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六安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六安市六安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3 16:48:35

文档简介

六安二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甲骨文发现后,学者们利用甲骨卜辞及《史记·殷本纪》等先秦秦汉典籍,开展对商王的世次研究,其中关乎商代宗法制度、甲骨卜辞断代、商朝特殊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等问题得以明确。上述材料说明
(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2.西周初年规定,周王对诸侯国君有监国之制,诸侯国官吏要职须由周王任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这些规定( )
A.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B.维护了宗族血缘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D.剥夺了诸侯国君权力
3.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朝统治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互相征伐不断,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社会现实。为此,孔子提出了( )
A.无为而治 B.施行仁政 C.君舟民水 D.克己复礼
4.安徽寿县的芍陂,由楚国令尹孙叔敖于公元前598—前591年组织修建,灌溉着淮南地区的万顷耕地。这一工程的兴修( )
A.反映了春秋农业的进步 B.显示出楚国变法的决心
C.践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成为我国水利事业开端
5.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三则史料,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三公九卿制度 B.皇帝制度
C.内外朝制度 D.禅让制度
6.汉武帝即位后,宣称有的诸侯子嗣多达十几人,却只有嫡长子才可继承到此和爵位,这不利于宣扬仁孝之道。因此,规定诸侯必须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此举的目的是( )
A.宣扬儒家的仁孝之道 B.削弱诸侯封地和势力
C.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D.削弱宰相权力
7.西汉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征发戍卒戍边,并且建立了一套专门的管理制度,戍卒在完成候望等军事任务外,还要承担许多杂役,主要包括烹饪、种植、建筑等方面。这( )
A.拓展了西汉统治疆域 B.保证了戍卒在西北地区自力更生
C.加强了西北地区建设 D.推动了西汉地方管理体制的成熟
8.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许多杰出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精神,马援“马革裹尸”的情怀,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他们的事迹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原因是都蕴含着( )
A.耕读传家的理想 B.勤劳勇敢的品质
C.家国天下的情怀 D.无为而治的理念
9.相传诸葛亮曾在云南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才有了举世闻名的普洱茶。为了纪念诸葛亮,这里的人们奉诸葛亮为茶祖。类似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在西南地区还有很多。这种传说反映了三国时期( )
A.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B.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南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10.如果把“三国鼎立、少数民族内迁、江南开发、改拓跋姓为元姓”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中外交流与区域开发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11.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巩固隋朝的统治
12.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皇权专制是逐渐形成的,从汉朝到魏晋只能算是“相对专制”、唐朝也只是“有限专制”。唐朝“有限专制”的原因之一是门下省可以( )
A.审议封驳朝廷政令 B.总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C.掌握最高监察权力 D.决策政务并草拟意见
13.隋唐科举制与汉代的察举制的最大区别是科举制为自荐、察举制为他荐,而不在于是否分科取士。关于这一区别,有学者明确指出:他荐则选人权操之于荐主,自荐则选人权操之于中央,这正是科举制行之千余年的奥秘所在。据此可知,科举制( )
A.官员文化素质高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有利于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 D.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
14.唐代,传统低矮家具逐渐被更为舒适便捷的高足家具取代,如胡床、胡桌、胡椅等家具取代了席子和食案,传统礼仪里的席地跪坐也随之被垂足高坐取代。这反映出唐代( )
A.经济发展带动生活的个性化 B.外来文化冲击了儒家伦理
C.习俗变迁中学习汉族文化 D.民族交融带来生活习惯改变
15.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艺成就达到高峰,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有( )
①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官僚政治逐渐成熟提供了人才基础
③百家争鸣提供了思想源泉 ④民族交融提供了多元的文化基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了一项赋税制度,规定:每户按户等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该赋税制度是( )
A.两税法 B.均田制 C.租调制 D.井田制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17.【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建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是适应新兴的封建地主制经济的需要而在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秦始皇把这一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自中央到地方由三个主要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就是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元首制度; 第二个环节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政治、军事; 第三个环节是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承秦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刘彻是秦始皇以来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建立起空前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及其意义。(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是如何将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的。(14分)
(3)谈谈你对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认识。(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偏安江南的政权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组织开垦了大量荒地,耕地面积逐渐扩大。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商业也逐渐活跃起来,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商业贸易日益繁荣。
——摘编自李伯重《中国经济史研究》
材料二 唐代江南地区广泛使用曲辕犁,广泛种植水稻,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成为全国重要粮仓。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日益广泛。丝织业、陶瓷业、造纸业等行业技术精湛,产品的质量上乘,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海外。随着大运河的进一步疏通和完善,江南与北方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江南地区涌现了众多商业城市,扬州、杭州等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和货物集散地,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商品。江南地区的海外贸易也十分活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江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英]崔瑞德等《剑桥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
19.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根据材料,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号 D A D A B B C C A C
答案 11 12 13 14 15 16
题号 C A B D B A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17.【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构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意义: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上:统一币制,将地方的铸市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和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法,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实施平准法,由国家平抑物价;推行算缗、告缗政策,对工商业主的财产进行征税,并鼓励告发隐匿资产的行为。思想上:独尊儒术,实行思想大一统。
(3)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交融;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原因:大量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资源;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相对稳定;政府重视和推动。(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表现: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升;区域经济联系加强;商业中心和商业城市不断涌现;海外贸易活跃。(答出三点即可)
(3)影响:提升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交融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示例:论题:铁农具和牛耕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阐述: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以-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铁农具和牛耕的生产方式,引起了社会阶级阶层的深刻变化,奴隶主贵族日益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地主阶级在政治上推动各诸侯国开展改革、变法运动,最终使封建士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取代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同时,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剧了礼崩乐坏局面,思想文化空前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为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总之,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