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3 第17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复习课件(共38张PPT)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福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板块3 第17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复习课件(共38张PPT)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福建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4 21:0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板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十七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
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个转变: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两个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两大突破:政治上,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上,“一五”计划完成,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一大特点:成就与失误并存,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22年版课标: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增,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考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8年2考  [八上P18-P20]
背景 (1)国内: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国民经济好转;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国际:美苏冷战,我国面临帝国主义威胁;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1953年至1957年底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
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时空观念: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 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建设 成就 (1)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影响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考点2 三大改造8年3考             [八下P23-P26]
时间 1953年至1956年底
对象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内容 农业合 作化 (1)背景:①土地改革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1956年, 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内容 手工业 合作化 (1)方式: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②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方式:①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②赎买政策:国家按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考点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8年1考  [八下P21-P22,P2-P3]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时间 1954年9月 地点 北京
主要 内容 (1)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意义 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展 历程 (1)正式确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2)继续发挥作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3)发展: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确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政治 协商 会议 (1)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地位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2022年版课标
(1)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奠定了新中国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2022年版课标: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新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1 曲折探索: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下P27-P28]
1.中共八大(探索起步)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失误)
时间 1958年开始,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概况 (1)“大跃进”:过度强调发展速度,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当时的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害
影响 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 国民经济的调整(调整恢复)
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考点2 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 [八下P28-P30]
时间 1966—1976年
概况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危害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主要 教训 (1)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
(3)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考点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8年4考  [八下P31-P32,P91]
王进喜 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雷锋 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不幸因公殉职,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其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
钱学森 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 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为我国核武器发展与研制事业作出了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焦裕禄 1962年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改变兰考面貌,患病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模范人物具有的共同优秀品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忘我劳动、无私奉献、勇于创新
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2022年版课标
毛泽东的 贡献 社会主义 革命 领导进行土地改革,作出抗美援朝决策,推动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系统地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社会主义 建设 领导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视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如“两弹一星”
毛泽东思想的贡献 (1)《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
(2)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3)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中国“一五”计划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比较
[考情:2021.33(2)(3)T、2019.27T]
中国“一五”计划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
不同点 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新经济政策实行后苏俄(联)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苏联依然是农业国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特点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统筹兼顾 片面发展重工业,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影响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相同点 (1)都重点发展重工业,工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2)都是通过国家计划的方式进行
(3)都改变了本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
联系 中国的“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并且得到苏联援助
二、  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转变
命题点一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1.(2024三明二检17T)下图宣传画发行于1954 年。据此可知,该画宣传的主题是(  )
A.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B.第一个五年计划热烈开展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
2.(2024漳州二检18T)1954年国营漳州茶厂创建,1956年奇苑、源美等茶叶商号并入,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得以融合提炼,创出一批知名茶叶品牌,如黄旦、流香、一枝春等走俏市场。据此可知(  )
A.土地改革农民翻身
B.公私合营初见成效
C.“一五”计划成绩斐然
D.科教兴国效果显著
B
命题点二 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2022福建16T)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政治制度的创新
D
命题点三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
4.(2023福建16T)“‘铁人’虽逝,但精神长存”,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的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袁隆平
C
5.(2022福建17T)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地为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贡献。下列属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邓稼先  D.袁隆平
C
拟定主题并加以论述
6.(2022福建32T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10分。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一】历史事件1: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分)
主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分)
论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带领中国人民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6分)
【示例二】历史事件1:中华民国成立。历史事件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2分)
主题: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2分)
论述: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于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了主要障碍,创造了政治前提。
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实行,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利于当时社会发展。为此,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3-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