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课件 2025年中考语文部编版一轮专题复习(山东)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部分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课件 2025年中考语文部编版一轮专题复习(山东)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4 14: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4张PPT)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中考新风向
高频考点·释疑难
必备知识·夯根基
真题精练·提素能
中考新风向
学业质量 标准 1.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2.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
3.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4.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5.能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并归纳总结出一些文化现象,了解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山东中考 备考建议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分类归纳。
2.把握朗读节奏,正确断句。
3.学会逐字进行翻译,通过句意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表现手法等。
4.考查侧重课外阅读,首先打好课内基础,并学会迁移运用。
必备知识·夯根基
  一、常见文言实词分类
类型 特点 典型示例
通假字 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中“说”同“悦”,
愉快
古今 异义 古今都用但意义差别比较大,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变化等 ①词义扩大:“河”古义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所有河流。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
“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中“交通”是“交错
相通”,而现在泛指“运输事业”。
④感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卑
鄙”,其中“卑”指社会地位低微,“鄙”指见识短浅,无贬义。
现在“卑鄙”则指品质恶劣,是贬义词
类型 特点 典型示例
一词 多义 具有两个或以上义项, 各个义项之间有一定 的联系,有本义、引 申义、比喻义和假 借义等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中“国”是本义
“国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中“疾”本义是“中箭受
伤”,这里引申为“急速,快速”。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中“得”同“德”,假
借义,感恩、感激的意思
词类 活用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中“险”是形容词用作
名词“险峻的大山”。
②“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是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③“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闻”是动词的
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听到”
  二、常考文言虚词
虚词 主要用法 典型示例
之 代词:代人、事、物。译作 “他(他们)”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助词:①结构助词“的” ②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译 ③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 无义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动词:译为“到”“往”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虚词 主要用法 典型示例
者 代词:译作“……的人(事物、 情况、原因)”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 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 结尾,起判断作用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虚词 主要用法 典型示例
而 表并列,可译为“又”“和”,或不译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表承接,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表转折,译作“但是”“可是”“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表递进,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表修饰,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虚词 主要用法 典型示例
其 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译作“他(们)”等 ②指示代词,可译为“那(个、些)”“其中 的”,后多为数词 ①及其家穿井。(《穿井得
一人》)
②其一犬坐于前。(《狼》)
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疑问、猜度、 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句末语气词配合, 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 “难道”等 其真无马邪 (《马说》)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虚词 主要用法 典型示例
以 介词: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可译为“因为”“由于” 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 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 “把”“拿”“用”等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三章》)
③屠惧,投以骨。(《狼》)
连词:①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 语里的“来” ②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①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虚词 主要用法 典型示例
为 介词:①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 作“向”“对”等。 ②表动作行为替代,译作“替” “给”等。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译作 “为了”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其二)》)
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动词:相当于“做”“制作”“当作” “成为”“认为”“是”等义项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虚词 主要用法 典型示例
乃 副词:①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 承接,译作“才” ②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③用于判断中,相当于“是”“就是” ①乃悟前狼假寐。(《狼》)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桃花源记》)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 可译为“于是”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虚词 主要用法 典型示例
且 副词:①犹,尚且 ②将近 ③将要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②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③天子且至(《周亚夫军细柳》)
连词:①表示递进,况且 ②表示并列,相当于“和”“又”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不义而富且贵(《<论语>十二章》)
虚词 主要用法 典型示例
也 语气词:①用在句末,助词后面,表判断语气 ②用在句末,与“何”“等”相应,表疑问,可译为“呢” ③用在句末,表肯定 ④表停顿,不译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唐雎不辱使命》)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④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虚词 主要用法 典型示例
乎 语气词:①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呢” ②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③表感叹,可译为“吧”“啊” ④表推测,可译为“吧”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十二章》)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二章》)
③嗟乎,此真将军矣!(《周亚夫军细柳》)
④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介词:相当于“于”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焉 语气词:表疑问,呢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兼词:①从这里、在那里 ②往哪里、在哪里 ①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助词:句末语气助词,了、呢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三、文言句式分类
类别 典例 点拨
判断 句 ……者, ……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时采用“……是……”的句式
……乃 (则)…… 此乃大丈夫也
类别 典例 点拨
省略 句 主语省略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翻译时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加括号
宾语省略 便要(渔人)还家
介词省略 急湍甚(于)箭
倒装 句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时先调整语序
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
状语后置 告之于帝
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被动 句 为…… (所)…… 天子为动 翻译时采用被字句
  四、文言文题材分类
序号 类别 篇目
1 山水 抒情类 ①热爱自然:《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②贬谪生活:《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
③理想生活:《桃花源记》
④国破之悲:《湖心亭看雪》
⑤心怀天下:《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 寓言 故事类 《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 读书 学习类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孙权劝学》《虽有嘉肴》《送东阳马生序》
序号 类别 篇目
4 情致 修养类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卖油翁》《富贵
不能淫》《鱼我所欲也》
5 治国 理政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道
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
6 军事 外交类 《周亚夫军细柳》《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
《陈涉世家》
7 托物言志类 《陋室铭》《爱莲说》《马说》
8 介绍说明类 《活板》《核舟记》
高频考点·释疑难
考场阅读步骤
  文言文阅读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整体阅读(3分钟)
  整体通读,关注标题,借助注释,提取信息,是什么人,做什么事,有何意义;厘清思路,不拘字眼,读懂大意,理解内容。
  第二步:带题阅读(6分钟)
  对照原文,带题细读,注重语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选择题目,比较排除;句子翻译,直译意译,语句通顺;品读细节,分析人物,概括事件,把握主旨,明确观点,体悟情感。
第三步:验证阅读(3分钟)
  重读全文,再次认知;理解验证,纠正偏误;深入复核,补充完善。
考点方法指导
考点一 理解词语含义
  1.课内迁移法
积累并掌握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解题时根据这些知识,推断词语的含义。例如,写出“安求其能千里也”的“安”的含义,可以借助已经学过的课文《卖油翁》中的“尔安敢轻吾射”中“安”的含义,推断词义为“怎么”。
2.语境推断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确定文言词语的含义。例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犬”可能被解释为“狗”,句子也可能被错译为“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的面前”。但结合具体语境,可知屠户遇到的是两只狼,联系实词的用法,确定“犬”在这里为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似的”。
3.代入推断法
先确认判断该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4.标志推断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5.位置推断法
一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如:“也”在句末一般表示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常用于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又如“乎”用在句末是语气词,用在句中且直接用在形容词后是助词,用在代词、名词之前则是介词。
考点二 文言断句
  1.句中断句方法
分类 方法 例句
通过句意断句 抓住关键词,理解句意,根据逻辑关系断句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根据语法断句 主谓之间停顿 前人之述/备矣
动宾之间停顿 得/鱼腹中书
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停顿 为天下/唱
分类 方法 例句
借助词语断句 总领性词语后停顿(如句首发语词,表假设、转折等的关联词,“故”“是故”等总结性词) 盖/大苏泛赤壁云
故/君子有不战
然则/何时而乐耶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中间停顿 今齐地/方千里
连词之前或并列词语之间停顿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句间断句方法
  (1)通文意,分层次。通读全文,抓住关键字词翻译理解文段大意。
  (2)标名(代)词,定主宾。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果作主语在其前面断,如果作宾语在其后面断。
  注意:通常,动词前后不能断开,因为它的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3)看虚词,找位置。①语首发语词,如“夫、盖、凡”,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②复句中的关联词,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③感叹词“呜呼、嗟乎、噫”等,一般在它们前后断开。④句尾词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⑤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但如果“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4)用语法,辨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掌握像“如……何,得无……乎,不亦……乎,与……孰”等固定结构句式,也可帮助断句。
  (5)明修辞,巧判断。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断句时可以利用。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考点三 翻译文言语句
文言句子翻译“三四五”
  1.三原则
  信:要忠实于原文意思。达: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言辞优美。
  2.四步骤
  (1)断词:对文句以词为单位进行划分。
  (2)释义:将词语逐个解释成现代汉语。
  (3)串句: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释词串连成句。
  (4)补省:把文言语句中省略成分补写出来。
  3.五方法
  (1)留:保留直译原句中的专有名词。
  (2)删:删掉无实在意义的词。
  (3)换: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单音节词。
  (4)补:补出省略的词语或句子成分。
  (5)调: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考点四 内容理解与推断
  1.参透题干,明确要求。
  吃透题干中的提示语的含义,找到提取或甄别信息的目标,即先找出“问什么”。
  2.细读原文,分析归类。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可以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如记叙文应厘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议论文应厘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厘清层次。可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3.依据题干,锁定区域,甄别推断。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对应的文段,筛选有效信息。①借助关键信息分析。如,文章标题、开头、结尾、过渡段、议论抒情句、主旨句等,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文章观点。②借助行文结构分析。如,根据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来推断。③借助写作背景分析。通过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遭遇与思想状况来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进一步进行推断。
考点五 分析表现手法,阐述感悟启示
  1.分析表现手法
  (1)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类型。判断属于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哪一类。熟知各类文体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写景类文章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2)分析内容,判断写法。判断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3)结合原文,概括作答。
  2.阐述感悟启示
  (1)分析内容,领会主旨。首先通读全文,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
  (2)结合主旨,阐述感悟。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
  (3)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如果题干要求结合自身经历,一定要结合文章,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启示。
  (4)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一定按照题干要求,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山东真题组
一、课内阅读
(一)(2023·聊城中考)文言文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真题精练·提素能
1. 加点词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       一狼径去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皆以美于徐公
C.七里之郭  出郭相扶将
D.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
2.翻译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举例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观点。
答: 示例一:周文王和商纣王的故事能证明这点。周文王礼贤下士,善养老者,所以人民拥护,贤士归心,为后来周代商奠定了基础;商纣王不行仁政,以酷刑残害臣民,最终众叛亲离,葬送了商朝。
示例二:楚汉之争的事例就能有力地证明这一观点。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二)(2023·济南中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见曦月  日光,这里指太阳
B.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
C.清荣峻茂  茂盛
D.属引凄异  延长
B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间千二百里
其如土石何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则素湍绿潭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故渔者歌曰
后遂无问津者
D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
B.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等
手法。
C.本文写景语言精确凝练,如“林寒涧肃”四字,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
D.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
二、课外阅读
(2024·山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公政教
[明]沈德符
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
【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③黉(hónɡ)序:古代学校。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D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线上。
锐A长身B修髯C顾眄D生威E有权F术G尚严政
答: CEG 
C
4.借助下面资料,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说文解字》:“聽(听),聆也。从耳、 ,壬声”,“声音通顺于耳”。
“听”的常见引申义有:
①顺从、接受,如“言听计从”;
②治理、处理,如“听讼”;
③任凭、放任,如“听之任之”。
译文: (他)亲自处理政务,底下的官吏就无法为非作歹。 
5.请结合《送东阳马生序》,简述王锐和宋濂分别使用怎样的方法督促后辈学习。
答: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说明学习要勤奋专心,不懈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来督促后辈认真学习;王锐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尊师重教,亲自督促后辈学生认真学习,检查学习情况,对不遵守规矩和违反规定的进行惩戒,使他们认真学习。 
三、比较阅读
(一)(2024·滨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逍遥游》)
【乙】辙生十有九年(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  )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中的“冥”,同“溟”,海。“南冥者,天池也”中的“天池”指云南的天池。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是“旋风”的意思。“去以六月息者也”中的“息”是“气息”的意思,这里指风。
C.“怒而飞”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是选择疑问句,“其”表示选择。
A
2.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也 且   B.矣 且
C.也 若   D.矣 若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虽 无 所 不 读 然 皆 古 人 之 陈 迹 不 足 以 激 发 其 志 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2)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译文: 所以毅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 
5.【甲】文借“大鹏”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这与
【乙】文中苏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
的话回答)的观点一致。
 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二)(2023·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景祐中,范文正公知开封府,忠亮谠①直,言无回避,左右不便,因言公离间大臣,自结朋党。乃落②天章阁待制③,黜知饶州。余靖④安道上疏⑤论救,以朋党坐⑥贬。尹洙⑦师鲁言:“靖与仲淹交浅,臣与仲淹义兼师友,当从坐。”贬监郢州税。欧阳永叔贻书,责司谏高若讷⑧不能辩其非辜。若讷大怒,缴其书,降授夷陵县令。
(节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乙]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⑨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⑩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谠(dǎnɡ):正直。②落:革除。③天章阁待制:官职名。④余靖:人名,字安道。⑤疏:给皇帝的奏议。⑥坐:犯罪。⑦尹洙:人名,字师鲁。⑧司谏高若讷:司谏,专管提意见的官职;高若讷,人名。⑨党引:结为朋党,互相勾结。⑩贼:伤害。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 释义
范文正公知 开封府 查阅字典:①知道,懂得;②了解; ③主持,掌管。 A.____
惟君子则有之 课内迁移: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湖心亭看雪》) B.__________
则同心而共济 参考成语:同舟共济 C.______

只,只有。
渡。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朋党坐贬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及其见利而争先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C.君子则不然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D.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A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译文: 君子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友,小人以利益一致结成朋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范仲淹贬官饶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分别为他做了什么事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
答: 余靖上奏折为范仲淹辩解,尹洙自请罪名被贬为郢州的监税官,欧阳修给司谏高若讷写信,责备他没有尽言官之职。 
(2)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可印证[乙]文中“君子则有朋”这一观点,请具体分析。
答: 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可以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的观点。 
全国视野真题组
一、(2024·北京中考)阅读《小石潭记》,完成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隶而从者”中的“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头至尾   B.择善而从
C.从长计议 D.从天而降
2.对“其境过清”中“境”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溪水时隐时现,溪岸交错不齐,渺远不见源头。
B.竹子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繁多,环绕小潭四周。
C.地处荒僻之野,平时没有人来,环境寂静寥落。
D.小潭清幽深邃,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
B
D
3.根据《小石潭记》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二十五,游里湖,登放鹤亭,旋泊西泠桥。登岸步入西村,隔岸望孤山后。朱栏
傍水,翠幕垂窗,古楼覆屋,小艇系门。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
(取材于浦祊君《游明圣湖日记》)
“隔”,产生距离,引发好奇。柳宗元隔竹听声,小石潭水声“如鸣珮环”,他“心乐
之”,于是“①____________”,探看小潭全貌;浦祊君隔岸观景,孤山后景色秀丽,
色彩斑斓,他“悦其幽寂”,于是“②____________”,得以欣赏“佳境”。
伐竹取道 
呼舟对渡 
二、(2024·扬州中考)文言文阅读。
《平山堂记》节选
郑兴裔①
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去隆兴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⑥之哉 无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
(节选自《郑忠肃奏议遗集》,有删减)
【注】①郑兴裔:宋朝人,曾任扬州知州,有政绩。②荆榛:灌木树丛。③涂:道路。④隆兴:南宋孝宗的年号。⑤周君淙:周淙,曾在扬州驻军抗金。⑥朴斫而丹雘:修缮装饰。⑦圮:毁坏,坍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为堂于蜀冈之上(   )
②延四方之名俊(   )
③心窃向往焉(   )
④无怪乎斯堂之旋圮也(   )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徜 徉 乎 其 中 不 醉 无 归 载 月 而 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造
邀请
私下
不久,随即
 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 
3.翻译句子。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译文: 平山堂的左右,碧绿的树木高耸入云,清风慢慢地吹来,即使是盛夏也感觉不到酷热。 
4.作者详细描述平山堂优美的风光和欧阳修等先贤的“风流逸事”,有什么作用
答: 体现平山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表现诗人对历史文化古物被破坏而无人维护的惋惜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之情,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三、(2024·成都中考)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临:到
B.泉香而酒洌   洌:清
C.选贤与能   与:给予
D.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C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面山而居
B.宴酣之乐/下车引之
C.不独子其子/其真无马邪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皆以美于徐公
A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A.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B.苍白的脸色,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陶醉了。
C.苍白的脸色,花白的头发,萎靡坐在众人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D.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萎靡坐在众人间,(这)是太守陶醉了。
4.下列有关乙文“大同”的表述,在甲文中没有得到体现的一项是( )
A.社会稳定   B.生活安乐
C.为人诚信   D.关系和睦
A
C
四、(2024·广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
【乙】游牛首山记
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 ”余曰:“未暇也。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客曰:“然。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 ”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
(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
【注释】①粤:此指桂林。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千丈见底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B.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宿山下僧舍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D.皆如是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B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D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2)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译文: 即使这样我也不能全部说出它的美啊。 
4.观察景物的角度多种多样。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采用了平视的观察角度;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观察角度是①__________,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观察角度是②__________。
 俯视 
 仰视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请你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
示例: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答: 示例一:高山轩邈争向天,富阳奇山天下名。 牛首山高景色异,朝暮晴雨各相宜。
示例二:高山寒树竞向上,富春奇山皆险峻。晴雨奇秀明洁,朝暮寒暑峻邃,牛首山景甲金陵。
本课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