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四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1~3节)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四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1~3节)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16 21:1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四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1~3节)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盲人用手指来“阅读”盲文,利用的是皮肤的(  )
A.冷觉 B.触觉 C.热觉 D.痛觉
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21教育网
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C.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D.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
3﹒《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  )21cnjy.com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以上说法均正确
4﹒你是耳机一族(如图所示)吗?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感觉细胞(  )21·cn·jy·com
A.能形成听觉 B.能够收集声波
C.位于耳蜗内 D.构成传入神经
5﹒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6﹒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虽然身体很虚弱,却不想吃饭菜,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21cnkxtj20082·1·c·n·j·y
A.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 D.感冒药的味道影响味蕾的敏感度
7﹒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8﹒如图所示耳的结构,下列关于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2]造成损伤
B.晕车与[4]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9﹒如图为盲人在“阅读”盲文。关于盲人感受外界信息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21cnkxtj2008
B.盲人“阅读”盲文时,是利用听觉
C.盲人是用触觉感受外界信息
D.盲人“阅读”盲文时,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
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11﹒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21cnkxtj2008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12﹒杭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和,当地人饮食口味偏清淡,平日喜食鱼虾。所有这些,决定了杭帮菜肴注重原汁原味,烹饪时轻油腻轻调料,口感鲜嫩,口味纯美,色、香、味俱全,人们在享用美味佳肴过程中,与色、香、味对应的感觉是(  )
A.热觉、味觉、视觉 B.听觉、嗅觉、冷觉
C.视觉、嗅觉、味觉 D.触觉、听觉、味觉
13﹒下列对耳的描述,正确的是(  )21cnkxtj2008
A.鼻咽喉部有炎症时不会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B.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产生听觉
C.遇到巨大声响时应张口捂耳,防止震破鼓膜
D.人晕车、晕船与前庭、半规管有关
14﹒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左右摇摆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
15﹒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4空格,每空1分,共24分)
16﹒调香师辨味时,总要做短促而频繁的吸气,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有气味物质接触对 十分敏感的细胞,嗅觉的形成部位在 。21·世纪*教育网
17﹒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 产生,经 传播到人耳;音乐声过大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关掉音箱是在 处控制噪声。www-2-1-cnjy-com
18﹒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 ;www.21-cn-jy.com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 ] 产生的;
(3)一位战士的耳被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的是[ ] ,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 ,以避免耳被震聋。2-1-c-n-j-y
19﹒说出下列现象或事例运用什么感觉。21cnkxtj2008
(1)瞎子摸象: (2)今天气温适中: (3)吃杨梅觉得很酸:
20﹒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  21*cnjy*com
21﹒小明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出处:21教育名师】
22﹒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运用了 的道理(选填“声音具有能量”或“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来自患者体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到医生的耳朵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利用听诊器可以 。【来源:21cnj*y.co*m】
23﹒从科学角度分析,成语“掩耳盗铃”中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17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21*cnjy*com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4空格,每空格2分,共28分)
24﹒探究: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是否相互影响?
所需器材:A牌薯片(味道较淡) 8~10片,B牌薯片(味道较浓)4~5片.
(1)小明先闭上眼睛,慢慢品味A牌薯片,他能尝到A薯片的味道吗?答: ;
(2)小明继续闭上眼睛.请一位同学把几片B牌薯片靠近他的鼻孔,呼吸几次.现在他再尝另一片A牌薯片,这次A牌薯片的味道与第一次所尝到的不一样,有些B牌署片的味道。在这次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
25﹒如图1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 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21cnkxtj2008【版权所有:21教育】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 。
(5)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
③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26﹒下面是小娜和张婷同学做“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如图);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而且是 越大,响度越 。
(4)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思维方法是 (填“转换法”“等效法”或“类比法”)。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第27题7分,第28题8分,第29题3分,共18分)
27﹒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灵敏地感知环境变化。请想象你是下面这个情景中的主角,阅读并回答问题:
星期天,小丽在家做饭的时候,接听了一个电话.正接着电话时,她闻到了一股逐渐浓重的焦味,连忙跑进厨房,关了煤气,打开锅盖的时候,感到手被热气烫了一下,看锅里的饭已经变成了黄褐色,尝了一小口,好苦啊!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在这个生活情景中,小丽有哪些感觉? ; ; ;(任选三个)
(2)这些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 ; ; ;(与上面对应)
(3)这些感觉对于小丽处理这件事有什么作用?21cnkxtj2008
28﹒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 、密度 的路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3)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拐弯了。
29﹒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A
C
A
B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D
C
D
A
A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4空格,每空1分,共24分)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第27题7分,第28题8分,第29题3分,共18分)
27﹒(1)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
(2)耳;鼻;皮肤;眼;舌;
(3)这些感觉功能使小丽能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事件的发生,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
28﹒(1)低 大 (2)比较冷的水边 (3)上
29﹒往暖瓶里灌开水,是根据音调来判断水位高低的;往暖瓶里灌开水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随着瓶内水面上升,瓶内空气柱变短;其振动频率加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