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
教学内容
本节的内容在教材第10-17页。具体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工业的发展以及我国重要基础工业中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的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接触的日常的与工业有关的产品出发,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效性。并采用启发式谈话法、统计图表分析法、分角色扮演法、比较法、查找地图、制作课件或手抄报等方法来完成。在学习重要的基础工业的分布和影响因素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以合作学习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培养学生利用现有资料获取信息,根据自己兴趣查找和组织信息并表达出来,灵活地运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等方面做出尝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充分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促进小组间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分析基础工业的分布,使学生能意识到工业部门要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和布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我国工业的发展概况、重要的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
学会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分析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分布情况;学会分析影响基础工业分布的一些因素。
教学突破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部分内容通过充分联系实际、通过读图和学生交流信息的方法去突破。“我国工业的发展”是通过时间上的对比和空间发展变化的对比来体现的,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基础工业”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时要很好的利用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将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运用到基础工业分布原因的分析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相关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例如结合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煤矿、油田、铁矿、水能等资源的分布,以及中国的农业、畜牧业等有关的知识。明白基础工业的分布与矿产资源、农业、交通、城市、人口等因素的关系。特别是钢铁工业部门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应该设计为一个课堂的亮点。如何去分析?方法是关键!可以采取分组自学、讨论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完成知识的迁移。并能学以致用,举例分析说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制作相关的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地理统计图表和地理图片、地理数据、分布地图等手段来显示工业的发展情况、工业的分布、以及重要基础工业的分布;准备相关的阅读材料;
学生准备
从课本、网络、书籍杂志等渠道查找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和图片,来感受工业对我们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新中国工业的飞速发展,并在课上讨论交流,展示成果。另外还可以通过和祖辈及父辈的交流来了解工业的变化历史。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放映一段有关工业的录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 1.学生观看录像进入情境,说说看法。
2.组织学生分组出示图片和资料,指导学生分析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还可以和农业作对比,进一步加深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工业的概念和工业的地位。小组间合作补充。
3.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工业布局的特例资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3.学生通过所见所闻和教师的启发分析,感受工业布局要科学性。
4.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表和工业分布图(课件动画显示) 4.学生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来分析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小组合作)
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放映一段有关工业的录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你知道刚才放映的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哪个部门?”并点题板书。[板书:第二节 工业] 1.观看录像进入情境,说说看法。
2.启发引导:你对录像中的工业生产活动了解吗?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另外你还能列举出其他一些工业生产活动吗?对学生的讲述给予鼓励并进行总结。 2.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各述己见,畅所欲言,发散思维。
3.启发引导:你知道这些工业生产活动对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吗?组织学生分组出示图片和资料,指导学生分析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农业作对比,进一步加深理解农业和工业的地位。对学生的讲述给予鼓励并进行总结。教师:“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板书: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开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作、探究、讨论等参与性强的学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工业的概念和工业的地位。小组间合作补充。前后知识的有机联系,温故而知新
承转:工业生产如此的重要,那么一个地区在发展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呢?5.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工业布局资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解释。 5.通过所见所闻和生活体验,在教师的启发下分析,联系当地的实际,进行简单的分析,明白工业布局要讲科学性。
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1.提问:你了解我国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的发展吗?引出趣味小故事,并板书。[板书: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1.课前回家询问爷爷奶奶、父母等结合生活体验,讲述“洋火—火柴——打火机”的故事。增强趣味性,激趣导学,体验新中国前后工业的变化
2.课件展示图1—15,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说明问题。提问:(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3)展示表格“几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表”,找出产量居世界首位的。 钢原煤原油棉布电视机发电量电冰箱1949年26927--25-1999年1151121 2.读课件的“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本图,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从时间上的变化(1978年和2000年对比)来分析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较快)(彩电)(技术水平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阅读表格,独立思考,找出产量居世界首位的主要的工业产品。
3.承转: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不仅表现在时间上,而且在空间分布上也有很大的变化。 3.产生疑问。
4.出示课件:旧中国工业的分布图、新中国工业的分布图。点拨提问:(1)旧中国工业布局的特点?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方?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引出在加强原有工业基地的建设的同时向内地、向西部开发的思路。(3)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点评各组讨论过程的有效性,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的养成。(4)教师归纳,强调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所在。 4.读图分析:(1)同位讨论,读图查找旧中国的主要工业城市。分析这种特点的不利。(2)讨论分析工业合理布局的重要性。(3)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与分享成果的快乐。(4)听教师的讲评。
5.课堂小结: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用山东快板的形式《夸夸我国工业的大发展》也可以让有兴趣的同学来表演。 5.可以是有兴趣的同学表演,或者听课件教师准备的快板,寓教寓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回顾本节课。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
2.课件展示〈我国主要煤矿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白分布图〉和〈我国主要煤炭工业基地的分布图〉、《我国主要油田空白分布图》和〈我国主要石油工业基地的分布图〉提出问题,读图、指图,填图。 2.回顾所学,温故知新。竞赛抢答,竞争意识,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讨论分析,小组协作。
3.教师设疑:能源工业如此重要,我们怎样合理的加速能源工业的发展呢?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引导探究发展的措施。 3.学生尝试分角色扮演,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所见所闻。
4.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归纳总结钢铁工业的重要性。 4.自主探究为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一种综合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的基本途径。
三、能源工业的分布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1)提问: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讲述在工业部门中,哪些工业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3)[板书:三、能源工业的分布] 1.回答,温故而知新(主导产业)听老师讲述
2.启发提问:(1)大家知道什么是能源吗?(2)你都知道哪些能源类型呢?(3)我们的生活能离开能源吗?请举例说明。归结:能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4)承转:你知道我国的第一大能源吗?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经学过的知识,积极独立思考,踊跃举手回答。 听教师归结,加深理解。设疑激趣,引出煤炭。
3.课件展示《我国主要煤矿空白分布图》,创设比赛氛围,让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1)教师指图,学生抢答。(2)教师及时调控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 3.回顾所学习的八年级上册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抢答我国主要的煤炭产地。
4.提问:你知道我国煤炭工业的分布吗?[板书:1、煤炭工业基地]课件展示《我国主要的煤炭工业基地的分布图》,提出问题:我国主要的煤炭工业基地有那些?(2)煤炭产量最多的是哪一个?(3)正在建设中的特大型煤炭工业基地是谁?(4)煤炭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煤炭资源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4.读图并结合课本的内容分析回答:(1)找出我国主要的煤炭工业基地,并在教师准备好的空白图上做趣味填图练习,进一步巩固。(2)山西(3)陕北和内蒙古交界处的神府—鄂尔多斯煤田。(4)同位讨论分析、小结分布规律。(我国煤炭工业的分布跟煤炭资源的分布是基本一致的)。
5.承转:你知道我国的第二大能源是哪一种吗?课件展示《我国主要油田分布空白图》,创设比赛氛围,让学生之间互问互答。教师及时调控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 提问:主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有哪些呢?[板书:2、石油工业基地]课件展示《我国主要的石油工业基地的分布图》和阅读材料《新疆,我国石油工业的“新宠”》、石油开采图片,提出问题:(1)我国主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有那些?(2)我国目前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3)未来10年内,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是?(4)石油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石油资源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5.踊跃回答:石油回顾所学习的八年级上册的我国油田的分布,合作回答我国主要的油田。(1)读图,找出我国主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并在教师准备好的空白图上做趣味填图练习,进一步巩固。(2)大庆油田。(3)新疆。(4)同位讨论分析、小结分布规律。(我国主要石油工业基地的分布跟石油资源的分布基本是一致的)。
6.教师讲述:我国的煤炭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那同学们知道南方的能源又是什么呢? 6.设趣激疑(水能资源)
7.课件展示《我国主要的水电站的分布图》。(1)让学生自己探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那些河流?(2)为什么它们的上游水能资源丰富?(3)我国正在建设的最大的水利工程? 7.探究:鼓励独立思考问题,学会一种综合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的基本途径。(1)独立思考,回顾所学习的知识,找出主要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2)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量大,水流湍急。(3)三峡。
8.教师设疑:电力工业主要有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两种形式。我国北方的电力工业以那种形式为主?南方以哪种为主?为什么? 8.分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北方以火电为主,南方以水电为主。因为北方的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而水能资源缺乏;南方是水能资源丰富,煤炭等资源不足)。
9.教师设疑:能源工业如此重要,我们怎样合理的加速能源工业的发展呢?(1)展示课件(课本活动关于玲玲和贝贝的谈话)分角色扮演,环保局官员,小煤矿主、当地农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2)及时评介,及时总结。开发和节约并举,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 9.分组讨论,上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四、钢铁工业分布
1.承转:能源工业的分布跟能源资源的分布是基本一致的,那钢铁工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四、钢铁工业分布] 1.回顾所学,听老师讲述,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
2.课件展示《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分布图》(1)把学生分成3个小组。(2)引导学生读图、分析。(3)成果展示: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位置空白图。(4)教师及时适当的鼓励和评价。[板书:1、钢铁工业基地分布] 2.(1)分组探究:位于东部沿海、长江沿岸、黄河流域的。(2)各个小组将学习成果交流、合作、展示。(3)形式:师指图生说,师说生指图,生说生指图等,帮助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承转:这些大型的钢铁工业基地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2、钢铁工业的布局原则](1)放教学课件录像(青岛钢铁厂生产流程,部分产品)(2)提出问题:钢铁工业所需要的原料?燃料?(3)除了这些,还要考虑那些因素呢?展示阅读材料“工业布局的原则”,启发分析要综合考虑原料、燃料、市场和交通等因素。(4)实例分析:课件展示课本的图1—18武汉钢铁工业基地和14页的武汉钢铁工业基地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武汉钢铁工业的布局是侧重于那些方面展示《中国钢铁工业基地分布图》,“上海钢铁工业基地”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提出问题:“上海钢铁工业基地主要因素是那些方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尝试自己列表格,来比较上海和武汉的钢铁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的不同(例如) 条件工业基地靠近铁矿靠近煤矿靠近消费市场濒临海洋便于进口铁矿石武汉钢铁工业基地上海钢铁工业基地 3.课堂活动:(1)观看录像,学习生活中的、身边的地理,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2)独立思考,举手回答(钢铁、煤炭)。(3)自读,同位谈论。(4)积极思维,综合分析。(靠近铁矿、靠近消费市场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并尝试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讲述:钢铁工业是衡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它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种性能和形状的钢材,例如机械工业,建筑业等,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机械工业的情况。 4.引发继续思考,钢铁工业的重要性,引出下节的学习内容。
教学步骤(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
2.课件展示《我国主要机械工业基地的分布图》,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读图、指图,填图 2.回顾所学,温故知新。竞赛抢答,讨论分析,小组协作。
3、设疑:汽车工业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你了解这些汽车标志吗?让学生“找找家”活动。 3、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所见所闻。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新课改的理念。
4.课件展示《我国主要纺织工业分布图》和《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读图、指图,填图 4. 回顾所学,温故知新。竞赛抢答,竞争意识,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五、机械工业分布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能源工业和钢铁工业,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另外的两大基础工业: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 1.进入学习情景。
2.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1)什么是机械工业?(2)你知道哪些产品是由机械工业制造的?(3)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准备好课前收集的有关机械工业的资料和图片,结合教材15——16页的内容,思考,分析,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3.展示课件《中国机械工业分布图》,让学生读图,并尝试归纳讲述,填图巩固。帮助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主要的机械工业中心(2)分布特点(3)归纳:我国的汽车工业、机车工业、机床工业中心遍及全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机械工业体系。 3.读图,填图,生说生指图等。
4.“找找家”活动展示课件,让学生抢答 4.课前上网收集的国产汽车标志图片展示,有兴趣的同学可讲述有关的小故事。
5.我国主要的汽车工业基地:武汉、上海、天津、长春等,结合标志教师归纳。 5.进一步在图上用笔描出。
6.比赛:青岛有哪些比较大的机械行业部门?主要的产品是什么? 6.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
六、纺织工业分布
1.承转:除了机械工业,青岛地区的纺织工业在全国也是有名的。 1.感受所要学习的内容,列举青岛有名的纺织工业产品品牌名称。
2.课件显示问题(1)你了解哪些纺织工业的产品? (2)你了解它对人民生活的作用吗?请举例说明(3)能将纺织工业进行简单的分类吗?(4)人们在商场选购衣物时,总是对棉织品情有独钟,你知道为什么吗? 2.自主探究,交流,发散思维。课前搜集资料和图片。交流,补充。充分结合实际,从所见所闻出发,学习感兴趣的内容,积极性很高。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丝纺织工业等。舒服、天然。
3.提问:棉纺织工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1)课件展示《中国纺织工业分布图》,(2)课件展示《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启发学生分析我国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它的分布与棉花产地有什么关系?原因是什么呢? 3.读图,小组讨论分析。(1)找出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师指图,生说或者是师说生指图。(2)分析这种分布的特点是什么?(靠近原料产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棉花体庞大,不便运输。)
4.承转:除了棉纺织工业,你还知道那些类别的纺织工业? 那它们的分布跟什么有关系呢?例如:(1)呼和浩特(2)杭州 4.读图,讨论分析,学会一种分析的方法。(1)动物的皮毛(畜牧业发达)(2)蚕丝,柞丝(养蚕)
5.总结:知道我国主要基础工业的分布及影响的多种因素,学会综合分析工业的布局的因素并能举例说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探究,加入WTO以后,我国汽车工业和纺织工业面临的问题或者是今后的发展思路。 5.学会一种综合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的基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本课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抽象,所以教学时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讲授知识,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例如有关我国工业的发展变化和地位的资料、图片、所见所闻等,鼓励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录像,趣味故事,分组探究等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兴趣。
分析基础工业的分布因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难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举出适当的例证,不仅表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分析钢铁工业基地的形成,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全面考虑,分析影响的多个因素,并进一步确定其主导因素,然后进行深刻的分析。学会一种综合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的基本途径,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会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激发自豪感。还要认识到加入WTO后,我国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工业
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什么是工业
2.工业的作用和地位
3.如何科学地布局工业生产
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1.较高的增长速度
2.独立的工业体系
3.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三、能源工业的分布
1.煤炭工业基地
2.石油工业基地
3.水力
四、钢铁工业的分布
1.钢铁工业的分布状况
2.钢铁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五、机械工业的分布
1.较为完整的机械工业体系
2.主要的分布中心
六、纺织工业的分布
1.纺织工业的分布
2.影响分布的因素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第一大能源产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 河北 B.陕西 C.四川 D.山西
2.下列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不居首位的是 ( )
A. 煤炭 B.钢铁 C.精密仪表 D.电视机
3.新疆发展纺织工业的主要条件是 ( )
A.市场 B.原料 C.劳动力 D.技术
4.我国南方地区电力工业的主要形式是 ( )
A.核电 B.水电 C.煤炭发电 D.石油发电
5.未来10年,有望成为我国石油生产龙头的是 ( )
A.新疆 B.山东 C.西藏 D.大庆
(二)请你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在下表中,将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和上海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画“√”:
条件工业基地 靠近铁矿 靠近煤矿 靠近消费市场 濒临海洋便于引进铁矿石
攀枝花钢铁基地
上海钢铁基地
个性练习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工业发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目前,我国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B.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C.过去,我国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唐地区
D.新中国成立以后,中部地区和东北腹地扩建和新建了一批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2.目前正在进行的,可以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重要的工程项目是 ( )
A.西气东输 B.北煤南运 C.南水北调 D.青藏铁路
3.下列钢铁工业基地,所需要的铁矿主要依靠进口的是 ( )
A.上海 B.攀枝花 C.包头D.鞍山
4.从接近原料产地方面考虑,西藏的纺织工业主要应为 ( )
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 C.麻纺织工业D.丝纺织工业
5.下列钢铁工业位于黄河流域的是 ( )
A.太原 B.上海 C.攀枝花 D.鞍(山)本(溪)
(二)、我国主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中国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位于东部沿海的有① ②
③ 位于长江流域的有⑥ ⑦ ⑧
位于黄河流域的有④ ⑤
2.很多的钢铁工业基地都大沿河流分布,说明 是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之一。
3.影响钢铁工业的因素主要有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铁矿)、能源、交通、市场等。武汉钢铁工业基地所需要的 主要来源于附近的大冶、黄石等地方, 主要来源于河南的平顶山、鹤壁供应。
4.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尝试分析以下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资源条件是 、 、 、 等。
②包头钢铁工业基地附近的大型铁矿是 。
③唐山钢铁工业基地附近有丰富的资源是 、 。
④上海钢铁工业基地附近缺少原料、能源,那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你认识它们吗?给它们对号入座吧
上海大众 (神龙富康)武汉 (上海别克)上海 (一汽奥迪)长春
教学探讨与反思
工业一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在教学中从学生接触的日常的与工业有关的产品出发,联系家乡的工业,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效性。并采用启发式谈话法、统计图表分析法、分角色扮演法、比较法、查找地图、分小组合作等方法来完成,培养了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利用现有资料获取信息,根据自己兴趣查找和组织信息并表达出来,灵活地运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等方面做出了尝试。使学生学会一种综合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的基本途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不同,搜集地理信息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不同,教师应提前做好学情分析,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补充资料
“十五”钢铁工业布局的原则
为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和国家统一规划的指导作用,按照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发展市场需求的原则,促进钢铁工业向生产专业化、经营区域化、产品深加工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国家有关部门拟订“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将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钢铁工业发展应逐步向钢材市场容量逐渐增多的地区转移。
2.我国钢铁工业利用进口矿的比例逐年增加,钢铁工业应逐步向利用进口铁矿条件好的沿江、沿海地区发展。
3.我国地域辽阔,运输费用对生产成本影响较大,因此普通钢材品种的生产应尽可能面向本地市场。
4.华北、西北各省严重缺水,该地区的钢铁企业不宜继续扩大规模。
5.地处首都、大城市以及重要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的钢铁企业应严格控制生产规模 ,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缩减生产能力。
6.各省市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发展的趋势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重组,组建区域性或专业产品(如不锈钢、无缝管、特殊钢)的钢铁企业集团。这种钢铁企业集团可以是兼并型的财务一体化运行方式,也可以是市场分配型、投资分工型的策略联盟而在经济上不互相隶属,处在生态工业带的钢铁企业(主要存在于某些港口地区、资源富集地区),还可以与其他类型的企业联合组建综合性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