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临高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临高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4 16:3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高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范围:第一、第二、第三单元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敞、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綮《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没有具体描述黑暗面,是属于人民的、有思想性的作品。
B.盛唐气象歌唱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与盛唐时代的生活和平繁荣发展密切相关。
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其突出特点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同时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盛唐气象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是因为盛唐诗歌鲜明、开朗、深入浅出,形象飞动,想象丰富,情绪饱满。
C.盛唐是和平统一、繁荣发展的时代,性情上更平易开朗,唐诗与《国风》更接近,不像《楚辞》那样复杂、曲折。
D.盛唐气象呈现出来的是饱满、蓬勃,它可夸大,可细小,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3分)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
B.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众多因素影响了盛唐气象的形成,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是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是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有一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
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踩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地,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拥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着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着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按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至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都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一边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醒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接着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闪烁,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受伤战友的消息送到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
B. “老乡”虽是个哑巴,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摸到伍原的军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最终给了伍原帮助。
C. “小如绿豆似的光”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给了伍原力量、勇气和希望。
D. 小说前文通过“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的描写,为后文遇到“老乡”埋下伏笔。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多用短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例如“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写出了伍原的迷茫。
B. 小说笔调简单朴实,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没有精细优美的语言,却刻画了一个小人物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
C. 茹志鹃的小说很有特点,本文与《百合花》一样,情节相当曲折且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内在特征。
D. 小说以“路标”为题,既关联着小说的故事情节,又有象征意味,蕴含了小说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8. 小说多次写到伍原流泪,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从展现人物心境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4分)
有评论说“茹志鹃的短篇小说避重就轻地跳过革命的宏大叙事,婉转着墨于时代大背景的间隙,于杯水微澜之处反映出时代特点”。请结合本文分析其创作的这一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脚A著B谢C公D屐E身F登G青H云I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音信、书信
B.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时
C.云青青兮欲雨 青青:黑沉沉的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事:侍奉
12.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4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分)
14.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后言》中说,“太白以气为主”,这里所说的“气”是指气质,或个性特点。请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李白的“气”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实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16.诗人描绘了哪些意象(即与田园生活有关的事物),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常因登高望远而惹恨添悲。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诗人郁结在心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达了难以排遣的无限悲愁。(2分)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对南宋的不抵抗政策失望至极,他多么想像当年刘裕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沁园春﹒长沙》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15年10月5日,一个名字在中华大地 ① 她就是“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屠呦呦获得了该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时光倒流至20世纪60年代。当时,引发疟疾的疟原虫出现强大的抗药性,原有治疗药物失效,疟疾 ② ,全世界都在受疟疾之苦。1967年5月23日,我国启动“523”项目。年仅39岁,却已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屠呦呦 ③ ,成为课题攻关的组长。
简陋的设备、匮乏的资源、稀缺的人手,摆在屠呦呦面前的,是一个堪比攀登珠峰的艰难挑战。3个月里,屠呦呦带领组员从2000多个抗疟药方中精选了640个方药,开始逐一排查实验。在经历了190次失败;筛选了300余种中草药后;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一段关于青蒿描述的启发,屠呦呦终于发现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临床阶段,屠呦呦又以身试药,亲自证实了青蒿素抗疟疗效的安全可靠。
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广泛在全世界应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一致公认的抗疟疾标准疗法。作为青蒿素的重要发现者之一,屠呦呦的这一成果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多处使用了数字,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热爱运动的你,懂得怎么喝水吗?漫画家高木直子在绘本中多次提及“我最期待跑完后能畅饮啤酒”。不少人会觉得在运动产生的各种“爽”之中,① 。这种感受并不意外,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消耗大量的糖分和水分,每个毛孔“嗷嗷待水”,缺啥补啥,喝水本身就会带来一种被满足的“爽感”。
除了补充人体因为运动丢失掉的水分外,② 。首先,水可以调节人体温度,平衡肌肉剧烈收缩后所产生的大量热量。而且,水还可以将营养物质和废弃物输入、输出细胞,“能载也能覆”,促进新陈代谢。不过,我们在运动后饮水时,③ :冰水灌溉和一次性牛饮。
运动后如何科学饮水?了解误区后需要牢记两个原则:一是水温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冰,最好在20到22摄氏度之间;二是运动前1小时可补充不超过500ml的水让身体逐步适应,运动过程中可每15分钟补充150ml左右的水,运动结束后再适度补充500ml左右的水。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梳理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相关语句,完成关于“运动后科学饮水”的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8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青春无非是两个动作:一个是体能动作“引体向上”,一个是战术动作“低姿匍匐”。
青春本来的属性是向上的,就像沐浴着阳光生长的幼苗,有一种力量拔着自己向上生长,可以热烈,可以张扬,可以逆风飞翔,可以破障奔跑,这是引体向上的青春。
但有时青春也可以不必那么张扬,不必总在追求高光时刻,青春可以是潜伏的,可以是蓄势待发的,可以是韬光养晦的,贴近大地,丈量大地,做一个翻匐前进的孤勇者,这是低姿匍匐的青春。
那么,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A 【解析】“没有具体描述黑暗面”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
2.C 【解析】偷换主语,“不像《楚辞》那样复杂、曲折”与前句共用主语,主语是“唐诗”,而原文是“《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
3.D 【解析】A项《买花》反映的是贫富差距,B项《陇西行》抒发的是厌战之情,C项《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此三项都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
4.①举例论证:列举屈原的《离骚》,证明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
②对比论证:将李煜《虞美人》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
③引用论证:引用李白《将进酒》、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等诗歌证明盛唐气象形象的充沛饱满。
④比喻论证:把盛唐气象比作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形象说明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每点2分,共4分。答出两种即可。)
5.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诗歌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
A
7. C
8. 流泪展现人物心境: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流泪”,牵动着读者的心和伍原一起波澜起伏。小说开端部分,伍原因为迷路,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等发现了灯火,找到了人,他流下了激动的泪;因为聋哑“老乡”的误解,他又流下了委屈、绝望的泪,好在最后“老乡”认出他是八路军战士,他才止住了眼泪。流泪展现了伍原的心境,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9. ①茹志鹃在这篇小说中跳过了“革命的宏大叙事”,没有描写某次战役的宏大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迷路战士伍原的经历来写。②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伍原这次的个人经历只是“杯水微澜”,但他身上的责任感和对革命坚定的信念感是那个时代八路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③伍原和“老乡”的沟通虽然充满曲折,但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这样的事情在整个时代中虽然不起眼,但也以小见大,反映了战争年代让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
分)
A 11.C 12.D
13.(1)她曾经跟随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
(2)(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
14.①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②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③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
【导语】两篇文言文选自《琵琶行·序》和《旧唐书·白居易传》,展现了白居易坎坷的仕途和创作心路历程。在《琵琶行·序》中,白居易因听琵琶女的诉说而感悟自己的贬谪之痛,反映出他对命运的无奈。《旧唐书》部分则描述了白居易的才情和仕途经历,表明他因直言敢谏而被贬。两文结合展现出一位因为才情卓越而影响深远的文学家的复杂内心与社会环境。
10.BEG
11.A
12.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我想要依据越人的话梦中游览吴越,一夜之间飞过月光照耀下的镜湖。
(2怎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那将使我不再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14.①豪放飘逸之气:诗中描写天姥山“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运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出天姥山雄伟的气势,描写梦中的神仙世界,天马行空、辉煌灿烂;体现出李白豪放的气质。
②自由洒脱之气:“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表现出他渴望摆脱尘世束缚,追求自由的洒脱个性。
③傲岸不屈之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抒发了他蔑视权贵,不肯屈从的傲岸个性。
D
(1)诗人选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农村最常见的景物。(2)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地体味到诗人那淡泊恬静的生活追求。
【导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描绘清新自然的田园景象,展现出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传递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反思与逃离。整首诗氛围淡雅悠远,情感真挚动人。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渊:深潭。句意:池塘里的鱼想念原来的深潭。
C.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句意:远处的村落隐约可见。
D.墟:村落。句意: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尘杂’实指灰尘和杂物”理解有误。“尘杂”一语双关,表面指的是灰尘杂物,实际上指的是官场、尘俗的杂事。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意境的能力。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诗句中选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农村最常见的景物;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
由此可见,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地体味到诗人那淡泊恬静的生活追求。
17. ①. 艰难苦恨繁霜鬓 ②.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③. 金戈铁马 ④. 气吞万里如虎 ⑤. 鹰击长空 ⑥. 鱼翔浅底
18.①家喻户晓 ②愈演愈烈 ③临危受命 19.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公认的抗疟疾标准疗法。 20.①多用数字,突出了屠呦呦团队在研发道路上面对的挑战之艰巨;②多用数字,表达了对屠呦呦团队不惧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的敬佩;③多用数字,使表达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下文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该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名字应该是几乎人人皆知。故填“家喻户晓”。家喻户晓:形容人所共知,后来人们就用“家喻户晓”来表示一些人物、故事或者事件每家每户都明白,人人都知道。
第二空,依据前文语境“原有治疗药物失效”“全世界都在受疟疾之苦”可知,应是疟疾疫情更加严重,故填“愈演愈烈”。愈演愈烈:指事情、情况等越加恶化、严重。
第三空,依据前面疟疾愈演愈烈的语境及后文“成为课题攻关的组长”可知,屠呦呦是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故填“临危受命”。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两处:
(1)语序不当,“广泛”是副词,作状语修饰“应用”,应放在“应用”之前;
(2)成分赘余,“公认”已经包含“一致”的意思,可将“一致”删去,或者将“一致公认”改为“一致认为”。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190次”失败,突出了屠呦呦团队在研发道路上面对的艰难挑战;
“从2000多个抗疟药方中精选了640个方药”“筛选了300余种中草药”,突出了在困难面前,屠呦呦团队能够迎难而上的精神;“达到100%”说明屠呦呦团队取得了关键性胜利,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数字准确,真实可信,多用数字使得表达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1.①喝水是最爽的;②喝水还可以起两个作用;③要避免两大误区。 22.①水温要适中;②分时段补水;③抓住三个时间节点。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不少人会觉得在运动产生的各种‘爽”之中”可知,所填语句应是运动后让人感觉“爽”的事;根据后文“这种感受……喝水本身就会带来一种被满足的‘爽感’”可知,这种让人“爽”的事是“喝水”,因此可填“喝水是最爽的”。
第二空,根据前文“除了补充人体因为运动丢失掉的水分外”,可知该空内容应该填喝水的作用;根据后文“首先,水可以调节人体温度,平衡肌肉剧烈收缩后所产生的大量热量。而且,水还可以将营养物质和废弃物输入、输出细胞,‘能载也能覆’,促进新陈代谢”可知,这是喝水的另外两个作用,因此可填“喝水还可以起两个作用”。
第三空,根据后文“冰水灌溉和一次性牛饮”是两种不当的喝水方式,因此可填“要避免两大误区”。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题思维导图的特点是从左到右为概括和分述的关系。
“水温最好在20 ~ 22摄氏度之间”可概括为“水温要适中”;
根据原文“运动前1小时”“运动中”“运动结束后”可知,饮水要在运动的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因此第二空可概括为“分时段补水”;而“运动前1小时”“运动中”“运动结束后”是提醒运动者喝水时要注意三个运动的不同节点,因此第三空可概括为“抓住三个时间节点”。
23.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给出两个有关青春内涵的比喻性术语“引体向上的青春”“低姿匍匐的青春”,点拨考生展开联想,延伸思考,阐发自己的感悟与体验,表达自己的启迪与发现。
青春属性主基调应是向上的,表现为张扬、奋发、敢于自我挑战,敢于直面竞争,敢于突围超越;同时,青春也应该有蓄势待发的沉潜,刻苦磨砺的笃定,应该踏实奋斗,低调沉稳,坚韧、孤勇……至于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可以见仁见智,但须体现青春的朝气、血性,而绝非暮气沉沉、萎靡不振。为何要引体向上?为何须低姿匍匐?这些都可结合个人成长的体验来抒写。
“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这一问题包含了“什么样的青春是不值得过(或不应该那么)过的”这样一层含意在内。换言之,考生须对材料内置的关键问题展开辩证分析,要执其两端,加以考量,深入探究,激浊扬清,明辨是非,从而确立所写文章的主旨。
。如写议论文,可以分析“引体向上”和“低姿匍匐”的含义,举出相应人物事例加以论证。再思考为何要“引体向上”和“低姿匍匐”,它们对于青年的意义是什么:青春年华,正是打基础、学本领的时候,要有低姿匍匐的沉稳坚笃;青春正是朝气蓬勃之时,更应“引体向上”,敢于挑战,奋发进取。最后应论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引体向上”,什么情况下要“低姿匍匐”。比如当前备考就需要“低姿匍匐”的状态,此刻的“沉潜”正是为了将来的“向上”。
立意:
1.张扬“向上”体能,讲究“沉潜”战术。
2.向上与匍匐都是青春最美的姿态。
3.心态持续向上,策略适时沉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