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2024高考一轮 文言文翻译
法
法
用
用
及
及
词
词
虚
虚
见
见
常
常
个
个
19
19
之
代词
助词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指示代词:这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之
助词
动词
到……去
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无实义
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放在倒置的动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以
介词
表示工具:拿,用,凭着
表示凭借:凭,靠
表示所处置的对象:把
表示时间、处所:于,在,从
表示原因:因为,由于
表示依据:按照,依照,根据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种树郭橐驼传》)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答司马谏议书》)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以
连词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而、又、而且、并且
表示承接或结果关系:相当于“而”
表示目的关系: 来、用来、以致
表示因果关系: 因为
表示修饰关系:而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以
动词
助词
名词
通假
用,任用
以为,认为
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缘由,原因
通“已”:已经
通“已”:止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九章》)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训俭示康》)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以
是以:即以是,因此
有以:有什么办法用来……
固定结构
以为:认为,把……看作或当作
无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于
介词
表示对象:向,对,对于
表示处所:在,从,到
表示原因:由于
表示被动:被
表示比较:比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赤壁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于
固定结构
连词
与,跟,同
于是: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于是:连词,表示顺接
见……于:表示被动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序)》)
其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它的、他、它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第一人称代
词:我、我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示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
表示近指:这、这个、这些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其
副词
连词
助词
固定结构
表示祈使语气:可、还是
表示揣测语气: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表示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
表示假设关系:如果
表示调节音节:无实义
何其:多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其可怪也欤!(《师说》)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静女》)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而
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又
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
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假如
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表示目的关系:来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游褒禅山记》)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而
代词
动词
通“尔”:你的
而已: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何况
既而:不久,一会儿
通“如”:好像,如同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固定结构
为
动词
介词
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以为,认为
判断词:是
表示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被
为
介词
助词
表示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表示涉及的对象:给,替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等到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因
介词
表示根据、前提:依照,根据
表示凭借、条件:依靠,凭借
表示时机、条件:趁着,趁此
表示途径、手段:通过,经由
表示原因:因为,由于
因势利导。(成语)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因
连词
动词
名词
表示顺承:于是,就;因而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因噎废食。(成语)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原因,缘由,机缘
沿袭,继续
依顺,顺着
表示原因:因为,由于
则
连词
表示承接关系:就、便
表示条件、假设关系: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表示并列关系:就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是,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表示选择关系:不是……就是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种树郭橐驼传》)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则
连词
表示承接关系:就、便
表示条件、假设关系: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表示并列关系:就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是,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表示选择关系:不是……就是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种树郭橐驼传》)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则
副词
名词
动词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已经,原来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论语》七则
以身作则(成语)
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准则,法则
效法
则是:只当是
则则:赞叹的声音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周本纪》)
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
连呼则则。《祭妹文》
固定结构
所
助词
固定结构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为……所:表示被动
所以: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所
固定结构
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
所谓:所说的
所在:到处
所在:所在之处,处所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者
助词
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用在数词后面:……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用作“若”、“似”、“如”的宾语:……的样子
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者
助词
语气词
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也
语气助词
表示判断语气
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也
语气词
固定结构
表陈述或解释语气,不译
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之谓也、其……之谓乎:说的就是……啊
也哉: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
且
连词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又有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表示让步关系:尚且,还
表示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表转折关系:却,反而
且
副词
固定结构
将,将要
暂且,姑且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且夫:况且,再说
且如:就像
然
副词
动词
指示代词
通“燃”:燃烧
认为……正确
如此、这样、那么
竟、便
死灰独不复然乎?(《韩安国列传》)
成然之。(《促织》)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种树郭橐驼传》)
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庄子》)
然
助词
连词
连表示转折:可是、但、却词
用于句尾,表示比拟:……似的
形容词、副词词尾:表示状态
表示肯定语气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
病瘘,隆然伏行。(《种树郭橐驼传》)
天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孟子》)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种树郭橐驼传》)
焉
兼词
代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相当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
相当于“之”
哪里,怎么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焉
语气词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乎
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吗、呢
表示反问语气:吗、呢
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吧
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啊、呀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乎
介词
词尾
表示时间:在
表示对象:对、向
表示处所:在
表示比较:比
表示趋向:到、至
表示被动:被
用于形容词后:……的样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鸡鸣犬吠相闻,而达乎四境。(《孟子》)
伤乎矢也。(《公羊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与
连词
动词
介词
表示涉及对象:和,跟,同
表示受益对象:给,替
表示比较:比,和……比较。
表示并列:和,跟,同
给予,授予
结交,亲附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与
动词
语气词
对付
赞许,同意
交往
胡虏易与耳。《李将军列传》
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固定结构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跟……比较,哪一个……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哪如、与其……哪如……
若
复音虚词
“若夫”“至若”放于句首,表示意义的他转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若不过焉则不及。(《种树郭橐驼》)
故不我若也。(《种树郭橐驼》)
其置也若弃。(《种树郭橐驼》)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氓》)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动词
连词
助词
像,好像,如同
及,比得上
假如,如果
若
代词
人称代词,你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指示代词,如此,这样
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何
疑问代词
什么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为什么
谁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氓》)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怎么,哪里
何
动词
盘诘查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固定搭配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
“何以”,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
“何乃”,常用于疑问句中,“怎么能”
“何乃”,常用于疑问句中,“怎么能”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副词
乃
代词
人称代词,你,你的
尔其无忘乃父之至。(《五代史伶官传序》)
副词
指示代词,这样
表转折,竟然,却
表顺承,于是,就,再
表肯定判断,是,就是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乃
副词
表肯定判断,是,就是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连词
相当于“而”,又,而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赤壁之战》
固定搭配
【乃尔】译为“这样”
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