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4 08:0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实力比较表
三国中哪一国最有条件完成统一?
新知导入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
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1.了解及掌握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相关史实。
2.了解八王之乱的影响及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及北方政权的更迭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263年,魏灭蜀。
刘禅
背景: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皇帝曹叡。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时候,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一、西晋的建立
1. 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
(2)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建立:
3.西晋的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司马懿
晋武帝
时间、建立者、都城
4.统治:
(1)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2)大封同姓诸王
新知讲解
263年,魏国灭蜀。
266年,司马炎改魏为晋,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尽归司马氏”
司马懿
诸葛亮死后,蜀国以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景耀元年(258年)以后,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大将军姜维北伐,劳而无功。
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
晋伐吴图
晋灭吴统一中国
279年十一月,晋大举伐吴,步骑二十余万分五路直指建业、夏口、 江陵等地。王浚率水军自巴蜀顺江而下,直逼吴都建业。
280年三月,吴主孙昭向晋将王浚投降,吴亡。经过九十年的分裂混战,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
263年

西晋
280年
266年
洛阳
“三国尽归司马氏”
三国灭亡的顺序:
蜀、魏、吴
西晋能够统一的原因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的社会风气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些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这些大地主、大贵族治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而多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成语:石崇斗奢 (形容奢侈浪费)
由来:王恺与石崇斗富,
王恺用糖液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
王恺用紫色的丝绸作布障40里长,石崇
就用锦作障50里长;王恺用花椒香料涂
墙,石崇就用红色大理石砌屋……
二.八王之乱
痴呆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惠帝是有名的昏君,贪图享乐,无知透顶。被立为太子后,大臣建议废黜他,武帝命人送去公文让其处理,以考验其是否很傻。太子的妻子贾妃机智而又凶悍,命令太监起草一份答卷,叫太子抄写好送去。武帝一看,卷子写得虽然粗浅,但毕竟还是有问必答,认为太子并不太傻,就没有废黜他。
     何不食肉粥
大 臣:启禀陛下,近几年闹饥荒,各地都报告说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晋惠帝: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1)晋初分封诸王
1.背景:
(2)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东海王司马越
汝南王司马亮
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
齐王司马冏
长沙王司马乂(y ì )
成都王司马颖
河间王司马颙(yóng)
2、经过: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西晋初年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实行分封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原因: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危害:随着诸侯实力的增强,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威胁中央统治,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破坏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灾难。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曾广为流传。民歌反映了什么?
《敕勒歌》
 北方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生动写照。
1、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各族内迁方向和分布
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2)内迁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3)内迁路线: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鲜卑
匈奴
羌(qiāng)
氐(dī)
羯(jié)
鲜卑

西
五胡内迁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具有代表性的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合称“五胡”。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后来他们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史称“五胡乱华”
2 五胡内迁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3.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启示:提倡节俭;处理好民族关系;注意民族平等团结。
想一想
中国古代经历过几次分封,后果怎样?
西周分封制,春秋、战国的混战。
西汉刘邦的分封,七国之乱。
西晋晋武帝分封,八王之乱。
分封是国家动乱的一大根源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劫掠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1)时期:
4世纪后期
苻坚、王猛
(2)人物:
(3)苻坚如何治理前秦?
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不定期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影响: 前秦力量不断强大,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苻坚任用王猛为相,进行改革的内容:
政治: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经济: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文化: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知识回放与速记
课堂小结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用幻灯片展示了三国鼎立示意图,并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老师删除的顺序应该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魏—蜀 D.魏—吴—蜀
2.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王之乱” D.西晋迁都
A
B
课堂练习
3.持续了16年之久,导致西晋国力大大削弱的事件是
A.石崇王恺斗富 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C
4、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