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平江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3-16 20:4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江二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贺兰山和银川平原是沙海中的“绿岛”和绿洲。读下图,回答1~2题。
1.贺兰山成为“绿岛”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
B.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C.冰川融水多,水源充足
D.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2.银川平原的形成原因是( )
A.地壳下沉,风力沉积
B.断裂下沉,冰川物质堆积
C.地壳抬升,河流侵蚀
D.断裂下沉,黄河泥沙堆积
某年冬初,黄河部分河段出现封冻,该河段以上出现冰凌阻塞河道,河流水位上涨的水文现象。读下图,回答3~4题。
3.黄河已封河段的长度约为( )
A.120公里 B.170公里 C.220公里 D.270公里
4. 下列河流中,有类似此水文现象的是( )
A.密西西比河 B.伏尔加河 C.拉普拉塔河 D.叶尼塞河
读丹麦略图,完成5-6题。
5.丹麦风电占总发电量的20%。该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西风强盛
B.极地东风强盛
C.飓风登陆频繁
D.季风环流旺盛
6.影响丹麦农业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读某岛国示意图,完成7~8题。
7.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北长约200多千米
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
C.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
D.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
8.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
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
C.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D.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回答9~11题。
9.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
A.600米 B.900米 C.1 000米 D.1 200米
10.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为( )
A.③镇、乙村 B.Ⅰ山山顶、②镇 C.④镇、Ⅱ山山顶 D.甲村、Ⅰ山山顶
11.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
A.M线 B.N线 C.P线 D.Q线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右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2~13题。
12.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高度 B.电网供电 C.天气状况 D.交通流量
13.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 B.宁波 C.大庆 D.海口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14~15题。
14.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A向B由老到新
15.图中长腰山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16~17题。
16.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
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
17.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地势较高 B.地形平坦 C.降水较少 D.风沙较大
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的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30°E,70°N B. 180°,73°26 ′N
C. 30°E, 73°26 ′N ? D.?180°, 70°N
19.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和建筑物的遮挡,该日平江(28°N,113°E)一天中建筑物窗户受阳光照射的情况正确的是( )
A. 只有东、西、南三面的窗户可受到阳光照射
B. 南、北向窗户有阳光照射,东、西向窗户没有阳光照射
C. 东、西向窗户有阳光照射,南、北向窗户没有阳光照射
D. 东、西、南、北向窗户均可受到阳光照射
20.右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为冬季,则c处是陆地,d处是海洋
B.若为城郊环流,则c处是城市,d处是郊区
C.若为夜晚,则c处是山谷,d处是山脊
D.若为白天,则c处是陆地,d处是海洋
21.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霾是伴生于雾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下图中最有利于雾霾扩散和衰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完成22~24题。
22.图中丙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3.产生图示A区域和B区域
降水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  )
气旋、反气旋
B.反气旋、气旋
C.暖锋、冷锋
D.冷锋、暖锋
24.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气
温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甲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6.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
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丙地天然植被春夏长叶秋冬落叶
C.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阔叶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右图为“不同地区大气环流状况图”,读图
回答27~28题
27、图中①地最适合发展的农
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28、图示的四个地点中,按纬度排序从高纬到低纬依次为:(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③①② D. ①②④③
左下图为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右下图为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与吉林省相比,该流域种植春小麦的典型优势是( )
A.降水充沛,热量条件好????????B.土壤肥沃,生长期长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地形开阔,劳动力丰富
30.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
B.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C.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
D.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图1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质构造示意图。
?
材料二:下表为图2中甲地(海拔1 800米)1月和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甲地
1月
7月
气温(℃)
18.0
19.2
降水量(mm)
58.3
242.3
⑴比较爱德华湖盆和维多利亚湖盆的主要地质成因的差异。(4分)
(2)据表简述图2中甲地的主要气候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3)简要说明图中7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2分)
⑷比较维多利亚湖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
31.(18分)⑴爱德华湖盆:岩层断裂下陷(2分);维多利亚湖盆: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2分)??
(2)特点:年温差小;降水季节变化大(2分);
原因:地处赤道附近(1分);海拔较高(1800米)(1分);7月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带来水汽,加上地形抬升,降水多(1分);1月受来自大陆的东北风影响,降水少(1分)。
(3)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2分)
⑷西岸多于东岸(2分);理由:无论是东南风还是东北风到达西岸前有经过湖面的增湿作用(2分); 西岸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分)。
32.新疆的伊犁河谷被誉为“中国天府”“西域湿岛”。读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mm)及伊犁河谷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甲地形区的降水量比周围__________(1分),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
(2)结合图和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4分)
(3)评价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条件。(4分)
32.(共11分) (1)少(1分)  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1分),加之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1分),因而降水稀少。 (2)伊犁河谷属于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聚集(1分),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1分);河谷地区,汇集了山地降雨和高山冰雪融水(1分),地表水比较丰富(1分),从而成为“西域湿岛”。 (3)有利:受天山阻挡,冬季相对温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位于山地迎风坡,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灌溉水源;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不利:易受到低温冻害影响。(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图中的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
材料二 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
(1)写出图中海峡的名称,A为________________(1分),B为_____________。(1分) (2)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一艘由上海驶往伦敦的轮船,途经A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B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原因。(5分)
33. (共11分) (1)直布罗陀海峡(1分) 马六甲海峡(1分) (2)冬季A海峡受西风影响(2分),B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2分)。 (3)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或自南向北递减)。(1分) 原因:西北(北)部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1分),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1分); 东南(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1分),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1分)。
高三地理十一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2015.11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D
A
B
C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D
B
C
B
A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D
B
B
D
A
C
B
31.(18分)⑴爱德华湖盆:岩层断裂下陷(2分);维多利亚湖盆: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2分)??
(2)特点:年温差小;降水季节变化大(2分);
原因:地处赤道附近(1分);海拔较高(1800米)(1分);7月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带来水汽,加上地形抬升,降水多(1分);1月受来自大陆的东北风影响,降水少(1分)。
(3)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2分)
⑷西岸多于东岸(2分);理由:无论是东南风还是东北风到达西岸前有经过湖面的增湿作用(2分); 西岸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分)。
32.(共11分) (1)少(1分)  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1分),加之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1分),因而降水稀少。 (2)伊犁河谷属于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聚集(1分),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1分);河谷地区,汇集了山地降雨和高山冰雪融水(1分),地表水比较丰富(1分),从而成为“西域湿岛”。 (3)有利:受天山阻挡,冬季相对温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位于山地迎风坡,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灌溉水源;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不利:易受到低温冻害影响。(4分) 33. (共11分) (1)直布罗陀海峡(1分) 马六甲海峡(1分) (2)冬季A海峡受西风影响(2分),B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2分)。 (3)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或自南向北递减)。(1分) 原因:西北(北)部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1分),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1分); 东南(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1分),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