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故乡》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14 故乡同步练习)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xiāo è
阴晦 索 然 鄙夷
wǎng
嗤笑 然 隔膜 恣睢
2.(15 故乡 中考试题汇编)填空题
(1)鲁迅是为大的 家、 家、 家。原名 ,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著有小说集《 》、《 》和《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多部著作。《故乡》选自《 》。
(2)《故乡》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文中主要的对比有五处: 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日益悲惨的命运; 的对比,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及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的对比,反映出闰土淳朴善良的个性; 的对比,反映出每况愈下的农村经济; 的对比,反映“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3)小说是以塑造 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 的描写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文字形式。它按照篇幅的长短,可以分为 、 、 及 。《故乡》应属于短篇小说,因为它容量小、情节简单、人物少。
(4)小说的三要素是: 、 、 。其中, 又是主要因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故乡》以 为线索,按照 、 、 来安排情节,揭示了旧中国 的社会根源,激发了人们 愿望。
4.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 ,他们应该有 ,为我们 。
5.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 在棒 ,那鸟雀就 在竹匾下。
6.(部编版九上语文第四单元A学习区 第14课 故乡)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两手搭在碑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③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7.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
8.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
9.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
二、阅读理解
(2023九上·喀什期中)现代文阅读
(一)故乡(选段)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 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①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②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③恣雎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0.这是课文《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
11.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
① ② ③
12.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对待自己的生活?
三、语言综合运用
13.下面文段中部分语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忙修改。
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地方,[A]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B]经过两年多的修缮和保护后,鲁迅故里不仅展示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以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1)A处画线句成分残缺,应改为: 。
(2)B处画线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14.(部编版九上语文第四单元A学习区 第14课 故乡)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其中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2)【拟串联词】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阿长与<山海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社戏》。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80字左右)
(3)【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分别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用四字词语概括。
①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名言二: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5.【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16.【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
推荐词:
17.【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huì;萧;愕;bǐ;chī;惘;mó;suī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汉字笔画笔顺;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故乡
【解析】【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辨析字形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注意辨析同音字字形、音形相近字字形、形声字字形、多义字字形等,书写注意规范。“萧”不要写成“箫”,“愕、惘”都是竖心旁。
故答案为: ①huì; ②萧; ③愕; ④ bǐ ;⑤chī; ⑥惘; ⑦ mó;⑧su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晦、鄙、嗤”的声调易错,“睢”和“雎”的音形义要仔细区别。
2.【答案】(1)文学;思想;革命;周树人;《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呐喊》
(2)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我”与闰土前后关系;杨二嫂与闰土形象;故乡前后景况的;水生与宏儿的关系
(3)人物;环境;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
(4)人物;情节;环境;人物
【知识点】其他常识;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故答案为:⑴文学;思想;革命;周树人;《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呐喊》
⑵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我”与闰土前后关系;杨二嫂与闰土形象;故乡前后景况的;水生与宏儿的关系
⑶人物;环境;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
⑷人物;情节;环境;人物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答案】3.“我”回故乡的见闻;回故乡;在故乡;别故乡;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创造新生活
4.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雅;新的生活;所未经生活过的
5.扫;支;撤;系;拉;罩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故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所考篇目均来自课标篇目,考生答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答题提示,准确填写句子,答题完成后要认真核查,避免出现大意性错误。
(3)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3.《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故答案为:“我”回故乡的见闻
回故乡
在故乡
别故乡
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
创造新生活
4.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展转、恣雅”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辛苦展转
辛苦麻木
辛苦恣雅
新的生活
所未经生活过的
5.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罩”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扫
支
撤
系
拉
罩
6.【答案】夸张;比喻;借代;比喻、反问
【知识点】比喻;夸张;借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及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准确判断修辞的类型,二是能正确理解修辞的作用,三是能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
①考查夸张的修辞,通过“ 飞出了 ”等词语可见,本句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②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张着两脚 ”比作“圆规;”
③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圆规”替代杨二嫂;
④考查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偶像”;通过“不也是……么?”可知运用的是反问修辞。
故答案为:夸张;比喻;借代;比喻、反问。
【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答案】7.描写
8.记叙
9.议论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平时学习时要掌握这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7.本句写的是荒村的萧索景象,属于景物描写。
故答案为:描写
8.本句记叙闰土被带回家的事件,属于记叙。
故答案为: 记叙
9.本句阐述希望无所谓有无的观点,属于议论。
故答案为: 议论
【答案】10.故乡的变化,使作者毫不留恋,甚而感到气闷、悲哀,同时也对未来抱着热烈的希望和憧憬。
11.①奔波劳苦;;②劳苦悲惨;③处心积虑算计别人。
12.没有苦难,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没有隔膜、亲密友好的生活。(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知识点】故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0.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分析。根据“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分析可知,此时“我”因为物是人非而感到气闷,悲愤,甚至有些无奈,但从“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分析可知,“我”还是未来抱着热烈的希望和憧憬。
故答案为:故乡的变化,使作者毫不留恋,甚而感到气闷、悲哀,同时也对未来抱着热烈的希望和憧憬。
11.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语境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具体含义。结合语境,三个词语分别是形容“我”、闰土、杨二嫂的,结合三者的经历可以理解为:奔波劳苦;劳苦悲惨;处心积虑算计别人。
故答案为:①奔波劳苦;②劳苦悲惨;③处心积虑算计别人。
12.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语句中的“他们”指的是我们(鲁迅、闰土)的后辈;“我们”指的是鲁迅、闰土;小说中描写了“我”生活的辛苦、闰土因困窘而麻木,显然这种“新的生活”是与他们的生活截然不同的,也暗含了鲁迅期待着社会的发展能够带来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的愿望。
故答案为:没有苦难,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没有隔膜、亲密友好的生活。(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13.【答案】(1)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
(2)展示;再现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第一句话成分残缺,整个句子没有宾语,应在句末加“的历史街区”。第二句话搭配不当,展示不能与原貌搭配,应把“展示”改为“再现”。
故答案为:⑴ 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
⑵第1空、展示
第2空、再现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14.【答案】(1)B
(2)刚才小洋带领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长妈妈;下面让我们跟随小云去观赏社戏,认识淳朴、善良、友爱的农家少年,感受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的诗情画意。
(3)①爱憎分明;②勇于实践(勤于探索)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诗句与人;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故乡》是一篇小说,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2)串联词要紧扣活动内容,既要观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作答此题要注意理解名言内容,思考反映的鲁迅的精神,用四字词概述即可。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思是“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表现了鲁迅的爱憎分明。名言二,是鲁迅《故乡》里的话,主要表达的是:具体的行动很重要,敢于实践才会有出路,否则理想就是幻想,就是空谈。
故答案为:⑴ B;
⑵刚才小洋带领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长妈妈;下面让我们跟随小云去观赏社戏,认识淳朴、善良、友爱的农家少年,感受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的诗情画意;
⑶①爱憎分明;②勇于实践(勤于探索)。
【点评】⑴本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⑵本题考查了特殊语境写的语言拟写。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分析题干,弄清语境,做到有的放矢,在根据要表达的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即可解答,注意本题中的语文学科特点,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对名句的积累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内容即可作答。
【答案】15.示例: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16.作品推荐:《野草》;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17.示例: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知识点】主题活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本题考查推荐名著的能力,其实就是考查对名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梗概、主要情节、艺术特色等进行全面的把握,解答时能从某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即可。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15.注意题:两种以上搜集资料的方式。示例:博物馆参观;采访鲁迅研究专家等。
故答案为:示例: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16.推荐词语言要有感染力。示例:《朝花夕拾》,这是一部优美的散文,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字,而且可以观赏到鲁迅先生精彩的童年生活,更可以认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愚昧善良的长妈妈,可悲可叹的范爱农,他们的生活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却仍让我们产生了美妙的思考。希望我们都能够获得这一份美好。
故答案为:作品推荐:《野草》
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17.从材料“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看出鲁迅先生有奉献精神。从材料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中看出鲁迅先生生活节俭,并且不贪图享受。
故答案为:示例: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1 /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故乡》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14 故乡同步练习)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xiāo è
阴晦 索 然 鄙夷
wǎng
嗤笑 然 隔膜 恣睢
【答案】huì;萧;愕;bǐ;chī;惘;mó;suī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汉字笔画笔顺;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故乡
【解析】【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辨析字形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注意辨析同音字字形、音形相近字字形、形声字字形、多义字字形等,书写注意规范。“萧”不要写成“箫”,“愕、惘”都是竖心旁。
故答案为: ①huì; ②萧; ③愕; ④ bǐ ;⑤chī; ⑥惘; ⑦ mó;⑧su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晦、鄙、嗤”的声调易错,“睢”和“雎”的音形义要仔细区别。
2.(15 故乡 中考试题汇编)填空题
(1)鲁迅是为大的 家、 家、 家。原名 ,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著有小说集《 》、《 》和《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多部著作。《故乡》选自《 》。
(2)《故乡》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文中主要的对比有五处: 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日益悲惨的命运; 的对比,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及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的对比,反映出闰土淳朴善良的个性; 的对比,反映出每况愈下的农村经济; 的对比,反映“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3)小说是以塑造 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 的描写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文字形式。它按照篇幅的长短,可以分为 、 、 及 。《故乡》应属于短篇小说,因为它容量小、情节简单、人物少。
(4)小说的三要素是: 、 、 。其中, 又是主要因素。
【答案】(1)文学;思想;革命;周树人;《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呐喊》
(2)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我”与闰土前后关系;杨二嫂与闰土形象;故乡前后景况的;水生与宏儿的关系
(3)人物;环境;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
(4)人物;情节;环境;人物
【知识点】其他常识;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故答案为:⑴文学;思想;革命;周树人;《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呐喊》
⑵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我”与闰土前后关系;杨二嫂与闰土形象;故乡前后景况的;水生与宏儿的关系
⑶人物;环境;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
⑷人物;情节;环境;人物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故乡》以 为线索,按照 、 、 来安排情节,揭示了旧中国 的社会根源,激发了人们 愿望。
4.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 ,他们应该有 ,为我们 。
5.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 在棒 ,那鸟雀就 在竹匾下。
【答案】3.“我”回故乡的见闻;回故乡;在故乡;别故乡;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创造新生活
4.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雅;新的生活;所未经生活过的
5.扫;支;撤;系;拉;罩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故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所考篇目均来自课标篇目,考生答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答题提示,准确填写句子,答题完成后要认真核查,避免出现大意性错误。
(3)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3.《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故答案为:“我”回故乡的见闻
回故乡
在故乡
别故乡
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
创造新生活
4.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展转、恣雅”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辛苦展转
辛苦麻木
辛苦恣雅
新的生活
所未经生活过的
5.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罩”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扫
支
撤
系
拉
罩
6.(部编版九上语文第四单元A学习区 第14课 故乡)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两手搭在碑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③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答案】夸张;比喻;借代;比喻、反问
【知识点】比喻;夸张;借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及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准确判断修辞的类型,二是能正确理解修辞的作用,三是能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
①考查夸张的修辞,通过“ 飞出了 ”等词语可见,本句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②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张着两脚 ”比作“圆规;”
③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圆规”替代杨二嫂;
④考查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偶像”;通过“不也是……么?”可知运用的是反问修辞。
故答案为:夸张;比喻;借代;比喻、反问。
【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7.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
8.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
9.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
【答案】7.描写
8.记叙
9.议论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平时学习时要掌握这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7.本句写的是荒村的萧索景象,属于景物描写。
故答案为:描写
8.本句记叙闰土被带回家的事件,属于记叙。
故答案为: 记叙
9.本句阐述希望无所谓有无的观点,属于议论。
故答案为: 议论
二、阅读理解
(2023九上·喀什期中)现代文阅读
(一)故乡(选段)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 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①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②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③恣雎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0.这是课文《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
11.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
① ② ③
12.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对待自己的生活?
【答案】10.故乡的变化,使作者毫不留恋,甚而感到气闷、悲哀,同时也对未来抱着热烈的希望和憧憬。
11.①奔波劳苦;;②劳苦悲惨;③处心积虑算计别人。
12.没有苦难,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没有隔膜、亲密友好的生活。(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知识点】故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0.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分析。根据“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分析可知,此时“我”因为物是人非而感到气闷,悲愤,甚至有些无奈,但从“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分析可知,“我”还是未来抱着热烈的希望和憧憬。
故答案为:故乡的变化,使作者毫不留恋,甚而感到气闷、悲哀,同时也对未来抱着热烈的希望和憧憬。
11.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语境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具体含义。结合语境,三个词语分别是形容“我”、闰土、杨二嫂的,结合三者的经历可以理解为:奔波劳苦;劳苦悲惨;处心积虑算计别人。
故答案为:①奔波劳苦;②劳苦悲惨;③处心积虑算计别人。
12.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语句中的“他们”指的是我们(鲁迅、闰土)的后辈;“我们”指的是鲁迅、闰土;小说中描写了“我”生活的辛苦、闰土因困窘而麻木,显然这种“新的生活”是与他们的生活截然不同的,也暗含了鲁迅期待着社会的发展能够带来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的愿望。
故答案为:没有苦难,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没有隔膜、亲密友好的生活。(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三、语言综合运用
13.下面文段中部分语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忙修改。
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地方,[A]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B]经过两年多的修缮和保护后,鲁迅故里不仅展示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以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1)A处画线句成分残缺,应改为: 。
(2)B处画线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答案】(1)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
(2)展示;再现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第一句话成分残缺,整个句子没有宾语,应在句末加“的历史街区”。第二句话搭配不当,展示不能与原貌搭配,应把“展示”改为“再现”。
故答案为:⑴ 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
⑵第1空、展示
第2空、再现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14.(部编版九上语文第四单元A学习区 第14课 故乡)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其中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2)【拟串联词】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阿长与<山海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社戏》。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80字左右)
(3)【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分别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用四字词语概括。
①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名言二: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答案】(1)B
(2)刚才小洋带领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长妈妈;下面让我们跟随小云去观赏社戏,认识淳朴、善良、友爱的农家少年,感受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的诗情画意。
(3)①爱憎分明;②勇于实践(勤于探索)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诗句与人;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故乡》是一篇小说,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2)串联词要紧扣活动内容,既要观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作答此题要注意理解名言内容,思考反映的鲁迅的精神,用四字词概述即可。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思是“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表现了鲁迅的爱憎分明。名言二,是鲁迅《故乡》里的话,主要表达的是:具体的行动很重要,敢于实践才会有出路,否则理想就是幻想,就是空谈。
故答案为:⑴ B;
⑵刚才小洋带领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长妈妈;下面让我们跟随小云去观赏社戏,认识淳朴、善良、友爱的农家少年,感受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的诗情画意;
⑶①爱憎分明;②勇于实践(勤于探索)。
【点评】⑴本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⑵本题考查了特殊语境写的语言拟写。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分析题干,弄清语境,做到有的放矢,在根据要表达的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即可解答,注意本题中的语文学科特点,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对名句的积累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内容即可作答。
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5.【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16.【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
推荐词:
17.【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答案】15.示例: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16.作品推荐:《野草》;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17.示例: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知识点】主题活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本题考查推荐名著的能力,其实就是考查对名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梗概、主要情节、艺术特色等进行全面的把握,解答时能从某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即可。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15.注意题:两种以上搜集资料的方式。示例:博物馆参观;采访鲁迅研究专家等。
故答案为:示例: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16.推荐词语言要有感染力。示例:《朝花夕拾》,这是一部优美的散文,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字,而且可以观赏到鲁迅先生精彩的童年生活,更可以认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愚昧善良的长妈妈,可悲可叹的范爱农,他们的生活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却仍让我们产生了美妙的思考。希望我们都能够获得这一份美好。
故答案为:作品推荐:《野草》
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17.从材料“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看出鲁迅先生有奉献精神。从材料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中看出鲁迅先生生活节俭,并且不贪图享受。
故答案为:示例: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