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雁归来》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9《大雁归来》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3 17:56:44

文档简介

7.大雁归来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修辞方法和抒情性语言。
3.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培养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出谜语,学生猜。
栖息沼泽和田头,
随着季节南北走,
队列排成人字形,
纪律自觉能遵守。
(打一动物)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答案。
谜底:大雁。
教师由此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师:每当秋风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廊的万里霜天,我们时常可见到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个"一”字 ,双行交叉,形成个“人”字 ,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雁归来》,感受科学家笔下的大雁的奇闻趣事,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二、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有一个人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美国的先知”,“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他就是——利奥波德。
利奥波德(1887年--1948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林业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翼,利奥波德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一生共出版了三本书和大约500篇文章,大部分都是有关科学和技术的。《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侯文蕙译,有改动。
作为一名环保主义者,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为“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和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沙乡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3、文化链接
(1)国外法规
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经过长期的条件反射,大雁也知道了这个法则,所以它们在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2)中华文化
教师设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积累文化常识。
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鸿雁”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你知道吗?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鸿雁,信差的美称。
师:为何“鸿雁”是信使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鸿雁”的典故吧。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因此,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4、标识读音
雾霭(ǎi) 缄(jiān)默 迁徙(xǐ) 狩(shòu)猎
频繁(pín) 香蒲(pú) 沼(zhǎo)泽 盘旋(xuán)
喧嚷(xuān rǎnɡ) 凋(diāo)零 咯(ɡē)咯 模糊(mó hu)
稀疏(shū) 弥(mí)漫 顾忌(jì) 窥(kuī)视
环颈雉(jǐng zhì) 半蹼鹬(pǔ yù )
5、词语释义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迁徙:迁移。
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缄默:闭口不说话。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沼泽:水草茂盛的泥泞地带。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文中指鸟群专注地高高飞翔的姿态。
窥探:暗中察看。
寂寥:寂静;空旷。
滑翔:在空中飘行。
三、整体感知
1、技法点拨
第一步,略读课文,找到问题的段落;
第二步,圈点勾画原文中的语句,归纳概括。
2、自主学习
思考:本文的描写对象是大雁,作者都描写了哪些场景中的大雁?
学生进行梳理,然后展示交流。
①第3段:“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11月南飞的大雁。
②第4段:“3月的大雁则不同。”——3月的大雁。
③第5段:“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大雁归来的情景。
④第6段:“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春雁觅食。
⑤第7-8段:“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孤雁。
⑥第9段:“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4月夜间大雁的集会。
3、划分层次
师:请试着划分课文的层次,并围绕“大雁”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学生尝试,教师点拨。
第一部分(1—5段),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6—10段),介绍大雁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11—13段),写大雁的联合观念。
4、概括情感
师:试着从文中找出一句话,说说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作者是一位爱鸟者
四、品读情感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进行活动。
要求:
①朗读文中描写大雁画面的段落,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句子,揣摩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展示交流。
1、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点拨:从感彩方面来说,“目空一切”属于运用了艺术手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说,“目空一切” “一声不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从感彩方面来说,“目空一切”属于贬词褒用;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说,“目空一切” “一声不响”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雁飞过时不可阻挡、高傲的气势,以及大雁南飞的专注和执着,包含着作者对大雁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点拨:作者为什么称呼大雁为“客人”“我们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对大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作者认为大雁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所以称呼大雁为“客人”“我们的大雁”。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和见到大雁归来的欣喜之情。
3、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点拨:作者为何说 “孤雁是伤心的单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孤雁的叫声充满忧郁、伤心。作者之所以说“孤雁是伤心的单身”,是因为作者为孤雁而伤感,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猎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4、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点拨:“单调枯燥的数字”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何“感伤”?
明确:“单调枯燥的数字”指六或者六的倍数,由这些数字分析,六只的雁群是一个家庭。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其他成员被枪杀,作者由此推断并为此而伤感,更加衬托出作者作为一个“爱鸟者”对大雁被枪杀的伤感之情和痛惜之情,包含着丰富的意味,令人深思。
5、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请你品一品这些词语的意味。
点拨:这句话中,包含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有哪些?
明确:“喜欢”“倾听”。
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6、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点拨:作者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有何趣味?
明确: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声音由激烈趋于平静,有层次感和画面感,将雁声写得细致入微,情趣盎然。这些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从而表现大雁的聪明和社会性,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7、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点拨:在作者眼中一年一度的“迁徙”是“野性的诗歌”,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及作用
明确: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具有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归纳总结
1、艺术特色
师:同学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你觉得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请你结合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点拨。
①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赋予了大雁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雁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例句1:返回后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比喻、拟人。将“从空中落下来”的大雁比作“凋零的枫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雁从盘旋到着陆时飘逸、优美的姿态。)
例句2:自更新世以来,每年3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排比、拟人。从时间之久和空间之广两个角度说明了大雁联合迁徙的神奇。)
②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手法,突出说明雁群是生活习性,详细具体地表现了科学观察的真实性。
例句3: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列数字。详细地体现了对大雁的观察记录。)
例句4:因为有了这种国际性的大雁迁徙活动,伊利诺伊的玉米粒才得以穿过云层,被带到北极的东土带。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 ,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打比方。把3月迁徒中的大雁的鸣声比喻成一首诗歌,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自然的美丽画卷,突出了大雁飞行给整个大陆带来的欢乐。)
③多处对比、衬托,突出大雁特征。
例句5: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习性,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 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对比。说明大雁才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例句6:在那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 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
(铺垫、衬托。写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轻微的声音,是为下文写大雁喧哗热闹的声音做铺垫,也起到衬托的作用,突出大雁鸣叫的特点。)
2、思想情感
师:从以上的语段和句子、词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利奥波德之所以每逢周末就到农场度假,用心观察研究大雁,多情地感受大雁,源自于他对大雁深厚感情。
思考:请你说说文中作者的情感都有哪些?分别源自于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喜爱、赞美——大雁归来
感伤、痛惜——被捕杀
3、拓展提升
师:作者对这种对大雁的特殊情感,其实就是在呼吁人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和谐地相处。
大雁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也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
大雁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品性它们向来有联合的观念,它们对人类是有益无损的。人类回归自然,可以从自然中获得无穷乐趣。
现代化固然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利,但是自然界也有其无可替代的情趣,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学习完这篇课文,请你归纳一下本课的思想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篇散文(观察笔记)主要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说明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
师:在《敬畏自然》中有这样一段话:“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中,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或明白了哪些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答案一: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答案二: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他把大雁看做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做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种种活动情景,他对大雁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让我们走近了大雁,体会到了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七、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2022年7月21日晚上,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珍希物种被宣布灭绝。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局正式宣布对于小马里亚纳果蝠、象牙喙啄木鸟和其他20种动物来说,拯救工作为时已晚,因为它们已经灭绝。由于气温变暖、森林砍伐、开发、过度捕捞和其他人类活动,未来几年还有近100万种其他物种将面临灭绝风险。这些物种消失灭绝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富华中学开展了一次“保护自然,守护家园”的活动,请你设计几种方案。(共46张PPT)
The Geese
Return
大 雁 归 来
大 雁 归 来
奥尔多·利奥波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积累词语,感知作者及文意。
01
尊重自然,热爱生命,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求实精神。
02
03
把握科学随笔的特点,体会作者富有人文情怀的写作特色,以及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04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树立生物多样性发展的大局意识。
核心素养
The Geese
Return
NO.1
新 课 导 入
栖息沼泽和田头,随着季节南北走,
队列排成人字形,纪律自觉能遵守。
新课导入
谜底:大雁
新课导入
The Geese
Return
预 习 检 测
NO.2
奥尔多·利奥波德
同学们,有一个人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美国的先知”,“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了解作者
走进作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年--1948年)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林业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翼。
利奥波德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一生共出版了三本书和大约500篇文章,大部分都是有关科学和技术的。《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作为一名环保主义者,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为“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和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
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侯文蕙译,有改动。
《沙乡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研究、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经过长期的条件反射,大雁也知道了这个法则,所以它们在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2)中华文化
(1)国外法规
文化链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鸿雁”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你知道吗?
鸿雁,是信差的美称。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因此,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文化链接
苏武牧羊
缄( )默
雾霭( )
迁徙( )
狩( )猎
频繁( )
香蒲( )
沼( )泽
盘旋( )
弥( )漫
顾忌( )
窥( )视
凋( )零
喧嚷( )
稀疏( )
半蹼鹬( )
环颈雉( )
模糊( )
标识字音
jiān
ǎi

shòu
pín

zhǎo
xuán


kuī
diāo
xuān rǎnɡ
mó hu
shū
jǐng zhì
pǔ yù
词语释义
雾霭:
狩猎:
迁徙:
凋零:
缄默:
弥漫:
喧嚷:
滑翔:
沼泽:
窥探:
寂寥:
目空一切:
雾气。
打猎。
迁移。
(草木)凋谢零落。
闭口不说话。
水草茂盛的泥泞地带。
暗中察看。
(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寂静;空旷。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文中指鸟群专注地高高飞翔的姿态。
在空中飘行。
The Geese
Return
整 体 感 知
NO.3
学法指导
教师指导 小组活动
略读课文,找到问题的段落。
第一
圈点勾画原文中的语句,归纳概括。
第二
自主学习,梳理文意并展示交流成果
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的描写对象是大雁,作者都描写了哪些场景中的大雁?
①第三段:“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11月南飞的大雁
自主学习,梳理文意并展示交流成果
——大雁归来的情景
②第4段:“3月的大雁则不同。”
——3月的大雁
整体感知
③第5段:“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自主学习,梳理文意并展示交流成果
⑤第7-8段:“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
——孤雁
④第6段:“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
整体感知
——春雁觅食
自主学习,梳理文意并展示交流成果
⑥第9段:“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
整体感知
——4月夜间大雁的集会
请同学们试着划分课文的层次,并围绕“大雁”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整体感知
01
第一部分
(1—5段)
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
02
第二部分
(6—10段)
介绍大雁的日常生活。
03
第三部分
( 11—13段)
写大雁的联合观念。
整体感知
“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作者是一位爱鸟者。
同学们,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一句话,说说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The Geese
Return
品 读 情 感
NO.4
小组活动
朗读文中描写大雁画面的段落,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句子,揣摩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01
小组进行展示交流。
02
品读情感
从感彩方面来说,“目空一切”属于运用了艺术手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说,“目空一切” “一声不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品读情感
01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从感彩方面来说:“目空一切”属于贬词褒用;
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说:“目空一切”“一声不响”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雁飞过时不可阻挡、高傲的气势,以及大雁南飞的专注和执着,包含着作者对大雁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02
品读情感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作者为什么称呼大雁为“客人”“我们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大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作者认为大雁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所以称呼大雁为“客人”“我们的大雁”。
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和见到大雁归来的欣喜之情。
03
品读情感
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作者为何说 “孤雁是伤心的单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孤雁的叫声充满忧郁、伤心。
作者之所以说“孤雁是伤心的单身”,是因为作者为孤雁而伤感,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猎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04
品读情感
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单调枯燥的数字”指六或者六的倍数,由这些数字分析,六只的雁群是一个家庭。
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其他成员被枪杀,作者由此推断并为此而伤感,更加衬托出作者作为一个“爱鸟者”对大雁被枪杀的伤感之情和痛惜之情,包含着丰富的意味,令人深思。
“单调枯燥的数字”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何“感伤”?
05
品读情感
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
这句话中,包含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有哪些?请你品一品这些词语的意味。
“喜欢”
“倾听”
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06
品读情感
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作者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有何趣味?
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声音由激烈趋于平静,有层次感和画面感,将雁声写得细致入微,情趣盎然。
这些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从而表现大雁的聪明和社会性,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07
品读情感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在作者眼中一年一度的“迁徙”是“野性的诗歌”,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及作用?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具有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The Geese
Return
归 纳 总 结
NO.5
同学们,学习完这篇课文,
你觉得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请你结合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归纳总结
①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赋予了大雁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雁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将“从空中落下来”的大雁比作“凋零的枫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雁从盘旋到着陆时飘逸、优美的姿态。
“比喻”
“拟人”
返回后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01
艺术特色
从时间之久和空间之广两个角度说明了大雁联合迁徙的神奇。
“排比”
“拟人”
艺术特色
02
自更新世以来,每年3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②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手法,突出说明雁群是生活习性,详细具体地表现了科学观察的真实性。
详细地体现了对大雁的观察记录。
“列数字”
艺术特色
03
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把3月迁徒中的大雁的鸣声比喻成一首诗歌,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自然的美丽画卷,突出了大雁飞行给整个大陆带来的欢乐。
“打比方”
艺术特色
04
因为有了这种国际性的大雁迁徙活动,伊利诺伊的玉米粒才得以穿过云层,被带到北极的东土带。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 ,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③多处对比、衬托,突出大雁特征。
说明大雁才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对比”
艺术特色
05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习性,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写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轻微的声音,是为下文写大雁喧哗热闹的声音做铺垫,也起到衬托的作用,突出大雁鸣叫的特点。
“铺垫”
艺术特色
“衬托”
06
在那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
思想感情
同学们,从以上的语段和句子、词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利奥波德之所以每逢周末就到农场度假,用心观察研究大雁,多情地感受大雁,源自于他对大雁深厚感情。
- 请你说一说文中作者的情感都有哪些?分别源自于什么?-
喜爱、赞美
感伤、痛惜
大雁归来
被捕杀
思想感情
作者对大雁的这种特殊情感,其实就是作者在呼吁人们应该怎样做。
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和谐地相处。
大雁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品性它们向来有联合的观念,它们对人类是有益无损的。人类回归自然,可以从自然中获得无穷乐趣。
拓展提升
作者对大雁的这种特殊情感,其实就是作者在呼吁人们应该怎样做。
大雁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也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
现代化固然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利,但是自然界也有其无可替代的情趣,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
The Geese
Return
课 堂 小 结
NO.6
同学们,学习完这篇课文,请你归纳一下本课的思想内容。
Love animals
这篇散文(观察笔记)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说明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
课堂小结
在《敬畏自然》中有这样一段话:“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Reverence for nature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中,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或明白了哪些道理?)
课堂小结
收获二
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他把大雁看做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做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种种活动情景,他对大雁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让我们走近了大雁,体会到了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收获一
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课堂小结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2022年7月21日晚上,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珍希物种被宣布灭绝。
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局正式宣布对于小马里亚纳果蝠、象牙喙啄木鸟和其他20种动物来说,拯救工作为时已晚,因为它们已经灭绝。由于气温变暖、森林砍伐、开发、过度捕捞和其他人类活动,未来几年还有近100万种其他物种将面临灭绝风险。这些物种消失灭绝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市开展了一次“保护自然,守护家园”的活动,请你设计几种方案。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