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1.罗马法学说为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民法典》等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推断,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 )
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保障多党轮流执政
C.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 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2.宗教改革后。新教伦理在有关尘世活动的最重要问题上给资本主义精神以强大伦理支持,使资本主义精神和经济活动获得了社会合法性。有人说,“新教伦理是现代经济人摇篮旁的守护者”。由此可见.宗教改革本质上是( )
A.罗马教会的自我革新 B.反对和禁止宗教信仰
C.资产阶级的思想革命 D.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
3.“这场新教与天主教诸侯之间的德意志内战,实质上,是希望建立帝国中央集权的与尽力维持地方独立地位的新教诸侯之间因权力的争端而引起”。关于这场战争说法错误的是( )
A.战争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 B.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战争是为了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 D.战争后确认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基本原则
4.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利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了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由此可见,其观点( )
A.力图维护司法程序的民主化 B.助推启蒙运动的兴起
C.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 D.符合无罪推定的原则
5.在古代,世界各地普遍出现了成文法,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子产“铸刑书”②希腊石刻铭文摹本③《十二铜表法》颁布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6.罗马法能吸取各国各地区优秀的思想文化和比较进步的法律制度,如哲学思想和抵押制度来自希腊,消费借贷来自西西里,某些契约制度来自埃及,在公民法的基础上,逐渐改进并最终与万民法融合起来。这说明万民法( )
A.产生具有进步性 B.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C.内容具有杂合性 D.是帝国扩张的产物
7.茨威科特说:“该法典(《法国民法典》)在很大程度上是深受罗马法影响的南部成文法和以日耳曼、法兰克习惯法为基础的北部习惯法这两种传统制度的巧妙融合物。”他意在说明( )
A.法国民法比西欧其他国家的法律更科学
B.法国成文法在变通中更具灵活性
C.罗马成文法是西方国家立法和司法的源头
D.法国近代民法制定体现了包容性
8.从罗马共和国建立开始,罗马法逐渐地形成发展。有古罗马大法学家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这表明罗马法( )
A.立法思想契合民主制度 B.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蕴含灵活性和务实精神 D.具有鲜明的时代局限性
9.据希腊克里特岛考古发现,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格尔蒂法典》规定,允许自由人妇女与奴隶通婚,妇女有一定的选择婚姻的自由;未成年人不得收养养子;女继承人12岁之后才能结婚,且可以得到此前由父母亲属代管的财产及其收益。这表明该法典在当时( )
A.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B.实现了男女地位平等
C.否定了奴隶制的合法性 D.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10.保留至今的罗马古法中,论及祭祀活动的法律条文与论及世俗生活的一样多。《十二铜表法》中的条令虽时代较晚,但仍保留了小部分与葬礼有关的规定。这说明罗马法( )
A.内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 B.意在维护奴隶主统治
C.重视维护家庭内部关系 D.源于古罗马社会生活
11.公元前347年,罗马平民会决议通过了保民官的法案,该法案主张将贷款最高利率限制从1/12降低到1/24。最后,罗马完全禁止了有息借贷。这一法案( )
A.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B.侵犯了私有财产 C.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D.完善了法律体系
12.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沿道路地区的所有者应沿道路构筑围墙,假如他们未曾用石头捣固道路,则可在任何地方通行驮载的牲口。这一规定说明该法( )
A.具有维护公共利益的倾向 B.有利于私有财产的保护
C.体现对奴隶主利益的维护 D.旨在维护帝国统治秩序
13.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般贪污贿赂(危害国家利益)按民法计算,只能处以罚款,最多予以流放;而对些债务处理,却采用司法镇压,如在《十二铜表法》中,有给债务人戴“足枷或镣铐”以及“债务人得被砍成碎块”的规定。这反映了罗马法( )
A.审判程序公正客观完整 B.注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C.注重完善私法的内容 D.公民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14.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并颁布了一系列刻在铜牌上的法律条文。有学者评价这些法律条文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关于这部成文法,不正确的是( )
A.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B.成为后来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C.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 D.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
15.12世纪初,西欧社会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到14世纪,法学家们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这进一步推动了罗马法研究的发展。据此可知,罗马法研究热潮的兴起和发展( )
A.反映出重视法律平等已成共识 B.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C.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政治动因
16.罗马法既包括习惯法,又包括军伍大会、平民大会等会议的立法以及后来的元老院决议等制定法,还包括能够迅速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裁判官法。法律创制既有对习惯的认可,又有制定成文法的模式,同时还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着“法官造法”的模式。这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
A.协调了贵族与平民的利益 B.彰显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C.具有较大开放性和灵活性 D.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建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括“重农桑以足衣食”“训于弟以禁非为”等。
——摘编自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历史无法回避基督教及其教会的影响,不仅在于它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根基,更在于其对当时西欧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乃至人们日需生活的全面渗透。
——王亚平《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对世俗政治的影响》
基督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客。而这些宗教信仰和道德并非一无是处。基督教宣扬“十诫、十条……
——范立民《基督教与中世纪教育》
世俗化的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人们信仰新教其实就是在信仰资本主义。新教伦理赞扬劳动……新教伦理主张合理地追求财富……合理的进行消费这些都是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中的三则材料分析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的儒家思想认为,治理国家,不能一味地严刑峻法,以“杀”去杀,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并按照伦理道德原则来评价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优劣。以道德调整为主,以法律调整为辅,从而维护善良淳朴的社会秩序。这方面属于伦理范畴的“五伦”原则(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者以经义注释和施用法律之后,儒法会通合流加速,礼与法的关系形成“本”与“用”的关系。所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礼有治国、理家、律己的功能,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
材料二 西方法律文化观念主要以权利为轴心,这是因为古希腊、古罗马国家与法肇始于
平民与贵族的冲突。从法律文化所体现的性质来说,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上是一种私法文化,私法文化是一种民事性(民法化或私人化)的法律体系。西方法律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私法文化,其主要标志是民法和商法的发达。在早期法的形成过程中,西方法律就已具有明显的私法特色,氏族内部斗争的中心是权利,法律发展促进个人权利的扩大,法律中心也由集团转向个人。近代以后,刑法独立发展,宗教法地位下降,私法空前发达,代表作如《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欧洲大陆各国都编纂了民法典,最终形成民法法系。英美法系国家虽无统一民法典,但具有民法内容的立法却很发达,如合同、侵权行为、财产、公司、票据、婚姻、继承等法等。逮至现当代,民主宪政制度不断完善,公法内容大幅度增加。但公法不仅未成为法律体系的主干,而且呈现强烈的私法化倾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玉军《中西法律文化的形成与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异同,并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D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中的自然法蕴含着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等观念,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的《民法典》都体现了对民众权力的肯定,因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A项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征,排除;材料与政党政治无关,排除B项;C项只符合英国的《权利法案》,排除。故选D项。
2.C
【详解】据题意可知,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所以说宗教改革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的思想革命,C项正确;宗教改革是反对罗马教会的,不是罗马教会的自我革新,排除A项;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和禁止宗教信仰,排除B项;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的是文艺复兴,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卷入其中,为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各国展开激烈的争斗,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了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可知,法官判决之前,不能定人有罪,应保证其基本的权利,这符合无罪推定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司法程序的问题,排除A项;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B项;1878年,德国颁布的《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①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②希腊石刻铭文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③《 十二铜表法 》 颁布于公元前450年,④《汉谟拉比法典》出现于公元前18世纪,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④②①③,D项正确;④《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早于②希腊石刻铭文,排除A项;①子产“铸刑书”早于③《十二铜表法》颁布,排除B项;②希腊石刻铭文出现早于①子产“铸刑书”,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材料主要讲万民法是在原有罗马法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地区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而形成的,说明其产生具有进步性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只讲了万民法的来源而没有涉及万民法的适用范围,排除B项;万民法对其他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的吸收是以公民法为基础的,而不仅仅是各种法律的杂合,排除C项;帝国的扩张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该法典(《法国民法典》)在很大程度上是深受罗马法影响的南部成文法和以日耳曼、法兰克习惯法为基础的北部习惯法这两种传统制度的巧妙融合物。”可知,《法国民法典》深受南部成文法和北部习惯法的影响,是这两种传统制度的巧妙融合物,这反映出《法国民法典》的包容性, D 项正确;材料并未出现西欧其他国家的法律,故不能说明法国民法典比西欧其他国家的法律更科学,排除 A 项;材料信息也不能表明法国成文法更具灵活性,排除 B 项;材料并未说明罗马法是西方国家成文法的源头,排除 C 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可知,自然法强调人人平等,但民法并不保护奴隶,说明罗马法本质上是维护奴隶利益的,具有鲜明的时代局限性,D项正确;罗马的立法精神契合奴隶主社会的特点,排除A项;罗马法并不保护奴隶,说明并不平等,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的灵活性和务实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格尔蒂法典》对婚姻和收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规定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典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排除A项;仅凭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实现了男女地位平等”的结论,且古代希腊并未实现男女平等,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奴隶制是否合法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依据材料“论及祭祀活动的法律条文与论及世俗生活的一样多……仍保留了小部分与葬礼有关的规定”,可以看出罗马法内容的丰富,条文的涉及范围跟古罗马的社会生活联系密切,D项正确;“各个方面”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维护的阶级,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罗马法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未涉及对家庭内部关系的维护,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用法律手段限制、禁止有息贷款,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与罗马社会秩序的稳定,A项正确;限制高利贷剥削是为了更好的维护经济秩序和私有财产,排除B项;材料与改善奴隶处境无关,排除C项;仅有一项法律条文的出台不足以说明法律体系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明确规定,所有者须沿道路构筑围墙,否则驮载的牲口可以在道路附近任意行走,说明该法具有规范公民行为,维护公共利益的倾向,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十二铜表法》有利于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对奴隶主利益的维护,排除C项;公元前450年颁布《十二铜表法》时,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而非帝国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对一般贪污贿赂等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按民法计算,处罚较轻,而对债务人却采用司法手段严酷镇压,反映了罗马法注重维护统治阶级财产和利益,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强调审判程序公正客观完整,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罗马法注重完善私法的内容,排除C项;公民利益不受法律保护与“采用司法镇压(债务人)”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5世纪中期”“刻在铜牌上的法律条文”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而《罗马民法大全》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十二铜表法》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到14世纪,法学家们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这进一步推动了罗马法研究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12世纪起,在西欧社会中罗马法得以复兴与发展,这适应了西欧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趋势,也使市民阶层的力量不断加强,同时也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些都有利于当时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重视法律平等已成共识”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7、18世纪,与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与罗马法的复兴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罗马法既包括习惯法,又包括军伍大会、平民大会等会议的立法……裁判官法。”可知罗马法不是一个高度体系化的法律,构成私法意义上的罗马法内容的不是单纯的一部法典,而是包含成文法和习惯法以及裁判官法等多种形式,故罗马法的创制主体,形成过程及创制方式均体现其有较大的开放性;同时,罗马法不拘泥于固有、确定的法律规范,而是直接面向现实生活,不断创设新的规则,这又体现了罗马法的灵活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彰显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以及“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1)变化:宋代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基督教几乎控制人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严重阻碍西欧社会进步;但也奠定了西方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安定;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可得出宋代以道德教化为主,根据材料一“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可得出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宋代“建立民间组织”,明清“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建立乡约组织”可得出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建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乡约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根据材料一“重农桑以足衣食”可得出有利于发展生产;根据材料“道德教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作用:根据材料二“对当时西欧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乃至人们日需生活的全面渗透”可得出,基督教几乎控制人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所学知识,它严重阻碍西欧社会进步;根据材料二“这些宗教信仰和道德并非一无是处”可得出奠定了西方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安定;根据材料二“世俗化的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人们信仰新教其实就是在信仰资本主义。……合理的进行消费这些都是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得出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8.(1)主要特点:以道德规范为基础,伦理色彩浓重;礼刑结合,儒法会通;德主刑辅。
(2)相同点:都以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以及统治的稳定为主要目标。
不同点: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主要以道德为基础,伦理色彩重,主要以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服务;西方法律文化以权利为基础,伦理色彩淡薄,以私法为中心,注重对个人权利的维护。
主要原因: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基础;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
西方: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商品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
【详解】(1)主要特点:根据“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并按照伦理道德原则来评价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优劣”得出是以道德规范为基础,伦理色彩浓重;根据“礼有治国、理家、律己的功能,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得出是礼刑结合,儒法会通;德主刑辅。
(2)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相同点是它们都以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以及统治的稳定为主要目标。不同点:根据“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并按照伦理道德原则来评价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优劣”可知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主要以道德为基础,伦理色彩重,主要以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服务;根据“西方法律文化观念主要以权利为轴心”、“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上是一种私法文化,私法文化是一种民事性(民法化或私人化)的法律体系”可知西方法律文化以权利为基础,伦理色彩淡薄,以私法为中心,注重对个人权利的维护。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内容遏制,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基础;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而西方的法律文化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