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万载县)
一、选择题
1、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2、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成就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3、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 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党正确分析了国情 D、共产国际的支持
5、曾任陕西督军团长、后任直系军阀师长的胡景翼在1919年6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此举或顺天意也,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曹等数人,人怨极矣,天岂有不愿者乎?”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这段日记有助于判断北洋军阀对五四运动的真实态度
B.这段日记表明当时的胡景翼是具有爱国心与正义感的
C.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很大程度上受到中体西用的影响
D.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代表的直系军阀与北洋军阀决裂
6、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
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
A. 洋务运动的足迹 B. 外商企业的创办
C. 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 五四运动的影响
7、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
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
A. 洋务运动的足迹 B. 外商企业的创办
C. 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 五四运动的影响
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9、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0、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1、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字,公之于众 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12、近代青年学生把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每当祖国危急关头,总是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与日本侵华有关 B.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无产阶级发挥领导作用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3、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成就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14、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15、五四运动时期,天津一公园中的亭柱上,贴有如下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联中的“国敌”是指(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二、非选择题
16、2015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军队军装浓缩了党的奋斗历程。
请回答:
(1)看图一请回答,图中人物指挥了哪次重要的起义,这次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2)看图二、图三,从图二到图三军装的变化反映了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国共关系的这次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图二、三、四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哪几个重要时期?在这几个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军人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4)看图四请回答,身着1948年军装的解放军取得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的胜利。
17、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影响、融合,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方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而论之,愈古代则权臣愈多,愈近代则权臣愈少,此其故何也?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汉武帝表六艺黜百家,专弘此术以化天下,天泽之辨益严,而世始知以权臣为诟病。尔后二千年来,以此义为国民教育之中心点,宋贤大扬其波,基础益定,凡缙绅上流,束身自好者,奠不兢兢焉。义理既入于人心,自能消其袅雄跋扈之气,束缚于名教以就围范。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陈独秀领导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进而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
从新文化启蒙运动及其内容和性质的逐步深入发展转变这一全过程来看,新文化启蒙运动同以往的洋务派、维新派乃至革命派相比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和区别,这些不同和区别形成了它们没有而为新文化启蒙运动所独有的特点,同时也正是这些独具的特点,使启蒙运动的文化思想达到了一个过去从未有过的高度和境界。
——摘自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材料三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止到2010年10月)
地区 亚洲30国 欧洲31国 美洲12国 非洲16国 大洋洲2国
数量(所) 81 105 103 21 12
——摘编自孔子学院总部网站
(l)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的原因。 (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18、通过阅读触摸历史、通过思考亲近历史,这是我们理解历史的必经之途。阅读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 件
5月4日 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
5月7日 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生。
5月8日 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
5月9日 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华人开国耻纪念大会。苏州、嘉兴等地发生学生游行。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法。
5月23日 北京警察厅查封学生联合会刊物《五七》日刊。
5月25日 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
6月3日 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
6月4日 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10日 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
6月28日 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柜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上签字。上签字
——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事实,并归纳其性质。
材料二 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
——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
(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十五四运动十中共成立”)
(2)材料二从什么角度评价五四运动?结合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相关史实,简述 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
材料三 “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顾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
——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
1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没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材料二:杜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在近一个世纪中,“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推向前进。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五四”运动爆发于哪年?属于什么性质的运动?
(2)材料中最能反映其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3)“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其表现是什么?
(4)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五四精神”的内涵?
参考答案
1、 2、【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首要”任务,联系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是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破坏中国的主权,因而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政治上救亡图存,所以A项是正确答案。B项是结果;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涵;D项表述错误。
【答案】 A
3、【解析】 提取材料信息“学子”、“焚佞府”、“与列强争抗”等,判断这指的是五四运动的场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项指辛亥革命,B项指新文化运动,D项指抗日战争。
【答案】 C
4、C
5、B
6、D
7、【答案】D
【解析】 表格展示了工人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其呈上升趋势,这与洋务运动、外商企业的创办、民国初年实业发展有关,正是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工人人数的急剧上升。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不能带来工人人数的增加,故选D。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题意表明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后,社会并未出现繁荣有序的状态。但不能因此就推断革命比建设更重要,也不能否定辛亥革命的成就,故排除ACD。本题重在强调建设的艰巨性。故选B。
9、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二大的内容和意义。D项在中共三大时提出。A、B两项在中共一大时提出。
答案:C
10、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二大的内容和意义。D项在中共三大时提出。A、B两项在中共一大时提出。
答案:C
11、解析:首先要明确其含义,以“爱国、民主、科学、进步”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主旋律是爱国。①②③④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C
12、解析: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只是在后期开始成为运动的主力,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发挥领导作用的是先进的知识分子。
答案:C
13、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首要”任务,联系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是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破坏中国的主权,因而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政治上救亡图存,所以A项是正确答案。B项是结果;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涵;D项表述错误。
【答案】 A
14、 【解析】 提取材料信息“学子”、“焚佞府”、“与列强争抗”等,判断这指的是五四运动的场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项指辛亥革命,B项指新文化运动,D项指抗日战争。
【答案】 C
15、 【解析】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再加上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可得出“国敌”是指日本。
【答案】 D
16、(1)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了。
(2)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使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影响: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3)图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图三:抗日战争时期;图四: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任务: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反动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4)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追歼残敌、巢匪。
【解析】考点:本题以军装为切入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第(1)问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的人物指挥了南昌起义;第(2)问从民族矛盾的角度分析国共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影响;第(3)问联系教材知识归纳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任务即可。
17、(l)原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两宋时期,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表现:从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到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由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新文化运动
(3)原因: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
18、(1)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激发北京学生的大规模罢课、游行行动;北京及全国各界进行广泛声援,使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北京政府的继续高压政策,激起更大范围和程度的群众运动(或工人罢工);在民意的压力下,北京政府最终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或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
(2)思想解放。理由: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方各种社会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还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任写4点8分)。
(3)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9、 阅读下列材料
(1)年份、运动性质:1991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3)初步取得胜利
表现:A 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 B 罢免了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 C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内涵:爱国、进步、民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