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张超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齐河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美景、美情、美理——魅力无穷的《春江花月夜》
一、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古诗词中最著名,内容最丰富的一首乐府长诗。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在学习赏析中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的思考与感悟。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通过这首诗的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可以学习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二、学生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只停留在诗歌的层面内容上,习惯于听老师讲,缺少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课前预习要收集学生喜欢的词句,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努力拓展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感悟的层级。
三、教学目标
反复诵读诗歌,欣赏诗歌中的意象,能够说出意象的涵义。
2、感悟诗歌的意境,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诗歌的美妙之处。
3、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珍惜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并形成文字体会。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图片、视频音频、幻灯,投影等技术。
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广泛收集关于“月”和“花”的古诗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并把本诗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画出来,并用文字表明喜爱理由。
2、在课程导入环节,通过播放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关于《春江花月夜》的片段,设计问题“为何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明的舞台上,会用到《春江花月夜》”由学生回答,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3、课中展示环节,通过投影来展示学习小组收集的相关诗词。每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展示自己喜欢的诗句理由,全体讨论赏析。
4、在学生诵读时,学生集体诵读后,播放名家诵读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学习,然后通过生生间的竞争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个人诵读过程中展示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图片,并配合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音频,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满足感和荣誉感。
6、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幻灯展示教学流程,展示问题设计。使用这些技术,预期达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借助直观的视听感受,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情感,能够借助幻灯节约板书时间,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等诸多效果。
7、课后写作训练,在下节课通过投影来展示优秀作品和问题作品。通过展示,学生参与分析点评,找出优缺点,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从而做到读、思、写一体。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收集相关”月“”花“的诗词,并在本诗中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
利用互联网和手头资料,查找相关诗词,并按年代归纳整理,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
互联网
导入
展示视频,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回答
学生畅谈观后感受,回答问题
视频http://www.waqu.com/vshare/index.php?wid=bpw48fz21er2mgvc&appname=general_video&from=360qing
展示
组织展示学生收集的诗词和学生文字表达的喜欢诗句的理由
学生分小组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并讨论赏析文字表达的理由,进一步深入理解诗词内容和情感
投影
诵读
播送名家诵读,让学生感受学习如何通过诵读,进入诗歌意境。
在学习名家诵读的基础上集体诵读
视频音频http://www.56.com/u35/v_MTMyNDQ1NDgw.html
活动
组织学生竞争诵读,配置图片和背景音乐
小组推选代表展开竞争诵读
幻灯音频http://baidu.yinyuetai.com/watch/03976914707282017605.html?page=videoMultiNeed
探究
设计教学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
幻灯
活动、评价
组织学生发言,表达学习诗歌后的自我感受并组织学生互评,并点评学生发言
学生自主发言,互评打分
作业
布置写作训练
课下完成写作训练
展示评价
组织写作训练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学习
评价展示作品的优缺点,通过评价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写作训练
投影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本课主要是以学生的诵读和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词的美与魅力,感悟生命、情感。整堂课都让学生沉浸在美景、美情、美理的世界里。去体会古今情感融汇,人生哲理一体的深刻意蕴。课堂上,合理充分运用视频音频和幻灯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获得感和成功感的感染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所有视频、音频、图片幻灯的运用,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课堂设计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始终把握语文读、思、写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来展开和进行。
课件12张PPT。春 江 花 月 夜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
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
【古今评说】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
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
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
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
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学习要点】
1. 流畅诵读,感悟诗歌。
2. 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
情、理的完美融合。
3. 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配乐朗读)(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
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景物美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
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
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
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
憬. 情感美
【抒情层次】春江花月(景)思妇游子(情)
宇宙人生(理)完 美 融 合欣赏《唐之韵》之“吴中四士”
感悟诗歌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
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
丽的完整图画。
以“月生——月照——月斜——
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
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月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空 间 意 象时 间 意 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情 感 意 象【课后思考】 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
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
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