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卟啉单胞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与人类的相同。A正确;
卟啉单胞菌没有线粒体。B错误;
卟啉单胞菌利用自己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
卟啉单胞菌是厌氧菌。D错误。
2.【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肠上皮细胞吸收Na+属于协助扩散。而谷氨酸的转运属于主动运输。C
错误。
3.【答案】 D
【解析】 山竹细胞中花青素主要存在于液泡。D错误。
4.【答案】 B
【解析】 ACD均不属于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5.【答案】 B
【解析】 动物细胞的分裂不会出现细胞板。B错误。
6.【答案】 C
【解析】 图中Fe2+外排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为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转运蛋白,且转运过程中
转运蛋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A正确;
SLC40A1过度表达引起细胞凋亡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功能障碍,B正确;
Fe3+被还原成Fe2+时引起的NADPH下降,可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C错误;
提高心肌细胞中Steap4的活性会促进Fe2+的产生和外排,因而不利于治疗心脏衰竭,因为图中
显示心脏衰竭是由于铁缺乏引起的,D正确。
7.【答案】 C
【解析】 ATP含有的三个磷酸基团不都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其中只有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具
有较高的转移势能。A错误;
由图可知该荧光检测机制并不会消耗ATP中的能量。B错误;
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会释放大量能量,所以这里分布较多的ATP合成酶。C
正确;
动物细胞中ATP一般不会大量储存。D错误。
8.【答案】 B
【解析】 根据四个精细胞可知,三对等位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A、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
上,a、B基因在另一条与之同源的染色体上,而D、d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配子①上b
基因所在片段与d基因所在片段结合,发生过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互换(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与
d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不是基因重组,A错误;
从图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关系来看,A、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在另一条与之同源的染
色体上,而D、d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①②③④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B正确;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1页(共3页)
{#{QQABKYKEggiAAAAAAQhCUQWACgOQkgAAAQgOBEAIsAABiBFABAA=}#}
正常情况下,a与B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而配子③显示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缺少了B基因,
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正常情况下,A与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而配子④中,可能
发生了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结合,说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染
色体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
A、a与B、b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产生配子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D错误。
9.【答案】 D
【解析】 甲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Eedd×eeDd,A正确;
根据乙组杂交后代推测,黄粒是显性性状,B正确;
根据甲组杂交后代推测,无法判断其涉及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为两对等位基因不独立
遗传也可杂交出符合题意的后代,C正确;
根据乙组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可知,亲本中关于叶边缘的基因型组合aaBB和AAbb,关于籽粒
颜色的基因型组合为DD和dd,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aaBBDD×AAbbdd或aaBBdd×
AAbbDD,D错误。
10.【答案】 C
【解析】 外界脂肪被机体细胞摄取后,可以转化为糖类,氨基酸等物质。C错误。
11.【答案】 A
【解析】 由于F1某正常个体的B基因编码区测序结果是169[C/C]、221[T/T],所以B基因第
169号正常碱基是C,第221号正常碱基是T,结合该正常个体DNA上的基因,可以推测父本和
母本同源染色体上模板链的碱基分别是169[C/A]和221[T/T]、169[C/C]和221[T/G],因此
植株M的B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碱基均发生了突变,其编码链序列为169[C/A];221[T/
G],A正确。
12.【答案】 D
【解析】 b链为订书钉链,固定住发夹结构。A错误;
a链中嘌呤和嘧啶的数量不一定相等。B错误;
a、b链互补区域的碱基序列可能相同(回文序列)。C错误;
a、b链间通过氢键连接。D正确。
13.【答案】 B
【解析】 亲本选择为隐性性状的雄性和显性性状的雌性,子代即可利用腿的性状判断性别了。
青胫色鸡作为父本,白胫色鸡作为母本,B正确。
14.【答案】 C
【解析】 过程c和过程d涉及到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
15.【答案】 D
【解析】 溪流消失后,不同湖泊之间产生了地理隔离,各个湖泊中的鳉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0.9,则a
基因的频率为0.1,Aa的基因型频率=2×0.9×0.1×100%=18%。某湖泊中全部鳉鱼属于一
个种群,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种群的基因库。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2页(共3页)
{#{QQABKYKEggiAAAAAAQhCUQWACgOQkgAAAQgOBEAIsAABiBFABAA=}#}
16.(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 (1)脂肪 固醇(与前空顺序可互换) 脂质自由基 正反馈
(2)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分) 并非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2分)
(3)(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降低 抑制胱氨酸—谷氨酸转运体活性;开发诱导铁死亡的药物,如抑制GPX4酶的活
性;提高LOXs和FOR的活性;促进细胞对Fe3+的摄取(任答一点即可,2分)
17.(9分)
【答案】 (1)类囊体薄膜(1分) 红光和蓝紫(1分)
(2)降低了光合有效辐射通量,降低了叶片温度(2分) 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比单作低,
气孔导度均比单作高,但是间作可以改善茶园栽培环境、土壤肥力、茶树生长状态,提高茶叶品
质(3分)
(3)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资源,降低两种植物间的竞争(2分)
18.(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 (1)性状分离 连续自交并筛选(2分)
(2)精确地引导CRISPR/Cas9到特定的基因位置(2分) 增添 (人工)去雄
(3)启动子 miRNA抑制OsMYB76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单链结构的miRNA与蛋白质结合
形成的miRNA蛋白质复合物直接与OsMYB76基因的mRNA结合,阻滞了其翻译过程(3分)
19.(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 (1)正交、反交结果不同(合理即可) 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两对基因分
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合理表述即可)
(2)15(2分)
(3)AaZBZb、AaZBW(2分) 全部为黑色(2分)
(4)白色雌性(2分) 有白色个体出现 无白色个体出现(注:是否有白色个体出现等其他
合理表述也可)
20.(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答案】 (1)野生型(1分)
(2)Dwarf1基因控制与生长素合成相关的酶,突变导致相关酶不能合成,生长素含量不足引起
矮化
(3)任选一株A5玉米植株与野生型B73玉米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分离比
子代均为矮化植株或矮化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的分离比约为1∶1
(4)能(1分) 若F2代出现矮化与野生型比例为13∶3,则A5的矮化基因不位于3号染色体
上;若F2均为矮化性状,则A5的矮化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3分,合理表述即可)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3页(共3页)
{#{QQABKYKEggiAAAAAAQhCUQWACgOQkgAAAQgOBEAIsAABiBFABAA=}#}绝密★启用前
高三生物学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卟啉单胞菌属细菌是一种小型厌氧革兰氏阴性球菌,作为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存在于人类的口咽部。这种菌群在维护正常口气和舌苔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卟啉单胞菌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与人类的相同
B. 卟啉单胞菌的细胞中线粒体也含有四层磷脂分子
C.卟啉单胞菌利用人类口咽部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菌体蛋白
D.卟啉单胞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增殖速率加快
2.下图是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肠上皮细胞转运谷氨酸示意图(其转运机制相同)。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神经元释放谷氨酸的过程与膜蛋白无关
B. Na 进出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相同
C.神经胶质细胞吸收谷氨酸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D.图示各种细胞中均含有与 EAAT 相关的基因
3.山竹别名凤果、倒捻子,其果皮占单果鲜质量的52%~68%,通常将其当做垃圾直接舍弃,这不仅对果皮中所含有的大量活性成分造成浪费,还引起了环境污染问题。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添加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山竹果皮中花青素的最佳条件,其实验结果如下。据图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高三生物学 第1页(共8页)】
A. 上述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山竹果皮的添加量、酶解时的初始 pH值
B.实验表明纤维素酶添加量约15%,温度约60℃时有利于花青素提取
C.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花青素的含量减少
D.山竹细胞的高尔基体参与合成并储存纤维素、花青素和生长素
4.下列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中,其遗传方式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的是
5.不恰当的卵巢刺激会使卵母细胞内光面内质网聚集形成圆形、扁平且清晰的盘状物的一种异常形态,进而对卵母细胞造成损害,从而降低卵母细胞的生殖潜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卵母细胞光面内质网的聚集依赖膜的流动性
B. 卵母细胞光面内质网聚集可能影响到细胞板的形成
C.卵母细胞内质网是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
D.卵母细胞粗面内质网的膜上可能含有核糖体的附着位点
6.心脏衰竭(HF)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空军医科大学研究发现了 SLC40A1(铁转运蛋白)基因参与心肌铁水平调节的机制,Steap4(铁氧化还原酶)与 SLC40A1 相互作用,促进SLC40A1介导的Fe 从心肌细胞内排出(如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Fe 排出时,相应转运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且需要消耗能量
B. SLC40A1过度表达引起细胞凋亡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出现功能障碍
C. Fe 被还原成Fe 时引起的NADP 下降,可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
D. 降低心肌细胞中 Steap4的活性有助于治疗心脏衰竭
【高三生物学 第2页(共8页)】
7.研究表明 ATP 缺乏或者过量会引起各种疾病,例如炎症、心血管疾病等。某研究团队制作了一种荧光探针,通过荧光的强弱检测 ATP 的含量(如图),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TP 含有的三个磷酸基团都具有相同的转移势能
B.荧光发生的机理是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C.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较多的 ATP合成酶
D.动物细胞中储存大量 ATP 以防止细胞的能量缺失
8.下图是基因型为 AaBbDd的某雄性动物睾丸中的四个精细胞,图②为正常精细胞,其他三个精细胞在产生过程中发生了交换或者染色体变异,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配子①的出现是基因重组所致
B.①②③④四个精细胞可能由同一个精原细胞产生
C.配子③、④产生过程中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产生配子时,A/a与B/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9.某二倍体两性花植物,植株的高(E)对矮(e)是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籽粒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叶边缘的光滑形和锯齿形是由两对等位基因 A/a和B/b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且只要有一对隐性纯合基因,叶边缘就表现为锯齿形。为研究上述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亲本杂交组合 F 的表型及比例
甲 矮茎黄粒×高茎绿粒 高茎黄粒: 高茎绿粒: 矮茎黄粒:矮茎绿粒=1:1:1:1
乙 锯齿叶黄粒×锯齿叶绿粒 全部为光滑叶黄粒
A. 甲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eeDd×E edd
B.根据乙组杂交后代推测,黄粒是显性性状
C.根据甲组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无法判断其中涉及的两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D.若乙组子代F 的基因型为 AaBbDd,则亲本基因型一定为aaBBDD×AAbbdd
10. F因子是一种主要由肝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在脂肪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对调节血糖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对相关机制进行了研究。科研人员以野生型小鼠(WT)和F因子合成基因敲除小鼠(KO)为材料,给予不同饮食,一段时间内检测F因子及皮下脂肪含量,结果如图1和图
2。据图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高三生物学第3页(共8页)】
A.据图可知,高脂饮食可提高血浆中 F因子含量
B. 据图推测 F因子促进高脂饮食诱发皮下脂肪积累
C.环境因素不影响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影响性状
D. 合理膳食对细胞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很重要
11.某科研小组发现一株绿豆植株(M)叶形表现为窄叶,为叶形基因(B)突变体,进一步分析突变体植株双亲各有一个基因发生单基因突变,且突变位于不同的位点,结果见下表,则植株M的169位和221位的碱基分别是
个体 父本 母本 F 某正常个体 植株 M
表型 正常 正常 正常 窄叶
B基因编码链测序结果 169[C/A] 221[T/G] 169[C/C] 221[T/T] 169__ ___ 221__ _
注:169[C/A]表示两条同源染色体上基因B编码链的第169位碱基分别是C和A,其他类似。
A.[C/A],[T/G]B.[T/G],[C/A]
C.[T/C],[C/A]D.[T/A],[G/C]
12. DNA 折纸术是利用DNA 分子的特殊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则,将一条长的DNA单链(脚手架链)的特定区域进行折叠,并用短链(订书钉链)加以固定,构造出预期的结构(如图折叠成的发夹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链为订书钉链,b链为脚手架链
B. a链中的嘌呤总数是磷酸基团总数的一半
C. a、b链的互补区域的碱基序列不可能相同
D. a、b链的互补区域的稳定性与氢键的数量密切相关
13.鸡胫色有白胫、青胫等,消费者更偏爱青胫性状,该性状具有重要经济意义。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ID对 id为完全显性。当存在ID基因时,会降低黑色素的沉积,鸡胫色表现出浅色胫(白胫等),而id基因纯合时,真皮层中大量沉积的黑色素使得鸡胫色表现出青胫。为了在雏鸡中分辨出雌雄,可选择的亲本组合为
A.青胫色鸡作为父本,青胫色鸡作为母本
B.青胫色鸡作为父本,白胫色鸡作为母本
C.白胫色鸡作为父本,白胫色鸡作为母本
D.白胫色鸡作为父本,青胫色鸡作为母本
【高三生物学 第4页(共8页)】
14.组蛋白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核DNA 紧密结合的蛋白质。乙酰化标记是组蛋白修饰的常见方式,也是DNA转录调控的重要因素,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受阻可能是由于组蛋白发生了去乙酰化
B.过程c中 RNA 聚合酶能催化 DNA 双螺旋解旋
C.过程c和过程d涉及到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组蛋白修饰引起的表型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15.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A、B、C、D),湖泊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如图1),湖中鱼的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E/e为鳉鱼某对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图2为某段时间内种群E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溪流消失后,各个湖泊中的鳉鱼存在地理隔离
B.各个种群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C. 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 Ee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某湖泊中全部鳉鱼所含E/e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2分)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磷脂过氧化作用驱动的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下图为铁死亡的分子调节机制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高三生物学 第5页(共8页),
(1)细胞中的脂质除磷脂外,还有和两大类。据图分析,多不饱和脂肪酸经过程①转化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后,与分子氧反应生成PLOOH,产生的PLOOH可与Fe 和Fe 反应产生,其再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氧继续反应又产生大量PLOOH,这是一种调节。
(2)转铁蛋白需与膜上转铁蛋白受体1结合,才能将Fe 车转运至细胞内,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有。据图可知铁死亡并不属于细胞凋亡,理由是。
(3)GPX4、LOXs及FOR 发挥作用的相同机理是。
(4)据图可知(填“提高”或“降低”)胱氨酸一谷氨酸转运体的活性可促进铁死亡,试从诱导铁死亡的角度提出肿瘤症治疗的其他可行性措施:(答出一点)。
17.(9分)
采取合理的茶园间作模式,可以改善茶园栽培环境、土壤肥力、茶树生长状态,提高茶叶品质。某研究小组设置了纯茶园(CK)、马缨花一茶间作茶园(MT)、冬樱花一茶间作茶园(DT),3种间作种植模式,分别设置20m×20m的样地,重复3次,共9个; 3种模式茶园的茶树修剪、施肥、浇水等均按照常规管理进行,除间作树种不同外,各试验样地生长环境基本保持一致,间作乔木相关情况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间作 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叶片温度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间CO 浓度 叶片厚度
[μmol/(m .模式 /℃[μmol/(m ·s)][ mmol/(m ·s)][ mmol/(m ·s)][μmol/ mol]μm
CK 394.56 22.52 3.81 1.15 2.88 250.14 408.09
MT 122.41 20.21 1.29 0.81 4.59 256.98 351.34
DT 235.06 21.671.30 0.89 3.47 261.73 280.40
【高三生物学 第6页(共8页)】
(1)茶树叶肉细胞的叶绿素主要分布在,主要吸收(颜色)光。
(2)茶树光合作用适宜的叶温为1~30℃,高于35℃会发生光抑制。研究结果表明,间作能够有效降低阳光直射对茶树的影响,据表分析依据是。有人认为仅根据上表,间作对茶的产量有影响,结合题干信息提出你的看法。
(3)间作通常选择形态互补的作物,如茶树和冬樱花具有一高一矮,根系一深一浅的特点,请你分析这样选择作物的优点是。
18.(11分)
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如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但其所结种子却不宜留种,否则产量会明显下降,因为杂合子植株自交会发生。若要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某纯系品种,则需要对F 自交后代进行。
(2)OsbHLH141 基因与水稻的花粉发育有关,我国某科研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该基因诱导突变,构建并培育了香型雄性不育水稻(如下图所示)。
CRISPR/Cas9是一种核酸蛋白质复合体,推测其中向导 RNA 的作用是,Cas9是一种核酸酶,可使DNA 双链断裂,然后在 DNA 修复过程中使OsbHLH141 基因发生碱基的导致基因突变,获得雄性不育品系,免去了水稻杂交时的繁杂操作。
(3)OsMYB76 基因也与水稻的育性有关,该基因的失活可以通过miRNA 调控实现,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miRNA 基因转录时,RNA 聚合酶与该基因的(填“启动子”或“起始密码子”)相结合。据图说明 miRNA 抑制OsMYB76 基因表达的机理是。
【高三生物学 第7页(共8页)】
19.(12分)
某种 ZW型性别决定的动物,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自然状态下一般是黑色,饲养群体中会出现灰色和白色。现于饲养群体中获得灰色和白色两种纯系。为了确定毛色变异的遗传方式,某课题组利用上述灰色和白色纯系动物做正反交实验,F 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 的表型及比值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型 黑色雄 灰色雄 白色雄 黑色雌 灰色雌 白色雌
正交组 6/16 2/16 3/16 3/16 2/16
反交组 3/16 3/16 2/16 3/16 3/16 2/16
(1)据表可知,在控制毛色的两对基因中,有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为,另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为。
(2)该种动物与毛色相关的基因型有种。
(3)若确定正交组的父本基因型为aaZBZB,则正交组产生的F 的基因型为,表型为。
(4)现欲确定反交组F 中某灰色雄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让其与反交组 F 中表型为的个体杂交,若子代中,则为杂合子; 若子代中,则为纯合子。
20.(11分)
玉米植株过高会增加倒伏的风险,难以获得高产。某研究小组从纯系野生型玉米B73的诱变材料中发现一株矮化突变体 D3。回答下列问题:
(1)将 D3与B73玉米杂交得到 F ,若F 的表型为(填“野生型”或“矮化突变体”),则 D3矮化突变为隐性突变(D基因突变为d基因)。
(2)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发生于玉米第3号染色体的基因 Dwarf1,且突变体植株的生长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请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该突变体出现矮化的原因可能是。
(3)另一科研小组从B73玉米的诱变材料中获得了矮化突变体 A5,经鉴定该突变属于另一基因的单基因突变。为验证突变体 A5 是显性突变,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预期结果(要求:一代杂交)。
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
(4)经鉴定A5 的矮化性状为显性性状。若选择A5的纯合植株与 D3 杂交得到 F ,并让F 自交,根据自交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A5的矮化基因是否位于3号染色体上,理由是(不考虑新的突变和互换)。
【高三生物学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