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选择性必修一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选择性必修一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4 09:0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1.1815年,维也纳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规定了四级外交代表制度。下列衔级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大使、常驻公使、代办 B.大使、代办、特使
C.特使、代办、常驻公使 D.大使、常驻公使、特使
2.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该规定( )
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 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
C.否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D.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
3.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承认新教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 )
A.推动了主权国家的形成 B.表明罗马教会承认新教为合法宗教
C.造成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 D.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4.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经把贵族们都集中到凡尔赛宫,把他们变成负责国王起居饮食的侍臣。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满足奢侈生活的愿望 B.镇压人民起义的需要
C.削弱贵族的政治势力 D.提高贵族的政治地位
5.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1878年的柏林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旧金山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可谓都是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这主要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
A.奠定了近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B.解决了欧洲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
C.决定了国际关系体系的总体框架 D.为以后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6.《非战公约》的积极作用有( )
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体现了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
③为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法律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7.《非战公约》签署的时间、地点是( )
A.1927年、巴黎 B.1928年、巴黎
C.1925年、洛加诺 D.1926年、伦敦
8.德国总理谢德曼在国民会议上强调:“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调是错误的,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又说:“谁签订和约就让谁的手烂掉。”这体现了( )
A.战胜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宰割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C.协约国与苏俄之间矛盾重重 D.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9.17世纪,欧洲的地图测绘由政府性的职能机构与学术团体主导绘制,测绘成果往往成为外交谈判、国土勘界、调查与空间规划的重要历史依据。这说明( )
A.欧洲民族国家的意识增强 B.近代外交制度的逐渐建立
C.人文主义在欧洲大陆传播 D.服务于帝国主义对外扩张
10.在吸取国际联盟教训的基础上,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 )
A.联合国大会 B.国际法院 C.安全理事会 D.人权理事会
11.为庆祝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召开,某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特别发行一套“体育促进和平邮票”,体现了冬奥会团结全世界最优秀的冬季运动员,在和平友好、互相尊重的氛围中竞赛的主旨。该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联合国 D.欧洲联盟
12.1819年,德意志商人和制造商联合会起草了《致德意志同盟议会请愿书》,建议邦国间废除关税,成立德意志工商关税同盟,对外国产品实行报复性关税。1834年,关税同盟建立。材料体现了德意志( )
A.凯恩斯主义较为盛行 B.民族国家意识深入经济领域
C.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D.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13.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 )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有学者认为:“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国家的构建”强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
B.“绝对主义国家”在中世纪与城市自治冲突较大
C.“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
D.“近代民族国家”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 B.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C.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 D.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
16.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政教合一国家 B.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路易十四(1638—1715)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并且把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人们在一位有道明君治理下才有一个祖国,在一个昏君统治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祖国了
——伏尔泰。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
——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三 国际法是近代欧洲的产物,它是以独立主权的国家为基础的。在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订立之后,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主权国家。和约确立了几个重要的国际法准则:主权原则(国家观念取代神权观念,各国以平等地位坐到谈判桌前,不再听从教皇意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各当事方商定适当的和平方法,包括谈判,调停、和解、仲裁、司法解决),保障人权原则,信守公约原则(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使国际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王艳丽《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际法原则的发展》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法国人的“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年来,国际法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国际法主体持续增加并日渐多元,国际法客体也不断扩大,一批国际法新分支陆续形成。国家权利义务范围也并行扩展,另一方面,国际法体系“从主权优先到人权优先”“从同意导向到强制导向”以及“从整体性到分散性”的转变日趋明显。中国与战后国际法体系的互动始终是双向的,在国际法体系对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中国也以自身的能力和方式塑造着国际法体系,...中国推动国际法体系发展的具体路径应当是,通过从融入到参与、从主动到主导,最终实现从规则的“接受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身份转变,逐步引导改变不合时宜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推动构建新的国际法体系,在增进人类福祉的同时,有力维护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
——摘编白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详解】根据所学,维也纳会议后,外交 人员的衔级制度建立起来。 第一等级是大使和教皇使 节或教廷大使,他们被认 为具有“代表”的特性; 特使、常驻公使和代办分别构成第二、第三和第四 等级,因此外交人员衔级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大使、常驻公使、代办,A项正确;代办衔级低于特使,排除B项;代办衔级低于常驻公使,排除C项;常驻公使衔级低于特使,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导致了神圣罗马帝国四分五裂,但和约没有导致欧洲政局的分裂,排除A项;宗教改革以后,神学思想和天主教会统治受到动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支持天主教和教皇统治的神圣罗马帝国势力被削弱,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并未瓦解,天主教在法国、西班牙等地依然是很多民众的信仰,排除B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当时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可得出和约承认了各诸侯邦国的独立地位和自主权力,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推动了主权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欧洲国家达成的,不是罗马教会颁布的,排除B项;和约签订前神圣罗马帝国就存在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和约签订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冲击了形式上处于统治地位的基督教世界共同体,标志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开始建立,不能促进欧洲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路易十四把贵族们都集中到凡尔赛宫,解除了他们作为地方长官的权力,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势力,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加强了君主的权力,C项正确;路易十四在位时,着力富国强兵,加强王权,他把贵族们都集中到凡尔赛宫不是为满足奢侈生活的愿望,排除A项;把贵族们都集中到凡尔赛宫与镇压人民起义无关,排除B项;路易十四将贵族变成了他宫廷的成员,解除了他们作为地方长官的权利,以此削弱了贵族的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材料所述会议都是战争或者冲突后的国际会议,它们都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说明这次会议为以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D项正确;《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A项;“解决了”说法错误,因为此后列强矛盾和冲突还是很尖锐的,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还有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等,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第一次正式宣告在国家关系中放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约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为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体现了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①②③是积极作用,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它为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成为二战后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法西斯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宣告在国家关系中放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约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宣告放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约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体现了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非战公约》。1927年由法国外长A·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弗兰克·B·凯洛格倡议,1928年8月27日由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国、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B项正确;《非战公约》于1928年在巴黎签署,排除A项;《非战公约》于1928年在巴黎签署,排除C项;《非战公约》于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签署,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谁签订和约就让谁的手烂掉。”可知,反映了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情绪,因此凡尔赛和约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B项正确;德国是战败国,材料反映的是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苏俄,排除C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测绘成果往往成为外交谈判、国土勘界、调查与空间规划的重要历史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欧洲民族国家的意识增强,A项正确;近代外交制度建立的基础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强调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往来,明显跟材料中测绘地图没有关系,排除B项;人文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价值、尊严和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扩张,且帝国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中的17世纪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C项正确;材料所指的机构是安全理事会,AB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组织是联合国。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C项正确;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于1946年解散,排除A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立的国际反法西斯组织,它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二战胜利后解散,排除B项;欧洲联盟与材料“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据材料“1819年,德意志商人和制造商联合会起草了《致德意志同盟议会请愿书》,建议邦国间废除关税,成立德意志工商关税同盟,对外国产品实行报复性关税。1834年,关税同盟建立”可知,材料体现了邦国间增强经济联合,共同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理念,说明虽然当时德国尚未实现统一,但邦国间民族国家意识已深入到经济领域,B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在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提出,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要求成立“关税同盟”,而不是强调议会的权力,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国统一完成,故D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 《联合国宪章》,均为主权国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规则,属于国际法,①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法律,《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仅适用于美国,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据材料“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由专制集权向民主、科学的转化过程,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西欧民族国家的演变过程”,而非强调“绝对主义国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欧传统国家”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可知,一战后,规定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废弃战争权,1945年的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说明对于战争的爆发的遏制,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国际安全机制不断强化,D项正确;国际关系民主化已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在材料中说明的信息不足,排除B项;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开始,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君主专制加强,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时的“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B项正确;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是“新君主国”的形式,而不是本质,排除A项;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指的是近代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C项;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指的是教皇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因素:民族语言的兴起;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或教会势力的削弱)王权加强;专制王权国家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任答4点)
(2)变化:15世纪,王权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路易十四时期王权达到顶峰)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批判君主专制,否认封建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或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启蒙思想的传播以及法国大革命,法国从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详解】(1)因素:根据材料一“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及所学可知,民族语言的兴起,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王权加强,专制王权国家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2)变化:根据材料二“‘朕即国家’”、“王权神圣化”、“人们在一位有道明君治理下才有一个祖国,在一个昏君统治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祖国了”、“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及所学可知,从路易十四时期王权达到顶峰、启蒙思想家们批判君主专制、启蒙思想的传播以及法国大革命促使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的出现等方面概括。
18.论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长足发展,国际法的主体不断增加,客体也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一批国际法新分支陆续形成,这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由此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在主体、客体、领域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详解】根据材料“一方面,国际法主体持续增加并日渐多元,国际法客体也不断扩大,一批国际法新分支陆续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出国际法主体日渐多元;国际法客体范围扩大;形成了一批国际法新分支;根据材料“国际法体系‘从主权优先到人权优先’‘从同意导向到强制导向’以及‘从整体性到分散性’的转变日趋明显。”并结合所学可推出国际法的内容不断充实,逐渐形成完整体系;国家本位观念逐渐淡化。综合以上,并结合所学,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作为论题展开论述,注意论述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可论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长足发展,国际法的主体不断增加,客体也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一批国际法新分支陆续形成,这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由此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在主体、客体、领域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