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选择性必修一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选择性必修一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4 09:0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与完善。下列与此相关的史事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自治区建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
④把民族区域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②①③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后建立的是
A.西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制定宪法,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包括
①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的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问题座谈会上,作了《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的总结发言,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归结点就在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以及共同的发展和繁荣。这段发言的背景是
A.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B.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民族自治区已成立
C.中共八大作出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5.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团结 D.宗教信仰自由
6.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治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做出这一规定是基于
A.国内各民族平等地位的实现 B.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强烈愿望
C.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现实 D.各民族聚居情况及文化的特点
7.《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表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继承了古代民族政策 B.缩小了各民族经济差异
C.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D.体现各民族的政治愿望
8.关于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党和国家进行了长期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中共中央提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政策是在
A.1949年 B.1984年 C.1990年 D.1997年
9.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今新疆一带设置西域都护府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进行了有效的军政管辖。判断下列有关新疆历史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②清朝时在昭莫多地区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晚清时收复新疆并且在新疆设立行省④新中国在新疆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突出体现了
A.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 D.内地与边疆政策相同
1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署。70年间,西藏人民走过了从一穷二白到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历程。推动西藏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践行 B.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
12.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同于传统帝国政治对边疆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性的制度安排。下列自治区按成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新疆 ②内蒙 ③西藏 ④广西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1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
③清朝中央的理藩院从设立之日起就负责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
④为安置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松赞干布修建了红山宫,即布达拉宫的前身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1952年8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行政地位及自治权利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已经在地方上取得实践成果
C.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局面
15.有学者指出,1982年宪法不仅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和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而且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重要的修改和补充,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提供了宪法依据。这表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渐趋完善 B.吸取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教训
C.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完善 D.民族区域自治开始有了法律保障
16.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如突厥、回纥(两族均分布于阿尔泰山地区,今新疆及以北地区)吐蕃(分布于今青藏高原地区)靺鞨族(今东北地区)均迅速发展,唐先后平定各族,加强统治,先后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地区进行管理,派文成公主入藏通婚,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及医药书籍等,封靺鞨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太宗曾被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唐王朝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构成大唐文化的繁盛气象。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并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主张实行民族自决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1939年,《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强调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同年,中共成立民族问题研究室,主要任务是有效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全面认识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状况。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始独立自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道路。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规定:在民族平等的前提下,“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摘编自肖光文《抗战时期中共民族政策演变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和清初统治者的民族观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得以创新发展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对周边少数民族积极推行教之礼义的文化政策,最高学府“国子罩”充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还让和亲的公主担负起传播中原先进文化的任务。在法律适用问题上注意对少薮民族法律权利的尊重,唐统治者既坚持“民族自主处理内部事务”的原则,又严正维护中央国家主权。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廉府州(总结了秦汉以来的民族政策,也为以后土司制度莫定了基础),其中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夹政府,还确立了军镇屯成制度。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一一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共强调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强调指出:“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以团结国内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图存”。关于民族自治的主张在内涵上有了新的变化,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提到:“(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平等政策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中共提出“只有从经济、文化上真正提高,才能有实质上的民族平等”。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起到了很好地示范作用。1949年9月《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极大地凝聚了民心,顺应了民意,反映了民情,从制度上彻底粉碎了国内外分裂势力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野心。
——摘编自李尚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民族政策内涵演变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①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于1947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是1954年;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于1984年;④把民族区域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在1997年。结合以上分析,可得出①②③④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3.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截止1954年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协作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①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治制度,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春,周恩来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归结在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及共同发展繁荣时,全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A项正确;广西、宁夏、西藏等民族自治区成立是在1957年以后,排除B项;直到1956年9月,中共八大才召开,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1984年颁布的,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B项正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政治制度,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治机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规定做出的依据是我国各民族聚居的情况和文化特点,D项正确;1949年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尚未实现,排除A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不是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愿望强烈,排除B项;此时国内统一尚未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依据材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我国的民族实际情况而建立的,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承了古代民族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缩小了各民族经济差异”,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民族的政治愿望”,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政策,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今新疆一带),①正确;昭莫多在今内蒙古,康熙帝是在今蒙古一带平定噶尔丹叛乱的,②错误;晚清时左宗棠收复新疆并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③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④正确。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材料反映了民族团结思想,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项准确;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材料突出的是民族关系,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团结,“内地与边疆政策相同”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在西藏地区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当地发展的积极性,是推动西藏发展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治理体系涉及的是全国所有地区,不仅仅是西藏地区,不是推动西藏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据所学可知,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1955年建立;②内蒙古自治区于1947年建立;③西藏自治区于1965年建立;④广西壮族自治区于1958年建立;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3.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①正确;②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结合所学可知,理藩院最初只管理漠南蒙古诸部事务,并负责处理对俄事务,排除③;结合所学可知,红山宫堡建成后,藏王松赞干布派出使者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准备迎请一尊神像,作为红山宫堡的本尊神灵、镇山之宝。这位使者在尼泊尔南部一片大森林中,找到了一株巨大的檀香树。他砍伐了这株檀香树,雕刻了4尊观音菩萨像,故松赞干布修建红山宫并不是为了安置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等进行明确,可知在地方上取得实践成果,B项正确;材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无关,排除A项;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项;材料与人民民主专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1982年宪法不仅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和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重要的修改和补充”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社会主义法制框架内逐步健全和完善,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无法得出是否吸取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教训,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并非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排除C项;1954年宪法就已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项。
16.C
【详解】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因此,题干中的基本政治制度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涉及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多个党派,排除B项;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7.(1)民族观:民族平等,天下(华夷)一家。
措施: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加强与各民族文化交流(通婚或传播文化技术)。
建立尊孔崇儒的文化传统;构建各族一家的民族意识。
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2)原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抗日战争的爆发需要团结少数民族的力量。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要求。
【详解】(1)根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和“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可知,唐朝和清初统治者的民族观是民族平等,天下一家。
在采取的相应措施上,根据材料一“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地区进行管理”可知其采取的措施有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根据材料一“派文成公主入藏通婚”可知其采取的措施有加强与各民族文化交流,通过通婚传播文化技术,通过材料三“康熙帝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可知其采取的措施有建立尊孔崇儒的文化传统,根据材料三“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可知其采取的措施有构建各族一家的民族意识。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2)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始独立自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道路”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得以创新发展的原因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抗日战争的爆发需要团结少数民族的力量;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要求。
18.(1)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原因: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的需要。认识:历史上我国各民族间关系和平是主流;民族交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应该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政策等。
【详解】(1)意义:根据“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得出促进了民族交融;根据“充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得出促进了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得出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根据“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得出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原因:根据“以团结国内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图存”“只有从经济、文化上真正提高,才能有实质上的民族平等”,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共产党民族政策内涵发生变化;根据“以团结国内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图存”“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平等政策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概括得出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的需要。认识:综合材料,可从历史上我国各民族间关系和平是主流;民族交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应该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政策等角度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