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文言文断句题型
先秦古书没有标点,因而断句是古代启蒙
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
设题考査文言文的传统方式。给文言文断句,
传统上称之为“句读(dòu)”。在一句话的
句末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
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如韩
愈《师说》中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即为此意。
年份卷别 提问方式
画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2023——2024年新 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高考I和II卷和全国卷甲卷 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
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2016—2022年所有全国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及2020—2022年所有新高考卷 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
50字左右。设6~8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
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2023-2024年题型全部改为主观题型,而且题干表述全国Ⅰ、Ⅱ、
甲卷完全一致,断三处,在相应位置涂黑或者选出相应断处字母。
试题将出现4种类型得分0分、1分、2分、3分,区分度得以提高。
此外,考生要在“可断可不断”与“非断不可”之间要做出正确取舍。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文言断句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
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近两年
来,文言文断句无法单纯依靠答题技巧得分,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理解断
句。因而断句备考应以理解为主,技巧为辅。
《鸿门宴》对下列句子进行断句
今 入 关 财 物 无 所 取 妇 女 无 所 幸 此 其 志 不 在 小 吾 令 人 望
其 气 皆 为 龙 虎 成 五 采 此 天 子 气 也
1、疏通大意:
现在进入关中没有掠取财物,没有宠幸女人,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我让人观望他头上的气象,都是五彩的龙虎状,这是天子的气象啊。
如果能够准确翻译,基本可以准确断句。
2、先易后难:
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先确定容易的断处标记出来,再分析难点。
3、巧借方法:
确定句子成分,看名词代词,这些名词或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
的前面就可能断句,主语开头,如“此”“吾”;如果作宾语,那么它
的后面也可能断句。固定结构,所字结构,“所取”“所幸”必须在一
起;句式对偶,“无所取”“无所幸”两句为对偶句,形成对应关系。
4、修正完善:
检查确定最后断处—— 今
入 关 \ 财 物 无 所 取 \ 妇 女 无
所 幸 \ 此 其 志 不 在 小 \ 吾 令
人 望 其 气 \ 皆 为 龙 虎 \ 成 五
采 \此 天 子 气 也
主观题断句相比于客观 名词和代词
题断句,难度大,要求高, 动词和动词短语
更能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素
标志一 对话词
养。对主观题形式断句,除
要把握文意这条要求外,还 文言虚词
要关注以下六种标志。 文言句式和固定结构
对偶、排比等修辞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
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
(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
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作宾语,那
么它们的后面也可以断句。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
名不提姓了。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
就不再提姓。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
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等。
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边归谠字安正,幽州蓟人。归谠弱冠以儒学名后唐末客游并邠晋祖镇太
原召置门下表为河东节度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改太原府推官试大理评事。天
福初,拜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充户部判官。历右谏议大
夫、给事中。尝上言:“使臣经过州县,券料外妄自征需,以丰傔从,多索
人驴,用递行李。挟命为势,凌下作威,供亿稍迟,即加鞭棰,吏民受辱,
宁免怨嗟。欲望察访得情,严示惩戒。”从之。俄迁右散骑常侍。
(节选自《宋史·边归谠传》,有删改)
在这段文字中,“归谠”、“儒学”、“后唐末”、“并”、
“邠”、“晋祖”、“太原”、“门下”、“河东节度推官”、“秘书
省校书郎”、“太原府推官”、“大理评事”都是名词,很多处停顿的
地方,就是动词和名词组成的动宾短句。
归谠弱冠以儒学名/后唐末/客游并邠/晋祖镇太原/召置门下/表为河
东节度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改太原府推官/试大理评事
边归谠字安正,幽州蓟人。边归谠年轻时以儒学闻名。后唐末,在
并、邠客居。晋祖镇守太原,召来安置在门下,表奏为河东节度推官,
试任秘书省校书郎,改任太原府推官,试任大理评事。天福初年,为监
察御史。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充任户部判官。历任右谏议大
夫、给事中。边归谠曾上奏:“使臣经过州县,在俸禄以外自己随便索
取,以补贴仆从,多要民夫和驴,用来运送行李。挟令之威,欺凌百姓
作威作福,供给所需之物稍有迟缓,就进行鞭打,官吏百姓受到侮辱,
怎能避免怨恨。希望察访到实情,严办以示惩戒。”(朝廷)听从了他
(的建议)。不久边归谠升为右散骑常侍。
在文言文中,动词是常见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谓语,而谓语
又是构成句子的一种主要成分。因此,可以用抓动词找主干的方法来
断句。断句时,可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找出谓语动词,然后前找
主语,后看宾语、补语,即可确定句子的标点。如果句子里出现了几
个动词,就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先弄清动词间的关系,如两个动词
是连动式,则不需要断开。
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
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
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
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海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
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淝水之战》,有删改)
在这段文字中,有多个动词“行”“有”“衔”“走”“死”“
返”“复”“回”“巡”“告”等,结合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关系,可
以断开。
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海/陛下返
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
太元七年……冬天,十月,秦王苻坚在太极殿会见群臣,苻坚提议
说:“自从我继承了大业,至今将近三十年,四方大体上安定,只有东
南方的那一块地方,还没有蒙受君王的教化。现在约略计算我的士兵,
能够达到九十七万人,我想亲自率兵去征讨他们,怎么样?”秘书监朱
肜说:“陛下奉行天意惩罚东晋,一定能不战而胜,如果东晋的国君不
口衔璧玉到军门(投降称臣),就一定会逃跑客死他乡。陛下使(逃难
到南方去的)中原士民回到他们的家乡,然后调转车驾东巡,在泰山祭
告天地庆祝大功告成,这是一千年才有的一个时机啊。”苻坚高兴地说:
“这就是我的愿望啊。”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
“谓”、“道”、“问”等对话词来判断人物的对
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
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
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
一定的作用的。
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
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
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节选自《琅嬛福地记》)
解答本题,可借助于对话词进行断句。文段中表明对话的词“曰”、
“问”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其他两处语句可以借助“室”“藏书”等
名词进行断句。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
志也/
老人微笑,拉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扇门可供进
入,路径很宽,来到一个精美的小屋,屋内藏书万卷。茂先问老人说:
“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历代史书。”又来到一间室内,藏书
更多。茂先又问:“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各国的史志。”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
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
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
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句首时 “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
间词 间”等前可断句。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嗟夫、
句首发
嗟乎、呜呼、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
语词
般要断开。
“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
句尾语
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
气词
般要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
疑问语 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一般可用于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
气词
意,就可断句。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然则、况、
复句中的
关联词 而况、且、若夫、至若、至于、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
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需要保持完整,不能点断。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
复音虚词
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等。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断开。如:“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吾。”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断开也可不断开。如:“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
子的成分,前后联系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
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4)“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
下不能断开。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刘应节,字子和,潍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四年
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奏罢永平、密云、霸州采矿。又因御史
傅孟春言,议诸镇积贮,当计岁丰歉。常时以折色便军,可以积粟;凶
岁以本色济荒,可以积银。又明年建议通漕密云,上疏曰:闻通仓粟多
红朽若漕五万石于密云而以本镇折色三万五千两留给京军则通仓无腐粟
京军沾实惠密云免佥商一举而三善备矣报可。
(节选自《明史》)
要给文段中的语句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若、而、
则、矣。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若、而、则”属于句首虚词,
“矣”属于句尾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闻通仓粟多红朽/若漕五万石于密云/而以本镇折色三万五千两留给
京军/则通仓无腐粟/京军沾实惠/密云免佥商/一举而三善备矣/报可
刘应节,字子和,潍人。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任户部主事。四
年秋天,刘应节升为右副都御史,仍旧像原来那样任巡抚。上奏停止永平、
密云、霸州的采矿活动。刘应节又根据御史傅孟春的进言,建议各镇积储粮
食,应当考虑每年丰收歉收的状况。平常年份折换银两方便军队,可以积储
粮食;灾荒年份用谷物救济灾荒,可以积储银两。第二年又建议通运粮船到
密云,上奏章说:“听说通仓的粮食大都发红霉变了。如果航运五万石到密
云,而拿本镇折换的三万五千两银钱留给京城里的军队,那么通仓便没有腐
烂的粮食,而京城里的军队得到了实际的好处,密云也可免去众多商人,办
一件事而具备了三种好处。”朝廷批复同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式(有时省略“者”或“也”);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等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
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
为”等固定句式。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十六年,(楚)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
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
径入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
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第十》)
解答本题,可借助文言句式进行断句。文段中“径者则不直矣”是
“则”表判断的判断句,“不亦……乎”是反问句式,“亦何以复令于天
下”中的“何以……”是固定句式。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鄙语曰/牵牛径入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
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十六年,(楚国)讨伐陈国,杀了夏征舒。因为夏征舒杀死了自己的
国君,所以楚国杀死了他。攻下陈国后,楚国就把它划作自己的县。群臣
都庆贺胜利,只有申叔时刚从齐国出使归来,不参与庆贺。庄王问他原因,
申叔时回答说:“俗语说,牵着牛笔直地走到人家田地里,田地的主人抢
走了牛。牵牛走入人家田地里确实不对,但抢走牛不是更过分吗?当然庄
王您是因为陈国动乱才率领诸侯们攻伐它,这是有道理的攻伐,但您却贪
婪地把它划归为自己国家的一个县,这怎么能在天下发布命令呢!”庄王
于是恢复了陈国后代的地位。
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
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技巧,断句时可以此为依据。
6、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
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
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
(节选自《白洲五亭记》)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在通读句子的基础上,找到对偶句。画波浪线句子中的
“汀”和“溪”相对,“春”和“秋”相对,“汀风春”与“溪月秋”结构相似,
所以“春”“秋”之后均应断开。“旦”和“夕”相对,“花繁鸟啼之旦”与“莲
开水香之夕”句式结构相同,所以“花”“莲”之前和“旦”“夕”之后均应断开。
“宾友”“歌吹”“舟棹”“觞咏”是诗文常用词,连用较多,中间不断开。据此,
可准确断句。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
咏半酣/飘然恍然
五个亭子间隔分布,各种景象依次呈现,无论是面对、背向、俯视、
仰观,美丽的景象都不会隐匿它们的形迹。每当春风吹到小洲,秋月照
耀着溪水,繁花盛开鸟儿啼鸣的清晨,莲花开放水面散发幽香的傍晚,
宾客好友聚集在一起,吹弹歌唱,船桨慢慢滑动,边饮酒边诵诗近乎醉
酒,飘飘然恍若出世,游玩的人互相对视,都说:这里不知道是仙境呢?
还是尘世呢?
(1)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的心,找出了动词
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而正
确断句。
(2)确定句子的谓语中心词还要全面考虑,要于识别兼语句、连
动句等特殊语句,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了。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
用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已决之矣。”遂
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
于会稽。吴王退而围之。
材料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来。
不可臣A闻兵者B凶C器也D战者回逆回德也G争者H事之I末也
“臣”是“闻”的主语,主语前断开,即A处;“兵者凶器也”是
“闻”的宾语,宾语后断开,即D处;“也”在句子为句末语气助词,
表判断,“逆德也”后断开,即 G处。
ADG
三年(前 493),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训练军队,将要来报复越
国,越王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抢先去攻打它。范蠡劝谏说:“不可以
这样
做。我听说兵器是凶器,发动战争是违背道德,争
斗是处事的最下策。暗中计谋,违背道德,喜欢使
用凶器,亲身参与最下策的事情,上天禁止它,这
样做是不吉利的。”越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于
是发兵。吴王听到消息后,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抗击
越军,在夫椒打败越军。越王于是收聚五千名残兵
败将退守在会稽山上。吴王追赶围困了他们。
目前高考采用的题型均是有语境的断句。考生可先理
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传记,应先明晰
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应明晰中心论据、方法及逻辑
关系。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前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酒甫行,有按壶起者曰:“诸君姑勿酌,请问今日谁作东道主 宜先出资为质,
始可放情饮啖;不然,一举数千,哄然都散,向何取偿也 ”众目押官。押官笑
曰:“得无谓我无钱耶 我固有钱。”乃起,向盆中捻湿面如拳,碎掐置几上,随掷
遂化为鼠,窜动满案。押官任捉一头裂之,啾然腹破,得小金;再捉,亦如之。顷
刻鼠尽,碎金满前,乃告众曰:“是不足供饮耶 ”众异之,乃共恣饮。既毕,会直
三两余,众秤金,适符其数。众索一枚怀归自其异于主人主人命取金搜之已亡。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材料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来。
众A索B一C枚D怀E归国白G其H异国于了主R人工主M人N命O取P金Q搜R之S已T亡
解析,两个“主人”不能同时位于一个句子中,只能前面的“主人”
作宾语,后面的“主人”作主语,所以L处应断开;根据文意,“白”在
这里是动词,是“告诉’的意思,即把情况告诉了主人,F处应断开;
“主人命取金”的动作后,应是某人的动作,即“搜之”,所以 Q处应
断开。
故选FLQ。
刚要开始喝,有个人一把按住酒壶,站起身说:“大家先不要喝。请
问今天谁是东道主 应当先拿出钱抵押在这里,大家才能开怀痛饮。不然,
最后一下子花掉上千钱,大家一哄而散,跟谁要钱去 ”大家听了,一齐
看陆押官。陆押官笑着说:“莫不是以为我没钱吗 我本来就有钱!”说着
起身向面盆中抓了一块拳头大小的面团,又一点一点掐下来扔到桌子上;
小面团随扔随变成了老鼠,满桌子乱窜。陆押官随便捉住一只老鼠,用
手一裂,哧地一声肚子破了,取出一小块银子再捉一只,又取出一块银
子。顷刻之间,老鼠都捉完了,碎银摆满了桌面。陆押官对大家说:“难
道这些钱还不足以供大家喝酒吗 ”众人见了,大感惊异。于是一起痛饮。
喝完酒,算了算账,花了三两多银子。大家再称称桌上的碎银,刚好符
合这个数目,不多不少。有个人便要了一枚碎银揣在怀里,回去后跟主
人禀报这件奇异的事。主人听了命他拿出银子来看看,他忙往怀里一摸,
银子却没有了。
……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
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
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
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
可复白。
第一步 根据上下文,梳理句意: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
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己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
第二步 先易后难。“为将而降”与“降而为之……”为顶针的修辞手法,
在中间的A处断开。
第三步 巧借标志。“为之”做“效死以战”的状语,“效死”是“战”的
修饰成分,中间均不可断开,可在后面的D处断开。
“虽……,而……”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在中间的F处断开。
第四步 修正完善。做完题目后,通读一遍全文。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内
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是断错了,需要结合文意,重新思考。
故选 ADF。
……司马迁为李陵文过饰非好像不够,却不断地称赞李广,以此来
奖掖其家族世代相传的事业。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
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已经染黑的白布,
不可能重新变白。大节已失,则其余的都没法洗干净了。李陵说“我
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
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①
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
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
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靖: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
是也
第一步 理解大意初判断。
这段文字的文体是对话体军事散文。对话的双方是唐太宗和李靖:
唐太宗询问在淝水之战中,苻坚不善于用兵的具体体现;李靖阐述苻坚
失败的原因是为慕容垂所陷害。
第二步 先易后难抓关键。
首先,根据固定句式断最容易的一处。“不亦……乎”是表反问的
固定句式,相当于“不是……吗”,所以“不”前断开,“乎”后断开。
然后,根据虚词“焉”断句。“焉”是句尾语气助词,推断出“焉”
的后面、“苻坚”的前面要断开。
最后,根据句意断最难的一处。“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意为“被
人陷害还想要战胜敌人”,句意完整、连贯,中间不应断开,故应在
“胜敌”后断开。
第三步 断后通读查连贯。
做完题目后,通读一遍全文。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内容不合情理,
就有可能是断错了,需要结合文意,重新思考。
故选EFG。
太宗命侍臣拣出《谢玄传》阅读后,说:“苻坚哪些地方没有做好
呢?”李靖回答:“我看《苻坚载记》说:‘(淝水之战时)前秦各军
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军队独能保全。苻坚率领千余骑投奔慕容垂,
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了苻坚,慕容垂却没有杀。’从中可以
看出秦军的混乱。而唯独慕容垂的军队得以保全,可见苻坚被慕容垂所
困的局面已经很明显了。被人陷害还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
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就是这样的。”
文中画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
冠以学行知名。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
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
如母之言。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综合运用断句方法
“母异之”中“母”为主语,“异”为谓语,“之”为代词,作“异”的宾
语,意为“母亲对他的表现感到诧异”,结构完整、句意连贯,应单独成句,故B
处应断开。
“曰”是“说”的意思,是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对话标志词,“谓族人曰”句
意完整,意为“对同族的人说”,故D处应断开。
“多”是“很、非常”的意思,修饰的是“知孝养”,“如此”是“这样”
的意思;“知孝养我矣”意为“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句意完整连贯,承前省略
了主语“是儿”,故在G处应断开。
故选BDG。
周尧卿,字子余,他的祖先是汝阴人。尧卿聪明机警,博闻强记,
七岁时就擅长作诗,二十岁时以学识和品行而闻名。尧卿在十二岁时失
去了父亲,悲伤哀痛得就像成年人,见到母亲就抑制情感、忍耐哀痛,
不想让母亲伤心。母亲对他的表现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
样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尧卿后来果然赡养孝顺母亲,他的
志向如同母亲所说的那样。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一起课件”,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
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
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共54张PPT)
答题策略
文
文
言
言
文
文
断
断
句
句
题
题
型
型
认识断句
先秦古书没有标点,因而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设题考査文言文的传统方式。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dòu)”。在一句话的句末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如韩愈《师说》中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为此意。
考情呈现
年份卷别
2023——2024年新高考I和II卷和全国卷甲卷
画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2016—2022年所有全国卷及2020—2022年所有新高考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提问方式
考情解读
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50字左右。设6~8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2023-2024年题型全部改为主观题型,而且题干表述全国Ⅰ、Ⅱ、甲卷完全一致,断三处,在相应位置涂黑或者选出相应断处字母。
考情解读
试题将出现4种类型得分0分、1分、2分、3分,区分度得以提高。此外,考生要在“可断可不断”与“非断不可”之间要做出正确取舍。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文言断句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近两年来,文言文断句无法单纯依靠答题技巧得分,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理解断句。因而断句备考应以理解为主,技巧为辅。
断句总原则
疏通大意
壹
贰
叁
肆
先易后难
巧借标志
修正完善
教材原点
今 入 关 财 物 无 所 取 妇 女 无 所 幸 此 其 志 不 在 小 吾 令 人 望 其 气 皆 为 龙 虎 成 五 采 此 天 子 气 也
《鸿门宴》对下列句子进行断句
1、疏通大意:
现在进入关中没有掠取财物,没有宠幸女人,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让人观望他头上的气象,都是五彩的龙虎状,这是天子的气象啊。
如果能够准确翻译,基本可以准确断句。
教材原点
2、先易后难:
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先确定容易的断处标记出来,再分析难点。
3、巧借方法:
确定句子成分,看名词代词,这些名词或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主语开头,如“此”“吾”;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固定结构,所字结构,“所取”“所幸”必须在一起;句式对偶,“无所取”“无所幸”两句为对偶句,形成对应关系。
教材原点
4、修正完善:
检查确定最后断处—— 今 入 关 \ 财 物 无 所 取 \ 妇 女 无 所 幸 \ 此 其 志 不 在 小 \ 吾 令 人 望 其 气 \ 皆 为 龙 虎 \ 成 五 采 \此 天 子 气 也
六大标志助力断句
主观题断句相比于客观题断句,难度大,要求高,更能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对主观题形式断句,除要把握文意这条要求外,还要关注以下六种标志。
标志一
名词和代词
标志二
动词和动词短语
标志一
标志三
对话词
标志四
文言虚词
标志五
文言句式和固定结构
标志六
对偶、排比等修辞
标志一 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也可以断句。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就不再提姓。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等。
小试牛刀
边归谠字安正,幽州蓟人。归谠弱冠以儒学名后唐末客游并邠晋祖镇太原召置门下表为河东节度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改太原府推官试大理评事。天福初,拜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充户部判官。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尝上言:“使臣经过州县,券料外妄自征需,以丰傔从,多索人驴,用递行李。挟命为势,凌下作威,供亿稍迟,即加鞭棰,吏民受辱,宁免怨嗟。欲望察访得情,严示惩戒。”从之。俄迁右散骑常侍。
(节选自《宋史·边归谠传》,有删改)
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解析·答案
在这段文字中,“归谠”、“儒学”、“后唐末”、“并”、“邠”、“晋祖”、“太原”、“门下”、“河东节度推官”、“秘书省校书郎”、“太原府推官”、“大理评事”都是名词,很多处停顿的地方,就是动词和名词组成的动宾短句。
归谠弱冠以儒学名/后唐末/客游并邠/晋祖镇太原/召置门下/表为河东节度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改太原府推官/试大理评事
解析
答案
文段翻译
边归谠字安正,幽州蓟人。边归谠年轻时以儒学闻名。后唐末,在并、邠客居。晋祖镇守太原,召来安置在门下,表奏为河东节度推官,试任秘书省校书郎,改任太原府推官,试任大理评事。天福初年,为监察御史。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充任户部判官。历任右谏议大夫、给事中。边归谠曾上奏:“使臣经过州县,在俸禄以外自己随便索取,以补贴仆从,多要民夫和驴,用来运送行李。挟令之威,欺凌百姓作威作福,供给所需之物稍有迟缓,就进行鞭打,官吏百姓受到侮辱,怎能避免怨恨。希望察访到实情,严办以示惩戒。”(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不久边归谠升为右散骑常侍。
标志二 动词和动词短语
在文言文中,动词是常见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谓语,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一种主要成分。因此,可以用抓动词找主干的方法来断句。断句时,可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找出谓语动词,然后前找主语,后看宾语、补语,即可确定句子的标点。如果句子里出现了几个动词,就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先弄清动词间的关系,如两个动词是连动式,则不需要断开。
小试牛刀
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海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淝水之战》,有删改)
解析·答案
在这段文字中,有多个动词“行”“有”“衔”“走”“死”“返”“复”“回”“巡”“告”等,结合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关系,可以断开。
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海/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
解析
答案
文段翻译
太元七年……冬天,十月,秦王苻坚在太极殿会见群臣,苻坚提议说:“自从我继承了大业,至今将近三十年,四方大体上安定,只有东南方的那一块地方,还没有蒙受君王的教化。现在约略计算我的士兵,能够达到九十七万人,我想亲自率兵去征讨他们,怎么样?”秘书监朱肜说:“陛下奉行天意惩罚东晋,一定能不战而胜,如果东晋的国君不口衔璧玉到军门(投降称臣),就一定会逃跑客死他乡。陛下使(逃难到南方去的)中原士民回到他们的家乡,然后调转车驾东巡,在泰山祭告天地庆祝大功告成,这是一千年才有的一个时机啊。”苻坚高兴地说:“这就是我的愿望啊。”
标志三 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对话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小试牛刀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节选自《琅嬛福地记》)
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解析·答案
解答本题,可借助于对话词进行断句。文段中表明对话的词“曰”、“问”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其他两处语句可以借助“室”“藏书”等名词进行断句。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解析
答案
文段翻译
老人微笑,拉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扇门可供进入,路径很宽,来到一个精美的小屋,屋内藏书万卷。茂先问老人说:“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历代史书。”又来到一间室内,藏书更多。茂先又问:“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各国的史志。”
标志四 文言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句首时间词
句首发语词
“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前可断句。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嗟夫、嗟乎、呜呼、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标志四 文言虚词
句尾语气词
疑问语气词
复句中的关联词
复音虚词
“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一般可用于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然则、况、而况、且、若夫、至若、至于、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需要保持完整,不能点断。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等。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断开。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断开也可不断开。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4)“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下不能断开。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温馨提示】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小试牛刀
刘应节,字子和,潍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四年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奏罢永平、密云、霸州采矿。又因御史傅孟春言,议诸镇积贮,当计岁丰歉。常时以折色便军,可以积粟;凶岁以本色济荒,可以积银。又明年建议通漕密云,上疏曰:闻通仓粟多红朽若漕五万石于密云而以本镇折色三万五千两留给京军则通仓无腐粟京军沾实惠密云免佥商一举而三善备矣报可。
(节选自《明史》)
4、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解析·答案
要给文段中的语句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若、而、则、矣。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若、而、则”属于句首虚词,“矣”属于句尾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闻通仓粟多红朽/若漕五万石于密云/而以本镇折色三万五千两留给京军/则通仓无腐粟/京军沾实惠/密云免佥商/一举而三善备矣/报可
解析
答案
文段翻译
刘应节,字子和,潍人。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任户部主事。四年秋天,刘应节升为右副都御史,仍旧像原来那样任巡抚。上奏停止永平、密云、霸州的采矿活动。刘应节又根据御史傅孟春的进言,建议各镇积储粮食,应当考虑每年丰收歉收的状况。平常年份折换银两方便军队,可以积储粮食;灾荒年份用谷物救济灾荒,可以积储银两。第二年又建议通运粮船到密云,上奏章说:“听说通仓的粮食大都发红霉变了。如果航运五万石到密云,而拿本镇折换的三万五千两银钱留给京城里的军队,那么通仓便没有腐烂的粮食,而京城里的军队得到了实际的好处,密云也可免去众多商人,办一件事而具备了三种好处。”朝廷批复同意。
【参考译文】
标志五 文言句式和固定结构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式(有时省略“者”或“也”);“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小试牛刀
十六年,(楚)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入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第十》)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解析·答案
解答本题,可借助文言句式进行断句。文段中“径者则不直矣”是“则”表判断的判断句,“不亦……乎”是反问句式,“亦何以复令于天下”中的“何以……”是固定句式。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解析
答案
鄙语曰/牵牛径入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文段翻译
十六年,(楚国)讨伐陈国,杀了夏征舒。因为夏征舒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所以楚国杀死了他。攻下陈国后,楚国就把它划作自己的县。群臣都庆贺胜利,只有申叔时刚从齐国出使归来,不参与庆贺。庄王问他原因,申叔时回答说:“俗语说,牵着牛笔直地走到人家田地里,田地的主人抢走了牛。牵牛走入人家田地里确实不对,但抢走牛不是更过分吗?当然庄王您是因为陈国动乱才率领诸侯们攻伐它,这是有道理的攻伐,但您却贪婪地把它划归为自己国家的一个县,这怎么能在天下发布命令呢!”庄王于是恢复了陈国后代的地位。
标志六 对偶、排比等修辞
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技巧,断句时可以此为依据。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
(节选自《白洲五亭记》)
小试牛刀
6、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解析·答案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解析
答案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在通读句子的基础上,找到对偶句。画波浪线句子中的“汀”和“溪”相对,“春”和“秋”相对,“汀风春”与“溪月秋”结构相似,所以“春”“秋”之后均应断开。“旦”和“夕”相对,“花繁鸟啼之旦”与“莲开水香之夕”句式结构相同,所以“花”“莲”之前和“旦”“夕”之后均应断开。“宾友”“歌吹”“舟棹”“觞咏”是诗文常用词,连用较多,中间不断开。据此,可准确断句。
文段翻译
五个亭子间隔分布,各种景象依次呈现,无论是面对、背向、俯视、仰观,美丽的景象都不会隐匿它们的形迹。每当春风吹到小洲,秋月照耀着溪水,繁花盛开鸟儿啼鸣的清晨,莲花开放水面散发幽香的傍晚,宾客好友聚集在一起,吹弹歌唱,船桨慢慢滑动,边饮酒边诵诗近乎醉酒,飘飘然恍若出世,游玩的人互相对视,都说:这里不知道是仙境呢?还是尘世呢?
无标志断句法
(1)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的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2)确定句子的谓语中心词还要全面考虑,要于识别兼语句、连动句等特殊语句,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了。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主谓语中心词
小试牛刀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退而围之。
材料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不可臣A闻兵者B凶C器也D战者回逆回德也G争者H事之I末也
三年(前 493),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训练军队,将要来报复越国,越王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抢先去攻打它。范蠡劝谏说:“不可以这样
ADG
解析
答案
“臣”是“闻”的主语,主语前断开,即A处;“兵者凶器也”是“闻”的宾语,宾语后断开,即D处;“也”在句子为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逆德也”后断开,即 G处。
【参考译文】
做。我听说兵器是凶器,发动战争是违背道德,争斗是处事的最下策。暗中计谋,违背道德,喜欢使用凶器,亲身参与最下策的事情,上天禁止它,这样做是不吉利的。”越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发兵。吴王听到消息后,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抗击越军,在夫椒打败越军。越王于是收聚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山上。吴王追赶围困了他们。
【参考译文】
目前高考采用的题型均是有语境的断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应明晰中心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前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
2、借助具体语境
小试牛刀
酒甫行,有按壶起者曰:“诸君姑勿酌,请问今日谁作东道主 宜先出资为质,始可放情饮啖;不然,一举数千,哄然都散,向何取偿也 ”众目押官。押官笑曰:“得无谓我无钱耶 我固有钱。”乃起,向盆中捻湿面如拳,碎掐置几上,随掷遂化为鼠,窜动满案。押官任捉一头裂之,啾然腹破,得小金;再捉,亦如之。顷刻鼠尽,碎金满前,乃告众曰:“是不足供饮耶 ”众异之,乃共恣饮。既毕,会直三两余,众秤金,适符其数。众索一枚怀归自其异于主人主人命取金搜之已亡。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材料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来。
众A索B一C枚D怀E归国白G其H异国于了主R人工主M人N命O取P金Q搜R之S已T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解析·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两个“主人”不能同时位于一个句子中,只能前面的“主人”作宾语,后面的“主人”作主语,所以L处应断开;根据文意,“白”在这里是动词,是“告诉’的意思,即把情况告诉了主人,F处应断开;“主人命取金”的动作后,应是某人的动作,即“搜之”,所以 Q处应断开。
故选FLQ。
刚要开始喝,有个人一把按住酒壶,站起身说:“大家先不要喝。请问今天谁是东道主 应当先拿出钱抵押在这里,大家才能开怀痛饮。不然,最后一下子花掉上千钱,大家一哄而散,跟谁要钱去 ”大家听了,一齐看陆押官。陆押官笑着说:“莫不是以为我没钱吗 我本来就有钱!”说着起身向面盆中抓了一块拳头大小的面团,又一点一点掐下来扔到桌子上;小面团随扔随变成了老鼠,满桌子乱窜。陆押官随便捉住一只老鼠,用
【参考译文】
手一裂,哧地一声肚子破了,取出一小块银子再捉一只,又取出一块银子。顷刻之间,老鼠都捉完了,碎银摆满了桌面。陆押官对大家说:“难道这些钱还不足以供大家喝酒吗 ”众人见了,大感惊异。于是一起痛饮。喝完酒,算了算账,花了三两多银子。大家再称称桌上的碎银,刚好符合这个数目,不多不少。有个人便要了一枚碎银揣在怀里,回去后跟主人禀报这件奇异的事。主人听了命他拿出银子来看看,他忙往怀里一摸,银子却没有了。
综合演练1·2024新课标Ⅰ卷
……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
真题解析
根据上下文,梳理句意: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己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
故选 ADF。
第一步
第二步
先易后难。“为将而降”与“降而为之……”为顶针的修辞手法,在中间的A处断开。
第三步
巧借标志。“为之”做“效死以战”的状语,“效死”是“战”的修饰成分,中间均不可断开,可在后面的D处断开。
“虽……,而……”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在中间的F处断开。
第四步
修正完善。做完题目后,通读一遍全文。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是断错了,需要结合文意,重新思考。
文段翻译
……司马迁为李陵文过饰非好像不够,却不断地称赞李广,以此来奖掖其家族世代相传的事业。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大节已失,则其余的都没法洗干净了。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综合演练2·2023新高考Ⅱ卷
注:①靖: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①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真题解析
理解大意初判断。
第一步
第二步
首先,根据固定句式断最容易的一处。“不亦……乎”是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相当于“不是……吗”,所以“不”前断开,“乎”后断开。
然后,根据虚词“焉”断句。“焉”是句尾语气助词,推断出“焉”的后面、“苻坚”的前面要断开。
这段文字的文体是对话体军事散文。对话的双方是唐太宗和李靖:唐太宗询问在淝水之战中,苻坚不善于用兵的具体体现;李靖阐述苻坚失败的原因是为慕容垂所陷害。
先易后难抓关键。
真题解析
故选EFG。
断后通读查连贯。
第三步
做完题目后,通读一遍全文。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是断错了,需要结合文意,重新思考。
最后,根据句意断最难的一处。“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意为“被人陷害还想要战胜敌人”,句意完整、连贯,中间不应断开,故应在“胜敌”后断开。
文段翻译
太宗命侍臣拣出《谢玄传》阅读后,说:“苻坚哪些地方没有做好呢?”李靖回答:“我看《苻坚载记》说:‘(淝水之战时)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军队独能保全。苻坚率领千余骑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了苻坚,慕容垂却没有杀。’从中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而唯独慕容垂的军队得以保全,可见苻坚被慕容垂所困的局面已经很明显了。被人陷害还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就是这样的。”
综合演练3·2023全国甲卷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文中画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真题解析
“母异之”中“母”为主语,“异”为谓语,“之”为代词,作“异”的宾语,意为“母亲对他的表现感到诧异”,结构完整、句意连贯,应单独成句,故B处应断开。
“曰”是“说”的意思,是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对话标志词,“谓族人曰”句意完整,意为“对同族的人说”,故D处应断开。
“多”是“很、非常”的意思,修饰的是“知孝养”,“如此”是“这样”的意思;“知孝养我矣”意为“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句意完整连贯,承前省略了主语“是儿”,故在G处应断开。
故选BDG。
综合运用断句方法
文段翻译
周尧卿,字子余,他的祖先是汝阴人。尧卿聪明机警,博闻强记,七岁时就擅长作诗,二十岁时以学识和品行而闻名。尧卿在十二岁时失去了父亲,悲伤哀痛得就像成年人,见到母亲就抑制情感、忍耐哀痛,不想让母亲伤心。母亲对他的表现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尧卿后来果然赡养孝顺母亲,他的志向如同母亲所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