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
学习目标
学习快速阅读。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调动学生自己的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根据图片猜童话。(图片: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都是安徒生写的童话。提起安徒生,总是让我们觉得亲切、熟悉的,因为他的童话陪伴着我们的童年。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大家都很熟悉的《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
1、作者简介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1805-1875),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2、创作背景
安徒生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在拿破仑战争中失败后,丹麦人民的生活变得非常艰苦。大地主和贵族所形成的统治阶级不仅把战争的负担加在人民身上,而且还更加紧了对人民的剥削,以保持他们的穷奢极侈的生活。这种不公平的怪现象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得到广泛的反映,所以安徒生的作品有着一定程度的人民性。
文体知识
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4、读准字音
妥当(tu ) 称职(chèn) 骇人听闻(hài) 随声附和(hè)
初读故事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初中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400字。本篇童话全文约2700字,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快速阅读。
记录你读完全文的的时间,记录在下表中。
阅读记录表。
读完全文的时间 每分钟阅的字数 (本文约2700字) 是否达到每分钟不少于400字的要求。
( )分( )秒
在评价表中,对自己快速阅读的质量做出评价。
阅读评价表。
影响阅读速度与质量的因素 你对自己的评价
注意力是否高度集中
阅读视野是否为“线式阅读”和“面式阅读”
是否抓住关键词句,快速理解相关句群的内容。
是否养成了整体阅读的能力,能进行猜读。
阅读小知识:
线式阅读:在阅读时,以词组或者句子为注视单位,一眼扫过去,可以捕捉到一个词组、句子或者一行,这叫线式阅读法。线式阅读法的阅读广度大,速度比较快,数量较多。
面式阅读:把一段文字或整页文字当作眼睛每次停顿的注视单位,这种阅读的方法就是面式阅读法。面式阅读法在眼睛停顿的时候抓住的字数量多,一眼看清一句、数句、一段、数段,乃至整个页面。
厘清人物:故事出现了哪些人物?
明确:皇帝、骗子、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随员、骑士、典礼官、内臣、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老百姓、小孩子。
这是怎样的新衣服?找出文中的句子。
明确: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三、梳理情节
这个故事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思考:整个故事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贯穿全文的主要线索是不存在的“新装”。
2、围绕故事的主要线索给课文划分层次,分析人物与线索的关系。
明确:大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层次:发展阶段——不同人物具体所做的事。
皇 开端:点出皇帝有酷爱新装的癖好
帝 骗子说能织美观又奇特的布
的 发展: 骗子织布做新装
新 两位大臣,皇帝看新装
装 高潮:举行游行大典,皇帝展示新装
结局:小孩子揭穿新装骗局
四、复述故事
根据梳理好的层次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1、你可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情节,把你对这些人物特点的理解通过你有创意的复述展现出来。
①选择故事中的人物: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揭穿骗局的小男孩等任一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发挥想象进行复述。
②选择故事中的场景。如织布的场景,皇帝游行的场景等进行复述。(2)你也2、可以选择复述整个故事,把你认为最精彩的故事情节或场景进行详述,其他的可以略述或是概述。
五、课堂小结
听完同学们的复述,从中让我们可以感受到童话人物滑稽可笑,情节也是荒诞离奇,充满了想象和夸张。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梳理故事情节,也分析了人物与故事的主要线索“新装”的关系。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是童话的写作特色,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同感受。
探究手法
童话是夸张和想象的艺术,课文在人物刻画、情节发展、环境氛围上都是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自由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找出课文中哪个人物,哪个情节,哪处环境的想象最夸张?思考:这种夸张的想象是否具有合理性?
1、人物最夸张
预设1:皇帝。开头写皇帝酷爱穿衣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用这样的夸张的笔调开头,让读者对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有所认识;在织新装过程中,他先派他最信任的两名大臣去探望,然后自己再去,又让读者认识到皇帝虚伪狡诈的性格;最后在孩子道破真相后,仍以一副更骄傲的姿态继续游行。看上去似乎太夸张了,实际上正是虚荣昏庸的统治阶级穷奢极欲、自欺欺人、丑态百出的丑态。
预设2:骗子。他们声称新衣有“愚蠢的人或不称职的人看不见”这一奇特性,在织布的过程中,他们假装忙碌,并向前来探视的大臣和皇帝声情并茂地描述布料地色彩和花纹,以获取更多地金子和生丝。骗子夸张的言行,最好地呈现了他们狡诈、贪婪的本性;骗局的顺利进行,生动得揭露了各个阶层人物的愚蠢、虚伪与自私。
预设3:老大臣和官员。他们极力睁大眼睛但仍看不见布料,他们仔细听骗子对布料的描述,回去后背给皇帝听,以获取皇帝的信任,他们私心重重,既愚蠢又狡猾,更不称职。
2、情节最夸张
预设:皇帝赤裸着身体在大街上游行得情节最为夸张。作者以这样的夸张方式,暴露皇帝的愚昧昏庸,极具讽刺性,不仅讽刺了皇帝,也讽刺了促成这次“裸行”的所有人。
3、环境最夸张
预设:全城的人都想借这神奇的新衣检测一下邻人,当皇帝在游行的时候,全城人都称赞这件新衣,避免被认为是愚蠢的。作者营造了极其荒诞的环境氛围,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4、小结:本文的想象是夸张的,又是合理的。它更加鲜明地暴露对象的本质,凸显故事的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作者成功地运用夸张和想象,描绘了一副自欺欺人的群丑图。
思考分析
面对根本就不存在的“新装”,所有人都不敢说真话。但最后却被一个小孩子说出了真相,揭穿了这个骗局。
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明确:这里的原因可分两层。在故事里,人们都害怕说出新衣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作傻瓜,因此都装作看见了新衣,这是一层原因。深层的原因则是,统治者的愚蠢、虚荣,使得他们看不见也不愿意看见真相,而在他们的统治下,整个社会都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无视真实的毛病。
一个小孩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明确:“小孩子”寄托着作者对于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作者的立场也就十分明显了。
揣摩语句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
明确:这一句“不大自然”在情节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顺承上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的故事。这里表现出皇帝的愚蠢。作者故意将话说得很有分寸,却为后文更辛辣的讽刺积蓄着力量。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皇帝为什么要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布料?)
明确:这段情节紧承上文而来,继续说明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杂了些许的疑虑。同时,他对老大臣“理智”“称职”的评价,更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伏笔。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人们为什么要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明确:这段情节里的三句话,有着递进的关系。爸爸说的话,是在小孩子说话之后,既说明了他对自己孩子的认同和肯定,同时又表现出震惊而惶惑的情态。“最后所有老百姓都说”时,真相已经大白。“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则介于二者之间,表现出人们对真相的逐渐接受。
拓展延伸
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有时还要付出代价的。假如你也在游行的现场,你会怎样做?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说真话的话题。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说真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谎话说多了就会变成真话,错误被一千个人认可就成了真理,然而公理自在人心,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能力,不能成为人云亦云的人。
课后作业
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阅读《安徒生童话》中其他故事。
发挥你的想象尝试将这篇童话改编为课本剧,和同学分角色表演。
3、那个说真话的小孩,二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这则童话。(第2题和3题二选一)(共48张PPT)
皇帝的新装
帝
的
新
装
安徒生
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壹
学习快速阅读。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贰
调动学生自己的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第一课时
新
课
导
入
第一部分
新课导入
根据图片
猜童话
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1875)
作者简介
安徒生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在拿破仑战争中失败后,丹麦人民的生活变得非常艰苦。大地主和贵族所形成的统治阶级不仅把战争的负担加在人民身上,而且还更加紧了对人民的剥削,以保持他们的穷奢极侈的生活。
这种不公平的怪现象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得到广泛的反映,所以安徒生的作品有着一定程度的人民性。
创作背景
文体知识
童
话
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读准字音
妥 当
tu
称 职
chèn
骇 人听闻
hài
随声附 和
hè
初
读
故
事
第二部分
快速阅读时,既要静下心来,努力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也要在每个段落结束时,稍作停顿,想一想: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几段的内容是紧密相连的,应该看作一个部分?前后段落有怎样的联系?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初中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400字。本篇童话全文约2700字,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快速阅读。
初读故事
阅读提示
初读故事
1、记录你读完全文的时间,记录在下表中。
阅读记录表
读完全文的时间 每分钟读的字数 (本文约2700字) 是否达到每分钟不少于400字的要求
( )分( )秒
阅读评价表
影响阅读速度与质量的因素 你对自己的评价
注意力是否高度集中
阅读视野是否为“线式阅读”和“面式阅读”
是否抓住关键词句,快速理解相关句群的内容。
是否养成了整体阅读的能力,能进行猜读。
阅读小知识
线式阅读:在阅读时,以词组或者句子为注视单位,一眼扫过去,可以捕捉到一个词组、句子或者一行,这叫线式阅读法。线式阅读法的阅读广度大,速度比较快,数量较多。
面式阅读:把一段文字或整页文字当作眼睛每次停顿的注视单位,这种阅读的方法就是面式阅读法。面式阅读法在眼睛停顿的时候抓住的字数量多,一眼看清一句、数句、一段、数段,乃至整个页面。
初读故事
2、在评价表中,对自己快速阅读的质量做出评价。
皇 帝
骗子
老大臣
诚实的官员
随员
骑士
典礼官
内 臣
老百姓
小孩子
初读故事
3、厘清人物:故事出现了哪些人物?
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初读故事
4、这是怎样的新衣服?找出文中的句子。
梳
理
情
节
第三部分
贯穿全文的主要线索是
不存在的“新装”
梳理情节
这个故事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1.思考:整个故事的线索是什么?
梳理情节
2.围绕故事的主要线索给课文划分层次,分析人物与线索的关系。
大层次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小层次
发展阶段——不同人物具体所做的事。
皇
帝
的
新
装
梳理情节
2.围绕故事的主要线索给课文划分层次,分析人物与线索的关系。
开端
点出皇帝有酷爱新装的癖好
发展
骗子说能织美观又奇特的布
骗子织布做新装
两位大臣,皇帝看新装
高潮
举行游行大典,皇帝展示新装
结局
小孩子揭穿新装骗局
复
述
故
事
第四部分
复述故事
1.你可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情节,把你对这些人物特点的理解通过你有创意的复述展现出来。
①选择故事中的人物: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揭穿骗局的小男孩等任一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发挥想象进行复述。
②选择故事中的场景。如织布的场景,皇帝游行的场景等进行复述。
我认为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场景是……
复述故事
2.你也可以选择复述整个故事,把你认为最精彩的故事情节或场景进行详述,其他的可以略述或是概述。
课
堂
小
结
第五部分
听完同学们的复述,从中让我们可以感受到童话人物滑稽可笑,情节也是荒诞离奇,充满了想象和夸张。
童话故事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复
习
导
入
第一部分
上节课,我们梳理故事情节,也分析了人物与故事的主要线索“新装”的关系。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是童话的写作特色,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同感受。
复习导入
探
究
手
法
第二部分
探究手法
童话是夸张和想象的艺术,课文在人物刻画、情节发展、环境氛围上都是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自由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找出课文中哪个人物,哪个情节,哪处环境的想象最夸张?思考:这种夸张的想象是否具有合理性?
开头写皇帝酷爱穿衣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用这样的夸张的笔调开头,让读者对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有所认识;
在织新装过程中,他先派他最信任的两名大臣去探望,然后自己再去,又让读者认识到皇帝虚伪狡诈的性格;
最后在孩子道破真相后,仍以一副更骄傲的姿态继续游行。
探究手法
1.人物最夸张
国 王
看上去似乎太夸张了,实际上正是虚荣昏庸的统治阶级穷奢极欲、自欺欺人、丑态百出的丑态。
他们声称新衣有“愚蠢的人或不称职的人看不见”这一奇特性。
在织布的过程中,他们假装忙碌,并向前来探视的大臣和皇帝声情并茂地描述布料地色彩和花纹,以获取更多地金子和生丝?
探究手法
骗 子
骗子夸张的言行,最好地呈现了他们狡诈、贪婪的本性;骗局的顺利进行,生动得揭露了各个阶层人物的愚蠢、虚伪与自私。
他们极力睁大眼睛但仍看不见布料,他们仔细听骗子对布料的描述,回去后背给皇帝听,以获取皇帝的信任。
他们私心重重,既愚蠢又狡猾,更不称职。
探究手法
老大臣和官员
皇帝赤裸着身体在大街上游行得情节最为夸张。
作者以这样的夸张方式,暴露皇帝的愚昧昏庸,极具讽刺性,不仅讽刺了皇帝,也讽刺了促成这次“裸行”的所有人。
探究手法
2.情节最夸张
全城的人都想借这神奇的新衣检测一下邻人,当皇帝在游行的时候,全城人都称赞这件新衣,避免被认为是愚蠢的。作者营造了极其荒诞的环境氛围,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探究手法
3.环境最夸张
探究手法
本文的想象是夸张的,又是合理的。
01
它更加鲜明地暴露对象的本质,凸显故事的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02
作者成功地运用夸张和想象,描绘了一副自欺欺人的群丑图。
03
探究手法
思
考
分
析
第三部分
在故事里,人们都害怕说出新衣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作傻瓜,因此都装作看见了新衣,这是一层原因。
深层的原因则是,统治者的愚蠢、虚荣,使得他们看不见也不愿意看见真相,而在他们的统治下,整个社会都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无视真实的毛病。
思考分析
1、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这里的原因可分两层
2、一个小孩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孩子”寄托着作者对于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
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
这样写作者的立场也就十分明显了。
思考分析
揣
摩
语
句
第四部分
1.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
揣摩语句
这一句“不大自然”在情节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顺承上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的故事。
(表现出皇帝的愚蠢)
作者故意将话说得很有分寸,却为后文更辛辣的讽刺积蓄着力量。
2.“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皇帝为什么要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布料?)
这段情节紧承上文而来,继续说明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杂了些许的疑虑。
同时,他对老大臣“理智”“称职”的评价,更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伏笔。
揣摩语句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人们为什么要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揣摩语句
爸爸说的话,是在小孩子说话之后,既说明了他对自己孩子的认同和肯定,同时又表现出震惊而惶惑的情态。
“最后所有老百姓都说”时,真相已经大白。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则介于二者之间,表现出人们对真相的逐渐接受。
这段情节里的三句话,有着递进的关系。
揣摩语句
拓
展
延
伸
第五部分
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有时还要付出代价的。
假如你也在游行的现场,你会怎样做?
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说真话的话题。
拓展延伸
课
堂
小
结
第六部分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说真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谎话说多了就会变成真话,错误被一千个人认可就成了真理,然而公理自在人心,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能力,不能成为人云亦云的人。
课堂小结
1
2
3
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阅读《安徒生童话》中其他故事。
发挥你的想象尝试将这篇童话改编为课本剧,和同学分角色表演。
那个说真话的小孩,二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这则童话。(第2项和3项二选一)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