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寻找时传祥》(43张ppt)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寻找时传祥》(43张ppt)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7 07:3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 三十六年前,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握了一次手。
二十六年前,另一个人连真名也不能说地去了;这一个人后来知道了,精神便有些失常,不久便也去了。
他们死于同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
这一个人是个北京掏粪工人,叫时传祥。
另一个是共和国的主席,叫刘少奇。身背粪桶手推车,
走街串巷掏厕所。
莫云衣裳沾污秽,
却道灵魂脱俗恶。
行业虽改光阴过,
穷且益坚志不堕。
革命工作无贵贱,
留给后人细思索。解放前,背粪谋生,挨打挨骂挨饿。
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掏粪、背粪。 1959年10月,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领导接见。 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与刘少奇握过手,也成了“工贼”。 1971年,因病被遣送回山东农村老家。 1975年5月19日逝世,享年60岁。 17. 寻找时传祥
孙德宏宁可脏一人,换来万家净 时传祥,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人,中共党员,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寻找”的含义有两层: 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时传祥精神; 二是含蓄地指出当今社会心存美好的人们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社会需要时传祥精神。新闻的基本特点是: 人物通讯 (属于新闻)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消息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记叙简略;通讯、报告文学更看着事件的本质与升华,记叙更具体、更详细,且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用事实说话感受时传祥正直、敬业、朴实的美好品格。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阅读、讨论、反思,提高语言的概括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传承时传祥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阅读课文请按时间顺序列出时传祥的简历走近人物 了解生平 参会握手交谈全国人大代表国庆观礼登楼遣回老家敬、信刘主席精神失常逝世走进人物 探究精神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的中间部分,思考:
(1)课文回顾了时传祥的哪些事迹?
(2)这些事迹体现了时传祥怎样的精神品质?
主要事迹(1)工作常态:每天掏背5吨、十七八年没休
节假日、右肩黑硬老茧
(2)人物语言:觉得这没什么:“不干好,
人家不方便。”(3)典型事例:垒清厕所(五个动词连用)、
加压提效(分秒必争、风雨
不误)
研读第三部分思考: (1)时传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什么样 的悲惨遭遇? (2)他信不信刘主席是“工贼”?走进人物 探究精神时传祥精神——他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无私奉献、坚持不懈、一心只为别人着想;——他惜时重效、不论份内份外、只要为人民服务就认真做好;——他身处逆境,依然正直、朴实、信念坚定、真可谓“穷且益坚志不堕”;——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一座正直朴实、敬业乐业的不朽丰碑,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精神高原”。
正视现实 传承人物速读课文第二、四部分的有关段落,思考:
1、作者寻找时传祥得到了哪些不同的反应?
2、当今社会歧视环卫工作和环卫工人的表现有哪些? 作者为什么把时传祥精神称为“精神
高原”? 因为时传祥的正直人格和敬业精神代表了一种人类美好精神所达到的高度(即一种高尚的精神特质),又是今天的人们所特别缺乏的精神品质。在作者心中它有“深广高耸、难以企及”的高原特征,时代急需,重建迫切,所以作者呼唤其为“高原精神”或“精神高原”。问题聚焦新时代的时传祥 许振超,青岛港工人。他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传承时传祥 身为中职生的我们——文明的火炬手,应该怎么传承时传祥精神? 争做时传祥 多梦的学生时代就要结束,未来的职业人生正在向我们招手。通往明天的路,或许鲜花满地,或许荆棘丛生。但不管身处何地,立足哪个岗位,我们坚信:只要把职业当作事业,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再默默无闻的人生,也会充实而无愧。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做起,热爱自己的专业,挖掘自身的潜力,开拓进取,做一个正直、敬业、实在的人!偌大:
沧桑:
漠然:
污蔑:
颠倒:
黯然:
时兴: 这么大;那么大(多见于早期白话)。 “沧海桑田”的略语,大海变成农田,
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极大。 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名声;玷污。 上下、前后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 情绪低落的样子。 一时流行。 词语卡片课文朗读,理解下列词语。时传祥是一个_________的人?敬 业实 在正 直本 分分析人物形象为耿大爷家捞砖块,垒厕所及清扫厕所。不论刮风下雨都坚持工作,带动工人增加背桶的次数。大家以和时传祥一起背一回粪为光荣。乡亲们看到村里大道被扫得干干净净,就知道准是传祥回家了。家里除了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解放前50、60年代文革期间目前 归纳挨打、挨骂、吃不饱、受歧视 受到尊重和赞扬被污蔑、挨打、挨骂国家领导人——怀念、尊重
年轻人——不知道
老人们——引以为荣、 不满现状
有身份人士——笑谈、感慨不同时代的人对时传祥的态度时传祥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他有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他正直、敬业、实在、本分。时传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敬 业实 在正 直本 分分析人物形象时传祥精神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旧社会五六十年代文革期间时势造英雄;社会失良知
(成也刘少奇,败也刘少奇)时传祥的不同境遇挨打、挨骂、挨饿(受歧视) 尊重、赞扬、推崇(成英雄)工贼、挨批、遣送(被摧毁) 想一想?时传祥已去世二十多年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寻找时传祥”?时代呼唤时传祥,要“重塑精神高原”。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 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岗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谈一谈需要。时代会变化,但为社会服务、勤奋劳动和真诚做人的道理不会变。现在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的人,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我们要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安守本分、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现在是否需要时传祥精神?应该怎样体现这种精神? 新时代教师楷模:(敬业奉献)土族山乡孺子牛刘让贤本文语言特点: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却有不少带有机锋的语言。(1) 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2) 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劳动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
(3) 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
(4) 这世界,变化真大!
(5) 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6) 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请你寻找新中国的劳模
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查一查 想一想 时传祥已去世二十多年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寻找时传祥”? 作者有感于时传祥的精神逐渐地被人们遗忘,力图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敬业、实在、正直、本分。也含蓄地指出了心存美好的人们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却有不少带有机锋的语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含有机锋的地方。赏析语言(1)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
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2)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劳
动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
(3)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
(4)这世界,变化真大!
(5)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
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6)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
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
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图片:时传祥雕像前的人们 作为当年的全国劳模,时传祥曾与国家主席刘少奇握手;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他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今天在时传祥的雕像前,很多人在看清雕像是谁之后,都赶快扭头走开,仿佛那雕像的粪桶中也会发出臭味似的。 多少人都向往着一夜成名、一曲成名,而对普通的劳动者不屑一顾。 思考:时传祥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小练笔:写一段话向朋友亲人介绍时传祥,使他们认识时传祥,了解时传祥精神。作业 1、寻找身边的“时传祥”,搜集有关的事迹材料,写成短文,下节课将进行交流。
2、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与一般记叙文的不同,总结概括人物通讯的一般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