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麻雀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麻雀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4 09: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上16麻雀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麻雀》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单元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置,每册一个。习作单元都是围绕某项关键的习作能力编排的,在结构体系上与其他单元有较大的区别。整个单元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精读课文,选择能充分体现该项习作能力的典型文章,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写好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习作能力,而“把事情写清楚”则是写事最基本的要求。将单元目标定位在“把一件事写清楚”上,着眼的是学生基本习作能力的培养。围绕“把一件事写清楚”这一习作目标,本单元编排了《麻雀》《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四篇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叙写的,所写的也都是作者生活中遇见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生活气息较浓,易于学生学习。
《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选自《猎人笔记》。文章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全文虽然不足四百字,但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十分清楚,且叙述生动,读来扣人心弦。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在第四单元的基础上继续训练“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二是学习作者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事情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对于生字词语的学习,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学习方法,因此本课生字词语的教学重在检测和运用训练,并为感知角色形象做铺垫。 对于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在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反复训练了“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本课的教学中这一目标不再作为重点,但同时应该让学生明白: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可以抓住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学生虽然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但是对于“了解作家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的学习仍然无法独立完成。课堂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于勾画圈点、表格对比、学法迁移等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互学、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语文素养获得全面提升。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生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初读课文,明确写作顺序
一、情境导入,明确单元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开启第五单元的学习,齐读单元主题“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生读。
明确了吗,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本单元的积极性。老师联合咱们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了“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主题征稿活动。大家想不想参加?如何才能投稿成功,交出一份高质量稿件呢?别着急,这个单元呀,我们将通过“走进生活中的爱”“探寻生活中的挑战”“捕捉生活中的镜头”“抒写生活万花筒”这四项大任务,学习写作方法,让我们的稿子更高质量。那本节课呀,我们就走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麻雀》,一起去探索把一件事情写情楚的奥秘吧,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预学情况,落实词语运用:
(1)分组展示词语认读,相机正音指导,重点关注“嫩黄、挓挲、拯救、摇撼”等词语的读音:
①嫩黄锋利 挓挲 绝望 嗅到
②身躯掩护 拯救 嘶哑 搏斗③庞大摇撼 无可奈何 呆呆地 慢慢地
(2)送词入空,关注词语理解运用,引出故事主要角色:
①( )的嘴角 ( )站着 ( )地拍打
②( )的牙齿 ( )的怪物 ( )后退
③( )起羽毛 ( )地尖叫 ( )的声音
3.出示插图,交流故事情节,训练概括能力:
(1)引导观察:三组短语对应三个角色,这个故事也就在三个角色之间展开。
(2)在第四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讲故事的方法,谁能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3)谁来借助插图,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讲一讲?
(4)小结:抓住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就可以把事情说清楚。掌握了这个写作妙招,能让我们的写作更清楚。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在于检测学生的词语认读、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借助词语感知角色特点,凸显词语学习与文本感知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巧妙运用课文插图这一助学系统,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能力迁移,调动学生已有认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写作顺序,并明确从文章结构上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任务二:再读课文,明确写作方法
一、深入研读、抓主要角色
1.过渡:在这三个角色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预设:老麻雀。
2.聚焦老麻雀,默读4、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过程写清楚的?
3.出示段落,学生先自学理解,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汇报。
4.交流句子,体会老麻雀的无畏:
(1)预设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关注“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体现出的老麻雀下落速度之快,动作之坚决,体会老麻雀的救子心切、勇敢无畏。
(2)预设2: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借助文末插图理解“挓挲”的意思,感受老麻雀的勇敢。从“绝望的尖叫”,感受老麻雀的绝望。设疑:老麻雀“绝望地尖叫”,说明它已经知道实力悬殊,为何还要“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呢?
(3)预设3: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抓住“紧张、发抖、嘶哑”体会老麻雀紧张而又害怕的心理。再次追问:老麻雀一方面紧张害怕的“浑身发抖”,一方面又勇敢无畏的“像石头似的飞下来”,这样写矛盾吗?
(4)预设4: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结合前面两处疑问,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的深刻含义。
5.小结:作者抓住了老麻雀的动作、声音,还融入了自己的感受,真实再现了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过程,展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勇敢无畏的伟大形象。(相机板书:动作 声音 感受)
设计意图:形式永远藏在内容背后。要想让学生感知文章的写作秘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明确作者透过文字所要传达的主题。因此,这一部分的设计依然从整体入手,先交流对主要角色老麻雀的初步认知,再通过文本细读,抓住描写老麻雀动作、声音的句子,直观、立体地感知老麻雀的丰富形象。有了对老麻雀勇敢、急切、绝望、害怕等形象的全面、细致、真实地感知,再探究文字背后藏着的“写作秘妙”,自然就水到渠成。
二、抓住重点、不模糊
1.现在我们再来整体关注这两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这里面又藏着哪些写作的奥秘呢?出示表格,发现写作奥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 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 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
它浑身发抖, 发出嘶哑的声音, 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1)竖着读,发现观察的角度:作者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三个角度,抓住了老麻雀的动作、声音,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来写,就把老麻雀的勇敢无畏写清楚了。
(2)横着看,学习行文的方法:同一个句子,可以只写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想到的,也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
(3)想到的(自己的感受)是建立在看到的和听到的(即所见所闻)基础上的,不能脱离了见闻去写。
2.小结:写一件事,不仅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把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才能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运用表格作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从关注言语内容过渡到关注言语形式上来。通过纵向阅读和横向阅读两个维度的比较,发现把事情写清楚的另一个奥秘: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同时,为了更好地落实由“知道”到能够“做到”,进一步引导发现: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可以结合起来写,但是想到的是建立在看到和听到基础之上的。
任务三:联系生活,迁移写作方法
1.出示片段习作要求。
2.描写片段,并进行汇报交流。
3.总结升华:本文作者屠格涅夫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他在原文结尾还写了这样一段话,齐读:是的,请别发笑,我对那只小小的、英雄般的鸟儿,对它的爱的冲动肃然起敬。爱,我想,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是靠了它,只是靠了爱,生命才得以维持、得以发展!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一是内化言语形式,将“初试身手”板块前置,“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进一步落实“把事情写清楚”的片段训练,体现习作单元的特殊属性;二是升华言语内容,通过对文本的补白,进一步体会文章主题,感受父母之爱。
板书设计
16麻雀
看 动作
救 听 声音
想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