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2024.11
本试卷共计: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①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拾“文字之美”,他们从浅阅读、快餐式阅读中回归,严肃、经典的文学名著和人文专著重新走红,成为“心头好”。与此同时,年轻人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书籍的数字化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社交”这扇崭新的大门,引领了一股在阅读中分享、在分享中阅读的风潮。
②这股风潮不仅让年轻人更愿意抽时间读书,也使阅读变得更加富有乐趣。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读书感悟,与同龄人在社交媒体上互动……这些行动表明了当代青年对阅读的需求。社交化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变化,也赋予了阅读新的角色与功能。
③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社交化阅读提供了技术平台,作为“数字原住民”,年轻人特别容易接受和适应这种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阅读与社交结合到一起,也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事实上,阅读不只是读者从书本中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读者发挥自身主体性,得出感悟与结论的过程。对于这些感悟,倘若有交流的渠道,大多数读者都不想敝帚自珍。事实上,”阅读社交”并非全然是一个新现象,只不过在过去往往要依赖读书会等线下活动。今天,通过网络与人交流何其便利,社交化阅读的风潮再度兴起,并不令人意外。
④社交化阅读以人为核心,倡导共同创造和多向互动,从而最大化地实现阅读价值。这一过程不仅强调参与和分享,还激发了青年参与社会交往的热情。多媒体集成的特性,也让社交化阅读有更多的“讨论素材”,增强了社交的有效性。此外,网络时代的社交化阅读,几乎没有门槛限制,这使更多人能够加入到“全民阅读”的队伍之中。
⑤尽管社交化阅读在青年群体中大受欢迎,但也有人担忧,这种阅读方式是否存在弊端。确实,以社交为导向的阅读,可能导致”浅阅读”现象,使部分读者不求甚解,只把读书当作社交的“必要成本”。与此同时,社交化阅读也容易导致读者以“切片”的方式阅读严肃著作,从而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误解和庸俗化解读。但是,笔者想要强调: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只有先踏过“开始阅读”这道门槛,才能去谈阅读质量的高低,“深阅读”或许比“浅阅读”更好,但“浅阅读”无疑胜过“不阅读”。除此之外,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并非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⑥为了提升社交化阅读的效果,读者不妨试着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个人的阅读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这包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做笔记的意识,在讨论中注重观点的原创性等。其次,提供在线阅读与分享交流服务的平台,也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社交化阅读体验。最后,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努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创造健康、丰富的阅读环境,引导青年群体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阅读习惯。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社交化阅读的质量,使之成为一种更加积极和持久的文化趋势。
⑦“阅读社交”的流行,既是技术进步使然,也是青年精神世界的一种发展。年轻人的热情参与,与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结合到一起,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更深层次、更全面的阅读体验。社交化阅读的前景值得期待,而要将美好愿景化为现实,需要社会对阅读文化持续关注、悉心培育。
(摘编自杨鑫宇《年轻人爱上“阅读社交”,读书可以更有趣》)
材料二:
①身处信息纷繁的当下,有人感叹“我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有人疑惑“为什么我懂得那么多道理,但还是走不好人生的道路?”。
②其实,大部分的人生困惑与未来抉择都能从前人著述中得到启发或参考,关键在于你怎么读、怎么做。如何重读经典,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或可一试。
③进行跨时空的对话。任何作品在创作时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包含着著述者面对时代之问时的思考,是时代的产物。由于时空不复再见,经典与读者间往往有着深深的鸿沟,连孔子都曾感慨:“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因而,重读经典就要把经典置于新的阅读时空,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在新的时代中明晰经典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得到当下人生的智慧启迪与情感润泽。
④带上自己的“问号”。读书、考试时,老师常常说要带着问题找答案。面对经典中浩如烟海的人生启迪,如果只是埋头苦背或是照搬照抄,那将永远无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道读什么、为什么读,在重读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并不断将新的思考用到生活与工作当中,这是经典平等给予所有人的宝藏。
⑤不断“输入输出”。重读经典不是简单的“再看一遍”“再读一次”,而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理论清醒,只有坚持内化、淬炼、输出,真正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转化,“道理”才能成为“道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句句箴言自孩提时代起就萦绕在我们耳边,期待着我们用人生阅历与经典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⑥经典有经典的伟大,我们在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时,亦有着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张爱玲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理想的人生也应如经典,经得起重读,经得起审视。
(摘编自之江轩《为何要重读经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指出阅读社交引领的风潮增加了年轻人读书的时间,也使阅读更有乐趣;社交化阅读让阅读的形式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B.材料一认为当下碎片化阅读是主流,但碎片化阅读属于浅阅读,是快餐式的无效阅读,所以一些年轻人转向阅读严肃、经典作品。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重读经典的问题,材料一以经典重新走红引出阅读社交的话题,材料二重在探讨如何重读经典的问题。
D.材料二认为重读经典应带有理论清醒,要做到既有输入,又有输出,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转化,才能真正引领自己的实践。
2.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寻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朱光潜
B.读书的问题就在这里:好书内容丰富,到处都是学问。一个细节,一句话,放过了,也许就错失了某个关键。——张宗子
C.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们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给一代又一代人。——培根
D.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高尔基
3.下列选项属于“阅读社交”现象的是( )(3分)
A.某同学因为没时间阅读经典书籍,就通过观看短视频,来了解经典书籍的主要内容。
B.周末,学校组织两个班同学一起去参观扬州八怪纪念馆,了解扬州八怪的相关事迹。
C.班里喜欢《红楼梦》的同学建“《红楼梦》研讨微信群”,在群里分享交流阅读心得。
D.寒假期间,李刚同学没有外出游玩,在家里一口气读了三部名著,并认真做了批注。
4.材料中谈到要阅读经典,请结合材料谈谈阅读经典的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5—8题。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节选)
铁凝
安然是个地道的女孩儿。尽管她爱和人辩论,爱穿夹克衫,爱放鞭炮,爱大声地笑,有时候还爱趁人不备吹一两声口哨。看起来这全是男孩子的秉性,可是,有谁规定过女孩子不许对这些发生兴趣呢?
作为一个女孩,她还喜欢什么?喜欢快节奏的音乐,喜欢足球赛;她知道马拉多纳,还知道鲁梅尼格。喜欢黄梅戏,喜欢读短篇小说,喜欢集邮,喜欢练习针灸;喜欢织毛袜子,喜欢体育课上的跳“山羊”,喜欢山口百惠。她随着山口百惠朴实、动情的歌声,抄下中文的谐音:“希啦呀瓦哩卢达塞,撒里希多奎哇,希啦呀瓦哩卢达塞……”这首《温柔的歌唱》叫她给学得惟妙惟肖。
也许因为她具有异常惊人的模仿力,她学外文像是得天独厚。她没有当什么大家的奢望,只想做个好翻译;她常指着电视里风度翩翩的翻译说:“那就是我。”她对其他功课也挺认真,成绩都算突出。她总是一边听录音机,一边写作业。尤其思考物理题时,听着录音机,思维相当活跃、灵敏。
可是安然从初一到高一,从来就没当选过三好学生。
今天是周日,欢乐的安然突然有些黯然,低下了头:“明天进入复习,一星期后就要期末考试了。”
“当学生总要考试。你可不像个害怕考试的人。”
我完全明白安然害怕的不是考试,而是考试后的三好学生评选。
铺在林荫道上的树影就像一架走不到头的梯子,我一步步地攀登着。突然有人喊我了。我发现面前站着的是韦婉。她是安然的班主任,我的小学同学。
“安然在班里表现怎么样?”我问。
“怎么说呢,其实我是准备专门去家里和你谈谈的。”韦婉语气郑重,像是在模仿着我们哪位老师的神情。
“她很聪明,也很用功。就是……”当然我等的就是这个“就是”。
“用形容成人的话来说,就是群众关系不怎么好。”
“她爱讽刺人?”我试探着。
“怎么说呢?”这似乎是她新添的口头语,“安静,你作为安然的姐姐,作为我的老同学,应该协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助安然把路子走正。”
“你是说安然她……”我的心一阵紧跳。
“怎么说呢?安然除了唱歌讽刺同学,最近还有……,比如……”韦婉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我又在等待那个“比如”了,“比如她总和一个叫刘冬虎的男生在一起。还有,过去她挺朴素,现在也打扮起来了。上星期她好像穿了一件大红衬衫,对了,没有扣子,背后带一条拉链。”
“那是……新买的。”
我差点说出那是我给她买的。
“对,问题就在这儿。你不觉得它很刺眼么?要防患于未‘燃’,燃烧的‘燃’……”
韦婉正要说下去,但她要等的人来了。我顺林荫路往回走着,难道她真认为那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刺眼吗?它真能和“问题”这样的字眼连在一起吗?路灯夹杂在高大的杨树干里,把树干上那些眼睛模样的疤痕照得很清楚。我在“众目睽睽”下,继续走自己的路。
人要是真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走自己的路,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它显得荒诞可笑,却又其乐无穷。
拿我爸爸来说,他就是一直在走自己的路,尽管老是像个醉鬼(他不喝酒)一样跌跌撞撞。他是风景、静物画家,二十世纪50年代毕业于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省画院搞专业创作。可他的画连省美展都通不过。人家说他的画无法为工农兵服务,画面上看不到社会主义的脉搏在跳动。他的画面上不常有人,没有甩开膀子开山的队伍,没有站在棉田里用手背擦汗的大嫂,没有人伸出胳膊做指向前方的姿势。有的是北方深秋棕红色的大山,明丽爽朗的蓝天,缠绵散漫的河滩、流水,缠绕在山腰间的毛茸茸的小路,和那随风战栗的羽毛扇似的小白杨;有的是早春充满生机的果园,那鼓鼓的花苞缀满枝头,正默默地等待时机,只等大自然一声令下,好像就会同时爆炸出颜色和芬芳……
总之一句话,他的画起不到齿轮和螺丝钉的作用。甚至有人暗中埋怨:画院怎么供着这样一个废……物?
不管怎样被议论、冷落,爸爸的画依然是那奔放、朴拙的笔触,热情、斑斓的色彩。画面上大自然的生机,生活的节奏和旋律,就在你耳边、眼前洋溢。这些节奏和旋律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诱惑,也成为我和安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我有时也希望爸爸的画应时一些,也许那会一下改变他的处境。
“爸爸,您不妨画一些说明性较强的东西。”
爸爸不说话。
“您在画院是专业画家,总得……”
“总得什么?”爸爸扬起眉毛,但没看我。
“我是说——”我是想说总得被人承认呵,可我说不下去了。
安然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她举起一支油画笔,神气活现地说:“我,作为一个画家,一辈子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契诃夫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须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所有的狗都叫,但都按照上帝给予它的声音去叫。’对吗?”她显然是在替爸爸说话。
安然,别又煞有介事,我什么不懂!人活着,应该不断追求,不断思索,不应该去学着迎合。
就像那件红衬衫。我去南方出差,给她买回的那件红衬衫,一件没有纽扣、带一条纤巧的银色拉链的红衬衫。
“我真漂亮!”她穿上红衬衫,毫不掩饰地举着胳膊宣布。
可谁能想到,安然的班主任韦婉竟一本正经地提醒我要“防患于未燃”呢。燃烧的“燃”!
也许,韦婉真的从这件火红的衬衫里看到了火。
但当我再次想到这件衬衫时,为什么也像真的看到了火这个怪物?看来火又要把安然今年的“三好生”希望给烧掉了吧。我要不要和安然一谈呢?
我究竟是用自己的眼睛呢,还是违心地去用别人的眼睛?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安然种种行为和喜好,突出了她“假小子”性格的种种表现,虽不招人喜欢,但姐姐安静对她是欣赏与喜爱的。
B.班主任韦婉向安静介绍了安然在班级中有些“出格”的行为,并煞有其事地提醒她帮助妹妹走正路,可以看出韦婉身上的世俗观念。
C.安然引用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名言为爸爸发声,是因为她认识到了爸爸发自内心的独立、真诚和追求,而姐姐安静却没有。
D.小说最后以安静陷入两难境地作结,真实地反映了亲人们的遭遇带给她的困惑、疑虑、欣赏等复杂的心理。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是以“我”的视角讲述妹妹安然的故事,以及爸爸的故事,既亲切又真实,和《百合花》中的“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B.“他的画起不到齿轮和螺丝钉的作用”一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指出了爸爸的画作没有迎合时代的要求。
C.爸爸的独立人格对姐妹俩形成深刻影响,对爸爸画作的赞美,隐含了作者对不媚俗、不迎合的人生态度的赞赏。
D.本文笔触敏感细腻,多处心理描写既凸显人物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又折射出他们身上时代的印迹和青春的喜悦。
7.本篇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8.本文主人公安然和《哦,香雪》中的香雪同是作家铁凝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少女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她们身份与性格的不同之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等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等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每填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白浮游四方A尝乘月B与崔宗之C自采石D至金陵E著宫锦袍F坐舟中G旁若无人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之后取字,二者常有联系。人们常称人用字,以表示尊敬。
B.“因以命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C.“与吴筠善”与“曲罢曾教善才服”(《琵琶行》)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D.“力士素贵”与“秋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中的“素”字含义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就通晓诗书,喜欢纵横术、击剑,以侠义自任,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写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虽不喜欢他,但还是多次宴请他。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璘起兵失败后,他被贬夜郎。代宗即位后,召他做官,然而他已经逝世。
1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4分)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4分)
13.请结合文本分析李白之所以能受到皇帝接见并赏识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①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②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注】①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②馀迹:此指夸父之遗愿。③邓林:桃林。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句“乃”字,流露出一种不胜惊叹的情感,肯定了夸父的英雄气概。
B.三四句,作者认为夸父和太阳好像难分胜负,因为他们一齐到达了虞渊。
C.第六句用反问的语气将夸父的豪饮变得合情理,表现出一种肯定的态度。
D.诗歌对夸父逐日持肯定态度,对于他死后这一壮举才获得肯定表示不满。
15.陶渊明对于夸父哪些方面进行了赞美?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秘而不宣,公映时常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是在祭奠周瑜,也是在慨叹人生,以饮酒排遣自己的怅惘失意。
(6)李煜《虞美人》中,感慨时光流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2小题,6分)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自牧归荑:同“馈”,赠送。
B.使快弹数曲:快速弹惟觉时之枕席:睡着
C.山不厌高:满足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
D.枉用相存:问候、探望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18.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与句子“樯橹灰飞烟灭”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粪土当年万户侯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商人重利轻别离
D.栗深林兮惊层巅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人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 ),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 ),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 )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 )。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19.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
B.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
C.浅尝辄止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
D.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
20.文末划线句“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B.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D.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21.文中画波浪线句“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可改写成“他有一身用不完、压不住、早炼成的劲”,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好,为什么?(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鬓霜花、教过两代人的老教师,初出茅庐、意气风发的年轻教师,精心打造美好家园的装修工人,车厢整洁、平稳驾驶的公交司机,无惧风雨、准点送达的外卖小哥……生活中,有太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让我们感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请以“你,并不平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