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4.4《追根溯源》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4.4《追根溯源》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26 11:54:10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4课时
追根溯源
(大象版)六年级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通过对化石资料学习交流,能举例描述已灭绝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
01
02
通过调查人类进化的历程,能比较、分析、概括出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03
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结论。
科学观念
04
在探究与交流分享过程中,感受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延续和进化的内在原因,感受生命的意义。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新知导入
回顾: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什么作用?
从化石说起
遗传,可以使物种得以延续;
变异,可以保持物种多样性。
新知导入
正是因为遗传作用,地球上的许多动植物繁衍生息、世代相传,但有些也灭绝了。恐龙就是其中的一种。
从化石说起
新知导入
人类是怎么发现古代动植物的灭绝?
从化石说起
化 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
新知导入
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灭绝的古生物化石资料?
从化石说起
枝脉蕨是起源于二叠纪时期的树蕨。枝脉蕨植株高大,其羽片状叶的长度就可达1 米。
枝脉蕨化石
新知导入
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灭绝的古生物化石资料?
从化石说起
猛犸象化石
猛犸象又名毛象(长毛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其中,草原猛犸象体重可达12 吨。猛犸象是冰川世纪的一个庞然大物。
复原图
新知导入
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灭绝的古生物化石资料?
从化石说起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这种恐龙有着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或开阔地带。
恐龙化石
新知导入
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灭绝的古生物化石资料?
从化石说起
1974 年,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东非古人类化石,起名为露西。这副骨架具有类似猿的脑容量和类似于人类的两足直立行走方式。露西生活在约300 万年前,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直立行走的人类。人们还绘出了露西的复原像。
东非古人类化石
复原图
新知导入
从化石说起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古代生物却能在地球上延续上千万年。
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等26种。
新知导入
从化石说起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古代生物却能在地球上延续上千万年。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大型溯河洄游性鱼类,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原始的鱼类之一。鲟鱼是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物种,最早出现在距今2.3亿年前的早三叠纪,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至今,鲟鱼身上仍然保留着一些原始物种的特征,其体表披五行硬鳞片、尾部较长尾鳍为歪尾型、口位在腹面等。
新知导入
从化石说起
这些存活下来的古代生物被称为 “活化石”。
大熊猫
(至今300万年)
珙桐
(1000万年前)
云杉
2014年2月,瑞典科学家在一座山脉上发现了一株9500岁云杉,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树,而且它还在继续生长。
探究新知
讨论生物灭绝或存活原因
有些生物灭绝了,有些生物生存下来。这是遗传和变异的问题吗?观看两则视频,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视频一
探究新知
讨论生物灭绝或存活原因
视频二
探究新知
通过视频,总结古代生物灭绝的原因。
讨论生物灭绝或存活原因
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的破坏、捕杀活动
探究新知
观察示意图,长颈鹿为什么能生存下来?
讨论生物灭绝或存活原因
长颈鹿的变异有两种情况:一是颈长、四肢长,一是颈短、四肢短。颈长、四肢长的能吃到高处的树叶,生存下来,颈短、四肢短的吃不到就饿死了。
自然选择
探究新知
分析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根据古人类学家的研究,在漫长的年代里,人类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进化过程。
探究新知
分析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上网收集相关信息,记录他们的主要特点。
南方古人 能人 直立人 智人
生活年代 390万~200万年前
身高 一般不超过1.2米
脑容量 440~530毫升
行走 双足行走到直立行走
工具 会使用天然工具
……
637毫升
下肢直立行走
1000毫升
下肢直立行走
下肢直立行走
180万年前
能制造石器
不超过144厘米
200万~20万年前
160厘米
20万~5万年前
175厘米
1300毫升以上
制造石器
人工取火
探究新知
分析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表现
身高
脑容量
行走
工具
……
身体越来越高
脑容量越来越大
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先进
越来越灵活
探究新知
分析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从生物学分类上,现代人属于智人种。人类的发展变化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在的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
探究新知
分析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人类的行走方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双足行走→直立行走?
大约在500万年前,非洲地区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森林草原逐渐被开阔的草原取代。在这种环境下,古人类逐渐进化出了直立行走的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探究新知
分析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遗传和变异有了怎样新的认识?
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征,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下列变化,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
A.幼虫变成蝴蝶 B.古猿变成人 C.海龟蛋孵化出海龟
2.地球上曾出现过许多大型的动植物,如枝脉蕨、猛犸象、恐龙,要想研究这些已经灭绝的动植物,有力的证据是( )
A.今天还有的大型动植物 B.查阅书籍资料 C.化石
3. 下列关于人类的进化过程,说法有误的是( )
A.经历了“古猿一直立人一能人一智人”的变化过程
B.进化过程中,人的脑容量越来越大
C.使用的工具由简单到复杂,从使用天然工具到学会制造工具
课堂练习
选择题
B
C
A
4.关于生物的进化,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
A.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B.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C.所有进化都有利于该事物的发展
5.你认为生物进化演变以及人类的起源最可靠的证据是( )
A.科学家的理论 B.模拟实验 C.古生物化石
课堂练习
选择题
C
C
1.从生物学分类上,现代人属于直立人种。( )
2.如果没有遗传,人类将无法推测一些远古时代生物的形态。( )
3.恐龙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 )
4.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明显特征是脑容量越来越小。( )
5.猛犸象曾经是冰川世纪的一个庞然大物。( )
课堂练习
判断题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化石资料学习交流,能举例描述已灭绝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感受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延续和进化的内在原因,感受生命的意义。
作业布置
搜集更多化石,讲述更多生物故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遗传与变异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二、学习内容 8.5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逐代传递,可发生改变 ②描述和比较植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异同。 ③描述和比较动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异同。 8.6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④根据化石资料,举例说出已灭绝的生物;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与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 三、学业要求 ①能举例说出已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认识进化现象。 ②能比较、分析植物(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方面)和动物(毛皮的颜色、躯体的大小、外形和外貌等方面)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③能依据收集到的化石资料开展讨论交流。
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遗传与变异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侧重对“得出结论”要素进行训练,这是六年级探究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探究单元目标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围绕知识目标和探究目标,教材设计了《我像谁》《动物的遗传和变异》《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追根溯源》四个主题活动。 本单元开篇设计了《我像谁》一课,是以人类自己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遗传与变异现象存在的事实。知道人的特征有些来自父亲,有些来自母亲,还有一些谁也不像,这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动物的遗传和变异》将对遗传与变异的探究拓展到其他动物。通过韦恩图的形式梳理动物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在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动物子代与亲代具有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的本质原因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植物的遗传和变异》通过列举众多的事例,逐一对事例进行分析,找到植物子代和亲代之间遗传或变异的证据,再对众多的事例进行比较,归纳出植物子代和亲代之间的关系并概括出结论:植物的子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追根溯源》以“从化石说起”的活动展开。回顾前面三节课内容发现,通过调查生物的两代就可以发现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而作为生物遗传和变异共同结果的进化不仅有着漫长的历史进程,还受到环境变化这个主要外因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征,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题学情分析 “在家庭中,我长得像谁?哪些特征最像?”学生对这个话题是能够迅速产生热议。他们对这个话题既具有生活经验,又懵懵懂懂,更有深入探究的热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在教师启发下以线索图、关系图等多种形式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和概括,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逐代传递,可发生改变;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科学思维: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探究实践:能比较、分析植物(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方面)和动物(毛皮的颜色、躯体的大小、外形和外貌等方面)子代与亲代异同。 态度责任: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活动引入,聚焦问题 从学生日常的聊天话题切入“在家庭中,我长得像谁?哪些特征最像?”引发学生热议,将热议点迅速聚焦。 设计意图:此引入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而且还能了解学生对遗传已有的认知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深入科学探究。
任务2 名称:调查家庭成员特征 对家庭成员的眼睑、酒窝、卷舌、耳垂、头发、拇指等具体特征展开调查,将信息直接记录在调查表格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调查发现人体显著特征与亲代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任务3 名称:利用图表处理特征关系 指导学生把表格中的调查结果梳理出脉络关系,以便找出因果联系。参照课本中呈现的关系图和“资料卡”的阅读内容,修正完善头脑中有关遗传变异的概念。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图表梳理个体某个特征与亲代及隔代的关系,获得科学的认知,为得出结论的过程打下知识基础。
任务4 名称:比较特征关系,得出结论 学生先分析自己长得像谁,哪些特征最像,再分析自己哪些特征和谁都不像,并听取其他学生的汇报。此外,还要找一找大家在分析的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最后引导学生不断地将自己的观点梳理清晰。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多个个体特征与亲代及隔代的关系,归纳总结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得出结论。
第2课时 任务1 名称:作出假设,聚焦问题 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提出问题“动物也会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吗?”组织学生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聚焦研究主题,引发学生作出合理假设。
任务2 名称:观察、比较、记录动物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引导学生从动物的体形、毛皮颜色眼睛、耳朵尾巴等特征分析教材提供的具有子代和亲代关系的动物图片,将获取的信息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调查表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展生动的调查,寻找身边鲜活的事实证据。
任务3 名称:查找更多动物遗传变异的证据 关注和阅读教材中的资料,查找更多动物遗传变异证据。 设计意图:查阅资料,搜集更充分、翔实的科学证据。
任务4 名称:归纳动物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逐个分析某种动物子代与亲代特征的异同,然后对多种动物进行比较,寻找这些动物的子代与亲代特征异同的规律,抽象出最本质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最后加以完善,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的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认识动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3课时 任务1 名称:作出假设,聚焦问题 组织学生作出假设——人和动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植物是否也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聚焦研究主题,引发学生作出合理假设。
任务2 名称:观察、比较、记录植物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首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同种类不同株的植物体,默认它们为同代关系。通过细致地观察记录两片叶子的相同和不同,会发现它们相同的特征很多,只有细微的不同。然后,教师要找到能够表现出子代与亲代关系的植株,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比较调查。可以参照教材中的韦恩图,从植物的叶子颜色、叶子着生方式、叶形叶缘叶脉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14页的韦恩图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展生动的调查,寻找身边鲜活的事实证据。
任务3 名称:查找更多植物遗传变异的证据 种植植物观察亲代与子代关系,同时阅读教材资料,查找更多植物遗传变异证据。 设计意图:查阅资料,搜集更充分、翔实的科学证据。
任务4 名称:归纳植物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逐个分析某种植物子代与亲代特征的异同,然后对多种植物进行比较,寻找这些植物的子代与亲代特征异同的大致趋势,抽象出最本质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最后加以完善,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的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认识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4课时 任务1 名称:从化石说起,聚焦问题 提前给学生布置收集化石资料的任务,要明确种类,如恐龙、猛犸象、古人类、古植物等。学生可以制作成PPT,或是准备自己收集的化石实物进行现场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化石资料学习交流,学生能举例描述已灭绝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
任务2 名称:讨论生物灭绝或存活的原因 让学生对问题“为什么有的生物灭绝了,有的生物生存了下来”形成一个基本假设。这个假设可以结合人类的进化历程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以讨论形式探寻生物灭绝和进化的原因。
任务3 名称:分析、比较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以人类的进化历程为例,分析、比较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的方法得出环境变化与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下导致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任务4 名称:概括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分析、比较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发生了哪些变化,概括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基础上概括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我像谁 1.调查家庭成员特征 2.利用图表处理特征关系 3.比较特征关系,得出结论 第2课时:动物的遗传和变异 1.观察、比较、记录动物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2.查找更多动物遗传变异的证据 3.归纳动物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第3课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1.观察、比较、记录植物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2.查找更多植物遗传变异的证据 3.归纳植物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第4课时:追根溯源 1.从化石说起 2.讨论生物灭绝或存活的原因 3.分析、比较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评价指标 第1课时:我像谁 1.在调查活动中获得家庭成员准确的特征信息,了解人类遗传和变异现象。(科学观念) 2.能够运用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对调查信息进行有效梳理和分析。(科学思维) 3.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探究实践) 4.在探究与交流分享过程中感受人类遗传与变异的神奇,感受生命意义。(责任态度) 第2课时:动物的遗传和变异 1.在调查活动中获得准确的动物子代与亲代的特征信息,发现动物子代与亲代之间有遗传与变异现象。(科学观念) 2.能运用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对调查信息进行有效梳理和分析,发现动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关系。(科学思维) 3.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科学探究) 4.在探究与交流分享过程中,认识到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感受生命的意义。(责任态度) 第3课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1.在调查活动中获得准确的植物子代与亲代的特征信息,发现植物子代与亲代之间有遗传与变异现象。(科学观念) 2.能运用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对调查信息进行有效梳理和分析,发现动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关系。((科学思维) 3.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科学探究) 4.在探究与交流分享过程中,认识到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感受生命的意义。(责任态度) 第4课时:追根溯源 1.通过对化石资料学习交流,能举例描述已灭绝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科学观念) 2.通过调查人类进化的历程,能比较、分析、概括出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原因。(科学思维) 3.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结论。(科学探究) 4.在探究与交流分享过程中,感受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延续和进化的内在原因,感受生命的意义。(责任态度)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选一选,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 1.下列变化,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 A.幼虫变成蝴蝶 B.古猿变成人 C.海龟蛋孵化出海龟 2.高产抗倒伏水稻是由高产易倒伏水稻和以下哪种水稻杂交培育出的( )。 A.低产抗倒伏 B.低产易倒伏 C.高产易倒伏 3.下列属于生物的变异现象的是( )。 A.刚长出来的凤仙花叶片嫩,颜色浅 B.公鸡和老鹰的羽毛颜色不同 C.黄色母兔生出两只灰色的小兔 4.下列化石中,哪一个是枝脉蕨化石 ( ) 5.人类经历的进化过程是( )。 A.南方古猿智人能人 直立人 B.南方古猿 直立人 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 能人直立人智人 6.最早的金鱼就是红黄色的金鲫鱼,生活在自然水域。如今为了提高观赏价值,人们培育出了各种各样的金鱼,不同的金鱼主要是利用动物的( )培育出来的。 A.遗传 B.变异 C.自然选择 7.利用植物的( ),我国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A.杂交复合 B.杂交遗传 C.杂交优势 8.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究究的母亲是直发,究究也是直发 B.玲玲的母亲个子很高,玲玲个子却很矮 C.奇奇的父亲得了流感,奇奇也患上了流感 9.大雁冬天往南飞,春天又往北飞,年年这样,代代如此,这是一种( )。 A.遗传现象 B.变异现象 C.遗传与变异现象 10.下列对谚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龙生龙,凤生凤”是遗传现象 B.强将手下无弱兵”是遗传现象 C.“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是变异现象 【参考答案】 BACB CBCA AB 二、辨一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刚刚满月的小狗具有个头小,声音尖细等特征,这是变异导致的现象。( ) 2.父母遗传给子女的只有一些看得见的形态特征,血型不遗传。( ) 3.人的特征是通过基因由父母传递给子女的。( ) 4.亲代的所有特征都会遗传给子代。( ) 5.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是冰川世纪的一个庞然大物。( ) 6.爸爸妈妈都是近视眼,因为遗传缘故,他们的孩子就一定是近视眼。( ) 7.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8.将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倒伏小麦杂交,可以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 ) 9.动物和人一样具有遗传和变异特征。( ) 10.从生物学分类上,现代人属于直立人种。( ) 【参考答案】 √ √ √ √ 三、连一连,将脑的结构名称与功能以及在图中相应位置连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遗传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变异 双胞胎也会有不同之处 女儿和妈妈一样都是双眼皮 猫妈妈生的猫崽各不相同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 “二乔”是洛阳牡丹的传统珍品,在复色系中排名第一,株型高,茎高达2米,直立,有开粉色花的,有开紫红色花的,也有开 粉紫二色镶嵌花的。 1.同一株牡丹能开出不同的颜色的花,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2.我们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牡丹叶子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1】牡丹在生长过程中也会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出现,通过变异可能会产生不同花色。 【小题2】不能;生命体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牡丹叶子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异现象。 五、实验题 下面是人类和类人猿的骨骼图,请观察分析后,回答问题。 人类骨骼 类人猿的骨骼 (1)从四肢看,类人猿的上肢明显比下肢 (填“长”或“短”),而人的上肢则比下肢 (填“长”或“短”)。 (2)从头骨看,人的头骨脑容量比类人猿的 (填“大”或“小”)。 (3)从行走方式看,类人猿的行走方式为臂行,而人类为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应该是 。 (4)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和类人猿的骨骼很相似,但在脑容量、行走方式等方面又存在差异。请你据此概括生物进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长 短 (2)大 (3) 直立行走 环境变化 (4)生物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征,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同时,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遗传与变异 人 遗传 变异 生物 动物 亲代 子代 植物 环境变化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追根溯源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话题是追根溯源,寻找生物的进化历程。教材首先从介绍化石活动引入,学生会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小组准备,运用PPT、视频或实物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对动物灭绝原因的讨论会联系到环境,教师可以在此处适当补充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人类进化的历程为例进行说明。要适时地将学生的讨论点聚焦,用人类在几个不同阶段中身高的变化、脑容量的变化行走方式的变化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与环境的变化与遗传和变异的作用结合起来进行辩证的思考,才能获得综合、概括和最终结论。
学习者分析 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遗传可以使生物的物种得以延续。然而在生物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却出现物种灭绝现象。这种矛盾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思想碰撞的火花,会以积极地热情投入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归纳,得出结论。什么是生物进化?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直接利用即可。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通过对化石资料学习交流,能举例描述已灭绝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 科学思维:通过调查人类进化的历程,能比较、分析、概括出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探究实践: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结论。 态度责任:在探究与交流分享过程中,感受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延续和进化的内在原因,感受生命的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了新的特征,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难点: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的方法得出环境变化与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下导致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论。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从化石说起能通过对化石资料学习交流举例描述已灭绝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能基本能不能讨论生物灭绝或存活的原因能以讨论形式探寻生物灭绝和进化的原因。能基本能不能分析、比较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的方法得出环境变化与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下导致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能基本能不能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名称:从化石说起,聚焦问题教师活动1 1.引导学生回顾: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什么作用? 2.正是因为遗传作用,地球上的许多动植物繁衍生息、世代相传,但有些也灭绝了。恐龙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类是怎么发现古代动植物的灭绝? 教师解释: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 3.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灭绝的古生物化石资料?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阅读。 (1)枝脉蕨化石 枝脉蕨是起源于二叠纪时期的树蕨。枝脉蕨植株高大,其羽片状叶的长度就可达1 米。 (2)猛犸象化石 猛犸象又名毛象(长毛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其中,草原猛犸象体重可达12 吨。猛犸象是冰川世纪的一个庞然大物。(出示复原图) (3)恐龙化石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这种恐龙有着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或开阔地带。 (4)东非古人类化石 1974 年,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东非古人类化石,起名为露西。这副骨架具有类似猿的脑容量和类似于人类的两足直立行走方式。露西生活在约300 万年前,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直立行走的人类。人们还绘出了露西的复原像。(出示复原图) 4.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古代生物却能在地球上延续上千万年。 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阅读: (1)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等26种。 (2)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大型溯河洄游性鱼类,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原始的鱼类之一。鲟鱼是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物种,最早出现在距今2.3亿年前的早三叠纪,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至今,鲟鱼身上仍然保留着一些原始物种的特征,其体表披五行硬鳞片、尾部较长尾鳍为歪尾型、口位在腹面等。 教师讲解: 这些存活下来的古代生物被称为“活化石”。如大熊猫(至今300万年)、珙桐(1000万年前)、云杉(2014年2月,瑞典科学家在一座山脉上发现了一株9500岁云杉,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树,而且它还在继续生长。)。学生活动1 遗传,可以使物种得以延续; 变异,可以保持物种多样性。 回答:化石 先小组展示,然后班级展示交流 阅读化石资料 阅读活化石资料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化石资料学习交流,学生能举例描述已灭绝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环节二:讨论生物灭绝或存活的原因教师活动2 1.有些生物灭绝了,有些生物生存下来。这是遗传和变异的问题吗?观看两则视频,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播放视频) 2.观察示意图,长颈鹿为什么能生存下来? 教师小结: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优胜劣汰。学生活动2 观看视频,总结古代生物灭绝的原因:①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②人类的破坏、捕杀活动。 观察交流:长颈鹿的变异有两种情况:一是颈长、四肢长,一是颈短、四肢短。颈长、四肢长的能吃到高处的树叶,生存下来,颈短、四肢短的吃不到就饿死了。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以讨论形式探寻生物灭绝和进化的原因。环节三:分析、比较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教师活动3 1. 根据古人类学家的研究,在漫长的年代里,人类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进化过程。 上网收集相关信息,记录他们的主要特点。 出示参考答案。 2.组织学生讨论 (1)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讲解: 从生物学分类上,现代人属于智人种。人类的发展变化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再如,现在的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出示示意图) (2)人类的行走方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双足行走→直立行走? 教师讲解: 大约在500万年前,非洲地区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森林草原逐渐被开阔的草原取代。在这种环境下,古人类逐渐进化出了直立行走的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遗传和变异有了怎样新的认识?学生活动3 上网分组搜集资料,填写在教材表格中。 (1)身体越来越高 (2)脑容量越来越大 (3)行走越来越灵活 (4)工具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先进 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征,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活动意图说明: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的方法得出环境变化与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下导致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7.板书设计 追根溯源 灭绝 环境变化→ 古生物 生物进化 存活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 A.幼虫变成蝴蝶 B.古猿变成人 C.海龟蛋孵化出海龟 2.地球上曾出现过许多大型的动植物,如枝脉蕨、猛犸象、恐龙,要想研究这些已经灭绝的动植物,有力的证据是( ) A.今天还有的大型动植物 B.查阅书籍资料 C.化石 3.下列关于人类的进化过程,说法有误的是( ) A.经历了“古猿一直立人一能人一智人”的变化过程 B.进化过程中,人的脑容量越来越大 C.使用的工具由简单到复杂,从使用天然工具到学会制造工具 4.关于生物的进化,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 A.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B.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C.所有进化都有利于该事物的发展 5.你认为生物进化演变以及人类的起源最可靠的证据是( ) A.科学家的理论 B.模拟实验 C.古生物化石 二、判断题 1.从生物学分类上,现代人属于直立人种。( ) 2.如果没有遗传,人类将无法推测一些远古时代生物的形态。( ) 3.恐龙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 ) 4.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明显特征是脑容量越来越小。( ) 5.猛犸象曾经是冰川世纪的一个庞然大物。( ) 【参考答案】 一、BCACC 二、 √√ √ 作业布置:搜集更多化石,讲述更多生物故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