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3 18:3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通州区2024一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2024年11月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中,AI气象大模
型(也称气象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位列第一。
气象大模型是指基于人工智能(AI)的天气预报模型,它结合云计算和深度学习技术,主要对
大量历史气象观测数据进行识别训练,进而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与传统数值天气预报方法最
大的区别在于,它不依赖大气动力学方程,预测过程的计算强度要小得多。它可以在小型计算机
上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完成预测,实现了预测精准度和计算效率的双重提升。目前全球所使用
的气象大模型主要有华为开发的盘古、复旦大学开发的伏羲、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风鸟、
谷歌Deep Mind开发的GraphCast等6气象太模型的种类和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这类模型不仅能预报常见的地表和大气变量,还能处理复杂的气候动态和模式。一些模型
还融入了生成对抗网络和强化学习技术,以提升预测的准确性。这些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
气象预报的运算效率和空间分辨率等性能,使得气象大模型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实时分析和极端
天气事件预测方面表现优异。
盘古大模型经过全球天气再分析数据训练,能准确预报?天内多层气象要素,相比欧洲数值
天气预报模式,预报时效提高约0,6天,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误差降低25%。风乌模型成功预测了
“泰利”卡努等言风的路径,为台风预报、预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伏羲2.0版本纳入风浪、涌
浪、海温等要素,提升了全球风、浪、流、能见度等预测精准度。
这些模型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从极短期预报到长期全球天气变化的预测,都展示
了AI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巨大潜力。目前,气象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正快速从传统的天气预报向更
广泛的领域拓展,在新能源、航空运输、农业等领域不断得到应用。
当然,气象大模型只有与其他技术和产业相互交融,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加强产学研合
作,构建开放共享的平台,推动气象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将有效促进智能气象生态系统的构建。
然而,大模型还存在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前期研发成本高昂等局限性,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取材于唐乾琛等的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