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 往事依依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雕镂(lòu) 浩渺(miǎo) 慷慨(gài)
B.稼轩(quān) 素娥(é) 依稀(xī)
C.婵娟(chán) 徜徉(yáng) 镌刻(juān)
D.铭刻(míng) 绚丽(xuàn) 沉浸(jī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会的老师们回顾了上半年的工作,大家感到时间虽然转眼即逝,但流下的汗水仍历历在目。
B.在重阳节这天,我们来到郊外,却发现了一条臭气熏天的小河沟,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C.伦敦书展,成就了汉语和英语等诸多语言文学美不胜收的碰撞和交融盛况。
D.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991年,邹平丁公遗址发现了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入选“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在此地发现的“陶书”,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约800年左右,引起国内外轰动。
B.“世界数学泰斗”刘徽,今山东滨州人,魏晋时期数学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著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
C.通过滨州市博物馆馆藏的“黄河河道变迁图”,让我们知道在古代南到博兴北到无棣都曾有过黄河故道。
D.“兵家鼻祖”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扬名海内外。在滨州,很多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孙子文化校本课程。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总书记明确要求省部级干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B.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怎样才能使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更有效
C.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论坛。
D.黄莺儿羞涩地躲在绿柳深处,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曲;花喜鹊高兴地站在高枝上,向人们报告着激动人心的喜讯。
5、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岗,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
②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帐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③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④西望,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
⑤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
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④①⑤ C.③①④⑤② D.③②④①⑤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赓续绵延,代代流传。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
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事依依》中间接引用《千家诗》的内容,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展现出一幅四季风光图。
B.《往事依依》一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热爱老师、热爱献身的事业的深情。
C.《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小时候以及学生时代的读书乐趣。
D.《往事依依》通过“我”对一些往事的回忆,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白做人道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2)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阅读课文节选文段,回答问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
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9.文段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什么意义?
10.文段中老师的讲课给“我”的印象很深,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11.写出文段中能体现前后照应的句子。
12.文段中作者对老师讲课时的情形描写得很生动、形象,你觉得达到这一效果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13.作者为什么说“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的美超过一切”?
14.赏析文中第3段语言运用上的表达效果。
15.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条加以概述。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门前的田野
曹文芳
①儿时的每一个清晨都在鸟鸣声中醒来,屋后竹林里的麻雀叽叽喳喳,“蓬蓬”飞出一簇枝叶,飞入另一簇竹枝,然后又“蓬蓬”飞出,给寂静的竹林带来一种喧闹。
②门前的杉树直插蓝天,喜鹊站在树梢上喳喳叫。鹧鸪在远处叫。晨曦下,鸟鸣声不绝,听得我心里一片明亮。
③我喜欢鸟儿,梦想能像鸟儿一样飞起来,现在想来很愚蠢,但儿时很执着地想实现这个梦想,不分春夏秋冬,只要有空闲,就撑开双臂在空旷的田野间跑,风吹起我黑漆漆的头发,吹飘我的花衣裳,我坚信就这么跑,风终有一天会把我吹得飞起来。
④我跑了一天又一天,一双脚还是踩在地上。
⑤我琢磨了一下,觉得没有翅膀,便拿了一条红丝巾披在肩头,我拎着丝巾的角,在麦浪滚滚的田埂上跑,丝巾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而我的身子却飘不起来。
⑥尽管没有飞起来,但我非常迷恋在空旷的田野上奔跑的感觉,聆听着纺织娘、野鸭、鹌鹑、青蛙、水牛的叫声,满眼都是大自然的景色,河流、木桥、船、芦苇、石榴树、夕阳、炊烟……真是自由自在。
⑦秋日的一个黄昏,我披着红丝巾顺着田野间的小河跑。
⑧河边有一棵树,横卧河面,一只白鸟站在树枝上,很安静。我看到鸟儿,脚步就挪不动了,盯着鸟儿看,要看鸟儿振翅飞走,直到消失在天边。可树枝上的白鸟纹丝不动,我怀疑这鸟是活的吗?轻轻走到大树下凑近看,是一只活生生的鸟。
⑨白鸟看着天空的云朵,偶尔低头看河水里的倒影。
⑩我朝白鸟“嘘——”,白鸟朝我看了一眼,依旧没有飞走,它好似在等待什么,我守在河边,一直盯住落在树枝上的白鸟。
小河边,我等待着白鸟飞起来,白鸟在等待什么呢?
太阳很快就落山了,天黑了,白鸟没有飞走,可我害怕黑,离开河边,回头看,站立在树枝上的白鸟被黑夜染黑了,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第二天黄昏,白鸟穿过夕阳又飞来,落在树枝上。
我和白鸟好似有了约定,每到黄昏,我就到小河边,看站在河边树枝上的白鸟。
茫茫田野上,一条小河,一个披着红丝巾的女孩,一只白鸟,从秋天到冬天。
冬天的第一场雪,树枝挂着雪,晶莹剔透。到了黄昏,我扎着红头巾,踩着白雪来到河边,身后留下一行脚印。树枝上没有白鸟的身影,是天气太冷,白鸟躲藏到窝里不出来了,还是到南方过冬了?我心里装满了担忧。
冬去春来,可白鸟没有回到树枝上,我怅然若失地站在河边。
忽而,头顶上飞过了一群鸟,我仰望天空,数点它们,鸟儿划过天空,刚消失在远处的林子里,又看到大雁振翅飞在头顶,一字排开,犹如一根波浪线,震颤在天空里,渐飞渐远。
我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依旧在鸟鸣中醒来,一天天长大,离开了这片田野,来到城里读书。毕业后,留在城里做了老师,同时开始写作,只要提起笔,耳边就响着鸟鸣声,眼前出现门前田野上的风景,小河、树、白鸟,一个小女孩,心瞬间( )了,思绪飞了起来,这时,我才渐渐( ),原来我在门前的田野上疯跑时,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默默( )了我,让我感知美、意境、宁静、孤独……
不管我长多大,走多远,家门前的这片田野在我心中永远流淌着。
(选自《新民晚报》,2022年11月19日,有删改)
16.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白 敞亮 滋养
B.敞亮 明白 养育
C.明亮 明白 养育
D.敞亮 明白 滋养
17.“只要有空闲,(我)就撑开双臂在空旷的田野间跑”具体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河边有一棵树,横卧河面,一只白鸟站在树枝上,很安静。
19.“鸟鸣”在“我”的生命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四)阅读《白老师,你是我的朱砂》,完成下面小题。
白老师,你是我的朱砂
毕淑敏
①我上学的第一任老师,是位美丽的女子。那时候她还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女子,对别人家的孩子,要么是极厌烦的,要么,是极喜欢的。我的老师,是喜欢的那一种。
②我一年级的班主任是白玉琴老师。一天上语文课,白老师讲《小猫钓鱼》。她把课文念完之后,提问大家谁能复述一遍。这对刚刚上学的我们来说很有难度,课堂里一时静若幽谷。我那时梳着齐眉娃娃头,一缕湿发遮住了眼帘。汗水淋淋的我顺手捋了捋头发,白老师立刻大声说,好啊,毕淑敏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请起立。我魂飞胆战,当下想, 我恍若慢镜头一样起身,企图拖延时间以想他法。也许因为我动作太慢,白老师在这个当儿另起了主意。她说,毕淑敏站到讲台上来,面向大家复述课文。
③天啊!没有任何法子对抗。我只好拖着双腿,像老爷爷一样挪向讲台。从课桌到讲台的那几步,是我7年人生中最漫长的荆棘之旅。然而无论怎样蹒跚,总有到了尽头的那一刻,我只好战战兢兢地开始了回答。如何下的课,全然忘却。以上是我开蒙之后记忆最深的一件事。
④开蒙,古时指儿童入书塾接受启蒙教育,现如今泛指儿童开始上学识字。早年的开蒙礼,要由礼官为即将入学的孩子们,在额头点一粒大大的朱砂眼。点眼的具体位置是在鼻根上方印堂的中央,名曰“开智”。象征着这孩子从此脱离了蒙昧的混沌,睁开了天眼。朱砂色艳如血,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美艳无比且触目惊心,之后是孩童学写“人”字,谢师恩、开笔石上练字、初背《三字经》……破蒙如问破晓,人生从此曙光乍现。
⑤《小猫钓鱼》后,我听白老师对别人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好记性的孩子,居然把整篇课文复述的几乎一字不差。几十年后我重回母校,有年轻老师对我说,白校长(白老师已成为校长)至今还会说起当年的你,是多么聪慧……
⑥时至今日,我常在想,自己并不聪明,那一日的捋发,看似偶然,也许是心中的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使然。细心的白老师看穿了一个胆怯的女孩乔装打扮后的渴望,她温暖地推动了孩子的尝试。老师的鼓励,让一个不自信的幼童,感觉到了被重视、被喜爱的欢欣。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将伴随终生。
⑦我上学时没有举行过开蒙礼,白老师就是我的朱砂。
20.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1. 根据文意,把第②段横线处我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22. 赏析第③段的加点词。
我只好拖着双腿,像老爷爷一样挪向讲台。
2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白老师的形象。
24. 请写出你在成长过程中与文中作者类似的经历。
答案
1.C 2.B 3.B 4.B 5.B 6.示例:吃粽子,赛龙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7.A
8.(1)【答案】形容竭力思索。
(2)【答案】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9.回忆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意义: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10.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镌刻是雕刻的意思,写出了这几句诗在我心上印象之深,形象地表现出老师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12.教古文的老师喜欢大声朗诵,他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另一位老师朗诵时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13.秋日这一穗金黄因为独立存在从而体现了山村的岑寂。揭示到了秋日一切美艳都归于素洁,归于自然的道理。
14.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选取山村秋收后一家人围聚炉火和谷仓的典型场景进行描写。 渲染了温馨、喜悦、满足(舒适)、实在(踏实真实)的氛围。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
15.①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美艳繁华而归于朴实无华的过程。
②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
③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以无愧无悔。
16.D
17.我喜欢鸟儿,梦想能像鸟儿一样飞起来,对自由的追求。
18.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勾画出一幅河边栖鸟图,传达出“我”内心宁静与思考,为下文写与白鸟守望作铺垫,象征着“我”开始感悟人生。
19.示例:激发“我”对土地、对故乡的热爱;唤醒“我”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见证着“我”的成长;反映出“我”对美、意境、宁静、孤独的理解。
20. 文章主要讲述语文白老师鼓励“我”上台复述课文的事情。
21. 以后哪怕是头发把眼珠刺瞎了,也不再捋头发。
22. “拖”“挪”都是动词,属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我”不情愿和紧张的心理。
23. 白老师是一位美丽、和蔼而又严厉、细心、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
24. 示例:一次英语演讲比赛,我很想参加但因为胆怯而想放弃,英语老师看出了我心思,把我叫到办公室,鼓励并细心指导我,最终我成功晋级并取得好成绩。这一次经历,让我多了一份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