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age ? 2科举制的创立Page ? 3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的内容,在整个古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隋唐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而且对世界都可谓影响深远。说教材Page ? 4说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及其影响,通过讨论培养学生从具体史实得出结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老师讲述与学生收集资料,并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的 出现,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 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说教材Page ? 5(1)重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突破:对于此重点内容,我主要是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 一步质疑,然后释疑而解决的。(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及影响。
突破:关于这一难点的处理,我主要是采用 对比法,将此前的选官制度与科 举制进行对比,得出科举制的进步性 所在,从而突破难点。说教材Page ? 6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表达。为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自学—指导”模式,该模式主要由自学、质疑、讨论、指导、解疑五个环节构成。在这个流程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贯穿始终,在此模式下,我主要使用了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说教法Page ? 7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我对本课主要采取了分组合作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及联系实际法等。说学法Page ? 8课前课上课下课前预习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质疑讨论、巩固小结。课后深思说教学过程Page ? 91、课前预习
在课前,将学生们分为四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第一组负责整理科举制的诞生过程;第二组负责整理科举制的完善过程;第三组负责了解科举制的影响;第四组负责整理有关科举制的故事、成语及诗句。
2、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
说教学过程Page ? 10Page ? 11① 科举制的背景及诞生
请第一小组展示预习结果,介绍我国隋唐以前采用什么方式来选拔官吏,然后给出讨论题:“同学们如何认识这种制度,它存在哪些弊端?”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科举制度的诞生。再请第一小组,介绍隋朝科举制诞生的过程,并结合课件加深印象。讲授新知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Page ? 12科举制度 正式设置进士科
在隋炀帝统治时期什么制度正式诞生了?标志是什么?说教学过程Page ? 13② 科举制的完善
由第二小组汇报预习结果,介绍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及其措施,并结合课件来进一步强化理解该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全班学生动手设计科举制从诞生到比较完善的示意图。从而突出重点。说教学过程Page ? 14唐太宗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说教学过程Page ? 15开创
殿试创设
武举武则天说教学过程Page ? 16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玄宗Page ? 17 让第三小组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从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的变化,总结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制的影响
请全体学生看书上第19页和20页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科举制的影响。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 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Page ? 18④ 有关科举制的故事、成语及诗句
由第四小组成员展示所收集的有关科举制的成语、故事及诗句。
名落孙山、金榜题名、高中魁首、范进中举
1、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2、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说教学过程Page ? 19(3)质疑讨论
估计到学生对科举制进步意义的理解还不够透彻,特设计题目让学生讨论:请对比“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区别所在,最大的受益者是谁?从讨论中去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4)小结巩固
在这个环节,我请一位同学上台对本课进行小结,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得出结论: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同时与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也存在着渊源。说教学过程Page ? 201,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2,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巩固新知Page ? 213、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C??)A.唐太宗统治时期 ??????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 D.唐玄宗统治时期
4、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C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巩固新知Page ? 223、课后深思:建议书
大屏幕显示: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以后,请想一想:你对我们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吗?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有关的建议书或计划书。(这是我设计的一个课外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其对我们今天学校考试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以史为鉴的历史教育目的。) 说教学过程Page ? 23科举制度诞生完善影响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善了用人制度隋朝唐朝谢谢观赏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