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呼声是什么”
教师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师引入:这是一封书信,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个孩子的呼声是什么呢? 咱们快速看一遍课文,把孩子的呼声找出来。
板书:和平!和平!和平!(出示句子: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教师过渡:信中,这个中国孩子一连用了三个和平,这是为什么呢?咱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做批注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轮读课文,并随机检查理解生字新词的情况。
执行 卓越 蓝盔 凯旋 灵柩 手腕 硕士 永驻 弥漫 硝烟 威胁 呼吁 妻子
多音字:鲜血(xuè) 凝固的血(xiě)
3.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做到读而有疑,解决不了,找伙伴交流与互助,也可以问老师。
4.交流批注情况,重点指导疑难句子的理解,将问题梳理出来,记录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认识“一个伟大的爸爸”
1. 同学们可能也都发现了,这的确是一封书信。大家还记得书信的格式吗?
2.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想想这封信中写到了哪几件事情?
3.教师引入:在这个中国孩子心中,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4.学生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1)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读相应的句子,指导朗读并体会:爸爸是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2)爸爸是一位热爱家庭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朗读并体会:爸爸除了热爱家庭,还对这次行动充满的信心。)
(3)爸爸是一名经济学硕士。(体会爸爸是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指导读出赞扬与自豪的语气。)
(4)爸爸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重点指点朗读: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①教师引导: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来,一起读——
②学生朗读句子,体会情感。
③交流读书感受:
在读( )这句话的时候,我( ),因为爸爸( )。
5.我多么热切的盼望爸爸能够早日回来,把那顶蓝盔带在自己的头上!咱们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那个中国孩子,想象一下爸爸胜利归来,一家人在机场幸福团聚的场面。
(温馨提示:机场 美丽的鲜花 拥抱 热烈的掌声微笑 咔嚓咔嚓的拍照声……)
6.教师引入:可是,我和妈妈捧着鲜花来到机场,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爸爸啊,您不是答应亲手给我带上蓝盔的吗?如果您有信的话,您为什么离我和妈妈而去,你听到我和妈妈的哭声了吗?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个中国孩子,你会对着爸爸的遗体说些什么?
7.学生练笔。
8.交流学生的体会,齐读:
“爸爸,你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你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你的死是光荣的,你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你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你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你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9.教师过渡: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哪些写战争还没停止?这个中国孩子写这样一封信给加利,仅仅是因为他想念自己的爸爸了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
四、完成作业
1.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1-3题。
3.收集有关世界战争的资料,为维护世界和平收集证据。
课件15张PPT。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和平!和平!和平! ?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卓越 牺牲 蓝盔 凯旋 灵柩
手腕 硕士 永驻 硝烟 弥漫
给予 贡献 威胁 呼吁 妻子
鲜血(xuè) 凝固的血(xiě)联合国维和部队: 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所以也称“蓝盔”部队。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做到读而有疑,解决不了,找伙伴交流与互助,也可以问老师。 第一:快速浏览文章,划出不懂的地方,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第二: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准确读音和含义;翻阅相关的资料,读懂难句子的含义。
第三: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
并在文本上写上自己喜欢的理由。如何做批注?阅读课文,思考: 在这个中国孩子心中,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在读( )这句话的时候,我( ),因为爸爸( )。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温馨提示:
机场 美丽的鲜花
拥抱 热烈的掌声
微笑 咔嚓咔嚓的拍照声…… 面对着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我想对您说:爸爸, 爸爸,你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你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你的死是光荣的,你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你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你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你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1.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1-3题。
3.收集有关世界战争的资料,为维护世界和平收集证据。作业《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重温“和平的呼声”
1.听写句子: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2.教师引入:为什么这个中国孩子会发出这样的呼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
二、细读课文,感悟“为何而呼”
1.教师引导:请大家打开课文,一边读信一边问问自己:哪些句子让你的心灵为之深深震撼,以至于也想忍不住发出“和平”的呼声呢?用波浪线划出来,写下你的读书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朗读。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句子: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生读,谈感受。
看到“如约”一词,想到上一自然段的哪个词?(相约)读相关句子。
(3)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心情。
可是,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生接读“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读到这里,你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
(4)生再读这几句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悲痛,听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再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让加利秘书长能听到雷利的心声。(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6)能将这句背下来吗?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背下来,先找找这句话有什么规律?(师背)
(7)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这段文字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课件出示: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的情景。(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3.爸爸为了维护和平倒下了,可是,人类停止战争了吗?
(出示句子: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这句话有些地方很难理解,谁来说说是什么意思呢?
(2)引导学生举出课前搜集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具体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具体事例”可以是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等)
4.教师引入: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5.我们一想到战争就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读7段)
6.课件出示战争给人类带来惨烈深重的画面及统计伤亡数据: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就是战争送给我们的礼物,你们此时想说些什么呢?(看完后学生一定震惊,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借机让学生发言说自己的看法。)
7.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发出这一声声和平的呼声,现在,你知道了吗?你呢?
(请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三、总结延伸,深情呼吁“和平!和平!”
1.教师引入:这无情的战争,夺去了他们的幸福和快乐,甚至生命,为此,我们禁不住跟这个中国孩子一起发出呼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像雷利一样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3.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幅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4.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你,我,我们大家,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深深地发出我们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5.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完成作业本作业。
2.学了课文,请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封信给自己的同辈或者老师,交流自己读了以后的感想。
3.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
课件13张PPT。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二课时)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恐怖分子袭击美国,世贸大厦倒坍.街 上 一 片 狼 藉 !我 们 无 家 可 归 !科索沃战争打响,战火中人们四处逃窜。战 争 过 后 ,家 园 变 成 废 墟 ! 伊拉克战争,受苦受难的是无辜的孩子……他在痛苦地哭喊着……战争,让我们无家可归!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救 救 孩 子 们,
要 和 平 不 要 战 争! 1.完成作业本作业。
2.学了课文,请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封信给自己的同辈或者老师,交流自己读了以后的感想。
3.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