,中华民族蕴含活力和文化自信。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继承并弘扬优秀的科技文化,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完成思维导图笔记,树立文化自信。 小结升华,培育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九、 随堂练习 3道单项选择(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