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升二 植物的新陈代谢
1.移栽树苗时,根部往往包着一大坨土,这是为了保护树苗的 ( B )
A.老根 B.根毛
C.幼茎 D.幼叶
2.用盐腌菜,菜发生的变化是 ( D )
A.细胞吸水,菜硬挺 B.细胞失水,菜硬挺
C.细胞吸水,菜软缩 D.细胞失水,菜软缩
【解析】 用盐腌菜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萎缩。
3.[2015·东营]“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 ( C )
A.凉水 B.热水
C.酒精 D.洗衣液
4.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D )
A.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解析】 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而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氧气;而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它们刚好相反。
5.[2014·江西]《国家粮油仓储存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超过规定年限后,不能再作为粮食出售。原因是 ( D )
A.种子的胚死亡而影响种子的萌发
B.种子进入休眠期而无法播种
C.种子发霉易引起食物中毒
D.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解析】 种子放置时间久后,有机物因呼吸作用而大量消耗。
6.[2015?湘潭]图甲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乙中数字表示叶片不同结构,分析回答。
图Z2-6
(1)植物可以通过图甲中所示的[C]__光合作用__制造有机物,这一生理活动主要在图乙中的结构[③]__叶肉__中进行。
(2)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丙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__,因为植物幼苗进行__呼吸作用__产生该气体。
(3)将图丙装置置于阳光下,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水珠主要是经图乙中叶片的[⑤]__气孔__散发出来的。
【解析】 (1)图甲:A表示蒸腾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丙所示),黑色塑料袋不透光,这样就避免了塑料袋内的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结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用手挤压塑料袋,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进入了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⑤气孔散失的,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表皮。
7.为研究“绿豆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同学将一定量萌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煮熟),同时分别放入如图Z2-7所示的装置中,关闭止水夹并在黑暗处放置12h后进行实验:①测量瓶内和瓶外环境的温度,读取温度计示数;②打开止水夹并挤压塑料瓶,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③移开双孔塞,
用燃烧匙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塑料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图Z2-7
瓶内温度变化
澄清石灰水变化
蜡烛燃烧情况
甲组
升高
变浑浊
熄灭
乙组
不变
不变
继续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豆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来自于种子结构中的__子叶__。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推出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__二氧化碳__。
(3)绿豆种子要在黑暗处放置12h的原因是__AC__(填序号)。
A.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B.种子呼吸只能在黑暗中进行
C.让种子有足够的呼吸时间
专题提升二 植物的新陈代谢
1.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D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
【解析】 水分通过根尖的根毛区进入植物体后,通过相连通的根、茎、叶的导管,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2.[2014·昆明]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
A.细胞中的物质都能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
B.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完全被细胞利用
C.有机物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才能被分解
D.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
【解析】 呼吸作用的场所是活细胞。
3.一株玉米生长旺盛时,一天要从土壤吸收几千克的水,其中大部分水的去向是 ( A )
A.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B.合成其他物质
C.作为组成植物体的成分
D.储存在植物体内
4.[2014·十堰]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Z2-1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叶片的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下面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B )
A.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掉原有的有机
物
B.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设置对照
C.滴加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蛋白质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解析】 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设置对照,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
5.[2014·济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只有叶片才能制造有机物
B.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光能
C.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植物体中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只要有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6.[2015·潍坊]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7.如图Z2-2所示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 A )
图Z2-2
A.补充大棚CO2 B.补充大棚O2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解析】 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时,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呈现以24h为周期的变化,每天日出前(7h左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在a点,此时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所以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补充大棚CO2,以利于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
8.[2014·黄冈]如图Z2-3所示,1、2两支试管分别盛有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一段时间后,比较两株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注:土壤浸出液是由肥沃的土壤加蒸馏水搅拌,过滤后所得到的液体)
图Z2-3
(1)实验中试管__1__是实验组,这组实验的变量是__无机盐的有无(或土壤浸出液的有无)__。
(2)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__。
9.[2015·菏泽]某温室无土栽培大棚展室中,利用许多塑料管道搭起纵横交错的立体支架,管道内为营养液,蔬菜的根部浸润在营养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D__(填代号)。
A.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无关
B.土壤对植物仅起固定作用
C.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只能通过根尖
D.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仅是水分和无机盐
(2)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地满足植物对各类__无机盐__的需要,具有产量高、节约土地和水肥,不受季节限制、__清洁无污染__等优点。
(3)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除了定期更换营养液或者向营养液中添加某些营养物质,以满足蔬菜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外,还要经常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以促进根的__呼吸__作用正常进行。下列两个反应式①和②分别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①式中的a代表的是__叶绿体__,根据①式可知适当增加温室大棚内__二氧化碳__的含量可提高棚内蔬菜产量;一般要求在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棚内的温度,其目的是__减弱__②式表示的生理活动。
①: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②: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10.如图Z2-4所示,图(a)为植物叶片的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②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图(b)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作答:
图Z2-4
(1)从叶片的结构分析,图(a)中物质①、②是通过__气孔__进出叶片的。
(2)若图(a)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②代表的物质是__二氧化碳__,图(b)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__乙__。
(3)若图(a)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则②代表的物质是__氧气__,物质②产生于叶肉细胞的__叶绿体__(填细胞结构)中;图(b)中表示一天内光合产物开始积累的时间是__7__点之前。请你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__。
11.[2014·遂宁]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某班生物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叶绿素。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组
乙组
实验材料
韭菜
蒜苗
处理方法
去叶后用不透明黑色薄膜袋套住
去叶后用透明薄膜袋套住
环境条件
置于有光照的适宜地方
置于有光照的适宜地方,并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实验现象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方案完成以下问题。
(1)全班同学在讨论后认为:按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的变量有__3__个,而对照实验必须遵循__单一__变量原则。
(2)请你根据假设重新修订这个实验方案:__甲组、乙组选择同样材料(同样多株韭菜或蒜苗),甲组应该放在阴暗、适宜的温度,乙组光照充足、适宜的温度,且都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__。
【解析】 (1)根据表中的实验方案可以判断其中的变量有3个,实验材料、光照和不同的环境。想要探究“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变量应该是光照,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想要探究“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变量应该是光照,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故甲组、乙组选择同样材料(同样多株韭菜或蒜苗),甲组应该放在阴暗、适宜的温度,乙组光照充足、适宜的温度,且都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12.甲、乙同学一起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Z2-5所示。
图Z2-5
他们在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而是变成了棕黑色。这是为什么呢?
甲同学猜想:可能是叶片上残留的酒精引起的。为了验证猜想,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h、脱色后的叶片,分成两组,一组不漂洗,另一组充分漂洗,然后分别向两组叶片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发现未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黄色,充分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黑色。
乙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h、脱色、漂洗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发现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叶片,颜色变为预期的蓝色。
(1)乙同学的猜想是__可能是碘液的质量分数过大引起的__。
(2)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验证猜想,甲同学还需怎样改进实验?请简要说明:__用质量分数为0.04%的碘液重复甲的实验(或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重复甲的实验)__。
(3)你认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意义?__为生物提供有机物(或提供了氧气;或储存了能量等)__(写出一点)。
课件31张PPT。专题提升二 植物的新陈代谢1.植物的光合作用
(1)器官:叶。
(2)细胞:叶肉细胞。
(3)场所:叶绿体。
(4)物质转化: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5)有机物的输导:筛管,方向:自上而下。
(6)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不同的探究目的,不同的变量控制,不同的检验方法。【注意】
(1)暗处理是为了将叶片中有机物(淀粉)运走耗尽,以免叶片内残余的有机物干扰实验结果。
(2)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水不能溶解叶绿素。因此,为了避免叶绿素对实验现象的干扰,必须将叶片放在酒精中脱色。
(3)由于酒精沸点较低,直接加热不仅蒸发过快造成浪费,也易引燃酒精引起火灾。因此,应将酒精隔水加热。
2.植物的呼吸作用
(1)场所:活细胞。
(2)物质转化: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3)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氧气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
3.植物的蒸腾作用
(1)过程: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主要通过植物的气孔进行。
(2)意义:
①促进根吸收水分;
②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③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4.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1)吸水部位: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该部位生有大量的根毛,增大了根吸水的面积。
(2)运输部位:根吸水后经根、茎、叶中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全身。无机盐溶解在水中,随水一起运输。
?
类型之一 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2014·深圳]如图Z2-1所示,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2~3天,然后放在阳光下4h,取下两袋中的叶片,经过脱色、漂洗、滴碘液处理,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D
图Z2-1 A.该植物放在暗处的目的是为了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B.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该处氢氧化钠是为了吸收袋中的二氧化碳
D.袋中的水是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解析】 该植物放在暗处的目的是为了消耗原有的淀粉,因为光合作用会生成有机物(淀粉),避免对实验结论的干扰;该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氢氧化钠,它会将袋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掉,所以一片叶子处在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另一片处在缺二氧化碳的环境中,最后一个变蓝,另一个不变蓝;该处的水只是为设置对照控制变量用的。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实验时,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玻璃罩)等。并设计了如图Z2-2所示甲、乙两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Z2-2 (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_,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2)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3)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光照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放入________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4)实验结果:变蓝的是______装置内的叶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二氧化碳酒精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5)若把乙装置内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并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如果澄清石灰水有变浑浊,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________。
【点悟】 光合作用是否进行,可通过检验是否合成淀粉来判断。实验应该注意变量唯一,其他变量应控制。
产物类型之二 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015·资阳]如图Z2-3所示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B图Z2-3A.N 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N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而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MN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NP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但植物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2014·娄底改编]如图Z2-4所示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
图Z2-4 图中1、2、3、4表示气体,A、B表示不同的能量转换器(其中A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1为氧气,则2表示____________。在B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____________ 。
(2)A、B两处进行的生理活动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一种葡萄新疆的比娄底的含糖量高、要甜,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新疆昼夜温差大,晚上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储存的有机物(淀粉)多 【点悟】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容易混淆的二大重要的生理功能,从公式来看:原料和产物二者好像恰恰相反。怎样不记错呢?把握以下几点:①理解是关键,理解好二大生理活动的探究实验就不会记错;②光合作用只是绿色植物才具有,而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植物和人,以自身为例,了解人体呼吸时吸收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后,就不会记错植物呼吸作用的气体变化了。
类型之三 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
[2014·烟台]下面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置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是 ( )
A B C D
B 【解析】 A装置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C装置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D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
【点悟】 移栽植物时应保护根毛,尽量减少根毛的损伤。应剪去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类型之四 了解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下列关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散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冠
B.茎通过导管运输水分
C.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析】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点悟】 无机盐的吸收是溶解在水中与水一起进入植物体内。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A
不理解实验变量致错
植物吸收不同种颜色的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是不同的。有人把等量的紫罗兰叶分别放在封闭的、大小相同的1号和2号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照下,8h后分别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检测,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容器大小、温度等条件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由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光条件下,紫罗兰光合作用更强。2号容器中,氧气不增反降的原因是在黄光条件下,紫罗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解】 (1)氧气增加量
【错因分析】 氧气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效率的定量表示。实验的变量是红光和黄光,即光的颜色。
【正解】 (1)光的颜色 排除其他因素(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红 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多于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或呼吸作用比光合作用强等) 在探究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种子萌发还需要光吗?”提出了新的质疑。以下是该小组同学在实验前进行的对话:
图Z2-5 接着,他们选了40粒小麦种子,平均分成两份,按计划进行了实验。数天后,光照下的小麦种子萌发了17粒,黑暗中的小麦种子萌发了18粒。
请分析回答:
(1)上面四个人的对话中,其中作出假设的是________。
(2)该实验中为种子萌发必须提供三个相同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和乙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3)根据丙的描述,该探究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_。
(4)该小组得出结论:光照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5)丁的描述:种子数量要相等,且要具备三个外界条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不是保持单一变量,排除其他因素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