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答案
1.B(3 分)(“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改造世界的过程”,说法错误。材料一第 3段“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
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并不能将认识世界的过程与改造世界的过程等同,故选 B。)
2.C(3分)(材料二的第 6段“消费者愿意为商品买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主播的信任”,选项少了修饰限定
语“很大程度上”,故选 C。)
3.D(3 分)(材料一的主要论点为“修辞立其诚”,“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而 D选项未涉及发言
著论写文章,故选 D。 A项一般都作引申理解,意为“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
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B项意为“做学问是要求真的,如果没有求真的诚心,纵使他聪明博辩,文章也
只是徒有外表而已。” C项意为“怀有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
生变化。形容写文章要怀着极大的真诚之心。”D项意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
4.(4 分)(1)同:含义相同,都是指诚实、真诚,要坚持真实性,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不说假话。(2分)
(2)不同:角度不同(或侧重点不同)①材料一的“诚”是从发言著论写文章的角度来谈要“立其诚”。(1分)
②材料二的“诚”是从直播带货的角度来谈,网红主播带货时要保证直播内容的真实。(1分)
5.(6 分)①带货主播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要坚持真实性,对客观世界(产品、市场等)有
正确认识;②带货主播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要秉持职业操守,提升业务水平,健全操作
流程;③平台要加大监管力度和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制度规定,对带货主播进行有效约束,保障消费者
权益。④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从产品实际出发,理性对待主播的宣传言论,不可盲目狂热。(从商家角度或产
品质量谈,言之成理即可。第一点是结合材料一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谈的,第二点是结合材料二从实践论的角度来
谈的。本题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6.A(3 分)(B项无肖像描写,C项“插叙手法”错误,D项“没有描写战争场面”错误,故选 A。)
7.A(3 分)(A项 “清脆的说笑声”不能体现幽默的品质,故选 A。)
8.(4分)“美好的东西”是指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形象与品质。
①有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二梅组织青年妇女集合挖路助战保护麦收,动员力量抬担架救伤员,体现了她的顽强
坚韧,勇于担当。
②质朴善良、真挚诚恳。二梅带了自家的饼和别人家的鸡蛋前去探望、慰问伤员,念慰问信,体现了她对伤员的
关心。
③心直口快、热情细心。二梅对指导员脱口而出的“批评”,以及对奶奶回应的“要先慰劳受了伤的同志”,体
现了她的直爽与细心。
④积极乐观,对革命充满激情,对抗战充满信心。
(1点 1分,2 点 3 分,3点 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6 分)①善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口语,如“驻在咱村的队伍”“把麦个放在担架上”“有功的是人家队伍
上的人”等人物对话,真实再现了冀中地区的生活风貌,语言朴实自然;②善用修辞,如“一只布谷鸟像是受了
惊,慌慌张张地从东边飞过来”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渲染战时紧张气氛,如“在它上面是一团团千变万化的云彩
——那在老人眼里,是一只虎,一只豹,一匹飞马,一只老鹰”一句,运用拟物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内心充
满了乐观与自信;③善用诗化性语言,营造诗意氛围,使小说富有诗情画意,“队伍站得整整齐齐,风吹动树枝
筛下的阳光,在她们的头上、衣服上游动,染成各色各样的花”,“田野里是收割麦子和打场的声音,风吹来薄
薄的小麦的香味”等语句,寥寥几笔勾勒场面,生动传神,简洁明快。(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共 6分。若有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CEG (3 分)(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故一胜而王天下”是紧承上句“武王得之矣”的结果,故 C
1
{#{QQABKYYEggAAQBJAAAgCQQHyCgAQkhEACSgGwBAIIAABSBNABAA=}#}
处要断开。“众诈盈国”是“不可以为安”的假设条件,故表假设与结果之间的 E处要断开。“患非独外也”是
结论,故 G处要断开。综上所述,应在 C、E、G三处断开。原文加上标点为: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
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11.A(3分)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先”是意动用法,把……放在前面,与“竭”
的用法不同,解说错误。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反”意为“反而”,与材料中加点字“反”的意思不同,
解说正确。C.“金就砺则利”的“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与材料中加点字“金”的意思不同,解说正确。D.“拜
臣郎中”的“拜”是“授官”的意思,与材料中加点字“拜”的意思不同,解说正确。故选 A。)
12.B(3分) (“终始”有如下含义:开头和结尾;自始至终;本末,原委;一生、平生。文中是指晋文公类
似赏雍季的“义赏”没有坚持到底,并不是“没有执行”。故选 B。)
13.(1)(4分)用欺诈作假的方法,即使现在苟且可以获利,以后将不能再用这种办法获利了,这不是长久之
计。
(2)(4分)圣人做事,可以凭此来改变民风世俗,可以对百姓施以教导,不仅仅只满足于自己行事。
【解析】(1) 关键词:“道”,方法,策略。(1分)“偷”,苟且。(1分)“无复”,不能再。(1分)句
意 1分。(2) 关键词:“举事”,行事,做事。(1 分)“非独”,不单,不仅仅。(1分)“适”,满足。
(1分)句意 1分。
14.(3分)①处事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②考虑事情要顾全大局,从细处入手;③处事要考虑教
化影响、持续发展等。(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共 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从前晋文公将要跟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召来咎犯问道:“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么办才好呢?”咎犯回答
说:“我听说讲究繁文缛节的君主,对礼节的花样不会满足;频繁打仗的君主,对欺诈之术不会满足。(对楚国)
只用欺诈的方法就行了。”晋文公把咎犯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把池塘的水抽干了抓鱼,怎能抓不到鱼呢?
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焚烧沼泽地的草木而后打猎,怎能不获得野兽呢?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用欺诈作假的
方法,即使现在苟且可以获利,以后将不能再用这种办法获利了,这不是长久之道。”晋文公采用了咎犯的计策,
在城濮打败了楚国人。回国后论功行赏,雍季居首位。晋文公身边的人劝谏说:“城濮之战的胜利,是咎犯的谋
略得当。您采纳了他的建议,但行赏却把他排在后边,也许不行吧!”晋文公说:“雍季的话,关乎百代的利益;
咎犯的话,只能解决一时的急务。怎能把解决一时急务的话放在关乎百代利益的话的前面呢?”孔子听到这件事
后,说:“面临危难采用诈术,足以使敌人退却;回国后尊崇贤人,足以报答(贤人的)恩德。晋文公虽然不能
坚持到底,但足以称霸。”对贤人赏赐重,百姓就会转向正道,百姓转向正道就是教化成功。靠诈术来取得成功,
即使成功了,最终也会被毁坏,即使胜利了,最终也必定失败。天下取得过胜利的人很多,而称霸的才五个。晋
文公作为其中的一个,知道取得胜利的原因。胜利了却不知取得胜利的原因,就跟没有取得胜利一样。秦国战胜
了西戎,却在崤山打了败仗;楚国战胜了中原诸国,但在柏举打了败仗。周武王懂得取胜的道理,所以打了一次
胜仗就称王天下了。各种诈术在国内泛滥,(国家)不会安定,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
材料二:
鲁国的法律规定,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作奴隶,如果有人能够赎回他们,就可以从国库中获取金钱奖励。子
贡从诸侯国那里赎回鲁国人,回来后却推辞,不要国库的金钱奖励。孔子说:“端木赐做错了。从今往后,鲁国
人不会再从诸侯国赎回人了。现在鲁国富人少穷人多,接受金钱奖励不会损害自己的善行,不接受金钱奖励,那
么(鲁国人)就不再去赎回在诸侯国做奴隶的鲁人了。圣人做事,可以凭此来改变民风世俗,可以对百姓施于教
导,不仅仅只满足于自己行事。”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用一头牛来拜谢他,子路收下了牛。孔子高兴地说:
“鲁国从此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救落水者了。”孔子能从细处发现问题,这是由于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得远啊。
15.C(3 分)(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和‘按’一样都是通过对人物的神态描写”赏析有误。
2
{#{QQABKYYEggAAQBJAAAgCQQHyCgAQkhEACSgGwBAIIAABSBNABAA=}#}
“沉沉”可理解为酒喝得多,人沉醉得很深的样子,是神态描写;“按”是击打节拍的意思,属于动作描写。故
选 C。)
16.(6分)①将军权贵。将军临边本应抗击金兵却没有仗打,权贵们本应谋划收复失地却整日醉生梦死,以致
战马肥死马厩,弓弦腐烂断绝,抒发了诗人对权贵不思收复失地的不满。②戍边战士。战士戍边只想建功沙场或
者功成早日回家,但报国的心思无人理解;刁斗本应用于战场,现在却只能用来报更,抒发了诗人对戍边战士报
国无门、百无聊赖的同情。③中原百姓。中原百姓本应在故土上安居乐业,如今却在外族的统治下忍辱偷生,过
着水生火热的生活。百姓渴望宋军挥戈北上,收复失地,但统治者却偏安一隅,不思收复,百姓只能伤心落泪,
抒发了诗人对中原百姓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共 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细节描写的角度和作用的概括分析能力。从全诗看,诗中分别写了以下三种人:第一种人是
将军权贵,他们莺歌燕舞,不思复国;第二种人是戍边战士,他们百无聊赖,报国无门;第三种人是中原百姓,
他们忍辱偷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答题的关键是:先分类,指出是哪三种人;再指出诗中写到哪些反常细节;
最后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诗意赏析]
这首诗共十二句,每四句表达一层意思,三个层次分别写同一月夜下,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等三
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图恢复的态度,
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诗
歌构思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紧扣一个“月”字来写:朦胧的月光照着戍边战士的白发、横笛,照着沙头的白
骨,照着遗民的泪痕,也照着朱门的歌舞、肥死的厩马、霉断的弓弦;月色中,有将军的按歌击拍声,有扣人心
弦的刁斗声,更有哀怨幽咽的横笛声和哭泣声。上述诸种对比鲜明的场景受诗歌开头的“和戎诏下”的统领,形
成层层相因的逻辑联系。同一时间段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情景和态度的对比、同一环境里的不同情景的对比、同
一类人物的生死对比、同一地域的古今对比等,一一揭示了当时表面上一汪平静的死水里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
矛盾,极富概括性。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
爱憎分明的性格。
17. (6 分)(1)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2)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3)(示例)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8.(5 分)①运用了比喻(博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2分)②运用设问,引起读者对愁的思考与想象;(1
分)③运用比喻(博喻),化抽象为形象(具体),使无形的愁具体可感了;(1分)④运用博喻,形象地表现
了愁之多,愁之乱,愁之连绵不绝。(1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如夸张等。)
19.(6分)①古人的联想之美 ②天气往往阴晴不定 ③“梅雨”也有可爱之处(1点 2分,意思对即可,共 6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0.(2 分)A 烈日当空(或晴空万里) B衣食无忧(或安居乐业)(1 点 1分,意思对即可,共 2 分。若有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1.B(3 分)(A项为说话断断续续,B项为列举内容的省略,C项为引文内容的省略 ,D项为语意未尽,故选 B。)
22.(4 分)序号③(1分),“营造”与“精神”搭配不当,将“营造”改为“展现”。(若有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分);
序号④(1分),逻辑顺序不当,改为“在这些古老的文字中,我们不仅能窥探先民的智慧,还可以发现体育文
化的由来与发展。”(1分)
23.作文立意:
3
{#{QQABKYYEggAAQBJAAAgCQQHyCgAQkhEACSgGwBAIIAABSBNABAA=}#}
第一句话,强调“怀疑”与“相信”的利弊。“缺少怀疑的相信,人容易盲从”,意思是说,若一味“相信”,
则容易让人盲从。应适当“怀疑”,人才会有自己的主见。“缺少相信的怀疑,人容易迷惘”,意思是说,若一
味“怀疑”,则容易让人迷惘。应适当“相信”,人就会信念坚定。“怀疑”与“相信”利弊参半,缺一不可。
第二句话,明确怀疑与相信对于人生态度的影响。思考怀疑一切可能会对世界产生消极看法,失去信任和动
力,相信一切可能会盲目崇拜,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探讨怀疑和相信的平衡之道,如保持健康的怀疑态度、
对事物保持审视和质疑能力等。
第三句话,其大意是如果一个人听说别人做好事就表示怀疑,听说别人做了恶事就相信,那么他的内心里对
这个世界其实是充满敌意的。这句话陈述了一种现象:疑善信恶。这样的人,内心非常阴暗,于人、于己、于社
会都会造成不良后果。相信与怀疑,需要理性的判断,相信该相信的,怀疑该怀疑的。
综合上述材料,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让二者携手前进,理性的判断,于“怀疑”中“相
信”,于“相信”中“怀疑”。行文的关键在于写出“怀疑”与“相信”的二元关系,写出思辨色彩。若只写其
一,则属审题偏颇,违背题意。议论之时,宜剖析二者背后的内涵,这就需要反复咀嚼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给
予二者正确的解读。
参考立意:
“怀疑”与“相信”并行; 选择“相信”,何妨“怀疑”;
理性“怀疑”,感性“相信”; 且信且疑且徐行;
以“怀疑”之刃,辟“相信”之路; 信疑有度,方显智慧
不吝信任,亦要怀疑
附录:
(一)扣分项评定
1、600—800 字的,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字扣 1分,扣完 4分为止;
2、不足 600 字,小于等于 2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3、不足 400 字,小于等于 1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4、不足 200 字,小于等于 5分;
5、只写标题给 1分或 2分;
6、完全空白的,评 0分。
(二)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 分)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20分
基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级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表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不通顺语病
20分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 特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 20分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4
{#{QQABKYYEggAAQBJAAAgCQQHyCgAQkhEACSgGwBAIIAABSBNABAA=}#}2024一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
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
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
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修锌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
的真实思想。
②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
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
的千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
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
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
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③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
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
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
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
基本条件。
④“修锌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
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
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
锌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⑤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
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
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
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高三语文试卷(共8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