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5 01:3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①是日更定( ) ②拥毳衣炉火( ) ③雾凇( ) ④芥(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及下船(        )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惟长堤一痕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余拏一小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不少于4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下一白/则一舸无迹
B.独往湖心亭看雪/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天与云与山与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9.翻译下列句子。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__
10.用原文填空。
作者到湖心亭看雪的情绪是一波三折的,作者不惧寒冷“□□□□□□□”,然后被眼前“□□□□,□□□□□□□,□□□□”的雪景所迷住,接着湖心亭的巧遇更让作者“□□”,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11.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B.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C. 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反衬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对月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顾子敦适遇之,亦怀一杯,就其樽对酌。伯筠不问,子敦亦不与之语。酒尽,各散去。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材料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2.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B.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C.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D.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13.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加点字词 方法提示 释义
吟啸自若 联系成语解释词义。 神色自若 (1)自若:______
顾子敦适遇之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适:①适合;②满足;③正好。 (《汉语大词典》) (2)适:______
亦怀一杯 根据形旁推断字义。 从心,褱声。 (《说文解字》) (3)怀:______
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尽,各散去。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5.两则材料在内容上多有相同之处,请列举。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龙山雪
张 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 (卷七)》
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李岕(jiè)等五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 ③[呆白]苍白。 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 ⑤[欱]hē,通“喝”。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大雪深三尺许 ( )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 )
(3)湖中人鸟声俱绝 ( )
余挐一小舟 ( )
17.选出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从百步街旋滚而下
C.虽多忌刻,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9.本文与《湖心亭看雪》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答黄鲁直①
苏轼
轼顿首再拜鲁直教授长官足下。轼始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②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莘老言:“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轼笑曰:“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③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然观其文以求其为人,必轻外物而自重者,今之君子④莫能用也。其后过李公择于济南,则见足下之诗文愈多,而得其为人益详,意其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非独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虽如轼之放浪自弃,与世阔疏⑤者,亦莫得而友也。今者辱⑥书词累幅,执礼恭甚,如见所畏者,何哉?轼方以此求交于足下,而惧其不可得,岂意得此于足下乎?喜愧之怀,殆不可胜。然自入夏以来,家人辈更卧病,忽忽至今,裁答甚缓,想未深讶也。《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聊复次韵,以为一笑。秋暑,不审⑦起居何如?未由会见,万万以时自重。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元丰元年初,北京国子监教授黄鲁直致信被贬徐州的苏轼,并附《古风》二首。苏轼次韵奉和,并回了这封信。黄鲁直,即黄庭坚。②〔孙莘老〕苏轼的朋友。下文的李公择,也是。③〔即〕靠近,这里是结交的意思。④〔君子〕指当时的权贵。⑤〔阔疏〕疏远。⑥〔辱〕谦辞,意思是使对方受屈辱了。⑦〔审〕详知。
[乙]古风二首上苏子瞻(其一)①
黄鲁直
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②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
孤芳忌皎洁③,冰雪空自香。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④。
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
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旁。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选自《黄庭坚诗集注》)
【注释】①这是甲文所述《古风》二首之一。②〔桃李〕喻指当时的权贵。下文“桃李终不言”,意思是苏轼受到当时权贵的嫉恨、排斥。③〔孤芳忌皎洁〕孤芳因皎洁而受到妒忌。④〔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梅子自古为有用之材,用以喻人,指人才应该成为国之栋梁。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耸然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
B.其后过李公择于济南 以其境过清
C.而得其为人益详 香远益清
D.万万以时自重 自非亭午夜分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
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
22.甲文中说“然观其文以求其为人,必轻外物而自重者”,乙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黄鲁直“轻外物而自重”?
23.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选文 角度 内容 情感
甲 ① 以“足下”称鲁直 ②
乙 以物喻人 以“江梅”喻苏轼
24.苏轼在甲文中说“喜愧之怀,殆不可胜”,请说说他“喜愧”的原因。
25.苏轼在《自评文》中讲到他的文章“行于所当行”,其实做事也是如此,要行在“当行”。下列名著中人物的“获取”行为是否“当行”?请任选一项,做出你的分析。
A.孙悟空从龙宫取走如意金箍棒(《西游记》)
B.祥子从军营牵走骆驼(《骆驼祥子》)
答案
1.①gēng ②cuì ③sōng ④jiè
2.(1)撑(船) (2)还 (3)到
3.C 4.C
5..(1)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了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去湖心亭看雪。
(2)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浓云、远山、湖水,上下全都白茫茫。
(3)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
6.(1)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D
9、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0、“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大喜“
11.C
12.B
13.(1)自然,不变常态 (2)正好 (3)怀藏
14.(1)酒喝完了,各自散开。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15.示例:①奇遇之乐②闲情逸致③钟情山水④崇尚和合
16.(1)上下,左右 (2)迫近,逼近 (3)消失 (4)牵引,划船
17.A
18(1)箫声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出不来。 (2)西湖中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人。
19阔大、纯净的雪景映照出张岱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在冰天雪地中,心灵脱去俗累,自由洒脱。雪景的苍凉也折射出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20.C
21.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
22.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23.①使用敬辞 ②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互相欣赏与敬重。
24.苏轼早先读黄鲁直诗文,就想与他交往,收到鲁直来信,喜不自胜。鲁直在信中对苏轼十分恭敬,苏轼觉得很惭愧。
25.示例一;孙悟空从龙官取走金箍棒当行。从目的看,孙悟空为了守护花果山,保护众猴,因没有称心的兵器才去东海龙宫告求;从获取方式看,孙悟空是以紧邻的身份告求,况且东海龙王也愿意送给他金箍棒。此后,金箍棒成了孙悟空西天取经途中降妖伏魔的工具
示例二;孙悟空从龙宫取走金箍棒不当行。金箍棒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宝物。孙悟空贸然去索要兵器,对龙王提供的多件兵器均不称心,还继续索要。龙王心中害怕,无奈之下送给他金箍棒。他要宝物时说会一一奉价,也没有兑现。还有,金箍棒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他的狂傲。
示例三:祥子从军营牵走骆驼当行。祥子觉得骆驼与自己同是俘虏,因同情将其从军营牵走,一起出逃。另外,他牵走的骆驼是无主的,军营的兵们在炮声响起时逃走了,他等了很久,始终无人来拉骆驼。还有,用骆驼换的35块现洋,让他看到了买第二辆车的希望。
示例四:祥子从军营牵走骆驼不当行。祥子从军营出逃时牵走不属于自己的骆驼,以安慰自己失去车子的不平。他后来又用骆驼换了35块现洋,积攒属于自己的财产。这个行为滋生了他的利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