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函数的表示法(2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函数的表示法(2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1-13 19:0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各自的特点及联系。认识分段函数。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来源
本节课是新版教材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三章第1节《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3课时。在学习了函数概念之后学习表示法对函数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2. 地位与作用
函数的表示,不仅是研究函数本身和应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且是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深化对具体函数模型的认识的需要。同时,基于高中所涉及的函数大多数均可用几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因而学习函数的表示法也是向同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重要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把握分段函数。
2.掌握三中表示办法实质一样,各自的特点,及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及数形结合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他们的相互转化,分段函数及其表示法。
2.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分段函数的研究。
(五)教学思路与方法
教法:问题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安装GGB画图软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新课引入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以前学过哪几种表示函数的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
教学环节:新知探究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 比较三种表示法,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如,s=60t2,A=r2,S=2,y=ax2+bx+c(a≠0),y=x+2等等都是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3.1.1的问题1、2. 如3.1.1的问题3. 如3.1.1的问题4. ①函数关系清楚、精确; ②容易从自变量的值求出其对应的函数值;③便于研究函数的性质. 能形象直观的表示出函数的变化趋势,是今后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基础. 不必通过计算就知道当自变量取某些值时函数的对应值,当自变量的值的个数较少时使用.
教学环节:例题解析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例1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例2.画出函数y=|x| 的图象. 例3.给定函数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1,2,3,4,5}. 用解析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 y=5x, x∈{1,2,3,4,5} 用列表法可将y=f(x)表示为 用图象法可将y=f(x)表示为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的图象; 函数图像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那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函数图像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函数图像实质。 明确分段函数概念 加深分段函数理解
教学环节:课堂练习
教材 P69 练习 1 2 3 课件中几个分段函数
教学环节:小结思考 布置作业
(1)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能够选用恰当的表示法来表示函数; (3)注意分段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图象的画法;
教学环节:板书设计
函数的表示法 三种表示法: 课堂练习 例5 小结
《函数的表示法》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在实际问题中,如果涉及函数,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2. 会求函数的对应关系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来源
本节课是新版教材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三章第2节《函数的表示》第2课时。是在学习了函数的表示之后对函数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2. 地位与作用
函数的表示法及其反映的思想方法不仅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 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是具体函数,并且关注的是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虽然涉及变量之间的对应,但在那里的对应仅是自然语言,而不是数学中的对应关系,也不关注变量的变化范围。在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还要从具体问题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研究一些实际问题,学会在实际情境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会求一些函数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理解函数定义中对应关系f的含义,在此过程中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2.通过探索,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在此过程中提升数学运算和直观想象素养;
3.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在此过程中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求一些函数的对应关系
2.教学难点:学会在实际情境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六)教学思路与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七)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1 研读课本p69例7,观察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第五次第六次王伟98 87 91 92 88 95 张城90 76 88 75 86 80 赵磊68 65 73 72 75 82 班级平均分88.2 78.3 85.4 80.3 75.7 82.6
问题2 研读课本p70例8,观察下表: 教师指导学生画出每位同学的“成绩”与“测试序号”之间的函数关系: 此情境的设置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平台,从阅读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会分段函数的应用广泛。
新知探究 类型一 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典例1】若二次函数f(x)= x2+bx+c满足f(2)=f(-2),且方程f(x)=0的一个根为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类型二 代入法求函数解析式 (2)本例条件不变,求f(x+1)的解析式. 类型三 换元法(或配凑法)求函数解析式 2已知f( +1)=x+2 ,求f(x)的解析式. 类型四 方程组法求函数解析式 3已知f(x)+2f(-x)=x2+2x,求f(x). 【方法总结】 1.待定系数法的适用条件及步骤 (1)适用条件:函数的类型已知. (2)一般步骤: ①设出解析式; ②依据条件列出方程(组); ③解方程(组)写出解析式. 2.换元法的适用条件及步骤 适用类型:已知f(g(x)),求f(x)的解析式. 一般步骤: (1)换元:令t=g(x),并写出t的范围. (2)求解:用t表示x. (3)代入:将用t表示的x代入原式,写出解析式.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解题过程: 解析】由f(2)=f(-2)及x2+bx+c=0的一个根为1得: 所以f(x)=x2-1, 故f(x+1)=(x+1)2-1=x2+2x 【解析】(1)令t= +1,则x=(t-1)2,t≥1, 所以f(t)=(t-1)2+2(t-1)=t2-1(t≥1), 所以f(x)=x2-1(x≥1). 解:因为f(x)+2f(-x)=x2+2x,① 以-x代换x得: f(-x)+2f(x)=x2-2x,② 由①②得3f(x)=x2-6x, 所以. 注意事项 (1)换元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时,要注意换元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是针对已知函数类型的问题. 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经常使用,对函数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既考虑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也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多样性。 进一步明确函数的含义 归纳总结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不同题型的设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引发学生在构建自身基础上的“再创造”,并通过独立思考后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用数学语言交流沟通的能力。
教学环节:课堂练习
教材 P71 练习 1
教学环节:小结思考 布置作业
通过研究一些实际问题,学会在实际情境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会求一些函数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理解函数定义中对应关系f的含义,在此过程中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练习册p77函数的表示法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板书设计
函数的表示法(2) 例7例8 类型一 类型三 类型二 类型四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